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禁止三輪車、電瓶車的討論
中國經濟的發展足跡非常清晰,在80年代時,國內被稱之為自行車與平板車的天下。那時候對於上班族來說是人手一輛自行車,而平板車則是農民生活和勞動的必備。農民們不管是拉貨還是買賣都離不開平板車。
到了2000年時期,那便是電瓶車與電動三輪車的時代,淘汰的不僅僅是自行車和板車,就連拖拉機也完成了歷史使命而逐漸淡出農村視野。電動車與三輪車至今仍在農村非常普遍,是由於適合農民的出行和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農民早已離不開這兩種重要的工具。而今,農村開始討論禁止三輪車電瓶車的政策,到底該不該禁止這個問題,你怎麼看呢?
電瓶車和三輪車的普遍用途
電瓶車、三輪車做出農場常用交通工具,出行方便且費用便宜。不僅僅成為農村人的代步工具,同時也是家裡的活計和工具。農村收莊稼、果蔬等農產品時,三輪車成為了最好的搭檔,成為農民減輕體力活的表現。
另一方面,對於農民來說,沒有農忙時,三輪車或者電瓶車還能夠拉客賺錢來貼補家用,畢竟農民能夠變現的途徑並不多,農產品變現的時間也比較長,因此做點活計換點現錢也成為農民日常的剛需,平時在熟悉的路段拉拉客,這是投入成本比較低且適合農民的營生。
另外,農村交通相對比較落後,不必城鎮有密集的公交路線或者計程車,那麼電瓶車便成為農村地區最為便捷的交通工具,出門幹活、購物或者賣貨,都無疑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很多人或許會說,農村也有些很富有的人買汽車,那只是極少部門,目前中國普遍的情況是農民普遍收入低下,溫飽雖然解決,還距離致富還需要時間。
上牌照費用不菲
面對農村電動車、三輪車或將上牌,很多農民表示不滿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上牌太貴,考證費用大概是在1000-2000之間不等,這對於農民來說並不是拿不出這個數目,只不過這都將近一輛電瓶車的價格,或多或少有點喧賓奪主的感覺,在農民心裡仔細衡量下來更是覺得不值得。
也不得不承認有些家庭比較困難的農民,全新電瓶車或者三輪車都買不起,很多時候只能買個千把塊的二手貨,回來是為了拉貨賣貨賺點生活費,如果再要求掏出1000-2000塊的上牌照費用,這實在抓襟見肘,因此被農民所排斥。
而另一方面則是面臨考證時的困難,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在面臨考證的時候更是難以勝任,那些在文化水平比較高的人群看來只是簡單的交通規則,或者法律法規,但對農民來說無疑是比天書還晦澀難懂。說句實在,很多農民開著電瓶車或者三輪車無非就是在村裡拉拉貨,農村地方大部分都是村道,因此交通規則難以被派上用場。
城鎮與農村的差距
城鎮與農村的差距,首先是體現在交通之上。城市車流量大且交通擁擠,因此需要作出很多相關的交通規則加以規範。所有的問題可以說是萬變不離其宗,城市車流人流多且雜,因此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相關法規法則的話,城市交警也終將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難以對交通進行有效指導。因此在城鎮的電瓶車或者三輪車確實需要有效管理與規範,不然在車流不息的交通環境中容易出現事故。
很多農村地方現在已經告別水泥土而迎來了硬板的水泥路面,但話說回來,在農村地方交車輛非常少,而且大部分是鄉間小道,縱使是村裡的交通主幹道也未見車滿為患,因此在農村的三輪車和電瓶車幾乎不存在對交通造成威脅。還有更現實的是,農村地方幾乎不具備紅綠燈,交通規則不僅英雄沒有用武之地,而且對於農村目前的情況也難以推進與執行。
回歸問題本質
限制電瓶車和三輪車等在路面上比較小型的交通工具,其主要目的在於日益被汽車化的城鎮道路情況。在大型機動車輛面前,這些小型車輛在馬路中間穿梭,如果不採取規則進行規範的話,確實容易造成嚴重的交通事故。而對於這類事故在新聞上經常看到,因此無比贊同城鎮厭煩死守對電瓶車、三輪車的管制條例,甚至採用禁止措施。
但對於農村地方來說,首先是道路上存在大型機動車輛的情況很少,農村地方的道路上更多的是寥寥無幾的個別車輛,總是路段上車輛較多的時候也大多是同等級別的三輪車或電瓶車,因此能夠造成的嚴重性交通事故概率較低。毫不誇張地說,農村地方的三輪車和電瓶車就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一旦禁用那麼相信很多問題也將隨之而來。
在追求實效的年代,禁用電瓶車和三輪車之後,縱使是農村人也難以回到踩自行車的「龜速」年代,那麼最有可能的便是湧現更多的汽車,屆時造成的便是與城鎮相同的交通事故,車輛增多尾排也增多,那時農村空氣也受到尾氣的嚴重汙染,失去的是農村的碧水青山。
結語
直接禁止的話帶來的問題是多且複雜的,首先農民勞作運輸便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問題難以用片面的觀點來衡量,在一項措施的推行之前需要的不僅僅是落實工作,而是政策在推行之後有可能帶來的後果。操之過急反而容易出現紕漏,農村與城鎮之間的跨度也並非在簡單的禁止電瓶車或三輪車之上。
很多時候看待問題需要從不同角度和立場,才能夠更接近問題的本質來解決問題。常言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說了那麼多,在農村禁止三輪車和電瓶車的使用這一措施是否可行,相信大家內心都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不如在評論區裡說出來,一起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