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隼雕,拉丁文名是Hieraaetus fasciatus,又稱白腹山雕,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隼形目、鷹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Bonelli's Hawk Eagle。
白腹隼雕是大型猛禽,上體暗褐色,頭頂和後頸呈棕褐色。頸側和肩部的羽緣灰白色,飛羽為灰褐色,內側的羽片上有呈雲狀的白斑。灰色的尾羽較長,上面具有7道不甚明顯的黑褐色波浪形斑和寬闊的黑色亞端斑。下體白色,沾有淡慄褐色。飛翔時翼下覆羽黑色,飛羽下面白色而具波浪形暗色橫斑,與白色的下體和翼緣均極為醒目。虹膜為淡褐色,嘴藍灰色,尖端為黑色,基部灰黃色,蠟膜黃色,趾為檸檬黃色,爪黑色。
白腹隼雕在繁殖季節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地森林中的懸崖和河谷岸邊的巖石上,尤其是富有灌叢的荒山和有稀疏樹木生長的河谷地帶。非繁殖期也常沿著海岸、河谷進入到山腳平原、沼澤、甚至半荒漠地區。
該物種飛翔時速度很快,能發出尖銳的叫聲,性情較為大膽而兇速。常單獨活動,不善於鳴叫。飛翔時兩翅不斷煽動,多在低空鼓翼飛行,很少在高空翱翔和滑翔。捕捉鳥類和獸類等為食,但不吃腐肉,主要以鼠類、水鳥、雞類、巖鴿、斑鳩、鴉類和其他中小型鳥類為食,也吃野兔、爬行類和大的昆蟲。本物種叫聲尖厲;作吱吱叫聲如kie, kie, kikiki。
中國國內主要分布在長江及其以南地區,見於貴州安順、望漠,湖北,安徽肥西,浙江寧波、溫州、龍泉,廣西,廣東,福建福州,海南樂東,均為留鳥。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該物種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r3.1——低危,同時也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Ⅱ瀕危物種,及中國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稀有種。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