東方網2月24日消息:這幾天,微博上流傳一則消息,「奉勸所有溫州地區老百姓!千萬不要去非正規醫院接受針灸、封閉等治療!我科目前收治因永嘉甌北某私人診所針灸後分支桿菌感染病人10餘例!治療難度大!費用巨大!致殘率高!這家診所目前仍在營業!」
這到底是不是真的?記者調查發現,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確先後收治了10多例分支桿菌感染病人,但具體哪種分支桿菌感染依然沒有確定,有些病人已重複入院好幾次。
這些病人亦有共同之處:他們都來自永嘉甌北鎮,出現局部感染前,都曾在當地私人診所進行過穴位注射和針灸等治療。
兩個病人同種病,現在診所墊費用
昨天,69歲的池老伯,躺在溫醫一院第八院區骨科住院4樓病床上,一臉沮喪:「痛得不得了,都快被這病煩死了。」
池老伯來自永嘉甌北,去年五六月,他覺得腿腳有點疼,便到永嘉甌北望塔路的「吳美娥中醫針灸診所」看病。
在這家私人診所,池老伯打了封閉針,也接受了針灸。當時,他感覺腳疼的毛病好點了。然而,過了一陣子,腿部打過針的位置,出現了一處腫塊,還隱隱作痛,「醫生說是細菌感染,腫塊裡都是膿。」
去年年底,池老伯在溫醫一院接受清除腿部膿塊的手術,「住院48天,手術3次。」但僅僅過了一個月,類似症狀又出現了,「這次已經住了20多天了,真遭罪。」
池老伯說,他找過「吳美娥中醫針灸診所」,診所給他出了5萬元醫藥費,「但是根本不夠,治到現在我都花了8萬了。」
5樓101床的陳少玲,經歷也很類似,也是在這個診所,打封閉和針灸之後沒幾天,腰部有腫塊。陳少玲說,她接近5萬元的醫療費,也是診所出的。
要基因鑑定,才能確定哪種分支桿菌作祟
池老伯和陳少玲的病情,並不是個例。
去年11月,溫醫一院骨科就曾在短短十幾天內,接連收治了3名類似的病例,診斷結果都是「分支桿菌」感染。而且,他們自述病史也很雷同:都來自永嘉甌北,之前都在當地私人診所進行過封閉或針灸等治療,出問題的部位,就是當初治療的位置。
諸多細菌中,有一大類都叫分支桿菌。比如引發肺結核病的結核桿菌,就是分支桿菌中的一種。
除了結核桿菌,分支桿菌還有「非結核」類,其中還能再分成牛型和人型等很多類。
「我們能確定這就是分支桿菌感染,但具體是哪一種,還需要進一步鑑定。」骨科負責人說,這種分支桿菌至少不是很常見的,而且從目前情況看,普通接觸不會傳染。
昨天,溫州疾控中心結核病防制所所長張淑蘭介紹,目前確認有一例屬於牛型結核桿菌,「相關取樣今天已送往省疾控中心,可能還要進一步做基因鑑定。」
分支桿菌引發感染的病例,一般只會零星出現,但「一段時間內,頻度這麼高,病史疑點這麼多」,這還是引起了醫生們的警惕。
溫醫一院骨科隨後向醫院感染管理科及時通報了上述情況。醫院很快在院內展開了流行病學調查,11月24日,相關報告交到了溫州市衛生局。
感染人數、關聯診所、致病誘因正在調查
昨天,永嘉縣衛生局一名潘姓副局長介紹,去年11月25日,他們收到了溫州市衛生局轉過來的報告,要求調查了解上述情況。
潘副局長說,報告上有7名患者的信息和部分聯繫方式,該局醫政科和監督科隨後成立調查小組,逐個進行電話核實。
他透露,最初的報告未指明跟哪家診所有關,他們經過調查後,發現和「吳美娥中醫針灸診所」可能有關聯:「名單中7個人,確認其中兩人曾在這家診所就診過,其他幾個『不太配合』,沒得到確認。」
其實,記者調查發現,患者人數肯定超過7個。溫醫一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他們已收治了15名類似病例。
溫州疾控中心結核病防治所所長張淑蘭說,他們目前掌握的住院病例,大概在10例左右,可能有四五例曾在上述診所就診過,「可能有關聯,但還不能確定,一切都還在調查中。」
「前兩天,我們才又接到消息,得知病例人數有變化。」潘副局長說,目前具體數字還在統計中,不方便透露。
早在去年的調查開始之後,永嘉衛生局已經要求該診所在調查結束前,不要再進行封閉和針灸等治療。
但就在昨天,衛生部門工作人員再次來到這家診所時,依然發現有患者插著細針在接受治療。
昨天下午,當地衛生局已正式通知這家診所,停止一切經營活動。
據介紹,吳美娥之前接受調查時曾說,「可能是因為他們在我診所治療過程中進行穴位注射時吸收不好所致」。但這一解釋並不被專業人員所接受。
昨天,記者在診所現場還曾遇到一位女士,有人說她就是吳美娥,但她極力否認,隨後便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