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毫升的蓋碗,衝泡5克的老白茶餅,為什麼會苦澀?

2021-01-15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從前,村姑陳一直覺得,生產出優質的好茶,是門學問。

現在我依然這麼認為。

只是,現在的我,還悟出了一個新的道理,那就是,泡好一蓋碗茶,更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寫茶這些年來,遇到過不少的茶友,那數量,手指頭加腳指頭都數不過來,他們都在衝泡上,栽了很大的跟頭。

比如前幾天的這位茶友,用160毫升的蓋碗,泡5克老白茶餅,他說,泡出來的茶湯會感覺到澀。

我一聽,心裡其實就有答案了。

白茶,是六大茶類裡工藝最簡單的一種茶類。

唯其工藝簡單,沒有過多的人工幹預,故而不易生成苦味和澀味。

那麼,若一款白茶會生出澀味,那大約就是工藝不到位的原因了。

但那款老白茶,我上個月剛喝過,不澀。

為什麼換了一個人泡,就澀了呢?

茶是同一款茶,人是不同的人。每個人泡茶的習慣和泡法不一樣,當然,泡出來的味道就不相同了。

可見,茶澀,還是泡法的問題。

《2》

那麼,這位茶友,是在衝泡的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

細看了這位茶友自述的衝泡元素:160毫升蓋碗、5克老白茶。

茶的克重是一樣的,但蓋碗,明顯就偏大了。

我們正常的泡茶蓋碗,是100-110毫升的。而這位茶友所使用的蓋碗,是160毫升的,比我們的蓋碗,足足大了50多毫升!

大家知道50多毫升水有多少嗎?

就是我們平時使用的那種大缸似的主人杯,那就是能裝50-60毫升水的。

也就是說,茶友泡出來的一蓋碗茶湯,比村姑陳泡出來的,多了一大杯——按我平時使用的30毫升的小茶杯計算,茶友泡的茶湯,能多供2個人飲用。

這種大蓋碗,果真好客啊!

但是,好客是一回事,泡出來的茶湯好不好喝,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使用超量的蓋碗泡茶,卻沒有相應地增加投茶量,這茶湯,只會泡得很薄,很淡。

薄如紙,淡如煙。

像陶淵明筆下的"依依墟裡煙",輕、薄、淡,不不會兒就散俟了。

《3》

"但是,你仍然沒有解決茶友的問題啊,茶友說,他泡出來的茶湯有澀味。按理說,泡得這麼淡的茶湯,連原本的滋味都沒有了,又怎麼可能會澀呢?"李麻花在一邊顰眉。

我喝了一杯2020秋分茶,淡定重新溫了水,準備泡第二衝。

李麻花看我慢條斯李,也不怎麼理她,有點急了。

我提起燒開的水,環壁注水,衝入蓋碗裡。再合上蓋子,調整好角度,端起蓋碗出湯。

只見湯水像瀑布似的,順溜地順著蓋碗的口子,譁啦一下,就進入了公道杯裡。

然後,我就放下了蓋碗。

李麻花看我就這樣施施然放下蓋碗,去揭蓋聞香,更急了。

她搶過我手中的蓋子,端起我剛剛才放下的蓋碗,合蓋,對準公道杯,翻轉手腕到幾乎與桌面垂直的角度,向下傾倒,繼續出湯。

果然,小水滴似的幾滴茶湯,順著蓋碗的縫隙,進入了公道杯中,與剛才先進入公道杯的茶湯,混合在了一起。

但她仍然沒有放下蓋碗,又這麼舉著手保持了一會兒,並輕輕地上下晃動蓋碗,用一種類似抖動的手勢,又從蓋碗當中抖出了幾滴茶湯,滴進了公道杯裡。

如此幾下,等確定蓋碗當中的茶湯,幾乎已經全部進入了公道杯,她才徹底放鬆下來,放回蓋碗到茶盤上。

我故作訝異地問她,你剛剛是在幹嘛?

她瞪大了丹鳳眼,一臉不置信:你茶湯沒滴乾淨,我幫你瀝乾啊!

《4》

我斜睨著她,意味深長地說:"哦,原來是沒瀝乾啊!"

李麻花恍然大悟,臉上露出驚喜的表情。她伸手拍了拍我的胳膊,差點來擰我的臉,被我閃開了。

"你這小子,居然會賣關子了!"她笑罵道。

是的,那位茶友,用160毫升的超大蓋碗,泡5克的餅茶,茶水比例如此稀釋,原本是應該沒味道的,寡淡無味的,結果卻覺得澀,那就只有一個原因了,出湯沒瀝乾。

我們知道,茶多酚和咖啡鹼,它們的釋放速度是很快的。

如果衝泡的時候,蓋碗當中的水,沒有完全瀝乾,還殘留了大概十分之一在蓋碗裡,那麼,這些水就會浸泡著蓋碗底部那些茶葉,讓它們迅速而過量地釋放出茶多酚咖啡鹼,生成苦澀味。

而這些蓋碗中殘餘的、沒瀝乾的茶湯,會在下一衝衝泡時,與下一衝注入的沸水結合在一起,順流而下,進入公道杯中,成為第二衝的茶湯。

於是,就會在第二衝的茶湯裡,喝到苦味和澀味。

當然,這位茶友用的是160毫升的水,水量超了一半,這苦味被稀釋,感受不到了,但澀味,也許釋放得太多,稀釋的效果不好,喝起來,就很明顯了。

《5》

其實,一款茶有澀味,並不是僅僅只有衝泡時水沒有瀝乾這一個原因。

還有可能是使用的水不合適泡茶,水質不好。

比如含某些礦物質太多的水,泡出來,就老是讓人覺得茶湯澀。

也有可能是做茶的時候,工藝不到位,萎凋沒做好,讓水分的散失受阻,讓大量的茶多酚殘留在了茶葉細胞內,衝泡時它就大量地釋放出來了。

或者是跑氣的茶,受潮了,生成了其它的物質,也有可能生出古怪的澀味來。

但這款茶我喝過,工藝是沒問題的。

並且,他使用的是160毫升的蓋碗,這個超大的容量,就直接將答案指向了"水沒瀝乾"這個結論。

這是顯而易見的——160毫升的大蓋碗,本身重量就不輕,再注滿了水,那就更重了——誰端起這麼重的大蓋碗,還能像端小蓋碗那樣,輕盈地翻轉手腕,翻到100多度角的位置,去瀝乾茶湯呢?

手勁小的,巴不得馬上倒出水,放下這沉甸甸還燙手的器皿,甩動手腕放鬆了。

誰還去看水有沒有瀝乾呢?

《6》

老白茶泡起來澀的謎團,終於水落石出了。

又是衝泡背的鍋。

可見,衝泡無小事,衝泡上的方式和方法,可以決定一泡茶的香氣,滋味,口感是否上佳。

好茶,也須好泡法。

王昭君那麼美,不也要靠畫師將她的美麗完整呈現麼?

沒收到賄賂的畫師,順手點上顆小痣,便改變了她的命運,也順道改變了中國的歷史。

當時枉殺毛延壽麼?

不,一點都不冤。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闢謠,老白茶餅應該如何正確衝泡,這三點奇葩的醒茶說法不靠譜
    誠然,通過幹醒的做法,能夠讓白茶餅的幹茶更疏鬆。但容易讓白茶跑氣,對滋味的釋放不利。而通過第一泡洗茶/溼醒的做法,也沒有那必要。因為在日常使用蓋碗泡白茶的過程中,伴隨著數次衝泡後,白茶餅的幹茶能自然舒展,逐漸綻放風味。
  • 蓋碗、玻璃杯、保溫杯,不同的白茶衝泡方式,請適時調整投茶量!
    但若是茶湯中,茶水比例太過濃重,茶多酚、咖啡鹼物質過多釋放,茶味會苦澀不堪。經過多年存放之後,白茶在靜靜的沉澱轉化過程中,黃酮類化合物含量隨著轉化,含量逐漸升高。品飲老白茶,強大的自由基可以抗氧化抗衰老,此外對於高血糖、高血脂人群來說,也有著很好的保健功效。
  • 白茶壽眉煮完會苦澀,這是啥情況?
    在這部分回去動手實驗的茶友中,有一部分茶友反饋壽眉煮著喝味道真的很不錯,但也有一部分茶友反饋這壽眉煮著太苦澀了,根本比不上衝泡的好喝。同樣是煮飲壽眉,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02》經過了解,問題就出在他們煮飲的壽眉上。在這些回去煮飲壽眉的茶友中,有煮新茶壽眉的,也有煮飲老茶壽眉的。
  • 如何正確使用茶刀、茶針撬白茶餅?記住這四個技巧!
    這一點,現實的衝泡過程給出了經驗和教訓。撬茶,如果茶餅都碎成了大小不到1釐米的茶葉,茶葉與水的接觸面積大,茶葉內質釋放的速度快,同樣是快出水,茶餅碎的茶,味道比較濃,容易苦澀。同時葉片碎,給衝泡增加了難度。
  • 蓋碗、玻璃杯、飄逸杯、保溫杯、煮茶,誰才是你白茶衝泡的首選!
    可見,白茶在衝泡時,會遇上什麼樣的方式對待,是其重要的生命轉折機緣。白茶,可以選擇的衝泡方式有很多,用蓋碗泡、用玻璃杯泡、用飄逸杯泡、抑或是拿來煮等,最終得出來的茶味,不盡相同。那麼,在白茶衝泡中,不同的茶具選擇,有哪些不同的注意事項呢?
  • 衝泡春白茶,到底用多少度的水溫,聽說不能用沸水?這是個誤區!
    衝泡,是茶友在對待春白茶時重要的環節。好的衝泡,可以將春白茶的內涵顯露出來,可若是衝泡出了問題,卻是如同陳世美一般,白白辜負了這一泡上佳的春白茶。衝泡春白茶,到底用多少度的水溫,是許多茶友的問題。今天便來告訴你,為什麼只有100℃的沸水,才是衝泡春白茶的最佳利器!
  • 吉普號 普洱3min 19 普洱生茶衝泡
    想知道為什麼別人泡的茶總是比你泡的好喝?三個衝泡要點教你泡出一杯好茶普洱茶衝泡普洱茶衝泡,是把幹茶轉變為茶湯從而進行品飲的唯一方式。品飲口感的好壞,與衝泡的手法等有著很直接的關係好的衝泡手法,成就了一杯好的普洱茶。普洱茶衝泡的關鍵要素 投茶量,水溫,衝泡手法,共同決定了普洱茶的衝泡結果。
  • 茶湯苦澀的背後,藏著被你忽視的3個細節
    前幾天,有位茶友遇到了一個困擾:「明明煮的是老白茶,可為什麼還是不好喝,又苦又澀?」 仔細想來,這其中包含著很多原因。 拋開衝泡原因,一款白茶呈現出苦澀,主要是和內含物質有關。 白茶中如果含有過量的咖啡鹼、茶多酚物質,就會導致茶湯苦澀味濃重。 而真正優質的白茶,是由大量的茶氨酸,適量的茶多酚及咖啡鹼等物質組成。
  • 白茶沸水衝泡,綠茶溫水衝泡,紅茶隨便衝泡?這是真理還是歪理?
    綠茶泡出來後,很是苦澀的話,與茶葉品質脫不開關係。茶湯喝起來苦,和茶水比例也有很大的關係。舉個例子。若是在泡茶的時候,隨手從茶葉罐裡抓取一把茶葉,投入玻璃杯中,直接衝泡。這個時候,無法很好地控制茶水比例,若是投茶量數量過多的話,注水量較少的話,也會導致泡出來的湯水苦澀味重。
  • 衝泡白茶時,究竟是溫水好,還是沸水好?你都聽過哪些傳言?
    白茶,既可以衝泡,也能夠煮茶。不過和蓋碗泡茶相比,煮茶只是一種衝泡方式的補充。蓋碗泡白茶,可以從第一泡,到最後一泡,呈現不一樣的香氣和滋味。而煮茶,煮出來的湯水缺了點細膩的變化。在喝白茶,特別是喝一泡上了年份的老白茶時,當蓋碗泡茶泡到後面味道變淡時,可以將葉底放進壺內,再接著煮茶,感受不一樣的風味。
  • 為什麼你衝泡的白茶總是苦的?沒理清楚這四個原因,很難泡好茶!
    還有的茶友說,為什麼我泡的白茶,總是苦的?白茶苦?這和我們所了解的白茶品質,大相逕庭。白茶,它素來以鮮、香、淳、爽著稱,且一款好的白茶,應該具備香、清、甘、活的品質特點,入口,該是清甜順滑的,而不是像黃連一樣苦。如果您泡出來的白茶,它的味道是苦的,而且苦味難以接受,很有可能,是您的衝泡方法,出了差錯,導致白茶的味道,朝著苦味去發展。
  • 你的武夷巖茶,為什麼會出現澀味?除了工藝,還有這個因素!
    我周圍裡茶館小妹說四五泡後就會苦澀了,前三四泡真的不錯,可就是四五泡後會苦澀,像這樣的情況也是好茶嗎?」一起來解密:巖茶的澀味,是如何產生的。巖茶的澀,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澀,是一種游離在酸甜苦辣鹹之外的感官體驗。澀,是一種什麼感覺?吃葡萄時,你要是沒剝皮,咀嚼幾下,舌面會被一種麻麻的感覺所覆蓋,仿佛被套上了一層枷鎖,變得遲鈍。
  • 了解a2奶粉一勺多少克,為寶寶衝泡一瓶好奶粉
    不同的奶粉品牌配備的奶粉勺子的容量大小一般也都是不一樣的,在衝泡奶粉時水和奶粉的比例是很重要的,了解自己選購的奶粉的勺子容量可以幫助我們在衝泡奶粉時更好了解水、粉比例。就拿目前廣受好評的進口奶粉a2奶粉來說,選購a2奶粉之後了解a2奶粉勺子一勺多少克能夠很大程度上方便寶媽們衝泡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