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速報丨專家解讀:凍雨危害大 防禦需注意

2020-12-04 大眾網

  11月17日中午前後開始,吉林省出現歷史同期罕見強雨雪冰凍大風天氣。截至19日08時,全省平均降水量33.4毫米,10站瞬時最大風速超過8級。受極端天氣影響,長春市軌道交通臨時停運,部分地區停電停水停暖,高速公路入口關閉、航班取消、部分列車停運,部分景區和圖書館博物館臨時關閉。

  外出的市民都看到了,樹上掛起了「冰溜子」,這是氣象觀測定義的雨凇,也是老百姓習慣叫的凍雨。也就是預報中提到的「本次降水過程將伴隨複雜的雨、凍雨、雨轉雪或雪的相態轉換」的一種表現。相比純粹的暴雨或暴雪,這種像雨像雪又像冰的「天降奇兵」可能危害更大,為啥?吉林省氣象臺臺長劉海峰這樣說。

  降水為什麼五花八門?

  大家都知道,水有三種相態:液態、固態和氣態。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液態水。在冬天裡,咱們吉林省也常常會看到固態水的傑出代表——雪和冰。但在大氣中的水通常是以氣態的形式存在的,氣象專家稱之為水汽,水汽一般都分布在近地面層,當某地區有上升運動發生時,它會隨上升氣流而上升。所謂高處不勝寒,越往上氣溫越低(一般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攝氏度左右),當氣溫低到零攝氏度以下,水汽就搖身一變,凝結成液體或乾脆直接凝華成固體,而當上升氣流託不住這些身體變了形的傢伙們就會從雲中下降。在下降的過程中,變化形態還取決於下降過程中的環境溫度,通常是越往下氣溫越高,高於零攝氏度時,固態的往往又變身成液態了,也有一部分固態還沒來得及變身變性的,所以,落到地面的水就會五花八門、五彩繽紛:有的是雨,有的是雪,有的是冰雹,有的是溼雪等等,氣象學上統成為降水。

  凍雨是怎麼形成的?

  凍雨形成的關鍵也是取決於溫度的垂直分布。以本次長春市出現的凍雨來說,先是一股含有大量水汽的罕見暖溼氣流由南方氣旋帶領呼嘯而來。說它罕見是因為通常這個季節南方氣旋也怕凍,「不敢」來東北。11月中旬的吉林省本是冷空氣的場子,我的地盤我做主,它當然也不甘示弱,從西北部呼啦啦的殺過來。冷暖空氣交鋒,冷空氣比較重,暖空氣比較輕,所以,冷空氣殺過來之後,像楔子一樣插在了暖空氣的下方,導致近地面的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下,而上面不遠處的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上,再往上、再往上又降到零攝氏度以下,形成所謂冷-暖-冷「三明治」型的溫度垂直分布。而被迫抬升的暖空氣上升變成水滴或冰晶後,由於體重超標從雲中下降,下降過程中,氣溫逐漸升高開始融化成水滴或過冷水,到了近地面時,環境氣溫又再次到了零攝氏度以下,於是水滴遇到地面物體會迅速凍凝,車、電線桿、樹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會凍結上一層晶瑩透亮的薄冰。這在氣象觀測定義為雨凇,老百姓習慣叫凍雨。

  凍雨在吉林省是否罕見?對生活有哪些影響呢?

  我國出現凍雨較多的地區是貴州省,其次是湖南、江西等地,其中山區比平原多,高山最多。它在我省算得上稀罕物,大範圍雨凇較為少見,以省會長春市為例, 2010年以來基本沒發生過雨凇,像本次這麼強的雨凇確屬歷史罕見。在我省,雨凇出現的時期要麼是秋末冬初,要麼是冬末春初,即冷暖季節轉換之時,溫度層結(溫度的垂直分布)較為複雜導致降水相態複雜。

  凍雨雖然看起來晶瑩剔透、美麗動人,但危害著實不小,估計開車的小夥伴最為惱火了,要靠暖風或小鏟子才能除去!電線結冰後遇冷收縮,在凍雨重量的影響下會繃斷,使通訊和輸電中斷;交通因地面結冰而受阻,交通事故也因此增多等,因此需要注意防範。

  凍雨天氣,我們應該如何防禦呢?

  人員要儘量減少外出,如果外出要採取防寒保暖和防滑措施。電線、電桿、鐵塔上積冰要及時敲刮乾淨,公路路面積冰要及時溶冰,組織人力清掃路面。

  未來天氣如何?

  目前,此次雨雪冰凍天氣已經給我省帶來較大不利影響,白城、松原、長春中北部與吉林北部已經由雨或凍雨轉為純雪,其他地區仍然以雨為主。19日、20日,風雪天氣仍將持續。特別是北部地區仍有大到暴雪,部分地方有大暴雪,將進一步加重對我省交通、電力、城鎮運營、設施農業和居民生產生活等諸多方面的不利影響。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王昕 通訊員 張曉霞 郭維

相關焦點

  • 專家解讀今冬首場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大部直逼「史上最冷」
    (吳東俊 攝) 受雲貴靜止鋒及冷空氣補充影響,1月21日夜間到22日08時,貴州省大部地區出現弱降雨,中北部19市縣出現凍雨,25縣電線積冰,萬山電線結冰厚度達36毫米(含電線直徑26.8毫米),大方、萬山、習水出現降雪。氣溫方面,包括貴陽在內的中部一線地勢較高地區都在0℃以下。 針對目前大範圍雨雪冰凍天氣的實況,將在貴州持續多長時間,未來天氣走勢怎樣?
  • 凍雨過後,他們這樣對付電網上的銀裝素裹!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11月18日夜間至19日白天,吉林省遭到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凍雨暴雪大風天氣侵襲,造成大範圍的雨雪冰凍災害,導致電網大面積癱瘓。因為這個雨不一般,它叫「凍雨」。這是它的氣象學符號,沒錯,就是它!那麼凍雨和普通的雨有什麼不同?
  • 凍雨究竟是什麼?為啥是植物、電線、道路交通的災難?
    冬季和早春的雲南,有這樣一種天氣現象,明明天空中下落的是雨,但落到地表的物體上卻變成了冰凌,這種現象在氣象學上就是凍雨了。那麼究竟凍雨是個什麼東東?為啥說出現凍雨就會有災害呢?凍雨出現的時間和範圍在我國,凍雨大多出現在1月上旬至2月上、中旬的一個多月內,起始日期具有北早南遲,山區早、平原遲的特點。而在雲南,遇到冷空氣和水汽條件配合,一些海拔較高的山區或壩區,或是昭通、曲靖、文山北部、昆明東北部更容易出現凍雨。凍雨的厚度一般可達10—20毫米,最厚的可達30—40毫米。凍雨發生時,風力往往也較大。
  • 逆溫層強勢來襲,湖北武漢打雷下雪,還送凍雨!
    暖溼氣流強勢反撲的另一個結果是導致了湖北多地高空3000米左右出現很強的逆溫層——高空溫度超過0度,但近地面依然嚴寒,這使得下落的雪花在半空中融化成水滴,再度落到地面上,落到地面時形態就變得大不一樣,有的凍成冰粒,有的成為凍雨,有的則再次凝雪。因此,武漢出現了一邊打雷一邊冰粒凍雨雪花交織的奇觀。
  • 關於這次雨雪,這些問題的答案,專家全告訴你!
    受冷渦雲系影響, 11月17日至19日, 一輪大範圍雨雪天氣 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 影響範圍廣、強度強,歷史同期罕見。
  • 未來一周貴州省冷空氣活躍 多低溫雨雪天氣
    據省氣象臺預報顯示,下周(1 月 4 日— 10 日)貴州省冷空氣活躍,多低溫雨雪天氣。其中下周三(1 月 6 日)夜間起受強冷空氣影響,周四至周六貴州省將出現大範雨霧凝凍。請交通、農業、電力等行業及公眾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做好防範應對準備。
  • 中央氣象臺今年首個暴雪橙色預警發出多地氣象部門積極應對雨雪天氣
    暴雪、暴雨、凍雨、冰凍輪番登場,範圍廣、強度大、降水相態複雜……11月17日至19日,我國中東部遭遇今年入冬以來範圍最廣、強度最大的一次雨雪天氣過程。11月18日,中央氣象臺發布今冬首個暴雪橙色預警,同時繼續發布暴雨藍色預警。同日,中東部地區雨雪天氣進入最強時段。
  • 本周貴陽最低氣溫或降至4℃ 還將迎來雨雪天氣過程
    省氣象臺監測顯示,本周我省大部以低溫陰雨天氣為主,周末還將迎來雨雪天氣過程。日~29日),全省陰天有小雨,中北部有雨夾雪或凍雨。氣象專家表示,隨著冷空氣持續發力,直到23日白天,各地低溫仍然會「跌跌不休」,全市最低氣溫會降到4℃以下,公眾在防寒保暖的同時需注意用火、用電安全。隨著冷空氣的補充影響,貴陽各地的氣溫還會繼續下降,未來一周內,貴陽市將維持低溫陰雨天氣,全市最高氣溫13℃(花溪),最低氣溫1℃(開陽),地勢較高處夜間至早晨多雨霧。
  • 浙江:強化服務 協同防禦低溫雨雪天氣影響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汪玲玲 萬寒  自1月24日起,浙江省出現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  省氣象局於1月25日20時30分進入重大氣象災害(雨雪冰凍)業務服務三級應急響應,安排人員24小時值守,密切跟蹤監測天氣動向。全省各級氣象部門積極開展決策氣象服務,發布決策服務材料共計151期。
  • 專家釋疑北京初雪為何還不來 降雪需具備三個條件
    中東部多地降大到暴雪  專家釋疑今冬北京初雪為何還不來張春雷攝(新華社發)  近日,中東部地區出現大範圍雨雪天氣,2日以來,陝西中部、山西南部、河南中南部、湖北中北部、安徽中部、江蘇西部等地先後出現大雪或暴雪,其中,河南東南部、湖北北部、安徽中部等局地出現大暴雪。  不過,這次大範圍降雪避開了京津冀地區。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解釋,這次中東部地區降大雪,是因為來自孟加拉灣地區的暖溼氣流非常強盛。
  • 氣象局詳解應對雨雪冰凍情況 研討極端天氣成因
    「異常大氣環流」主導 「拉尼娜事件」推波助瀾兩大原因導致我國出現低溫雨雪冰凍極端天氣鄭國光說,最近,中國氣象局先後組織了多次在京部分院士專家深入研討這次我國大範圍持續的極端天氣產生的原因。專家們認為:大氣環流異常是造成這次大範圍持續低溫雨雪冰凍極端天氣的根本原因。
  • 中國氣象局:今年入冬以來首場寒潮天氣要來了,多地有雨雪
    中國氣象局最新消息,預計12月12日至14日,較強冷空氣將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大部地區將出現入冬以來最寒冷天氣,中央氣象臺將發布今冬首個寒潮預警,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江淮、江漢、江南、西南地區東部和華南地區將出現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
  • 凍雨過後!冰錐——不可忽視的危險!
    罕見凍雨、大雪席捲長春後,除了給大伙兒帶來銀裝素裹的美景外,還給長春帶來許多麻煩和潛在的危險——冰錐!!
  • 中央氣象臺:今起大範圍強雨雪來襲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中央氣象臺消息,從今天起,新一輪雨雪降溫天氣開始影響中國,其影響範圍廣、強度強、局地日降水量大;部分地區風力大、降溫明顯,要注意做好相關防禦。中央氣象臺專家提醒,此次雨雪影響範圍廣,且具有一定的極端性,相關地區要提高警惕,注意防範雨雪導致的道路溼滑、結冰以及低能見度天氣對交通出行的不利影響。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編輯於丁)
  • 「凍雨」與雪花交替發生為哪般?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劉凱文 尤慧 黃智敏  1月下旬,江漢平原南部與湖南部分地區凍雨與雪花相繼降落,使得地面積雪、冰凌與樹枝、電纜、屋簷懸垂的冰掛交織,呈現出多年冬天少有的嚴寒景觀。這是為哪般?一般來講,發生凍雨所處的大氣,自下而上呈「冷—暖—更冷」層結,即「過冷卻雨層—暖層—冰晶層」。通常在5000米附近是低於-12℃以下的「冰晶層」,在2000~3000米上空,存在0℃附近或以上的逆溫層,其下1500米到地面,大氣溫度低於0℃,而1500米的氣溫可低達-8℃或以下。
  • 剛剛,全市防禦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會商部署會舉行
    12月29日晚,全市防禦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會商部署會舉行。防禦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要高度重視寒潮天氣的防範應對,根據氣象預報,此次寒潮天氣過程來勢兇猛,影響範圍廣,降溫幅度大,將對我市農林牧漁、交通、電力、市政、供水等行業以及公眾生產生活帶來較大影響。寒潮影響正值元旦假期,出行人員較多,交通運輸壓力較大。
  • 專家深度解讀:浙江或將迎30年一遇極端低溫天氣
    浙江在線01月19日訊受南下極地渦旋影響,一股強烈的冷空氣將席捲我國大部,帶來嚴寒天氣,受其影響,南方將出現大範圍雨雪,浙江省氣象服務中心首席服務專家李瑞民說:「這次寒潮可能會給浙江帶來30年一遇的極端低溫天氣」。  本次寒潮對浙江影響有多大?
  • 18-19日吉林省罕見雨雪冰凍天氣降水量突破多項同期歷史極值
    受江淮氣旋北上影響,11月17日中午開始至20日11時,吉林省出現明顯雨雪冰凍天氣,強雨雪主要出現在18-19日。白城和松原地區以雪為主;四平、長春、吉林北部和延邊北部則為雨或凍雨轉大到暴雪,轉雪時間為19日凌晨到上午;其他大部地區則以雨為主,19日午後到傍晚才陸續轉為小到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