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雨的形成
其實凍雨在氣象學上也叫雨凇,也俗稱冰凌,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時節中國西南部時常出現的一種災害性天氣。之所以稱它為凍雨,是因為從天空降下的雨落到地面上卻凍成了冰。一般情況下,越往高處,氣溫越低,但在出現凍雨天氣時,卻是近地面的溫度比高空的溫度低,也就是通常我們氣象學說的空氣逆溫存在。低於0攝氏度的雨滴,在溫度略低於0攝氏度的空氣中能夠保持自身的過冷狀態,其外觀同一般雨滴相同,但當它落到溫度低於0攝氏度的地表物體表面時,就迅速凝結成冰,凍雨的現象就形成了。
凍雨出現的時間和範圍
在我國,凍雨大多出現在1月上旬至2月上、中旬的一個多月內,起始日期具有北早南遲,山區早、平原遲的特點。而在雲南,遇到冷空氣和水汽條件配合,一些海拔較高的山區或壩區,或是昭通、曲靖、文山北部、昆明東北部更容易出現凍雨。凍雨的厚度一般可達10—20毫米,最厚的可達30—40毫米。凍雨發生時,風力往往也較大。
凍雨的危害與預防
凍雨所形成的冰凍風光雖然值得觀賞,但它畢竟是一種災害性天氣,凍雨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可忽視的。
出現凍雨時,公路交通會因地面結冰無法通行而受阻,或對車輛正常行駛帶來極大的安全威脅。電力設施如電線、電塔或電桿,如遇持續凍雨則會大量凍結積累,最終壓斷電線或電桿致使電力或通訊中斷。農林業方面,凍雨會使大田結冰,會凍斷返青的冬麥或凍死早春播種的作物幼苗,還能大面積地破壞幼林、凍傷凍死樹木。
在可能或已經出現凍雨期間,對於公路上的積冰要及時撒鹽溶冰,並組織清掃路面。在容易發生事故的橋梁、隧道進出口設置明顯提示標誌。
在凍雨天氣裡,人們應儘量減少外出,如果外出要採取防寒保暖和防滑措施,行人要注意遠離或避讓機動車和非機動車輛。司機朋友在凍雨天氣裡要減速慢行,不要超車、突然加速、急轉彎或緊急制動,應及時安裝輪胎防滑鏈。農民朋友則需加強露天蔬菜和經濟果木的管理工作,採取相應措施有效防禦,避免蔬菜果木等作物凍傷凍死。
如遇凍雨天氣,那麼肯定是很冷了。人們一定要注意添衣保暖,除了可以穿保暖的羽絨服之外,最好帶上棉帽,因為頭部和耳部最容易感染受風。同時腿腳的保暖也十分重要,因為人的下身血液循環緩慢,腿和腳最難以保暖,所以棉褲棉鞋雖然笨重卻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