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司機未保持安全車距 翔安隧道追尾事故頻發

2020-12-06 東南網廈門頻道

  翔安隧道內11輛車連環追尾。

  11輛車追尾又引發其他事故,導致翔安隧道內車輛長時間滯留。

  廈門晚報訊(文/記者 戴舒靜 圖片/網友提供) 間隔不到兩個星期,翔安隧道接連發生事故。繼3月15日發生8起追尾事故之後,昨日再次發生8起相似的事故,導致隧道內交通滯留兩個多小時。

  是什麼原因造成事故如此頻發?翔安隧道警務隊中隊長李亞鵬分析認為,這與車輛的安全車距太短和車速太快有關,但另一個更令人擔憂的隱性原因,則是翔安隧道已嚴重超負荷的車流量。據統計,翔安隧道目前每日平均車流量高達76000車次,超出設計容量26000車次。

  事故分析

  五成未保持安全車距

  四成違法變道

  ■「U」形的海底隧道有長下坡,但視覺誤差讓人以為是平路

  翔安隧道警務隊中隊長李亞鵬說,昨天上午的追尾事故,是過去一年來翔安隧道內發生的單起事故中涉及車輛最多的一次,還直接誘發了另外7起事故,受損車輛達二十多輛。其中11輛車連環追尾中,有兩人輕微受傷,3輛車受損嚴重,無法自行駛離現場。

  事實上,這不是翔安隧道第一次因追尾事故導致交通滯留。不到半個月前,3月15日傍晚發生的8起追尾事故,同樣造成翔安隧道交通滯留兩個多小時。

  據統計,翔安隧道內這幾年來發生的事故,半數以上是未保持安全車距造成的。另外40%屬於違法變道,10%為司機操作不當等其他原因。

  「很多人以為翔安隧道很平坦很好走,其實未必。」李亞鵬說,翔安隧道從設計圖上看是一個「U」形,隧道最深處距離海平面有70米,所以有很長的路段屬於長下坡。但是由於人的視覺誤差,以為都是平路,如果沒有保持合理車距,一旦前方車輛急剎車,很容易追尾。

  違法變道的司機有的是喜歡開快車的,也有的是被迫變道的。限速80公裡的翔安隧道內,經常會遇到龜速行駛的車輛,如超重的小貨車、只能開60公裡的公交車,還有小心翼翼的新手。這些車輛不僅降低了翔安隧道的通行效率,也打亂了通行秩序,跟在後面的司機往往因忍受不了而違法變道,在變道過程中就存在發生事故的風險。

  李亞鵬提醒司機,隧道內不能超速,但也不要「龜速」,應按照規定的時速行駛。

  安全隱患

  3月起車流量暴漲,日均流量超負荷2.6萬車次

  ■翔安隧道成廈門東部唯一進島通道,上下班高峰期都會堵

  發生事故,主要責任當然在於司機,但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超負荷的車流量也是翔安隧道事故多發的重要外因,這與近期仙嶽高架的通車有很大關係。

  據統計,3月1日仙嶽高架未通車前,翔安隧道雙向車道每天平均車流量為6.7萬車次,3月1日之後車流量一下子暴漲到7.6萬車次,而翔安隧道當時設計的車流量僅為5萬車次。

  「廈門東部現在只有這麼一個進島通道,沒辦法。」李亞鵬說,翔安隧道一頭連著仙嶽高架,一頭連接翔安大道、翔安南路、324國道以及泉廈高速,這些路全程限速都在80公裡,路寬好走,所以從泉州、福州進入廈門島的車輛,幾乎都選擇從翔安口下。這麼多車匯聚在一起,對於單向僅3個車道的翔安隧道來說,自然不堪重負。

  與此同時,隨著私家車越來越多,翔安還要分流島內剛需人群。目前,不僅節假日尖峰時段堵,平時上下班高峰期也堵,發生事故的概率因此也隨之增加。

  特別提醒

  保持車距可以數滅火器,每隔25米一隻

  ■對責任無異的小事故,應先將車輛開出隧道

  如此大的車流量,特別是遇到隧道內發生事故後,怎樣應對呢?李亞鵬提醒市民,出行前選好路線,如果不是非走不可,儘量避開高峰期上路。如果一定要出行,可以通過收聽廣播了解實時路況,或多設計幾條應急路線。

  一旦發生事故,能快速自行處理的應選擇快速處理程序,避免擁堵。如果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及其他重大損失,且雙方對事故責任沒有異議,應先將車輛開出隧道再處理;若確認車輛無法啟動,要打雙閃燈並在車後100米處擺上三角警示牌,車上人員撤離路面,等待救援車輛到來。

  怎樣與前後車保持車距呢?李亞鵬介紹了兩種實用小技巧:

  第一種,自己的車輛時速是多少,就與前車保持相應的車距,比如時速80公裡時應保持80米。如果對目測沒把握,可通過數滅火器數量來算。翔安隧道內雙向共有400多隻滅火器,每隔25米一隻。

  第二種,如果感覺後車離得太近,可連續輕踩剎車,提醒後車保持車距。剎車不能太急,以免發生追尾。

相關焦點

  • 廈門翔安隧道發生大追尾事故 致20多輛車受損(圖)
    【交警說】因車距過短、車速過快導致  追尾事故時常有,可數量多達11車,接連撞到一起,實屬罕見。而且,就在11車接連追撞後,後方相隔不到50米遠處,還發生了多起交通事故,包括兩起三車追尾及一起四車追尾。
  • 翔安隧道通車近七月 發生70餘起事故
    作為大陸首條海底隧道,翔安隧道的交通狀況牽動各方,它的管理經驗,是後繼者非常好的「教材」。目前,市政府已確定為隧道配備施救車輛,但最根本的還是要降低事故率。昨日,導報記者就翔安隧道的事故和歷次堵車進行分析,並採訪相關人員,解讀它的「事故模本」。
  • 保持安全車距,離危險品運輸車距離遠一點
    追尾事故時有發生,危險品運輸車追尾事故也存在,由此可見,保持車速和車距,避免因跟車過近導致追尾事故就很有必要了,由於危險品運輸車的特殊性,安全行車距離需要再遠一些。
  • 5公裡3小時 廈門翔安隧道又堵死了(圖)
    ,一輛廂式貨車追尾後側翻在隧道內,佔據了兩個車道;這起車禍又引發了後面兩起事故,一輛麵包車又將剩下的快車道堵住,翔安隧道進島方向被堵死。  從事故現場往翔安方向,車子排起的「長龍」足足有5公裡長。不少車子紛紛掉頭,為了趕時間,一位女孩更是下車步行,提著高跟鞋走了四公裡,最後搭乘導報採訪車回到島內。截至昨天晚上7點半左右,事故處理完畢,翔安隧道堵了三個小時後,交通才逐步恢復正常。  堵車足足有五公裡長  昨天下午5點多,導報記者接到讀者報料後趕到現場採訪。
  • 短短幾秒,就發生了三車追尾的交通事故
    10 月 8 日,水城縣交警大隊指揮中心接到報警稱,在以朵大道一號隧道內發生三車追尾的交通事故,請出警處置。接警後民警迅速趕到現場,經過詢問民警了解到,事發時,駕駛員羅某駕車沿紅橋大道東延伸段行駛至以朵大道一號隧道 500 米處時,由於當天霧大隧道視線條件差,羅某因未仔細觀察隧道通行情況,導致其在進入隧道後撞上施工方維護隧道設施臨時擺放的腳手架,隨後,後方兩輛車相繼追尾,所幸的是在本次事故中沒有人員受傷。
  • 隧道內視覺誤差易引發事故
    近日,晚報交通熱線連續接到微友現場抓拍的幾起隧道內車輛追尾事故照片及視頻,這些事故雖然沒有造成嚴重人員傷亡,但車輛均有不同程度損壞,造成交通一度不暢甚至嚴重堵塞。25日中午2點左右,大酉山隧道由東向西方向,一輛貨運計程車追尾前方車輛,導致四輛車追尾,肇事車輛損壞嚴重,該路段擁堵1個小時;25日下午,同樣在大酉山隧道內,兩輛轎車發生追尾,車輛無法移動,很多車因此而佔用應急車道,造成天峻橋入口處長時間大面積擁堵;26日中午,在響河隧道內,一輛車因缺油熄火停在了快車道上,司機剛將三角警示牌放好,就看見後方的一輛車疾駛而來,幸虧這個司機躲得快,駛來的車把三角牌碾碎了撞上了他的車輛
  • 追尾咬斷自己舌頭 老司機支招避免追尾!
    那麼問題就來了,由於缺少駕駛經驗,新手上路就容易發生事故。對於剛剛駕車上路的新手司機來說,追尾應該算得上發生頻率最高的交通事故之一了。  雖然城市駕車,小擦小碰不算大事故。但是想想自己好好地開著車,前車突然就作死,導致自己愛車的英俊而秀氣的前臉,無辜貼上前車的「屁股」,心裡那群草泥馬肆意狂奔是啥滋味了!
  • 隧道開車必須要知道的安全意識,大有講究,新手司機都該學學!
    隧道是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上的特殊路段,也是交通事故多發的路段之一。很多新手司機不知道隧道行車到底要注意什麼,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吧。與前車保持安全車距無論是在高速公路或者在城市道路上,開車進入隧道行駛時都要與前車保持足夠的車距,為自己預留一定的避讓空間。
  • 進入隧道後你知道怎樣開車麼?這樣駕駛才安全!
    說到隧道行車其實我們並不陌生,在一些郊區多山的道路就會遇到隧道這種路況,隧道是公路上的特殊路段,也是事故多發的路段之一。不少司機沒有正確行駛或者注意,導致發生事故悲劇。1、入隧道前減速開啟近光燈白天駕車,進入隧道的同時光線會瞬間變暗,往往此時人眼會短時間內難以適應,因此在進入隧道前100米左右應當降低車速,拉開車距,同時開啟大燈,保持相對慢一些的速度安全進入隧道中,一般車速不要超過60km/h,具體的可以根據隧道前的限速提示來行駛。
  • 723動車追尾事故原因深究:「不可能」的事故
    鐵道系統內部核心人士介紹,「7·23」動車追尾事故原因初步查明,只待有關方面權威發布。  信號系統地面設備本身的設計問題使雷擊造成的故障升級,紅碼發成綠碼,錯誤發出綠燈信號,引導D301前行追尾。
  • 老司機注意了!安全通過隧道,萬萬不可忽視「黑洞效應」
    「黑洞效應」是人體的一種生理現象,即便是在有路燈照明的隧道內行駛,也不可忽視黑洞效應帶來的危害。隧道內的橫向空間受到嚴格的限制,往往是車輛連環追尾的多發路段。在大客車、大貨車與小轎車、微型麵包車混合的連環事故中,小轎車和微型麵包車的後果更慘。
  • 翔安隧道出現「水簾洞」?原是檢測消防栓安全
    「譁譁譁」,翔安隧道內下起了大雨?昨晚8點左右,多名網友向本報反映,翔安隧道進島方向突然噴起大水,開車經過此處都被嚇壞了——「翔安隧道居然下起大雨了。好恐怖!是不是漏水了?會不會塌了?」
  • 翔安隧道:挺進風化深槽闖大關(圖)
    昨日,記者來到翔安隧道五通端,向施工人員了解工程進展情況。(黃嶸 攝)  穿越碧波萬頃,馳騁海底世界。  在島內五通至翔安西濱的海平面下,建設者們正揮灑著汗水,將人們千百年來的夢想逐漸演繹成現實。
  • 網傳"翔安隧道滲水" 真相是小車自燃噴淋系統滅火
    ●2015年6月19日中午有網友稱廈門翔安隧道出島方向117號到118號滅火器間的消火栓突然噴出水柱。記者從廈門市公安局獲悉,事故系該處的一消防水管破裂引起。隨後,水管被修復,隧道內交通恢復正常。車子行到隧道中段 突然冒火昨日上午近10時,一輛從翔安進島的小車,行至翔安隧道內7號滅火器處,突然發生自燃。這是一輛廈門牌照的小車,司機發現車頭冒煙後,趕緊下車自救。9時55分,李師傅開車路過翔安隧道小車起火現場。
  • 【長春交警直屬大隊——快速路出入如何有效避免事故?交警來告訴您!】
    現代城市汽車用戶越來越多,道路行駛狀況也越來越複雜,車輛行駛安全一直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出入匝道是常見的駕駛任務複雜路段:車輛從主線進入匝道,或從匝道進入主線時,由於匝道處地形及橋梁構造物的影響,通常駕駛視距受限,還會由於道路線形變化大,需要不斷調整車速,甚至還有可能遇到U型匝道等超出駕駛人員的心理預期。那麼如何有效避免發生事故呢?
  • 開車穿隧道有多危險?看完這幾條再也不敢掉以輕心了
    經常開車的人對隧道一定很熟悉,尤其是像甘肅、陝西、四川、貴州等這樣的省份隧道相當多,也是事故多發地帶,因為隧道的特殊性一旦發生交通事故救援也有一定難度,所以無論新手還是老司機都必須掌握一點隧道開車的技巧,沒準那一次就能派上大用場。下面咱們就來說說經過隧道到底要注意那些事情。
  • 追尾咬斷自己舌頭 被追尾及追尾如何劃分責任?
    一、如何避免追尾:  1、不要跟空駛的計程車。  空的計程車一旦發現路邊有人招手打車,司機經常會根據第一反應急剎車。他一急剎,你操控不及,很容易就追上他了。  2、第二不要跟大型貨車、公交車。  像這些車又高又寬,你跟在後面,視線被擋住,只有吃虧的份兒。
  • 跟車過近易追尾 如何保持安全距離?請把這條微信轉給大家
    ,後車避讓不及追尾前車▲圖:前方發生交通事故後,後車避讓不及發生追尾▲圖:前車採取緊急制動變道後,後車避讓不及連續碰撞前方兩車除了車速,影響剎車距離進而影響安全距離的因素還有很多。了解了安全距離的相關規定後,駕車時如何判斷與前車保持的距離是否安全?通常可以採用下面兩種常見的判斷方法:高速路距離指示牌參照法:在高速上,我們可以清晰看到路旁設置0m、50m、100m、200m這樣的大型綠色距離指示牌,通過這些指示牌可以清晰明了的確定與前車的距離。
  • 高速路上,保持多少跟車距離較安全?不是100也不是80,了解一下
    導讀:高速路開車,保持多少跟車距離較安全?不是100也不是80,了解一下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高速公路也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很多新道路被修建起來,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被縮短。不過,隨著私家車的大量普及,高速路上的車輛一天天與日俱增,行車安全成為我們不得不注意的一個嚴重問題。高速路上開車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尤其是對於新手司機來說,一個錯誤的操作就可能造成嚴重的事故。高速路上的交通事故有很多種,比較常見的就是追尾事故和變道相撞事故,其中變道事故上次小編已仔細分析過。這次我們就來談談追尾事故。
  • 極端天氣頻發 河南高速交警集中查處7類違法行為 為出行加「安全鎖」
    出行秘籍  夏季行駛高速公路如何做到安全第一  在高速公路上行車潛伏著一個行車大敵——疲勞駕駛,一方面天好路好情況下長途行車自己易駕駛疲勞。另一方面儘管自己沒有駕駛疲勞但同路的車輛疲勞駕駛,也容易發生撞護欄、追尾等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