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哪個國家的人都喜歡喜劇,不僅僅是因為喜劇可以博人一笑,更是因為大多數喜劇其實是藉助了喜劇的外衣來諷刺現實。
比如小姐姐今天要推薦的這部「叢林電影」,曾在法國《電影手冊》十佳中位列第八。
《叢林法則》
雖然很多人議論「手冊」現在的口味,但必須承認它依然是法國最權威的電影雜誌。
它依然能夠為我們劃出一片不同的園地,推薦我們一些小眾、卻真正有創造力的電影。
《叢林法則》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片中的男主角沙丹尼因為一份實習工作跑到蓋亞那,要在熱愛叢林中建造一座滑雪場。
然後在那遇上了一個叫達爾贊的女人,兩個「中二」青年在叢林中迷路,從而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
在熱帶叢林中建造滑雪場的計劃本身就滿是諷刺性,這種內涵正是通過一種肆意癲狂的喜劇形式展現出來。
雖然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但這話好像並不太適合叢林。
在從叢林考察回來的路上,一行人遇到到了搶劫。
趁著劫匪在耍寶般亂射時,男主和女主躲過一劫。
為了躲避劫匪,二人只好進了叢林。
雖然這中間也打了報警電話,但光是等個電話就需要13小時53分鐘。
絕望後,二人開始了在叢林裡的穿越冒險。
餓了,就掀塊老樹皮,白胖白胖的肉蟲子就是口糧。
渴了,就找條小河伏地叩首。
管它髒不髒,先喝飽再說。
除了食物上的問題,他們還經常遇到其它生物的「圍觀」。
什麼猴子、蜘蛛、大甲蟲的倒還好說,最恐怖的是這大蟒蛇。
沒錯,這很叢林!
好不容易遇上了同類,還被好心的灌了超強春藥。
WTF?年輕和超強春藥有個毛線關係啊,而且男主這禿頭看著也不年輕啊。
忍著焚身的慾火,男主瘋狂的打字,試圖忽略背後躁動的性感。
但是!乾柴烈火這事是枯燥的打字能轉移的?
女主一句藉口抹防蚊劑,分分鐘讓男主破功。
春宵苦短,破了N年的童子身,男主似乎也開始苦盡甘來。
但冒險之旅仍在繼續,這「甘」能不能打敗叢林法則還得兩說。
作為一部喜劇片,片裡搞笑的鏡頭隨處可見。
可以說是三分鐘一小笑,五分鐘一大嗨,全程高笑點滿滿。
撕開喜劇的外衣,這片其實更多的是對法國政府的諷刺。「巴黎,是另一處叢林」,如導演自己所說。
蓋亞那只是展示巴黎這座真正「叢林」其「法則」的飛地。在此,折射出的正是法國本土官場的投機主義與腐敗現狀。
大事是不作為,小事是瞎作為。作為司法官員,執法時和土匪掃蕩一般。
為了利益,甚至就連死去的人都不放過。
在這種利益至上的大環境下,整個政府的辦事規則就成了辦事=送禮!
這些事不是無中生有的虛構,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借著喜劇的外衣,影片將這些骯髒一一撕開給我們看。
在這巨大的荒誕現實面前,呆滯而笨拙的男主人公,一舉一動所觸發的笑點,無不指嚮導演所諷刺的社會。
在這個老氣橫秋的實習生身上,我們也不難看到「即便假裝也沒有生活」的現代人,如何走向了自我的枯萎。
人類走出叢林,建立文明秩序,但不曾想這樣文明秩序發展成另一個叢林,在其法則擺弄之下,兩人誤入亞馬遜,其實逃離現代社會這個叢林。
在那個蟲獸遍地的地方,他們自世界的中心遺落,又暗含著某種回歸和復甦。
一如影片所言:「他們生活,他們相愛,他們歡笑,然後他們離開。」 至此永別了歐洲。
因此,本質上,《叢林法則》是講述重返伊甸園的神話寓言故事。
充滿惡搞無釐頭的諷刺喜劇,其實包裹著一個溫情而浪漫的故事,男女主角踏上一段愛情之旅。
這段旅程復甦了男女主角身上歡快的原始力量,支撐他們擺脫現代社會禁錮,逃離標準生活之下喪失自我的生活。
願所有的骯髒都是暫時的黑暗,願所有的荒唐都是一時的迷茫,願所有的不作為都是在蓄力積累。
相信黑暗後是黎明、相信雨後會有彩虹、相信暴風雨後會寧靜。
不管成不成,總得報著希望不是?
德裡罪案| 深紅累之淵 | 野性都市
喜歡輕吻快跑 | 王國| 誰先愛上他的
網絡迷蹤| 籃球冠軍 | 盜夢特攻隊
食肉動物| 海市蜃樓 | 然後你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