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一個人的名字早晚要消失 留取丹心照汗青

2020-11-24 中國青年網

  「國產土專家」的「真把式」

  于敏是第三位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兩彈一星」元勳(2009年孫家棟、2013年程開甲)也是其中少有的無出國留學經歷的「國產」科學家。

  于敏沒有留學經歷,也很少和國外同行進行過學術交流。但他並不缺少「國際範」。他在北大學習期間就養成了良好的研究習慣,遵從導師胡寧先生的教導,隨時關注國際上的最新研究進展。20世紀50年代梅爾和江森的一篇有關殼模型的論文使他認識到:從事理論物理研究,一定要非常重視物理實驗。後來與之共事的科研人員無不驚訝於他對相關物理實驗的了如指掌。後來他又敏銳地抓住了「幻數」這一當時理論物理的國際前沿問題,在丹麥物理學家A-玻爾等人提出原子核內具有能隙現象之後,他又和同事們抓住「超導對」這一本質問題,很快把研究工作帶上國際前沿。

  有一次,一位法國核物理學家到原子能所做有關康普頓散射的報告,于敏小聲地對旁邊的何祚庥說出正確的結果,何祚庥對于敏肅然起敬,稱讚他的粗估方法得到了理論研究的靈魂。

  1955年,日本物理學家朝永振一郎率團訪華,對于敏的才華產生了深刻印象,稱于敏是中國的「國產土專家一號」。對此于敏深有感觸,他認為自己確實是國家培養的土專家,沒有留過學出過國。對搞科學的人來說,「土」是一個缺點,有機會一定要出國進修,回來報效祖國。

  1962年丹麥物理學家A-玻爾訪華,于敏與其討論學術問題,玻爾認為于敏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邀請于敏去丹麥工作,但于敏當時已轉向氫彈理論研究,婉言謝絕了玻爾的邀請。

  于敏長期領導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在中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對中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于敏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985年、1987年和1988年三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94年獲求是基金傑出科學家獎。1999年被國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15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兩個遺憾

  于敏曾經說,自己一輩子有兩個遺憾,一是沒有機會到國外學習深造交流,二是因為工作太忙對孩子們關心不夠。第一個遺憾,于敏無法補救;第二個遺憾,于敏念念不忘。于敏兒子於辛回憶自己的童年記憶,印象中父親總是很忙,記得父親曾經教過自己一次如何看懂電路圖的方法,他興奮地跟自己的同學分享,非常得意。經常有很多叔叔來他家裡找父親談事情,這個時候媽媽就會拉著自己和姐姐出去玩,因為這是保密工作的要求。於辛有了孩子後,于敏將自己的親情幾乎都傾注在這個孫子身上,為了給孫子輔導作業甚至提前備課。于敏的女兒於元回憶父親退休後的生活,父親抱怨女兒不去看他,經常自己來找她,于敏對家庭的眷顧之情可見一斑。

  背誦諸葛亮名文以明心志

  在一次試驗的現場討論會上,由於問題複雜,又無法在實驗室分別驗證,試驗成敗無法預料,精神上的緊張與壓力使于敏和陳能寬兩位科學家有所觸動,陳能寬忽然背誦起了諸葛亮的《後出師表》:「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于敏更是感慨萬分,忠誠和憂慮之情傾瀉而出,接口背誦:「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凡事如是,難可逆料。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正是這樣一種拳拳愛國之心,使于敏不計個人名利,為了國防科研事業奉獻一生,不愧為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相關焦點

  • 于敏: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唯一不變的是,總有丹心赤子甘為國家鞠躬盡瘁,總有殷殷志士願為民族負重前行。那個愛皺眉頭、喜歡思考的著名核物理學家走了。今年1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改革先鋒獎章獲得者于敏去世,享年93歲。于敏最後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還是在2015年1月9日。那天,他從習近平總書記手中,接過了當年唯一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證書。
  • 男孩的名字響亮寓意好,女孩名字洋氣有內涵,100個好名字
    男孩的名字響亮寓意好1、學振:《送僧元暠東遊》--「寶書翻譯學初成,振錫如飛白足輕」。學:意為學識、學問;振:意為奮起、振興。2、軒成:地位尊高,光耀顯赫;軒駕、軒冕,與帝王權貴相關;地位高貴、成就不凡。
  • 文天祥的「黑歷史」:風流浪子、廣告詩人、倒黴狀元……誰說英雄要...
    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文丨《那些年》小小那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錢鍾書在《宋詩選注》中犀利點評道:「他在這個時期裡的作品可以說全部都草率平庸,為相面、算命、卜卦等人做的詩比例上大得使我們吃驚……大約那些人都要找狀元來替他們做廣告。」 其實也不必苛責,這或許就是他早期生活的真實寫照。在當時,文天祥不僅以才華聞名,而且相貌堂堂,《宋史》不吝用了17個字來形容他的相貌——「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
  •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于敏——一個曾經絕密28年的名字
    他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崇高榮譽,盛名之下保持一顆初心:「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進強國的事業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他是于敏,「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夜以繼日,終獲突破「國產專家一號」——人們這樣親切地稱呼于敏。
  • 于敏,一個曾經絕密28年的名字
    他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崇高榮譽,盛名之下保持一顆初心:「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沒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他是于敏,「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在氫彈原理突破中起了關鍵作用  「國產專家一號」——人們這樣親切地稱呼于敏。
  • 車諾比舊照:30公裡內都被列為禁區,變異的老鼠有狗那麼大?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車諾比核事故最偉大的就是那30-60個清理核汙染的人,他們明知道防護服在巨大的核汙染中是沒用的,還是自願上前線,2年裡犧牲2萬多人,倖存的人也要一生活在核輻射影響中。近年來,車諾比成為了拍照打卡地,這並不代表輻射不在,覆蓋反應堆的石棺表面輻射高達7500毫倫琴,而正常的標準應是20毫倫琴,你們還敢貿然前往此地打卡嗎?
  • 美國為何重金也留不住他們
    從「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陸老先生,「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我國老一輩的大科學家們。諸如錢學森、郭永懷、黃旭華等人,他們無不把愛國精神踐行到極致。他們為了祖國付出一切,為祖國的富強而終生奮鬥;他們不計個人得失,不求功名利祿,不貪榮華富貴,一心只為建設祖國。
  • 「非著名科學家」于敏逝世 他從不以「中國氫彈之父」自居
    那位「腦袋永遠20歲」、名字長達28年都是絕密的「非著名科學家」老於同志,還是走了。2019年1月16日13時35分,于敏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301醫院逝世,享年93歲。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發布這條訃告時,在于敏的名字前加了8個身份,每一個都熠熠生輝: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核武器事業重要奠基人、「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國家最高科技獎、改革先鋒稱號、全國道德模範稱號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