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的白腹隼雕。 劉珂 攝
紅網時刻11月7日訊(通訊員 瞿宏紅)11月6日,湖南省沅陵縣攝影協會會員在五強溪國家溼地公園境內二酉苗族鄉兩岔溪村採風拍攝時,在酉水河谷岸邊開闊的樹林上空發現一隻上體暗褐色,頭頂和後頸呈棕褐色,頸側和肩部的羽緣灰白色,飛羽為灰褐色,內側的羽片上有呈雲狀白斑,下體白色的體長為70釐米,體重2000克左右的大型猛禽。經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野生動物專家王斌仔細辨認,確認這種鳥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白腹隼雕。沅陵縣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股股長吉明介紹,這是該縣首次發現白腹隼雕。
據資料介紹,白腹隼雕主要分布在中國國內主要分布在長江及其以南地區,見於貴州安順、望漠,湖北,安徽肥西,浙江寧波、溫州、龍泉,廣西,廣東,福建福州,海南樂東,均為留鳥。在繁殖季節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地森林中的懸崖和河谷岸邊的巖石上,尤其是富有灌叢的荒山和有稀疏樹木生長的河谷地帶。非繁殖期也常沿著海岸、河谷進入到山腳平原、沼澤、甚至半荒漠地區。寒冷季節常到開闊地區遊蕩。飛翔時速度很快,能發出尖銳的叫聲,性情較為大膽而兇猛,行動迅速。常單獨活動,不善於鳴叫。飛翔時兩翅不斷煽動,多在低空鼓翼飛行,很少在高空翱翔和滑翔。
近年來,沅陵縣堅持「生態立縣」發展戰略,積極開展候鳥保護「利劍」專項行動等,五強溪國家溼地公園生態保護得到大力加強,生態環境大為改善,吸引了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中華秋沙鴨等多種鳥類前來越冬。
白腹隼雕已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稀有種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以及入中國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