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英文名monkey,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猿猴亞目、猴亞科的一種動物,族是猴族。
其猴體形中等,四肢等長或後肢稍長,尾巴或長或短,有頰胝,營樹棲或陸棲生活,這是猴類的共同特徵。猴類的大多數頭骨具大的顱腔,呈球狀,這是由於頜部變短,臉部變扁所致;眶後突發育形成骨質眼環,或全封閉形成眼窩;多數種類鼻子短,其嗅覺次於視覺、觸覺和聽覺,某些低等種類在腦中具有高度發達的嗅覺中樞,並在很大程度上靠嗅覺行動。某些狐猴有較長的鼻部。金絲猴屬和豚尾葉猴屬的鼻骨退化,形成上仰的鼻孔。長鼻猴屬的鼻子大又長。這些特殊的類型是因肌肉或軟骨發育形成的。腳的拇趾和它趾能對握,使得手和腳成為抓握器官。原猴類的5指只能同時屈伸,不能個別運用。掌面裸出,有指、趾紋,紋路形態不一。具有非常軟或寬的足墊,除黑猿外,皆為□行性。多數種類的指和趾端均具扁甲。一般前後肢長相差不大,唯長臂猿科和猩猩科的前肢比後肢長得多。猿類和人無尾,在有尾的種類中,其尾長差異很大,從只有一個突起到超過身體長。捲尾猴科大部分種類的尾巴具抓握功能,有「第五隻手」之稱。一些舊大陸猴的臉部、臀部或胸部皮膚具鮮豔色彩,在繁殖期尤其顯著。臀部有粗硬皮膚組成的硬塊,稱為臀胼胝。
多數種類在胸部或腋下有1對乳頭,而指猴的1對乳頭在腹部。雄性的陰莖是懸垂形,多數具陰莖骨,而眼鏡猴、絨毛猴、人和某些種類不具。精巢包於囊中。雌體具雙角子宮或單子宮。體被毛,有的柔軟細密,有的粗硬,或在局部很長,或在毛上具異色環節。有的頭頂毛很長,形成叢狀毛冠,或甚短,呈平頂,或禿頂無毛。有的在兩頰或頜下具長毛,形如鬍鬚。有的兩肩、後背、臀部被以長毛。有的體毛非常豔麗。
絕大多數靈長類動物以不同形式的樹棲或半樹棲生活,只有環尾狐猴、狒狒和叟猴地棲或在多巖石地區生活。通常以小家族群活動,也結大群活動。多數能直立行走,但時間不長。多在白天活動,夜間活動的有指猴、一些大狐猴、夜猴等。大倭狐猴和倭狐猴在乾熱季節夏眠數日至數周。 猴子大多為雜食性,以植物為主,也不放棄唾手可得的肉食。選擇食物和取食方法各異,如指猴善於摳食樹洞或石隙中的昆蟲。猩猩的食量很大,幾乎把絕大部分的活動時間用以覓食。疣猴科胃的構造特殊,大部分種類吃粗纖維多的植物性食物。 猴子每六個月懷一胎,每胎1-3仔。幼體生長比較緩慢。哺乳期多抓爬在母體胸、腹部或騎在母背上,由母帶著活動。性成熟的雌性有月經,雄性能在任何時間交配。只有低等猴類,如狐猴、懶猴、指猴具有一定的交配、繁殖季節。
猴子的壽命一般是20年左右,1988年7月10日,一名叫波波的雄性白喉捲尾猴死去,是目前已知世界上年齡最大的一隻猴子,時年53歲。猴子在猴類王國中,有著獨特的、森嚴的等級制度,分為猴王、二猴王和一般子民。動物學專家告訴記者,猴王在猴群中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主要負責保護猴群的安全;二猴王相當於宰相,管理猴群中的一切事物。在猴群世界裡,當猴王有著諸多好處,不但可以先吃好吃的、先玩好玩的,還可以在猴群裡任意挑選「老婆」。除猴王外,其他雄猴都不得「談情說愛」。
猴是一個俗名,靈長目中很多動物我們都稱為猴。靈長目一目,它屬於動物界最高等的類群,大腦發達;眼眶朝向前方,眶間距窄;手和腳的趾分開,大拇指靈活,多數能與其它趾對握。靈長類化石發現於北美、歐洲和亞洲的古新世至漸新世地層中,在非洲和歐洲發現於中新世,而在南美、非洲和馬達加斯加則發現於更新世。靈長類的進化已有6000萬年歷史,從世界各地發現的早期靈長類化石屬原猴類,其中60多屬現已絕滅。美洲已沒有原猴類,只是在亞非大陸、馬達加斯加島和印度洋一些島嶼上,還生存著少數與5000萬年前的原猴類極為相似的種類。猿猴類的歷史可追溯到3000~5000萬年以前,大約在1500~2000萬年以前,猿類的祖先就已遍布歐、亞、非三大洲,但現今卻僅殘存於亞洲和非洲的熱帶。
在中國古籍中,猴子的別稱有禺,果然,獨,狨等。據《白虎通》記述:「猴,侯也,見人設食伏機,則憑高四望,善於侯者也。」侯,是等待、觀望的意思。印度尼西亞加裡曼丹島的北部山區,每年5月7日是「敬猴節」。而泰國的北部山區,每年的11月1日是「猴子運動節洲」。
猴子和人一樣,同屬於動物學中的「靈長目」。靈長類動物與其他哺乳動物相比,主要特點是。四肢長並有明確分工,關節靈活而運用自如,拇指可與其它四指對握,雙手具有一定的操作功能;。具有辨別色彩的能力;。雙目和人類相似,長在頭部前方,具有「雙視」功能,能準確判斷距離;。上下顎短,腦腔很大,大腦發達,智力較高。
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若從進化程度講,可分為低、中、高三類。低等類有狐猴、指猴、嬰猴、樹熊猴、懶猴、跗猴等;中等類如狨、節尾猴、捲尾猴和有頰囊、雜食、素食的各種獼猴;高等類又稱「猿」,包括長臂猿、合趾猿、巨猿等。若從體貌特徵區分,有尾的叫「猴」,無尾者稱「猿」。從智力發育看,猿類具有更大的優勢。在中國境內生長分布的猴類有獼猴、金絲猴、紅面猴、毛面短尾猴、臺灣獼猴、黑葉猴、白頭葉猴等等;猿類則有黑長臂猿、白眉、白掌、白狹長臂猿、褐猿等。自然界的猴子機智靈敏,頑皮滑稽,模仿能力極強,有著與人類極為相近的習性。它們是馬戲團和耍猴人最得意的「明星」,還會向行人討要食物,與人戲耍,憨態可掬。猴子若經過訓練,可幫人類從事許多簡單的工作,諸如放牧,採摘果實,傳遞信件,有的甚至學會使用湯匙給臥床病人餵食,開冰箱取飲料,開關電燈等。因此,猴子得到了人類的關注、寵愛和保護。靈長類概述:在全球四千多種哺乳動物中,約三百種是靈長類,這是瑞典生物學家林奈最先命名的動物類群,意思是「眾生之靈、眾生之長」。靈長類動物包括各種猴子,無尾的猿以及我們人類。人類是靈長類中的一種,像世界上所有的物種一樣,也有一個拉丁學名,為HomoSapiens,即智人。
在全世界已知的大約200多種猴子中,侏狨是最小的。大後,身高只有12釐米多一點,體重在48~79克之間,尾長25~40釐米。侏狨毛密,呈絲狀,耳上通常有簇毛,還沒有一隻松鼠大。因此,侏狨不僅是世界上最小的猴子,而且還是最小的靈長類動物。侏狨主要生活在美洲熱帶的叢林裡,樹棲,行動靈巧急促,夜間成小群活動。它除了吃植物外,還捕捉蛾子、蠅類、蜘蛛等,是雜食性動物。有趣的是,侏狨還非常喜歡吮吸樹液。侏狨是一種低等猴類,它的食蟲習性是一種返祖遺傳現象,因為他的祖先是食蟲類動物。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