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定一
前面提過,時-空是頭腦的產物。
沒有頭腦,不可能有時-空。沒有時-空,最多只有當下。
頭腦最立即的產物就是過去和未來。透過頭腦的運作,我們每個人不斷地活在過去,也不斷地為未來規劃。
我們把頭腦當作人類最偉大、最寶貴的資源,視為人之所以為人的主要特質,也自然讓頭腦的發展和演化作為人類文明的指針,而在科學、科技和其他領域不斷地追求。無非是希望透過這些追求,可以找到身為人的全部潛能。
誰能想到──人類愈是往外追求,愈走到前面提過的極端不均衡。
反過來,沒有頭腦的分別,人類其實還是可以生存,甚至可以生存得更好。動物、植物、乃至礦物沒有人類的頭腦,隨時都存於「在」的狀態,與一體意識完全分不開,不可能會被這個世界、周邊、別人或自己所困擾。
我們首先要認識到──頭腦本身就是在一種不均衡的狀態下運作。
百千萬年來,我們不斷地發展、抬高左腦帶來的理性、分別與分析。這些作用從來沒有離開過比較的邏輯,凡事包括樣樣東西、事情、念頭、理念都要相互對照一番,也就是前面所講的二元對立。
然而,左腦的邏輯其實是萎縮的邏輯,是把整體分割成一個個愈來愈小的體,小到人可以理解為止。右腦則剛好相反,是擴張的邏輯,就像一張全息圖,從每個角落都看到整體。透過右腦,我們隨時回到一體,回到整體。
假如我們說左腦體會的是部份與相對,那麼,右腦體會到的其實是整體和絕對。左腦把世界局限成一個個角落,右腦是從一個個角落打開到整體。
左腦講究生存、累積、競爭、佔領──把物質當作一切,自然會重視對物質的追求;而右腦反而知道──從一體的角度來看,物質所帶來的生存、累積、競爭、佔領根本無關緊要;生命最多只是彼此分享、整合與合一。
其實,是透過左右腦的共同作用,我們才可以在人間活得完整。但是,很不幸的是,人類百千萬年來自然偏重左腦的境界,把物質所帶來的生存、累積、競爭、佔領當作我們的目標與核心價值,而決定了人生的重點。
同時,因為環境不斷地變化,而人不斷感受到危機,也就一直刺激左腦的理性和邏輯來克服生存的問題,而使左腦極端地發展,自然不給右腦任何發展的空間,而壓制了右腦的潛能。
最後的結果是,我們每個人都活在不均衡的頭腦的狀態,也就是幾乎全以左腦為立足點來面對這個世界。談人類的文明是不均衡的發展,非但一點也不為過,甚至,這種不均衡已經嚴重到讓每個人都活在一個疾病的狀態,忘記了什麼是健康,失去了本來的均衡與圓滿。
或許你讀到這裡,已經覺得自己明白了著重物質的危險。然而,我要談的不只如此。這裡所謂的「物質」,其實延伸到任何現象、形相,甚至包括由念頭所構建的念相(thought-form)。
頭腦的注意力離不開物質,仔細觀察,念頭的根源和我們人的五官所產生的信息分不開,非但信息或知識離不開物質,就連情緒和感受也都和物質緊密相連。所以頭腦所得到的任何產物,包括念頭、思考,甚至理念、理想一樣離不開物質的層面。
站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對這世界的所有認識,包括在人間可以看到、聽到、聞到、觸摸到、嘗到、體會到、想得到的一切,都離不開物質的作用。甚至心理的萎縮,也自然固化成人類生存的常態。
從古到今,人類都離不開這個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