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識|泡一杯茶,你要放多少茶葉?

2020-12-10 騰訊網

——每天在這裡,品一杯香茗,憶一段人生——

「你平時放茶放多少?」

「我放一撮茶啊」

「啊?一撮茶是多少克。」

平時喝茶經常會出現每泡茶的茶湯滋味都不同,或太濃,或太淡。那為什麼?十有八九是因為投茶量不準確造成的。究竟要放多少茶葉呢?

1、比例投茶

茶葉的衝泡有個常用茶水比例2%,也叫1:50,也就是1克的茶葉,加50毫升的水,這樣就可以估算出你大概要加多少幹茶——比方說,你手上的杯能裝200毫升的水,放4克左右的茶葉是比較合適的。

一撮茶的茶水比例就是你根據自己喜歡的口感來控制投茶量,淡了就加多一點,濃了就適當的拿一點茶葉。只是注意儘量不要喝太濃的茶,但如果你不怕失眠、頭痛的話,我也不阻止你。

2、按蓋碗體積投茶

綠茶和黃茶:普遍來說,綠茶和黃茶是公認為所有茶類中最為鮮嫩的茶類,且經過揉捻,浸出物出來得塊,蓋碗衝泡的時候,放差不多剛好覆蓋滿蓋碗底部的量就可以了。

重點:

1、不要蓋上蓋子,會把茶湯悶壞。

2、用90~95℃的水衝泡

紅茶:紅茶的投茶量也是覆蓋滿蓋碗底部的量,不過要比綠茶多一些。紅茶分為大葉種茶和小葉種,大葉種代表為滇紅、英紅等,而祁紅、小種則是小葉種紅茶代表。

大葉種的葉片較大,佔的體積大,所以泡茶時的投茶量要比小葉種紅茶更多。如果是紅碎茶投茶量要減近一半,因為紅碎茶的浸出速度很快而且它的耐泡度較差。

烏龍茶:烏龍茶按照外形大致分為條狀派和包揉派,條狀派烏龍的投茶量差不多佔蓋碗容量的1/5到1/3,而包揉派烏龍則蓋過蓋碗底部就可以了。

包揉形烏龍由於形狀特殊,茶葉展開比較慢,所以通常有一泡溫潤泡把茶葉舒展開來。這種半發酵的茶,用沸水衝泡會強烈激發它的香氣和滋味,特別是高山烏龍,一定要用沸水衝泡,用溫吞的熱水衝泡簡直可以稱作「浪費」。

緊壓茶:緊壓茶的投茶量,差不多佔蓋碗容量的1/5。有些緊壓茶比較緊,茶密度較大,所以可以適當減少投茶量進行微調。為了舒張茶葉,緊壓茶的衝泡過程中也常常會有溫潤泡。

緊壓茶有「三年以下開蓋泡,三年以上扣蓋泡」的說法,原因是「年紀較輕」的緊壓茶發酵度相對來說不高,蓋上蓋子會像綠茶一樣把茶湯悶壞,而三年以上的緊壓茶因為後期自我發酵則不存在這個問題。

白茶:由於白茶沒有經過揉捻,僅僅是鮮葉採摘後經過萎凋、乾燥製作而成的茶類,所以幹茶普遍較輕且蓬鬆,投茶量會比較大,散茶約佔蓋碗容量的3/4或1/2。而白茶餅的話,差不多佔蓋碗容量的1/5就可以了。

白茶應該是最好「控制」的茶葉,不會輕易把它泡壞,實在沒有信心且需要露一手的場合,果斷泡白茶吧!

泡茶本身是個「打怪升級」逐漸熟練的過程,豐富的泡茶經驗帶來的並不是教條般的條條框框,而是更加隨性自在的喝茶。幾經「修煉」,對於每種茶葉,你肯定都能拿捏一份最適合自己口味的投茶量來。想喝濃茶適當多加,喜歡淡茶的朋友茶葉則少放。

. End .

相關焦點

  • 仙人掌茶是仙人掌泡的茶嗎?仙人掌茶的功效與作用介紹
    仙人掌茶一、仙人掌茶的功效與作用介紹仙人掌茶茶葉殺青仙人掌茶1、「嫩茶杯泡,老茶壺泡」一般選用玻璃杯或白瓷杯飲茶。 2、清潔用具和溫杯:用開水將茶杯燙洗一遍,提高杯溫,在冬天,尤顯重要,利於茶葉衝泡。
  • 茶泡一兩泡就沒味道了嗎?什麼茶葉更耐泡
    茶的耐衝泡性是指茶葉衝泡至香氣、滋味變淡,不宜飲用的衝泡時間。有的人在明朝以前花幾千元買綠茶,不僅口味清淡,而且可能三四個泡泡都嘗不到;有的人隨便買一個鐵觀音,可能至少能泡出六七個泡泡。你看到了嗎?茶葉的釀造程度與價格之間沒有絕對的關係,質量也不能大致等同,一杯茶能泡多少泡取決於他是什麼茶。以下幾種茶比較耐泡。
  • 茶知識 | 最全茶葉衝泡法,愛茶人必知
    品飲烏龍茶不僅可以生津止渴,而且是一種藝術享受。 烏龍茶泡飲技藝三個要素,即泡茶用水、泡茶器具和泡飲技藝,並掌握「水以石泉為佳,爐以炭火為妙,茶具以小為上」的原則。 烏龍茶是半發酵茶,如鐵觀音、大紅袍等。泡烏龍茶最好用專業的紫砂壺或蓋碗杯,並且一定要用95℃的沸水。
  • 你泡的茶為什麼總是苦的?
    有的還會問,茶都是這麼苦嗎?我司的評茶同事當然會細心解答。比如解釋,你喝的茶是審評泡法,所以會苦;或者這是我們評的一款原料不怎麼好的茶;或者引導他們能否感覺到化苦為甘的過程等等。(來源:貝葉集選)小白在接觸茶葉之初能有這種引導自然是最好的。就怕他們遇上些頑固茶客,以「不苦不澀不是茶」來糊弄,甚至以此奚落小白不懂品茶。
  • 衝泡出一杯適合自己的濃淡的好茶:雷德夫 茶水分離泡茶杯
    水杯,如果說是喝茶的專門杯子,我真的是沒有,平時最多就是一個馬克杯或者一個星巴克杯子,比較簡單粗暴的就是茶葉往裡一倒,忙著忙著,喝一口水:茶,真的是泡太久,苦澀了!之前是買有象印的保溫杯,雖然是帶有茶葉隔,不過保溫杯泡茶,很容易讓內壁掛上茶垢,所以也就沒用保溫杯泡茶。
  • 一杯好茶,最好的標準就是適口。
    你是不是看不起我!覺得我買不起好茶!」 買回去泡了喝後:「泡出來的味道跟你說的不一樣!是不是商家調包了?」 有時候會反問一句:「我聽XXX說這茶很不好啊!」 茶葉一旦碰到這種情況,臉上還要保持微笑,好累啊。
  • 為什麼你衝泡的白茶總是苦的?沒理清楚這四個原因,很難泡好茶!
    朋友泡茶,直接用手抓了一把茶,也沒有稱茶,憑手感抓了一把。之間那茶葉像個小山包一樣隆起來,不用多說,這種茶泡出來,當然是苦的。還記得2016年剛上山尋茶的時候,那時候的茶農完全沒有意識要稱茶,家裡來了客人,也是憑著手感,抓那麼一把。而且茶農很淳樸啊!沒有被任何的商業氣息所影響,還是保持內心的那股熱情感。
  • 史上最全茶葉衝泡法,愛茶人必知!
    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習性,故泡茶有方,順應其茶性泡出來的茶,才能最大發揮這一片片自然之葉,通竅、養膚、清心等神奇效用,下面普洱與茶友分享各種茶葉最佳衝泡方法,以供參考!烏龍茶泡飲技藝三個要素,即泡茶用水、泡茶器具和泡飲技藝,並掌握「水以石泉為佳,爐以炭火為妙,茶具以小為上」的原則。烏龍茶是半發酵茶,如鐵觀音、大紅袍等。泡烏龍茶最好用專業的紫砂壺或蓋碗杯,並且一定要用95℃的沸水,烏龍茶的投葉量比較大,茶葉基本是所用壺或蓋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後加蓋。
  • 臺灣烏龍茶系列來去買茶,教教您怎麼買臺灣烏龍茶(一)
    所謂「去買荼」,是去茶山或茶行,向茶農、精製廠或大中小經銷商買茶,而不是等人「來」你府上,把茶推銷給你。那些推銷者,賣的多半不是茶,而是「面子」。也有些面子是做給自己的,大爺有錢,只喝一斤好幾萬的特等獎比賽茶。這樣的豪客,其面子受茶葉罐子上的封條「加持」,令人肅然起敬,可惜我們尋常百姓難以聞問。我們只能規規矩矩的,從荷包裡掏出有限的預算,向專業種茶、制茶、賣茶的人家去問訊。至於怎麼出手呢?
  • 蓋碗、玻璃杯、飄逸杯、保溫杯、煮茶,誰才是你白茶衝泡的首選!
    投茶5克,在沒有精準克稱幫助辨別時,不建議憑感覺抓一捧茶葉放進去泡,不同品類的白茶,體積大小完全不同,單憑手感,容易有誤差。若當蓋碗的容量大小改變時,投茶量要相應的進行調整。玻璃杯泡白茶,適用於辦公場合,畢竟,在上班時間,若是用蓋碗一衝衝泡茶品茶,未免太過招搖。材質通透的玻璃杯,用以泡茶,能觀察到片片茶葉在其內飛舞,在辦公閒暇時,品上一杯清香鮮潤的白茶,實在是再好不過的舒緩選擇。
  • 泡杯好茶學問多
    原標題:泡杯好茶學問多華龍網2月8日14時訊 很多人都喜歡喝茶,但你知道茶有多少種類嗎?又該如何泡一壺好茶來喝呢?今天小編就來聊聊這事。 一、茶的種類 茶葉的種類數以千計,若要分類,可以根據它的來源地、加工和發酵過程的不同來分辨: 1.綠茶:以日本出產居多,衝泡後的茶呈綠色,茶味較濃,如龍井茶、洞庭碧螺春等都是綠茶的品種。 2.黃茶:稍微經過發酵的茶,經熱水衝泡後,茶水是黃色,像黃芽茶。 3.白茶:加工時不炒不揉,而是曬乾或文火烘乾。
  • 茶知識—保溫杯真的不能泡茶嗎?
    從這個角度來看,保溫杯泡的茶算不上好茶。因為保溫杯最大的特性就是保溫。茶葉長時間浸泡在高溫或恆溫的水中,相當於是在煮茶葉。這個浸泡過程會使茶葉中所含的葉綠素、維生素、黃酮醇、茶多酚等營養物質遭到大量破壞,降低了茶的營養保健價值。
  • 隔夜茶有毒?會致癌?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
    隨著愛茶的人越來越多,喝茶也逐漸成為我生活的一種常態,就和西方人日常離不開咖啡一樣。特別是在空閒時刻,茶友們總少不了給自己泡一杯茶。 但是茶和咖啡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咖啡泡一泡喝完就沒了,而茶卻可以重複泡,特別像老白茶、普洱這類茶特別耐泡
  • 茶與水的比例
    一般來說,茶和水的比例隨茶葉的種類及嗜茶者情況等有所不同。嫩茶、高檔茶用量可少一點,粗茶應多放一點,烏龍茶、普洱茶等的用量也應多一點。  對嗜茶者,一般紅、綠茶的茶、水比例為1:50至1:80,即茶葉若放3克,沸水應衝150至240毫升;對於一般飲茶的人,茶與水的比例可為1:80至1:100。
  • 泡茶注意幾個小細節,讓你的茶好喝一百倍
    泡好一杯茶,是每位愛茶人的必修課。 可總能泡出一杯好喝的茶,又不是那麼容易。即便是老茶友,也可能會為自己不穩定的泡茶水平而懊惱。 泡茶是技術活,更是精細活。從選水、煮水、選器、備茶到衝泡,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對茶湯造成影響。
  • 以壺泡茶,茶與水的比例多少才合適
    仔細想來,生活中的大多瑣碎,都存在比例關係——煮飯燒菜,油鹽醬醋要放多少,是跟菜的品種和數量成比例;煲一鍋靚湯,水與材料之間有一種關乎口感和營養的比例關係;人與人之間的親疏遠近,則是跟付出多少構成了比例;成功與收穫,跟努力與投入成正比......茶與水的比例,直接關係到茶的濃淡香味。
  • 俗話說:茶看人,人看茶。如何正確衝泡普洱茶?
    茶看人,人看茶。不曉得大家懂不懂小約說的這一句話,簡單的來說,就是看人泡茶。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茶,就好比最容易理解的:體寒的人更適宜飲用紅茶。普洱茶分生茶和熟茶,生茶和熟茶很明顯制茶工藝不會相同,功效自然也就不會相同。然後正確衝泡呢?
  • 他說好水配好茶,茶要用生命源水這麼泡才好喝
    前幾日,另一個懂茶的朋友來訪,遂將這罐明前茶拿出來招待,我剛準備把茶放在玻璃杯跑得時候,他連忙制止了我,一邊拿包一邊說,雖然很多情況下泡茶隨意就好,但我這茶這麼好,如此泡法實在是可惜,還是讓他來操作一回。
  • 小罐茶用心做精品茶,用心品新中國茶
    自從喝茶、學茶以來,一直困惑:茶這玩意真是個玩意兒,像玉一樣,沒有可以量化的標準。決定、制約、影響茶葉品質的因素,比一片茶葉所含的500多種化學物質還多。做茶多年的朋友常常告知:茶的高低好壞,全在你喝著是否愉快舒服,全在你自己是否喜歡。這是實在話,卻又近乎白說。還有一個疑惑:市面上的茶千種萬樣,除了極少數幾個品牌,幾無可能碰到見識過喝過的。
  • 蟲屎茶的那些奇葩故事!
    相傳,清朝乾隆年間,城步畝民起義,朝廷出兵鎮壓,百姓們被趕進深山老林,以野萊、茶葉充飢。誰知,屋漏偏逢連夜雨,茶葉遭到蟲害,被吃得淨光,只剩下了漫山遍野的蟲屎渣滓。人們偶然發現,蟲屎落入水中,泡出縷縷血絲般的茶葉,試著一喝,味道香鬱甘美。後來人們索性就有意以化香樹葉誘蛾產卵,專取幼蟲糞便熬茶,這就是現在飲用的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