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你有沒有這樣一種經歷。
咱們到茶葉店裡喝茶,會發現掌柜的泡茶,總是特別好喝。
茶香高揚,茶湯順滑,湯水當中還有清甜感,回甘如山間的清泉一般,甜而甘冽。
茶湯當中,還有獨一無二的絲滑感,醇厚感,軟糯香甜。
這樣一款茶,很難不心動,當下,就會拍板,來個一斤茶。
結果買回家之後,完全變了味道,再也不是店裡喝到的,那杯香醇順滑的茶湯,完全變了樣。這種畫風,忽然想起了一種童話人物——白雪公主的後媽。
變臉變的也太快了!
還有的茶友說,為什麼我泡的白茶,總是苦的?
白茶苦?
這和我們所了解的白茶品質,大相逕庭。白茶,它素來以鮮、香、淳、爽著稱,且一款好的白茶,應該具備香、清、甘、活的品質特點,入口,該是清甜順滑的,而不是像黃連一樣苦。
如果您泡出來的白茶,它的味道是苦的,而且苦味難以接受,很有可能,是您的衝泡方法,出了差錯,導致白茶的味道,朝著苦味去發展。
《2》
投茶量太多,茶湯容易苦!
泡茶,我們要特別留意茶水比例。茶水比例是否控制得當,直接影響了茶湯的味道。
茶水比例失衡,將直接影響白茶的味道。
尤其是茶多,水少的情況下,任憑你的出水速度再快,也控制不住茶湯的苦味出現。
一般我們衝泡白茶,建議大家使用標準的白瓷蓋碗,注水量在100-110毫升左右。這種容量下,白茶投5克,不論散茶、餅茶、老茶、新茶,都可採用這一茶水比例。
如果茶水比例沒有控制好,茶多了,水少了,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茶不苦才奇怪。
之前到朋友家裡喝茶,就見識了什麼叫做出手闊綽。
朋友泡茶,直接用手抓了一把茶,也沒有稱茶,憑手感抓了一把。之間那茶葉像個小山包一樣隆起來,不用多說,這種茶泡出來,當然是苦的。
還記得2016年剛上山尋茶的時候,那時候的茶農完全沒有意識要稱茶,家裡來了客人,也是憑著手感,抓那麼一把。而且茶農很淳樸啊!沒有被任何的商業氣息所影響,還是保持內心的那股熱情感。
你是我的客人,我要拿出最好的茶招待你,還要儘可能地多放點茶,仿佛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茶農內心的那份尊敬。大概就像在茶農家吃飯,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熱情,只會樂呵呵地給你裝一大碗白米飯,並叮囑你要多吃點白米飯,這碗白米飯,就是茶農覺得最好的東西。
民以食為天,這是勞動人民的淳樸。
不過,泡茶的時候,投茶量卻不能這麼質樸,還是要注重茶水比例才是。
如果投茶量太多了,茶是容易泡苦的。一杯泡苦的茶,又有幾個人喜歡喝呢?
可能早幾年,茶農養成了用稱稱茶的好習慣,說不定還能多賣一點茶呢。
《3》
出水太慢,茶容易苦!
當你也養成了準確投茶的好習慣之後,真的要恭喜你,距離喝到一杯香清甘活的好茶,更近了一步。
但是,也有的茶友發來投訴信。
「為什麼我按照你說的,稱了茶,怎麼泡出來茶,還是苦的?」
有圖有真相,要破解茶泡得苦的謎底,讓茶友發來了衝泡視頻。
一看衝泡流程,嗯,發現問題所在。
茶友泡茶,出水速度太慢了。
您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做法。
注水之後,發現白茶都漂浮在水面上,有一部分的茶葉,還是乾燥狀態。看到這種情況,會覺得沒有把茶葉都摁壓到水裡,茶是不會有味道釋放的。
於是,用杯蓋,把茶葉都摁壓到水中,左邊撥動一下,右邊撥動一下,前後再撥動一下,眼看著茶葉都浸溼了,方才安心。
這個時候,才會慢悠悠地倒出茶湯。
等到這左右前後都摁壓過後,早已經錯過了白茶的最佳出水時間。
茶葉已經太長時間和沸水接觸,這個時候,就導致了物質釋放量太多,還會導致咖啡鹼提前、大量釋放,茶湯自然就容易苦了。
經驗之談來了。
衝泡白茶,建議大家快出水,參考時間:從注水開始,到大量茶湯倒出,這個時間大約是8秒鐘。用快出水的方式出水,茶湯不易苦。
《4》
定點注水,也有可能會讓茶湯變苦。
定點注水,即注水的時候,找個固定的角度注水,不改變方向。
怎麼定點注水法,也會導致茶湯變苦呢?
問題就出在定點注水法會影響出湯時間。
定點注水法衝泡白茶,會讓白茶漂浮起來。如果你購買的,是含水量達標的茶,它的乾燥度極低,S師傅家的白茶,含水量甚至在7%以下。
這一乾燥度,如果用定點注水法,會讓茶葉漂浮在水面上。
白茶,就會像是小山包一樣,有大部分茶葉,都沒有浸溼,物質釋放特別慢。
為了讓茶葉能多多浸泡,就會延緩出水時間。
而咖啡鹼這種物質,比較容易溶於溫度高的水中,如果長時間和水接觸,咖啡鹼會大量釋放。茶湯,當然就表現出苦味。
最好的方法,還是改用環壁注水法,茶葉和水可以在短時間裡,快速反應,不影響出湯時間。
正確衝泡方法, 才不會把茶葉泡苦。
《5》
茶湯沒瀝乾,茶湯也容易苦。
泡茶有個小細節要注意,就是茶湯要瀝乾。
瀝乾,其實並不難理解,就是蓋碗裡頭的湯水,要全部滴幹,直到滴不出水,這才叫做瀝乾。
瀝乾的好處多多。
茶湯瀝乾之後,就不會形成悶泡。
悶泡,是茶和水會長時間大量接觸。
當茶葉當中的水沒有滴幹,就會聚集在蓋碗底部,和底部的茶葉長時間接觸,這個時候,水就會不斷刺激茶葉,讓葉片的氣孔打開,咖啡鹼就好像得到了豁免權一般,招搖過市,暢通無阻,有黃馬褂加身,自然就不會受到控制。
咖啡鹼過量釋放,並不是好事。
咖啡鹼含量太高,茶湯就表現出苦味。
所以,在出湯之後,還要多瀝乾幾次,看看是否有把茶葉滴幹。
只有把茶葉瀝乾,茶才不易苦澀。
《6》
白茶泡的苦,不是必然。
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把白茶泡苦。
正確做法,是要注意茶水比例,採用正確的注水方式,注意控制出水時間,這樣,才能避免咖啡鹼物質,過量釋放。
當咖啡鹼物質釋放少了,和茶氨酸處於一個完美比例之下,茶才不易苦。
如果你在泡白茶時,也覺得茶苦,不妨按照文章分享的方法,調整衝泡方式吧。
生活如果不努力一把,怎麼能享受蛋糕和紅酒?
好茶不用正確方式衝泡,只能感受到它的真滋味?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