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效應」是人體的一種生理現象,即便是在有路燈照明的隧道內行駛,也不可忽視黑洞效應帶來的危害。隧道內的橫向空間受到嚴格的限制,往往是車輛連環追尾的多發路段。在大客車、大貨車與小轎車、微型麵包車混合的連環事故中,小轎車和微型麵包車的後果更慘。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老司機也很容易因為忽視了「黑洞效應」,引發安全事故。
老司機注意了!安全通過隧道,萬萬不可忽視「黑洞效應」。也許有些人並沒有開車穿越隧道的體驗,在沒有駛入隧道之前,一眼望去,隧道內寬闊平坦,上方一般都會有路燈照明,你可能認為在這種沒有橫向運動幹涉的隧道內駕駛車輛是非常安全的。然而,在你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快速進入隧道的時候,立刻就會感到自己已經身處黑暗之中,一時間很難看清楚眼前的道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當車輛駛入隧道的時候,駕駛人由光線充足的露天道路進入到暗淡的隧道內,眼睛對這種明暗的適應,需要大約8-10秒的時間進行調節,這種調節讓瞳孔由小迅速變大,以便能夠吸收更多的光線,才可以看到暗處的環境。在瞳孔沒有完成由小變大的生理調節之前,突然置身光線暗淡的隧道內的汽車駕駛人,看到的是黑色的、模糊的景象,這種現象被稱為「黑洞效應」。
在車輛處於動態行駛中,這短暫的視覺障礙,就有可能引發交通事故。尤其是在晴朗的天氣,隧道內外的明暗反差更大,一些缺少經驗的駕駛人,在開車進入到隧道的時候,會突然感到視線模糊,於是便立刻開啟汽車大燈,然而還是看不清楚隧道內的路面情況,急忙踩下制動踏板,強制減速,只是車輛在隧道內製動跑偏或者造成追尾事故。
還有些駕駛人在手忙腳亂之中,失去了方向控制,與對面來車或隧道內的牆壁相撞。為了避免因黑洞效應導致的交通事故,車輛在進入隧道之前就要降低車速。根據交通標誌的提示控制車速,必要時可提前開啟近光燈。屬於單項同行或者交替同行的隧道,洞口處還設有交通信號燈,車輛要在綠燈亮起時才能進入隧道。
小編短評:在車輛進入隧道之後,千萬不要隨意降低車速,等眼睛適應了隧道內的暗環境之後,才可以適當提速或者減速。也不要因為「黑洞效應」,做出緊急制動、急打方向盤、超車、倒車的危險動作,否則會危及生命安全。
對於安全通過隧道,大家有什麼不同的建議?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