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毒是一種有毒的黃色液體,儲存在毒蛇的唾液腺中。
蛇毒的具體成分主要取決於毒蛇的種類,其次,蛇毒的成分和蛇的年齡有一定關係。
有少數的幾種動物能夠對一定劑量的蛇毒進行免疫,但是數量太多也會引起動物的死亡。家豬、野豬都可以免疫一定劑量的蛇毒。
雖然不同蛇毒的成分有差別,但主要都是蛋白質。這些有毒蛋白質是造成蛇毒大部分有害影響的原因。蛇毒還含有酶,幫助加速化學反應,打破大分子之間的化學鍵。這些酶幫助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磷脂和核苷酸。有毒的酶還能降低血壓,破壞紅細胞,抑制肌肉控制。
蛇毒的另一種成分是多肽毒素。多肽是胺基酸鏈,由50個或更少的胺基酸組成。多肽毒素破壞細胞功能導致細胞死亡。
蛇毒的某些有毒成分存在於所有毒蛇物種中,而其他成分僅存在於特定物種中。
總的來說,蛇毒按照起作用的方式可以分為:細胞毒素、神經毒素和血液毒素。
細胞毒素導致組織或器官中大部分或全部細胞死亡,這種情況稱為壞死。有些組織可能出現液化性壞死,組織部分或完全液化。細胞毒素有助於獵物在被吃掉之前部分消化。
細胞毒素通常與它們所作用的細胞類型有關,
可以分為心臟毒素、肌毒素和腎毒素。
心臟毒素是破壞心臟細胞,肌毒素靶向並溶解肌肉細胞,腎毒素破壞腎細胞。大多數可見的由細胞毒素引起的組織損傷發生在咬傷部位。
神經毒素通過破壞神經元間的化學信號(神經遞質)起作用。一般通過阻斷鈣通道和鉀通道發揮作用。這些通道對於沿神經元傳遞信號很重要。神經毒素引起肌肉麻痺,也可能導致呼吸困難和死亡。
眼鏡蛇、曼巴蛇、海蛇、噝蝰蛇和珊瑚蛇通常產生神經性毒液。
血液毒素通過引起紅細胞破裂、幹擾凝血因子起作用。紅細胞的破壞和血液不能凝結會導致嚴重的內出血。死亡紅細胞的積聚也會破壞正常的腎功能。當一些血液毒素抑制血液凝固時,另一些會導致血小板和其他血細胞聚集在一起。由此產生的血栓阻礙了血管的血液循環,並可能導致心力衰竭。蝰蛇科的蛇會產生血毒素。
基本上所有的蛇毒都是蛋白質,也都是通過改變蛋白質的結構在起作用。
蛇毒注入獵物體內之後,實際上是在分解獵物,從原理上來說,和用高溫烹調肉類似,只不過一個是化學方法,一個是用物理方法。
廣東人喜歡煲湯喝,用長時間的燉煮可以讓蛋白質分解,非常徹底溶解在水中,所以長時間燉煮的骨頭湯非常美味。
農村的老人說,被毒蛇咬死的雞吃起來更美味是非常有科學道理的。
而且有些飯店裡還專門有這道菜。
那麼被毒蛇咬死的動物,身體裡還會不會帶有蛇毒,還能不能吃?
既然有些蛇用毒液殺死獵物,為什麼蛇吃了中毒的動物就不會受到傷害呢?
這裡涉及到幾個原因。
因為蛇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蛋白質毒素必須注射或吸收到身體組織或血液中才能有效。
攝入或吞咽蛇毒是幾乎無害的,因為體內有消化酶、胃酸,會中和蛋白質毒素並將其分解成胺基酸。然而,如果毒素進入血液循環,結果可能是致命的。
除此以外,毒液被注入動物身體裡之後,發揮毒作用之後,一部分會失效。
這取決於動物身體內被注入的蛇毒的數量和動物的身體大小的比例。
實際上蛇毒,哪怕是注射毒液量最多的眼鏡王蛇,它的蛇毒量也是非常有限的,眼鏡王蛇一次性可以注入毒素0.2~0.5克。
基本上動物身體內的有機體組織,數量遠遠超過蛇毒的數量,所以進入身體內的蛇毒,只要時間足夠長,毒性會越來越低。
最後,高溫烹飪食物會讓蛇毒的蛋白質改性而失去活性。
所以被毒蛇咬死的動物,只要按照中國人的常規烹調方法,不生吃,不僅無毒而且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