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隼雕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2021-01-15 百聞動物

白腹隼雕,拉丁文名是Hieraaetus fasciatus,又稱白腹山雕,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隼形目、鷹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Bonelli's Hawk Eagle。

白腹隼雕是大型猛禽,上體暗褐色,頭頂和後頸呈棕褐色。頸側和肩部的羽緣灰白色,飛羽為灰褐色,內側的羽片上有呈雲狀的白斑。灰色的尾羽較長,上面具有7道不甚明顯的黑褐色波浪形斑和寬闊的黑色亞端斑。下體白色,沾有淡慄褐色。飛翔時翼下覆羽黑色,飛羽下面白色而具波浪形暗色橫斑,與白色的下體和翼緣均極為醒目。虹膜為淡褐色,嘴藍灰色,尖端為黑色,基部灰黃色,蠟膜黃色,趾為檸檬黃色,爪黑色。

白腹隼雕在繁殖季節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地森林中的懸崖和河谷岸邊的巖石上,尤其是富有灌叢的荒山和有稀疏樹木生長的河谷地帶。非繁殖期也常沿著海岸、河谷進入到山腳平原、沼澤、甚至半荒漠地區。

該物種飛翔時速度很快,能發出尖銳的叫聲,性情較為大膽而兇速。常單獨活動,不善於鳴叫。飛翔時兩翅不斷煽動,多在低空鼓翼飛行,很少在高空翱翔和滑翔。捕捉鳥類和獸類等為食,但不吃腐肉,主要以鼠類、水鳥、雞類、巖鴿、斑鳩、鴉類和其他中小型鳥類為食,也吃野兔、爬行類和大的昆蟲。本物種叫聲尖厲;作吱吱叫聲如kie, kie, kikiki。

中國國內主要分布在長江及其以南地區,見於貴州安順、望漠,湖北,安徽肥西,浙江寧波、溫州、龍泉,廣西,廣東,福建福州,海南樂東,均為留鳥。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該物種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r3.1——低危,同時也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Ⅱ瀕危物種,及中國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稀有種。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 紅河州發現白腹隼雕
    掌上春城訊 近日,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野生動植物保護主管部門工作人員通報,在蒙自長橋海國家溼地公園發現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腹隼雕,此次發現系紅河州新紀錄。紅河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王劍說,經反覆鑑定,該只猛禽為白腹隼雕。
  • 看見白腹隼雕襲殺豆雁,他們卻沒有制止,原因是……
    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20日訊今年1月1日,武漢市觀鳥協會的幾位會員在野外觀鳥時,拍下了一隻白腹隼雕衝進豆雁群中捕殺豆雁的畫面,「豆雁一下子就被白腹隼雕殺死,成了白腹隼雕的盤中餐」。會員們都是愛鳥人士,也很同情豆雁,但令人感到驚訝的是,他們並沒有出手制止白腹隼雕襲殺豆雁,而是站在一邊靜靜觀看。
  • 網友野外拍到猛禽捕食白鷺 疑是白腹隼雕(圖)
    根據書籍和網絡圖片對比,疑似白腹隼雕幼鳥,他還表示:「如果確為白腹隼雕,將是我市首次拍到白腹隼雕野外活動的畫面。」  不過,這真的是白腹隼雕嗎?昨日,記者採訪了多位鳥類專家,卻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兩種結論。到底它們是什麼?你也來判一判。  他拍到猛禽秒擒白鷺  照片拍攝者「晚秋梧桐」,是開縣澎溪河溼地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黃亞洲。
  • 鳥類大賞:食物鏈頂端的白腹隼雕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鳥類大賞,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有很多人喜歡餵養寵物鳥,但也有非常多的朋友喜歡野生的鳥類,這些鳥類因其奇特的外貌,十分吸引人的眼球。我們現在要介紹一些不常見的鳥類,它是一種大型的猛禽,今天要說的這個鳥的品種是白腹隼雕,它的學名是: Aquila fasciata。今天給大家介紹的白腹隼雕是一種體型較大的猛禽。是不是感覺非常的威武霸氣呢?我們先來簡單地看一下這種鳥類的名字。大家知道它的名字怎麼念嗎?小編一開始並不知道哦,所以就去翻字典了。隼(sun三聲),是對某種鳥類的一種統稱。
  • 蘄春村民救助一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腹隼雕
    黃岡新視窗網消息(蘄春臺 記者陳友林 程千)近日,在蘄春縣大同鎮湖口畈村境內首次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腹隼雕。這隻白腹隼雕由於受傷無法翱翔藍天,得到了當地好心村民王正興的全力救助。在蘄春縣大同鎮湖口畈村三組王正興的家中,記者見到了這隻「白腹隼雕」,它體長約75釐米,上體暗褐色,羽基部白色,頭頂羽呈矛狀,上喙邊端具弧形垂突。兩翼伸展開的長度有一米多。幾天前,這隻白腹隼雕因為羽翼處受傷,跌落在湖口畈村的一個溝渠中,被路過的王正興發現,並把它帶回家中治療。
  • 安康警民接力 救助一隻疑似國家保護動物白腹隼雕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保護秦嶺的生態環境行列中來,保護好各類野生動植物資源,特別是那些珍貴、頻危的野生動物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日前,在白河縣麻虎鎮,一隻受傷的「大雕」在民警、林業工作人員及群眾的共同幫助下,得到了妥善救治。
  • 沅陵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腹隼雕
    飛翔的白腹隼雕。經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野生動物專家王斌仔細辨認,確認這種鳥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白腹隼雕。沅陵縣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股股長吉明介紹,這是該縣首次發現白腹隼雕。據資料介紹,白腹隼雕主要分布在中國國內主要分布在長江及其以南地區,見於貴州安順、望漠,湖北,安徽肥西,浙江寧波、溫州、龍泉,廣西,廣東,福建福州,海南樂東,均為留鳥。
  • 猴子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這些特殊的類型是因肌肉或軟骨發育形成的。腳的拇趾和它趾能對握,使得手和腳成為抓握器官。原猴類的5指只能同時屈伸,不能個別運用。掌面裸出,有指、趾紋,紋路形態不一。具有非常軟或寬的足墊,除黑猿外,皆為□行性。多數種類的指和趾端均具扁甲。一般前後肢長相差不大,唯長臂猿科和猩猩科的前肢比後肢長得多。猿類和人無尾,在有尾的種類中,其尾長差異很大,從只有一個突起到超過身體長。
  • 毛腿魚鴞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雕鴞的虹膜是橙黃,毛腿魚鴞的是黃色,但是顏色的細微區別對大多數人都不太容易。毛腿魚鴞的耳羽簇比雕鴞的寬,少黑色。雕鴞的分布比毛腿魚鴞寬闊的多,居住在有林子的山區,而毛腿魚鴞是棲息在有林子的河流附近——它抓魚吃,不能離河流遠了。該物種主要分布於中國東北的大小興安嶺、長白山、俄羅斯的庫頁島、烏蘇里流域、日本的北海道及北方四島上。
  • 非洲野驢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由於身形的問題,它們在領域中不能驅趕其他雄性入侵者,反而會容忍並當作是從屬看待,它們亦會將這些入侵者儘可能與雌性分隔。當有發情的雌性時,雄性會大叫。它們的族群較鬆散,數量約有50頭。 非洲野驢主要以草、樹皮及樹葉作食糧。除了生長在乾燥的氣候外,它們亦需要水份,若在不能從食物中吸收水份,它們每三需要飲水一次。但是,它們卻可以在缺乏水份下生存,有時它們亦會飲用鹹或汙黑的水。
  • 穴兔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穴兔,拉丁學名Oryctolagus cuniculus,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兔形目、兔科、古兔亞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European Rabbit,命名人為Linnaeus,命名時間是1758年。
  • 大極樂鳥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在大航海時代,歐洲人對探險與異域風情的好奇心極度膨脹,但對異域的知識實在乏善可陳,結果憑空腦補出不少神奇的故事。探險家從土著手裡弄來沒有爪子的大極樂鳥皮標本,人們讚嘆於它那華麗的羽毛,自行將它們腦補成天堂的來客,永遠在天空飛翔而不需落地。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 金鴴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金鴴,拉丁文名是Pluvialis fulva,中文別名是金斑鴴、太平洋金斑鴴、金背子,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鴴形目、鴴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Pacific Golden Plover,命名人為Gmelin,命名時間是1789年。
  • 杉科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我國產5屬7種,引人栽培4屬7種。其中杉木栽培最廣,生長快,木材蓄積量較豐富,用途較廣,為長江流域以南及臺灣高山地帶的重要造林樹種。柳杉栽培地區也較寬廣,長江流域以南許多山區尚有數百年生的巨大老樹,浙江南部、福建北部等地也用之造林。臺灣杉屬二種均系高大喬木,木材性質與用途與柳杉相似,惟林木數量很少,宜加強保護繁殖,為今後造林提供種苗的基礎。
  • 會鳥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通過三種鳥類翅膀的比較,會鳥、始祖鳥、和孔子鳥,做一個翅膀長短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鳥類比始祖鳥的個體還要大很多,但是比孔子鳥還要大得更多,這實際上就說明到早白堊世這個時期,鳥類不光在形態,生活習性,系統發育方面出現很大分化,在它個體的大小方面也出現了很大的差異。
  • 馬來犀鳥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馬來犀鳥,學名為Buceros rhinoceros,屬於螯肢亞門、鳥綱、強肢亞綱、佛法僧目、犀鳥科、犀鳥亞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Rhinoceros Hornbill,命名人為Linnaeus,命名時間在1758年。
  • 雲實亞科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 松球魚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 三葉唇魚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 射炮步甲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前胸有背側縫;後翅具小縱室;後足基節向後延伸,將第1腹板切為兩個部分,後足基節固定在後胸腹板上,不能活動;有6個可見腹板,第1腹板中央完全被後足基節窩分割開。幼蟲蛃型;上顎無臼齒區;胸足5節;具分節的尾突。觸角11節,絲狀。口器咀嚼式,上顎一般發達,與身體等長。複眼較發達,前胸發達;前翅角質化,堅硬,無翅脈,稱為鞘翅,靜止時覆在背上,蓋著中後胸以及大部或全部腹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