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職場如戰場,你不努力,就會被比你努力的人所替代。
在央視更是如此,更多時候,他們也需要挑戰自己。
只要在崗位上,就得嚴陣以待,因為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面臨突發的意外。
這種情況下,知情的觀眾也好,主持人也好,都會有冒冷汗的感覺。
而極少出錯的央視名嘴們,也無一例外。
倪萍,演戲能被評為國家二級演員,主持也能成為春晚一姐。
年輕時的她優雅大方,主持功底深厚,極受觀眾喜愛。
春晚起步的時候並不成熟,同時還是直播,這種大場面她照樣把控得住。
然而,在1991年春晚上,倪萍碰到了事業道路上最大的那塊石頭。
本來安排的環節,是要求她讀海外華人發來的賀電。
快到零點時,導演匆匆忙忙塞給她4封,她也沒顧得上看,直接上臺準備讀。
但當她打開之後,冷汗瞬間就下來了,全國觀眾看著她,而她手裡拿的只是4張白紙。
她一再安撫著自己,全程說著自己編造的祝福,沒有一絲不對勁。
當然,她也成功瞞天過海,下臺之後,她這才感覺腿肚子發軟,導演更是激動得不知所措。
多年之後,倪萍已經生出白髮,才敢公開提起這場驚心動魄的意外。
當時的倪萍獨自站在臺上承受一切,可哪怕有兩個人一同應對,緊張感依舊不會削減。
就像是《新聞聯播》的那幾位大眾熟悉的主持人,碰到這種情況後緊張更會翻倍。
國慶大閱兵之際,康輝和海霞扛起解說的重任,70周年的重大儀式,萬萬不容出錯。
哪怕兩人已有多年的主持經驗,面對這種嚴肅而工作量大的情況,更是不敢掉以輕心。
有人曾放出後臺的照片,大家才看到他們在一邊背詞一邊吸氧。
提前吸氧是為了防止主持時瞬間暈倒,也讓兩人成功扛過了此次的冒冷汗時刻。
作為他們的老前輩,李瑞英和羅京自然也遇到過萬分緊急的時刻。
那一次,兩人照常播著新聞,卻突然送來了緊急稿件。
演播臺旁邊蹲著的,是臺裡的中心主任;
他在為李瑞英遞著一頁頁的稿件,而他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頁。
因為稿子來得太急,很多字只印出半個,如果要念,極有可能會打磕絆。
李瑞英就在那裡快速描字,可她發現稿子裡甚至還有生僻字。
她就趕緊撿起演播臺下的字典狂翻,然而再趕緊標上拼音。
這次的新聞稿子,是羅京人生當中最急最難的一條。
滿滿當當12頁紙,令他剛開始念時都有了顫音,所幸及時調整了過來。
正因他主持功底過硬,才能在26年3000多次出鏡中沒有一次失誤。
也正因李瑞英的淡定穩妥,也才能讓這一次完美地化險為夷。
對於主持人來說,緊急稿件雖少見,但真要見到,必然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新聞聯播》中,兩位主持人最後低頭收拾稿子的情況每天都能見到。
但是,如果是在播報期間低頭念稿,便會令人摸不著頭腦。
那一次,本該與鏡頭有所互動的李梓萌,足足8分鐘左右沒抬頭。
熟悉的觀眾並不會感到奇怪,因為這代表著她念的是急稿。
《新聞聯播》一般都是7點半結束,而李梓萌低頭的這次,直接播到了8點。
這也能夠看出,此次的新聞都極為重要,也意味著李梓萌內心承受著莫大的壓力。
而她卻頂著壓力,完美無錯地結束了這8黃金8分鐘,著實值得欽佩。
實際上,低頭念東西才是最難的,會更容易放鬆自己,一不留神就會造成失誤。
有人說,反正那麼多內容,讀錯一兩個字也沒事,反正也沒人知道。
可當事人自己清楚,內心難免會慌亂,也就會打亂整體的語氣和流暢感。
就像是春晚,每個節目的時間都安排得極為精準;
假如前面有人臨場發揮,佔用了下一個節目的時間,不出意外絕對會亂。
這就叫:牽一髮而動全身。
人是需要變通,就像是倪萍碰到的情況,不變通就只會亂成一鍋粥。
而有些情況下,也需要一絲不苟地去完成,需要的亦是當事人強大的內心。
能成為央視名嘴,絕非只有花拳繡腿。
他們曾冒出的冷汗,也該被觀眾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