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雨過後!冰錐——不可忽視的危險!

2021-02-21 科技園物業長春分公司

罕見凍雨、大雪席捲長春後,

除了給大伙兒帶來銀裝素裹的美景外,

還給長春帶來許多麻煩和潛在的危險——冰錐!!

冰錐,一般冬季氣溫低,

雨雪後容易形成,

如今長春的大街小巷及園區的建築物上就有大量的冰錐已經形成。

近期,長春市遭受雨雪冰凍天氣影響,均不同程度出現積雪冰凍現象,隨著天氣好轉,白天溫度高的情況下,高樓和屋簷上積雪開始融化。

冬日晝夜溫差大,夜晚溫度會再度降到冰點以下,積雪也會再度冰凍,在這樣反覆融化冰凍的過程中便形成了「冰錐」。

融雪和「冰錐」墜落風險大,傷害程度高,很多地方已有因冰錐造成人員傷亡的案例。

這東西不僅屋簷下有,路燈上,煙道上、樹枝上都有。都結有冰錐,希望廣大園區業主及企業在園區出行時,注意自身安全請勿在樹木下、樓體外牆下及路燈下逗留,亦不要將自家車輛停放在路燈下、樹木下,以防冰錐墜落造成人員及車輛的損傷。

冰錐美則美矣,但自身的安全更重要!

為預防安全事故發生:

科技園物業在此提示大家並請大家相互傳達,

1、出行時,儘量避開屋簷、高大建築物、防止墜冰危險;

2、車輛儘量停放在空曠區域或不發生墜冰的危險區域,確保財產安全;

3、大家應認真觀察自己的房前屋後,積雪冰凌融化情況,小心出行;

4、如自家門窗上懸掛墜冰,確認安全後,及時將其清理掉,保障安全;

5、請及時告知您的家人及朋友,注意出行的注意事項,以免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預防為主,提前研判,永遠是避免事故的最佳方法。

安全與你我同在!

科技園物業長春分公司

相關焦點

  • 凍雨究竟是什麼?為啥是植物、電線、道路交通的災難?
    冬季和早春的雲南,有這樣一種天氣現象,明明天空中下落的是雨,但落到地表的物體上卻變成了冰凌,這種現象在氣象學上就是凍雨了。那麼究竟凍雨是個什麼東東?為啥說出現凍雨就會有災害呢?之所以稱它為凍雨,是因為從天空降下的雨落到地面上卻凍成了冰。一般情況下,越往高處,氣溫越低,但在出現凍雨天氣時,卻是近地面的溫度比高空的溫度低,也就是通常我們氣象學說的空氣逆溫存在。低於0攝氏度的雨滴,在溫度略低於0攝氏度的空氣中能夠保持自身的過冷狀態,其外觀同一般雨滴相同,但當它落到溫度低於0攝氏度的地表物體表面時,就迅速凝結成冰,凍雨的現象就形成了。
  • 凍雨過後,他們這樣對付電網上的銀裝素裹!
    來源:中國能源報據中央氣象臺消息,11月18日至19日,全國範圍內遭遇「史上」最強凍雨侵襲,多地電網線路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吉林地區10千伏線路169條受損,涉電用戶30.5萬戶。據中央氣象臺消息,11月18日夜間至19日白天,吉林省遭到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凍雨暴雪大風天氣侵襲,造成大範圍的雨雪冰凍災害,導致電網大面積癱瘓。
  • 冰錐是如何生產製造的
    如果你是一個攀冰者,你也許曾經疑惑過,「我的冰錐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好的,現在你可以弄清這個問題了。
  • 這兩天,長春的凍雨和雪真的極美。(時光.散記)
    寒冬的信劵,卻在一場細細碎碎的小雨過後,攜風雪於深夜驟然而至。因為是頭一次遇到凍雨和雪皆有,竟不禁高興間略微怯懦了。欣然邀朋友一起出門賞雪散心。一路霧凇砊碭,飛雪彌天。朔風入袖,手足冰冷。而一場凍雨,使得道旁草木,如鐵線銀枝曲曲折折,樹上琉璃冰盞,樹下綠坪寒筍,相間綴幾點玲瓏紅豆。我們彼此談笑而行,有林間小道,從中穿過,帶起片片落雪,拂身而去,亦如篝火星星。相行六七裡,透過簷角懸冰,看到湖水清澈,水底細鱗遊曳。波瀾清淺,暫時確還沒有凍結。湖岸一座矮亭,欄杆上結著一層小拇指厚的瑩晶。
  • 分析:不是雪是百年一遇凍雨
    其實,要真是雪,長春等地影響可能還沒這麼大,從11月18日晚間開始長春等地下的不是雪,而是危險的凍雨! 11月18日晚,不少長春網友就表示,雖然天氣已經很冷,但下的仍然是雨,監測數據也顯示,11月18日晚當地雖已降至零下,但仍是綿密的細雨,這種雨落到車輛、路牌、樹木上就就結冰,這就是典型的凍雨
  • 吸菸是肺腫瘤的危險因素,除此之外,這幾種誘因也不可忽視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忽視這一疾病,認為肺腫瘤離自己很遠,但是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導致肺腫瘤的因素比較多,要想預防肺腫瘤就得先了解病因,做好相對應的防護措施。有哪些原因容易引起肺腫瘤呢?1、環境汙染肺部是參與人體呼吸的一個重要器官,人體通過呼吸會將外界的空氣吸入到肺中,因此外界空氣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肺部的健康。現在工廠越來越多,對環境的汙染也越來越嚴重。
  • 安全通過隧道,萬萬不可忽視「黑洞效應」
    「黑洞效應」是人體的一種生理現象,即便是在有路燈照明的隧道內行駛,也不可忽視黑洞效應帶來的危害。隧道內的橫向空間受到嚴格的限制,往往是車輛連環追尾的多發路段。在大客車、大貨車與小轎車、微型麵包車混合的連環事故中,小轎車和微型麵包車的後果更慘。
  • 80釐米長,碗口粗,地下通道裡一夜「長」出冰錐
    長江網1月8日訊(記者王慧純 通訊員李軍)「這是我見過最大的冰錐,足有碗口粗。」8日上午,發展大道漢口火車站地下通道內上方結出冰錐,第一時間到現場參與突擊清理的環衛班長鄭遠勝告訴長江網記者。
  • 雷雨天氣,戶外活動不可忽視的注意事項
    4、野營選擇在高地 為了防止山洪等危險,在雷雨天野外紮營,一些野營者會把帳篷營地選在山頂等高處,同時遠離樹木等高大物體避免被雷擊。事實上,雨天在高處紮營是有必要的,但野營帳篷往往帶有金屬物,不適宜在空曠高處孤立設置,否則,帳篷成了營地的最高點,也容易招致雷電擊打。
  • 河南淅川今日凌晨發生3.6級地震 遇到地震時自救小常識不可忽視
    河南淅川今日凌晨發生3.6級地震 遇到地震時自救小常識不可忽視時間:2019-11-30 12:17   來源:秦楚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河南淅川今日凌晨發生3.6級地震 遇到地震時自救小常識不可忽視 國家地震臺網官方微博截圖 據國家地震臺網官方微博消息,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1月
  • 沙漠驚現「冰錐陣」景觀 地外生命可能真的存在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分校研究人員日前在智利乾燥嚴寒的沙漠地區發現大規模「冰錐陣」,並首次證實雪藻在極度乾旱地區依然能夠生存。
  • 吉光宇科普|臉上主要是冰錐型痘坑,做plasma離子束效果好嗎?
    2020-08-14 16:22:28 來源: 南張世豪 舉報 臉上主要是冰錐型痘坑
  • 逆溫層強勢來襲,湖北武漢打雷下雪,還送凍雨!
    暖溼氣流強勢反撲的另一個結果是導致了湖北多地高空3000米左右出現很強的逆溫層——高空溫度超過0度,但近地面依然嚴寒,這使得下落的雪花在半空中融化成水滴,再度落到地面上,落到地面時形態就變得大不一樣,有的凍成冰粒,有的成為凍雨,有的則再次凝雪。因此,武漢出現了一邊打雷一邊冰粒凍雨雪花交織的奇觀。
  • 哈薩克斯坦老人被樓頂墜落冰錐砸穿顱骨身亡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22日報導,近日,哈薩克斯坦一位老人不幸被公寓樓頂落下的冰錐擊穿頭部,當場身亡。現場一名路人並沒有理會,另一名路人則受到了驚嚇,但仍幫助撥打了緊急救援電話。據報導,死者在被冰錐擊中的瞬間就已身亡。警方隨後封鎖了事發現場,並將本案定性為「意外事故」。當局已與死者家屬取得聯繫,並準備向家屬提供處理死者後事所需要的一切幫助。而據報導稱死者家屬正準備起訴市政當局,理由是沒有清除建築物上可能存在致命威脅的冰柱。
  • 夏季高溫 汽車高分子材料的耐熱老化性能不可忽視
    端午過後,中國的大部分地區正式進入炎熱夏季的「單曲循環」模式,每天都是「熱!熱!熱」,夏季升溫恐怖片《全城「熱」戀》即將上映!然而,汽車大多數情況下曝露在外部環境中,尤其是進入夏季之後,高溫以及強烈的紫外線照射,對車用非金屬材料的耐熱老化性能的要求更高,因此車用非金屬材料的耐熱老化性能測試不可忽視。 為了促進汽車製造的發展,不斷地改進車用材料的工藝,製造出更好的產品,各大汽車製造商也都在各種氣候條件下進行了各種材料的耐熱老化試驗。
  • 「凍雨」與雪花交替發生為哪般?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劉凱文 尤慧 黃智敏  1月下旬,江漢平原南部與湖南部分地區凍雨與雪花相繼降落,使得地面積雪、冰凌與樹枝、電纜、屋簷懸垂的冰掛交織,呈現出多年冬天少有的嚴寒景觀。這是為哪般?一般來講,發生凍雨所處的大氣,自下而上呈「冷—暖—更冷」層結,即「過冷卻雨層—暖層—冰晶層」。通常在5000米附近是低於-12℃以下的「冰晶層」,在2000~3000米上空,存在0℃附近或以上的逆溫層,其下1500米到地面,大氣溫度低於0℃,而1500米的氣溫可低達-8℃或以下。
  • 煙臺40釐米「冰錐」高樓墜落 砸穿轎車擋風玻璃
    齊魯網煙臺1月9日訊(記者 於雅琪)昨日,記者在某社交網站上看到一位網友發了一張被「冰錐」砸穿轎車擋風玻璃的圖片,稱自己當時距離車只有兩米遠,隨後記者聯繫到該網友劉女士。
  • 看好提前到來春季行情 不可忽視短期調整
    來源:證券時報網證券時報網銀河證券指出,國內經濟恢復常態,疫情防控加強,目前基本面、政策面、和資金面全部對A股形成支撐,這預示著在導向不變的情形下,A股將延續上漲的趨勢,看好提前到來的春季行情,但不可忽視A股持續上漲帶來的短期調整。
  • 雨雪速報丨專家解讀:凍雨危害大 防禦需注意
    外出的市民都看到了,樹上掛起了「冰溜子」,這是氣象觀測定義的雨凇,也是老百姓習慣叫的凍雨。也就是預報中提到的「本次降水過程將伴隨複雜的雨、凍雨、雨轉雪或雪的相態轉換」的一種表現。相比純粹的暴雨或暴雪,這種像雨像雪又像冰的「天降奇兵」可能危害更大,為啥?吉林省氣象臺臺長劉海峰這樣說。  降水為什麼五花八門?
  • 西天目遭遇十多天凍雨 冰掛久不化大樹吃不消
    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二十多年來,天目山遭受最嚴重的一次凍雨災害。  2月16日下午開始,天目山海拔800米以上的山林下起了凍雨。起初,大家都沒在意,因為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有強降溫的天氣,一旦下雨,就會出現雨凇和霧凇,樹枝上掛滿了冰掛。  儘管冰掛對樹枝也會加力,但是基本上形不成威脅,雨一停天氣一轉暖冰掛就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