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28日訊 昨日上午8時13分許,廈門翔安隧道進島通道181號滅火器附近,發生8起追尾事故,事故導致超過20輛車受損,2人受輕傷。其中最嚴重的一起,11輛車連撞,一輛小車車頭直接「鑽」進了前車車底。
事故導致翔安隧道進島方向交通嚴重堵塞,滯留車輛一度排隊到距離隧道入口2公裡處。
衝勁過猛,小車將越野車「鏟起」
視頻監控(截圖)
【連環撞】
11車追撞 小車將越野車「鏟起」
監控錄像顯示,事故發生在昨天上午8時13分許,翔安隧道進島通道左車道。
一輛豐田SUV的車主張先生介紹,「我看到前車的剎車燈亮起,趕緊踩剎車。車子剛停下來,我正慶幸沒有撞到前車呢,突然聽到『duang~duang~duang』三聲,我的車就整個被『鏟』起來了!」當時張先生心裡在想,這下又沒法準時上班了!
張先生的車並沒有受到太大的破壞,他說,「後面的車被壓在我的車下面,肯定更麻煩」。他下車時,後車的人已經走出來了,這是一對夫妻,司機吳先生,他的妻子吳太太當時坐在副駕,磕傷了鼻梁,正在流血。
吳先生有些懊惱,「我的車當時也剎住了,但是後面的車猛地追上來……」因為這股衝撞力,他的車竟然把張先生的豐田SUV整個「鏟」起來了,而他的前擋風玻璃也被豐田車後輪直接壓碎。「幸好車內貼了防護膜,否則後果更加嚴重。」
跟在吳先生後面的是老許的車。老許說:「我當時車速大概70邁,看到前車的剎車燈亮,我也趕緊踩剎車。但是來不及了,車已經撞上去了。」
老許他們遭遇的這起連環追尾,是最嚴重的一起,記者數了數,竟有11輛車連環撞上。其中,張先生的豐田SUV是第8輛,吳先生的白色小車是第9輛。
【大堵車】
進島堵了3小時 車輛排隊2公裡
因為發生追尾,翔安隧道進島方向交通嚴重堵塞。
9時30分左右,海都記者從翔安大道進島。此時,車隊已經排到了距離翔安隧道入口兩三公裡遠,並且車輛還在不斷地積聚。
隧道入口的電子提示牌,打出了「前方車輛追尾 封閉左道」的提示。9時45分,隧道左車道封閉,只剩兩個車道供通行,通行能力下降,車輛排隊到翔安大道。
至10點30分許,記者的採訪車輛才緩緩進入隧道。此時,事故車輛大都已經離開,只有兩三輛受損比較嚴重的小車留下來,等待拖車施救。
10時46分,事故現場才處理完畢。49分,車隊尾部已經基本消化到隧道內,由於滯留車輛大量湧入隧道,給進島方向車輛通行帶來壓力。
11時許,進島通道恢復正常通行。
交警、路政工作人員一直在現場處理事故,並對交通進行疏導。
【交警說】
因車距過短、車速過快導致
追尾事故時常有,可數量多達11車,接連撞到一起,實屬罕見。而且,就在11車接連追撞後,後方相隔不到50米遠處,還發生了多起交通事故,包括兩起三車追尾及一起四車追尾。
翔安隧道警務隊中隊長李警官介紹,初步統計,此番約有8起追尾,但追根究底,都是第一起11車追尾後,產生的連鎖反應。警務隊蒙警官介紹,至少超過20輛車受損。
事故原因初步判斷,系行車安全距離不夠,前車減速,第二輛車跟車距離太近,就撞了上來,後車來不及採取相應措施,繼而引發反應。而追尾數量之多,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時是交通早高峰,車流量大。
據廈門日報報導,翔安隧道2010年4月通車僅半個月,日車流量就達到3萬輛左右,而隧道內的行車安全也備受關注。據李警官介紹,翔安隧道內的交通事故,行車安全距離過近,佔了所有交通事故比例的50%以上,加上違法變更車道,這兩個違法行為佔的交通事故比例達90%以上。
此次11車追撞,也是去年以來,翔安隧道單起交通事故中,車輛受損量最大的。
【延伸】
隧道是危險路段
隧道是最危險的行駛路段之一,發生交通事故的比率也較大。一篇來自《大河報》的報導稱,行駛在高速隧道時,對駕駛員不但有視覺上的影響,而且對生理和心理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車輛剛入隧道時,駕駛員突然由明處進入暗處,眼睛大約需要7~8秒的適應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駕駛員眼睛的靈敏度十分低,幾乎是看不到任何東西的。車輛駛出隧道口時也是一樣。由於駕駛員視力的下降,隧道口處往往是事故的多發地點。
另外,車輛進入隧道後,駕駛員與外界環境隔絕,隧道兩壁又離車輛很近,在車輛前進中隧道兩壁快速向後流動,造成駕駛員強烈的速度感覺,覺得車輛開得飛快,對車速、行車間距估計不準,容易引發追尾碰撞事故。
安全行駛五要素
既然隧道內行車安全隱患突出,那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
①注意打開車燈,即使是白天,也應在隧道入口約50米處,開啟前照燈和示寬燈、尾燈,以便認清前車狀況並引起後方車輛的主意;
②在進入隧道前駕駛員應及時查看車速表,根據隧道口標誌上規定的速度進行車速調整;
③進入隧道後,駕駛員應把注意力移到隧道的遠處,不要看兩側隧道壁,避免強烈的速度感。同時注意保持行車間距。當時速為80公裡/小時時,行車間距為80米以上;當時速為60公裡/小時時,行車間距為40米以上;
④隧道內嚴禁變更車道、超車,不宜鳴喇叭,以防噪聲影響其他車輛行駛;
⑤如果車輛在隧道內出現故障,只要車輛還能行駛,應儘可能使車輛駛出隧道,嚴禁隧道內停車。
如何跟前車保持距離?以翔安隧道為例,車距目測比較難,但可以參照隧道內的消防箱,翔安隧道內每個消防箱距離為25米,駕駛員可根據自身車速保持距離,以1公裡1米的距離保持,一旦前車有情況,後車就有空間和時間來採取措施。此外,如果感覺後車跟車比較近,駕駛員可以輕踩剎車,但力度要掌控好,只要剎車燈亮了即可,這就可提示後車拉開距離。(海都記者 許茵茵 見習記者 陳曉東 魏暾 通訊員 吳紅慧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