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政府對農村建設得越發重視,大多數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這一切都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扶持。不過在發展的同時,農村一些職業逐漸被淘汰,首先是一些職業不滿足農村建設的環境保護,其次是有些職業收入微薄,不能養家餬口,最後還有些職業可以被科技化所取代。
我國一直在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對於農村的環境保護尤為重視,加以整頓之後,農村有些行業不得不被取締或者更換,其中這3個行業尤為艱難,農民們可千萬別往「火坑」裡跳。
農村賣化肥的商戶
農業還有城市化汙染向農村轉移排放,讓農產品以及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一直在下降,還有就是農民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讓農業所面臨的汙染與日俱增,對土壤的破壞也越發的嚴重,最主要的其實是化肥對人體的健康有影響。所以化肥在當前的農村是活不下去的,最遲在明年政府就會相應地做出行動。
在煤炭行業工作的農民
煤炭的進出口在過去為我國帶來了很大的利潤,過去的農村和農村無論是取暖還是做飯都要用到它,但是燒炭對於空氣環境的破壞是巨大的。在城市,為了保護環境,已經禁止燒煤了。煤炭的燃燒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塵灰,如果是高硫煤的話,還會產生二氧化硫汙染,這些有害物質和氣體會形成酸雨降落到地上,汙染水源和植被。目前,我國對煤炭行業有著嚴格的審查,一些小型不合格的煤礦一經發現,立刻查處。
農村養殖業
由於養殖業的豐厚利潤,成為了農民留在農村最好的致富方法,只不過農業養殖也會給環境帶來很大的影響,絕對不比煤炭和化肥要小。我國的畜禽糞便產生量已經近40億噸,對農村的水源還有空氣以及居民的生活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在去年,禁養令的實施就已經讓不少農民叫苦連連,今年雖然相對來說放寬條件,但是對農民養殖業的審批仍然很嚴格,對於一些不符合規矩的養殖場也會給予高額罰款。
保護環境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一個好的環境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十分的重要。提高環境保護意識,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這脫離不了民眾的理解和政府對此長遠的發展,擁有一副健康的身體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