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衝泡的白茶總是苦的?沒理清楚這四個原因,很難泡好茶!

2021-01-15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你有沒有這樣一種經歷。

咱們到茶葉店裡喝茶,會發現掌柜的泡茶,總是特別好喝。

茶香高揚,茶湯順滑,湯水當中還有清甜感,回甘如山間的清泉一般,甜而甘冽。

茶湯當中,還有獨一無二的絲滑感,醇厚感,軟糯香甜。

這樣一款茶,很難不心動,當下,就會拍板,來個一斤茶。

結果買回家之後,完全變了味道,再也不是店裡喝到的,那杯香醇順滑的茶湯,完全變了樣。這種畫風,忽然想起了一種童話人物——白雪公主的後媽。

變臉變的也太快了!

還有的茶友說,為什麼我泡的白茶,總是苦的?

白茶苦?

這和我們所了解的白茶品質,大相逕庭。白茶,它素來以鮮、香、淳、爽著稱,且一款好的白茶,應該具備香、清、甘、活的品質特點,入口,該是清甜順滑的,而不是像黃連一樣苦。

如果您泡出來的白茶,它的味道是苦的,而且苦味難以接受,很有可能,是您的衝泡方法,出了差錯,導致白茶的味道,朝著苦味去發展。

《2》

投茶量太多,茶湯容易苦!

泡茶,我們要特別留意茶水比例。茶水比例是否控制得當,直接影響了茶湯的味道。

茶水比例失衡,將直接影響白茶的味道。

尤其是茶多,水少的情況下,任憑你的出水速度再快,也控制不住茶湯的苦味出現。

一般我們衝泡白茶,建議大家使用標準的白瓷蓋碗,注水量在100-110毫升左右。這種容量下,白茶投5克,不論散茶、餅茶、老茶、新茶,都可採用這一茶水比例。

如果茶水比例沒有控制好,茶多了,水少了,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茶不苦才奇怪。

之前到朋友家裡喝茶,就見識了什麼叫做出手闊綽。

朋友泡茶,直接用手抓了一把茶,也沒有稱茶,憑手感抓了一把。之間那茶葉像個小山包一樣隆起來,不用多說,這種茶泡出來,當然是苦的。

還記得2016年剛上山尋茶的時候,那時候的茶農完全沒有意識要稱茶,家裡來了客人,也是憑著手感,抓那麼一把。而且茶農很淳樸啊!沒有被任何的商業氣息所影響,還是保持內心的那股熱情感。

你是我的客人,我要拿出最好的茶招待你,還要儘可能地多放點茶,仿佛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茶農內心的那份尊敬。大概就像在茶農家吃飯,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熱情,只會樂呵呵地給你裝一大碗白米飯,並叮囑你要多吃點白米飯,這碗白米飯,就是茶農覺得最好的東西。

民以食為天,這是勞動人民的淳樸。

不過,泡茶的時候,投茶量卻不能這麼質樸,還是要注重茶水比例才是。

如果投茶量太多了,茶是容易泡苦的。一杯泡苦的茶,又有幾個人喜歡喝呢?

可能早幾年,茶農養成了用稱稱茶的好習慣,說不定還能多賣一點茶呢。

《3》

出水太慢,茶容易苦!

當你也養成了準確投茶的好習慣之後,真的要恭喜你,距離喝到一杯香清甘活的好茶,更近了一步。

但是,也有的茶友發來投訴信。

「為什麼我按照你說的,稱了茶,怎麼泡出來茶,還是苦的?」

有圖有真相,要破解茶泡得苦的謎底,讓茶友發來了衝泡視頻。

一看衝泡流程,嗯,發現問題所在。

茶友泡茶,出水速度太慢了。

您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做法。

注水之後,發現白茶都漂浮在水面上,有一部分的茶葉,還是乾燥狀態。看到這種情況,會覺得沒有把茶葉都摁壓到水裡,茶是不會有味道釋放的。

於是,用杯蓋,把茶葉都摁壓到水中,左邊撥動一下,右邊撥動一下,前後再撥動一下,眼看著茶葉都浸溼了,方才安心。

這個時候,才會慢悠悠地倒出茶湯。

等到這左右前後都摁壓過後,早已經錯過了白茶的最佳出水時間。

茶葉已經太長時間和沸水接觸,這個時候,就導致了物質釋放量太多,還會導致咖啡鹼提前、大量釋放,茶湯自然就容易苦了。

經驗之談來了。

衝泡白茶,建議大家快出水,參考時間:從注水開始,到大量茶湯倒出,這個時間大約是8秒鐘。用快出水的方式出水,茶湯不易苦。

《4》

定點注水,也有可能會讓茶湯變苦。

定點注水,即注水的時候,找個固定的角度注水,不改變方向。

怎麼定點注水法,也會導致茶湯變苦呢?

問題就出在定點注水法會影響出湯時間。

定點注水法衝泡白茶,會讓白茶漂浮起來。如果你購買的,是含水量達標的茶,它的乾燥度極低,S師傅家的白茶,含水量甚至在7%以下。

這一乾燥度,如果用定點注水法,會讓茶葉漂浮在水面上。

白茶,就會像是小山包一樣,有大部分茶葉,都沒有浸溼,物質釋放特別慢。

為了讓茶葉能多多浸泡,就會延緩出水時間。

而咖啡鹼這種物質,比較容易溶於溫度高的水中,如果長時間和水接觸,咖啡鹼會大量釋放。茶湯,當然就表現出苦味。

最好的方法,還是改用環壁注水法,茶葉和水可以在短時間裡,快速反應,不影響出湯時間。

正確衝泡方法, 才不會把茶葉泡苦。

《5》

茶湯沒瀝乾,茶湯也容易苦。

泡茶有個小細節要注意,就是茶湯要瀝乾。

瀝乾,其實並不難理解,就是蓋碗裡頭的湯水,要全部滴幹,直到滴不出水,這才叫做瀝乾。

瀝乾的好處多多。

茶湯瀝乾之後,就不會形成悶泡。

悶泡,是茶和水會長時間大量接觸。

當茶葉當中的水沒有滴幹,就會聚集在蓋碗底部,和底部的茶葉長時間接觸,這個時候,水就會不斷刺激茶葉,讓葉片的氣孔打開,咖啡鹼就好像得到了豁免權一般,招搖過市,暢通無阻,有黃馬褂加身,自然就不會受到控制。

咖啡鹼過量釋放,並不是好事。

咖啡鹼含量太高,茶湯就表現出苦味。

所以,在出湯之後,還要多瀝乾幾次,看看是否有把茶葉滴幹。

只有把茶葉瀝乾,茶才不易苦澀。

《6》

白茶泡的苦,不是必然。

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把白茶泡苦。

正確做法,是要注意茶水比例,採用正確的注水方式,注意控制出水時間,這樣,才能避免咖啡鹼物質,過量釋放。

當咖啡鹼物質釋放少了,和茶氨酸處於一個完美比例之下,茶才不易苦。

如果你在泡白茶時,也覺得茶苦,不妨按照文章分享的方法,調整衝泡方式吧。

生活如果不努力一把,怎麼能享受蛋糕和紅酒?

好茶不用正確方式衝泡,只能感受到它的真滋味?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你泡的茶為什麼總是苦的?
    茶室時不時會來些此前不怎么喝茶的小白,有些剛喝第一口,就不自覺地表達其體驗「好苦啊。」有的還會問,茶都是這麼苦嗎?我司的評茶同事當然會細心解答。比如解釋,你喝的茶是審評泡法,所以會苦;或者這是我們評的一款原料不怎麼好的茶;或者引導他們能否感覺到化苦為甘的過程等等。(來源:貝葉集選)小白在接觸茶葉之初能有這種引導自然是最好的。
  • 衝泡白茶時,究竟是溫水好,還是沸水好?你都聽過哪些傳言?
    《2》1、泡好茶,水溫越高越好白茶理想的衝泡水溫,是100℃。放眼六大茶類看,不論綠茶、紅茶、黃茶、黑茶,好茶都推薦用沸水泡。很多朋友看到這點時,心裡會略有嘀咕,覺得這樣的說法太絕對。事實上,確實如此。如果是養分豐富的好茶,泡茶水溫越高,風味釋放越全面。
  • 白茶沸水衝泡,綠茶溫水衝泡,紅茶隨便衝泡?這是真理還是歪理?
    再比如喝到一杯,滋味清爽,香氣馥鬱有層次感,湯水稠滑細膩的好茶。這段時間在瘋狂試茶。喝到滿意的好茶,連帶著因為試茶泛起的疲乏都消失不見了。而要是試茶一下午都沒有滿意,那定然會有些頹然。茶,便是這樣的魅力。好茶的湯水,便可以拂走那些困擾。好茶的滋味來源於衝泡,水成就茶的滋味。
  • 衝泡春白茶,到底用多少度的水溫,聽說不能用沸水?這是個誤區!
    衝泡,是茶友在對待春白茶時重要的環節。好的衝泡,可以將春白茶的內涵顯露出來,可若是衝泡出了問題,卻是如同陳世美一般,白白辜負了這一泡上佳的春白茶。衝泡春白茶,到底用多少度的水溫,是許多茶友的問題。今天便來告訴你,為什麼只有100℃的沸水,才是衝泡春白茶的最佳利器!
  • 蓋碗、玻璃杯、飄逸杯、保溫杯、煮茶,誰才是你白茶衝泡的首選!
    一款白茶,製作完成後,在何時何地,用什麼樣的方式衝泡,綻放生命的光華,同樣是種機緣。同樣的茶,在張三手上,泡出的茶味是又香又稠,入口鮮潤無比。而到了李四這,卻是泡得又濃又重,苦澀不已,白白承受了劣質茶的汙名。
  • 你泡的茶又苦又澀,都是因為這幾點
    氣溫高,多光照,生長環境不合適,茶樹的茶芽會快速生長,容易老化,茶葉中含有的胺基酸、維生素等等物質為了滿足茶葉生長,消耗巨大。另一方面,花青素、咖啡鹼、茶多酚等物質則會增加,咖啡鹼、茶多酚這類苦味成分含量過高,自然茶葉的苦澀之味太重。俗話「高山出好茶」,便是這個原因。高山雲霧繚繞,氣溫低,晝夜溫差大,光照少,所以茶葉的滋味更好。
  • 160毫升的蓋碗,衝泡5克的老白茶餅,為什麼會苦澀?
    那麼,若一款白茶會生出澀味,那大約就是工藝不到位的原因了。但那款老白茶,我上個月剛喝過,不澀。為什麼換了一個人泡,就澀了呢?茶是同一款茶,人是不同的人。每個人泡茶的習慣和泡法不一樣,當然,泡出來的味道就不相同了。可見,茶澀,還是泡法的問題。《2》那麼,這位茶友,是在衝泡的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
  • 冷知識:衝泡好茶的正確溫度
    要想品到好茶,除了名茶在手,還需要有匹配的茶具,了解不同種類茶葉在衝泡時的用量,水溫,泡茶的時間和方法等,其中的講究可不少,僅水溫都大有講究。綠茶在衝泡的時候,分兩種情況,一般綠茶水溫80-90度,高檔綠茶則需要水溫在75-80度之間。茶葉越嫩越綠,衝泡水溫越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而水溫過高,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維生素c大量破壞。
  • 新白茶能泡幾衝?專業茶人給你明確答案,它取決於這兩個重要因素
    在外地工作多年的朋友隨意間提,新白茶能泡幾衝嗎? 這問題,還真沒有準確的答案! 面前的這泡茶,已經喝到了第七衝,茶湯依舊花香盈盈,湯感豐沛,柔滑細軟。 從湯水的風味感知,它還半點沒被泡淡的跡象呢。
  • 茶知識|泡一杯茶,你要放多少茶葉?
    那為什麼?十有八九是因為投茶量不準確造成的。究竟要放多少茶葉呢?茶葉的衝泡有個常用茶水比例2%,也叫1:50,也就是1克的茶葉,加50毫升的水,這樣就可以估算出你大概要加多少幹茶——比方說,你手上的杯能裝200毫升的水,放4克左右的茶葉是比較合適的。
  • 不僅僅是白牡丹餅,這六大因素決定一款白茶的澀感,別不在意!
    三毛說霍青桐的綽號起得好,翠羽黃衫,四個字,有顏有色,有畫面感。村姑陳覺得,蔣捷的這首《一剪梅》,更加的有顏色,有場景,有嬌聲軟語,有風光綺麗,有江南情韻。讀之,不免浮想起江南煙雨柳巷,瑞雪寒梅,「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 蓋碗、玻璃杯、保溫杯,不同的白茶衝泡方式,請適時調整投茶量!
    《3》白瓷蓋碗衝泡白茶,需要投茶多少?110ml標準大小白瓷蓋碗衝泡白茶投茶5克,這是一組最佳的黃金配比。蓋碗衝泡白茶,5克的投茶量,是與白瓷蓋碗的特性離不開關係的。那麼,用保溫杯、玻璃杯衝泡白茶,投茶量需要注意什麼麼?用不同的茶具泡茶,投茶量需要適時調整。在用保溫杯、玻璃杯泡白茶的時候,由於茶葉長時間的浸泡其中,投茶量需要減少。下面來細看。【保溫杯泡白茶,要注意什麼?】
  • 白茶新手的9個問答,你也肯定這樣問過
    首先恭喜你選擇了白茶,這是一款老少皆宜的茶葉飲品。下面的幾點知識,是白茶的基礎知識,掌握了它,就已經踏入了品白茶的的行列。一、為什麼叫白茶,而不叫紫茶、藍茶、橙茶?好的老白茶必須滿足以下三點:好原料、好工藝、存儲好。否則,垃圾放多少年仍舊是垃圾。四、囉裡囉唆的,你就直說哪款白茶適合新手喝!新手可以從白茶新茶開始喝,壽眉貢眉白牡丹白毫銀針都可以。
  • 對白毫銀針的四個誤解,一直在茶圈裡沒有淡去,屢屢有新茶友踩坑
    我嗔她,也不去我家,約這裡來,停車太不方便,害得人家穿著高跟鞋走這條坑坑窪窪的路。她打趣我,走路才好,你扭著腰走路多好看,遠遠像一幅畫。這傢伙必是有求於我,要不嘴巴不會這麼甜。茶過三巡,終於道出重點,原來,淘到一泡舊年的白毫銀針,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幫她淘到的,據說是出口轉內銷的,十五年陳的老銀針。呃,一聽這故事,我就頭暈。
  • 白茶裡的荒野茶是什麼茶
    哈哈,我取笑她,你最近天天喝的不是荒野冬片,就是荒野秋壽眉餅,喝慣了荒野茶,還有什麼好茶能入你的口!那麼,白茶裡的荒野茶是什麼茶?之前有很多白茶茶樹因為時代的原因拋荒,在市場經濟最初的那些年,茶山、茶樹都歸置到茶農個人去了。茶農為了增加收入,提高產量,也開始「用心護理」這些茶樹了。
  • 明明澀味濃重很難喝,卻被說成是好白茶?到底哪裡出問題
    鮮爽,一直都是白茶的代名詞,茶湯入口便是清鮮,爽口,而不會給人帶來不美好的感受。澀味從來不是好白茶的代表,排除因為衝泡手法不正確導致茶湯苦澀以外,若是一款白茶仍舊是非常澀口,那麼這款茶的品質定然極差。為什麼總是有人說,帶有澀味的茶是好茶呢?其一,有可能是因為某些茶掌柜為了將手頭品質不佳的茶售賣出去。
  • 小喜年|「好茶不怕開水燙」?掌握不好水溫,怕是好茶也會被泡壞
    你是否聽到有人說過:「好茶不怕開水燙,泡茶就得用沸水」這樣的話?好茶真的不怕開水燙嗎?開水燙過的茶,都能出來好滋味嗎?先拋開茶,換一種思維,就好比一個人,在小孩時皮膚可能輕輕磕一下就破了,但是年紀大了皮膚變厚了以後,可能重重地撞了一下也不會破皮,當然這跟這個人的成長過程還有生活環境也有著很大的關係。
  • 鮮香醇爽,好白茶的四個指標,究竟是什麼感受?
    而好白茶,同樣有一面鏡子——鮮香醇爽。 鮮香醇爽四字,是對一杯白茶的最高讚譽。 同時,這苛刻的四個字,也是衡量一杯白茶品質時心照不宣的標準。 然而有標準,便有爭執—— 鮮香醇爽究竟該怎樣解釋?
  • 悶泡後出現苦澀味的巖茶,很劣質?其實這是誤判內質豐富的巖茶!
    前些天,麻花從某位網友, 領教了好幾段關於悶泡的悖論。箇中說辭不僅令人費解,還非常的不科學。《2》悖論一,悶泡後出現苦澀味的巖茶,很劣質?錯,不合理。任何的茶,悶泡過後都容易變濃、變苦、變澀。內質豐富的優質巖茶,尤其如此。這背後,需要從茶葉的基礎物質構成說起。
  • 喝白茶有危害,春夏秋不能喝?撥亂反正,真實說說白茶的「危害」
    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隨便寫壞人家的好茶了!」A先生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汙人清白……」「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把人家的好茶寫得稀巴爛,被評論好一陣罵呢,你說說,喝白茶有什麼危害?」拒絕那些濃茶的苦,不僅是味蕾的挑選,也是大腦做出正確的判斷。茶葉中咖啡鹼含量過大,或者茶多酚析出量過多,很容易讓神經長時間處於興奮的狀態,加重心臟的負荷,頭痛、噁心、手足顫抖,醉茶的根本原因,便是因為這過多的咖啡鹼和茶多酚。喝白茶,「危害」的是味蕾,但醍醐貫頂般的警告,更像是一種溫柔的勸諫——勸你遠離苦澀滋味的劣茶,多喝香清甘活的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