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聞網訊(永州日報記者 唐斌 通訊員 馮麗萍)2017年「7·2」洪災,冷水灘區上嶺橋鎮陽山觀村江邊組倒塌房屋28戶,14戶成為危房。在當時,誰也沒想到這場意外的天災會成為該村乃至全區農村建房的改革契機。根據群眾建房需要、村民申請,結合災後倒房重建,區委區政府將倒房重建與美麗鄉村、危房改造、易地搬遷、鄉村旅遊等工作相結合,整合資金集中建房。
如今,在冷水灘區各鄉鎮集中建房點,按照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樓層高度、統一外牆裝修、統一開工完工、統一搬家入住「五統一」的要求建設的別墅式住房,正成為農村最亮麗的風景線。
受災村成為最靚村
9月6日,記者走進上嶺橋鎮陽山觀村江邊組集中建房點,幾十棟小洋樓面朝湘江、依山而建,在陽光下格外耀眼,恍如走進了高檔別墅區。房屋四周,原有的古樟樹與新種的桂花樹、茶花等高低錯落,景致幽雅;廣場、自來水、汙水管網、路燈、電網等基礎設施逐漸完善;不遠處,由村民自發籌資建設的沿江風光帶已拉通路基,即將硬化路面和修建碼頭,打造沿湘江鄉村旅遊優質目的地。這是該區最早一個農村集中建房點,佔地39.40畝,先後安排集中建房戶51戶,已建成入住48戶,正在建設3戶。村支書彭衡軍介紹,目前建房點正在加快電線下地、排汙管網施工等附屬設施建設,同時督促未建成村民加快建設,到年底全部建成後這裡將更加漂亮。
在村民劉六元家,門上「惠民政策暖人心,大廈落成謝黨恩」的對聯格外醒目。劉六元一臉滿足地介紹道,這得益於政府的集中建房政策,原來打算再攢兩年錢才能修建新房,現在願望提前實現了。「大家集中住在一起,有什麼事情也能相互照應,建房土地不用自己平整,水電路建到家門口,還有好幾萬元的獎補資金,我們是享受到了政府的好政策。」
為推動集中建房工作順利開展,冷水灘區安排住建局對集中建房統一進行規劃,設計效果圖,建房分三種戶型,佔地分別為80平方米、100平方米、120平方米,每棟三層。同時對調查核實的災後倒房戶、本人自願申請拆除的災後危房戶、重建選址範圍內需拆除的住戶安排獎補資金,每戶建房戶獎補4萬元,根據建房進度進行獎補,下地基獎補1萬元,主體完工獎補1萬元,外牆裝修獎補1萬元,搬家入住獎補1萬元。同時區域內的飲水、道路硬化、亮化、汙水處理、公廁建設、用電線路建設、垃圾池建設以及用地手續報批、建房規劃手續等各項配套建設和手續由鎮政府牽頭聯合區相關部門全面落實。
奏響規範集中建房合奏曲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農村居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村群眾對居住環境、住房條件的改善需求越來越強烈。為改變農村群眾住房條件,冷水灘區積極探索適合區情的節約集約用地機制,堅持把引導村民規範建房與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脫貧攻堅、促進城鄉統籌、建設美麗鄉村、整治「空心房」等工作相結合,在全市率先以示範創建為路徑、整合資金為保障、創新模式為動力,有序有效推進集中建房工作,呈現力度大、變化快、效果好的局面,按統一要求規範後的建房,成為鄉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在集中建房工作中該區堅持全方位發動,奏響黨委政府「領唱」、人民群眾「主唱」、各方力量「伴唱」的「合奏曲」。按照「群眾自願參與」原則,通過「四議兩公開」程序進行民主決策,讓村民自己議、自己籌、自己幹、自己管,激發群眾內生動力。集中建房進行統一規劃後,建設房屋主體及裝修由建房村民自建,配套設施以村為主,同時各相關部門聯合當地鄉賢共同推動改電改水、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也鼓勵符合條件的鄉賢能士回鄉參與建房和產業發展。
通過示範引領,再加上一系列的鼓勵措施和政策保障,冷水灘全區範圍內掀起了集中建房熱潮。2019年,該區擬投入1.2億元,在9個鄉鎮和嵐角山街道共啟動20處集中建房試點,其中,楊村甸鄉嶺口村潘家灣組建房32戶已全部建成;嵐角山街道飛躍村計劃建房30戶,易地搬遷戶6戶、新建房屋3戶、主體已建成12戶,在建12戶;普利橋鎮小水村計劃建房49戶,在建1層或2層房屋的達33戶;牛角壩鎮新角壩村白嶺、黃陽司鎮星火村集中建房點等均在開工建設中。通過集中建房,該區共整治拆除農村「空心房」401棟9.34萬平方米,宅基地退出復墾1680畝。
建好管好產業興
集中建房只是第一步,整治人居環境,打造宜居鄉村,建好管好住好才是目的。該區通過開展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為主要內容的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重點清理村街道路、村莊周邊積存垃圾,做到及時清運、集中處理,徹底改變垃圾隨處亂扔、隨處可見的情況;清理破舊房和路障,拆除村內侵街佔道的私搭亂建,清理修整有礙觀瞻的坍塌破房、殘牆斷壁;加強村莊綠化,大力開展村邊、宅邊、水邊、路邊「四邊」綠化,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70%以上,60%以上村莊達到綠色村莊標準;統籌規劃村莊建設的選材用料、建築樣式、牆面顏色等,整治臨街、臨路建築立面,統一粉刷牆壁,規範村內主街道建築色調,規範戶外廣告、路牌和公共標誌;實施「點亮行動」,村莊主要出入口、主幹道和公共活動空間合理設置路燈,積極推廣節能燈和太陽能燈。
安居更為了樂業,冷水灘區還結合集中建房,全力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工作,進一步加大土地流轉,充分盤活土地資源,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目前,全區已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戶1332戶,土地流轉面積24萬餘畝,200畝以上種養基地45個,1000畝以上種養基地11個。初步形成了60萬畝優質稻、100萬頭商品豬、40萬畝原料林、30萬畝果蔬、20萬畝油茶五大 「十萬字號」農業生產基地,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興起,就近務工成為農民增收的新渠道,帶動了全區農業產業項目全面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