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閒暇的時候,置身書房一隅,翻一本閒書,泡一款新茶。
信馬由韁,放空思緒。
喝茶,可以培養閒情。
茶,既是解渴潤喉的飲品,也是一種生活的狀態。
書齋坐消無事福,茶間補讀未完書。
五月間,夏意未深。
淺夏光年,泡2020年的新茶,可以感受到清新明快的春日氣韻。
午後正在桌前喝清明的拋荒白牡丹,邊喝茶,邊用手機敲字,和外省的朋友閒聊。
在外地工作多年的朋友隨意間提,新白茶能泡幾衝嗎?
這問題,還真沒有準確的答案!
面前的這泡茶,已經喝到了第七衝,茶湯依舊花香盈盈,湯感豐沛,柔滑細軟。
從湯水的風味感知,它還半點沒被泡淡的跡象呢。
《2》
一泡新白茶,能夠衝泡多少次?
這背後,與茶葉的耐泡度有關。
內質豐富的好茶,耐泡力驚人,按正常的泡茶方法衝泡。
蓋碗泡茶時,七衝、八衝泡不淡,泡到十衝以上不算難事。
如果是內質積累寡淡的劣質茶,茶味物質積累有限。
泡茶的時候,常出現三、四衝過後,茶味就被泡淡的情況。
一泡新茶具體能泡幾次,說到頭來還是與它的內質實力直接掛鈎。
產區出色,工藝精湛,倉儲到位的白茶,家底雄厚。
優質白茶的產地,來源自高山茶園。
太姥山高山茶區,是很好的典範。
適宜的溫差,溫和的光照、滋潤的雲霧、通透的土壤,植被多樣化的生態環境……
綜合多方面有利的因素下,使得高山茶的鮮葉原料,擁有很高的品質。
茶青內部的養分物質,含量豐富,具備成為好茶必備的前提。
白茶的加工,主要步驟在於萎凋、乾燥。
新鮮採摘下來的茶青,要及時攤晾。
薄薄的將茶青鮮葉,攤放在水篩上,進行溫和的日光浴。
藉助天然的風力、日光等,幫助茶青鮮葉水分的散失。
當萎凋完成,白茶萎凋葉的含水量達到百分之二十幾的階段時,要採用進一步烘乾的方式。
通過精心的烘乾,才能讓白茶成品的含水量低於8.5%,低於7%,甚至更低。
在不破壞白茶自身養分的同時,將茶葉內部的含水量控制在越低的數值,保存起來更加有利!
對新白茶而言,它像是剛落地的娃娃,從芽到葉都充滿了青蔥的氣息。
新白茶的品質高低,受到產區環境和加工技術的影響更明顯。
高山白茶茶青,經歷精心細緻的加工後,哪怕是沒有經過長時間的儲存陳化,耐泡表現同樣不俗。
使用蓋碗衝泡時,茶葉內的滋味物質能緩緩浸出、釋放、匯入到茶湯內。
從泡茶的歷程看,從第一泡,一直泡到最後一泡。
一直到茶味被泡淡前,茶味物質都能邁著四平八穩的步子,緩緩登場!
《3》
好茶,耐泡。
而質量不好的新白茶,不耐泡。
三月底的時候,曾喝到幾泡外省的銀針。
據說,那同樣是2020年的新茶,並且標註的是白毫銀針等級。
但在實際的泡茶過程中,喝茶體驗感一點也不佳。
從幹茶上看,對比以往常見到的福鼎銀針,標準銀針,那幾泡茶的芽頭明顯才瘦。
芽頭瘦弱,連芽頭旁的小葉殼,看上去也是皺皺巴巴的。
縱觀整包茶樣,它們的白毫數量太少。
分布得不夠密,不夠厚。
稀稀疏疏的,只有短短的一截,覆蓋在芽身上。
並且白毫的顏色還發暗,沒有白毫銀針應該的「綠雪芽」風採。
猜過去,這明顯是外省提早採下來的芽頭,粗製加工製成的「銀針」。
當地的產區環境,原本不大適宜白茶茶樹的生長。
再加上,還被人為的提早採摘,芽頭還沒發育完全就採了茶。
隨便曬曬,簡單加工,就直接上市。
從幹茶的芽頭那摸上去,不夠乾爽,很明顯含水量並非達標。
今年的三月,在3月15號的時候,太姥山上的銀針才正式迎來開採。
而這三月底就能買到的白毫銀針成品,明顯屬於假冒偽劣的假貨。
難怪在衝泡的時候,按照往常試茶的泡茶方法。
蓋碗泡,容量標準的素瓷蓋碗。
沸水泡茶,快出湯。
環壁注入水,合蓋迅速出湯,茶湯倒入公杯內。
第一道茶湯,喝起來味道薄,有淡淡的茶味與茶香。
第二衝,湯水瑩白,不透不亮,剛喝下去就嘗到了水味。
第三衝,味道更淡,和白開水的滋味無異。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三衝未到,茶味的徹底泡淡了,喝不了。
這樣產區不正,粗製加工的新白茶,內質有限,能夠衝泡的次數自然很有限!
《4》
新白茶能泡幾衝,除了和茶葉的品質有關,還和泡茶的方法有關。
茶具的挑選,泡茶的水溫,浸泡的時長,投茶的多少等,都會影響到白茶的耐泡表現。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來說泡茶工具的影響。
泡茶工具的選擇,會影響新白茶的泡茶次數。
喝白茶,推薦用白瓷蓋碗衝泡。
出水利落的蓋碗,可以客觀的展現白茶的風味。
泡出來的茶味,或好或壞,從不加掩飾。
太姥山高山原料,傳統精心日光萎凋製成的新白茶,使用蓋碗衝泡,正常可以泡10+。
但如果,換成是茶壺泡、玻璃杯泡、保溫杯泡,那可泡茶的次數會受直接影響。
夏天清早起來,用茶壺泡茶。悶一壺茶,放在一旁慢慢喝。
那這悶上半天后的新白茶,內在的茶味物質容易受到摧殘,會提前過多的浸出。
像一個人在跑馬拉松時,發令槍一響就飛奔急馳。
細水長流的長跑策略沒選對,體力消耗過大,自然跑到一半就力氣跟不上了。
茶壺/保溫杯悶泡,對新白茶而言,正是極端的泡茶方法。
會導致原本可以泡十多次的茶味,悶過兩、三壺茶湯後,就明顯變淡。
另外,泡茶的過程中,投茶量的多少,也會影響茶湯衝泡次數的多與少。
曾經有一回,某位北方的茶友買了我們家的一級春壽眉。
然後他回饋的消息是,怎麼我泡茶的時候,不能像你說的那樣,泡十幾次啊?
後來,請他拍了泡茶的過程,找找看是怎麼一回事。
只見茶友發過來的圖片內,赫然顯示的是一個偌大的青花蓋碗。
目測過去,足足有200ml以上。
那用這麼豪邁大氣的蓋碗泡新白茶,我們的茶友投茶多少呢?
還是常見的5克。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了。
5克的白茶投茶量,針對的是標準容量的100-110ml蓋碗。
當蓋碗的大小,發生變化時,投茶量自然要改變。
要不然,達不到最佳的茶水比例,也會導致茶味被過快稀釋。
可衝泡的次數,自然會發生改變。
最後,泡茶時要留意泡茶時間。
內質豐富的新白茶,不適合悶泡,要快出水。
悶泡的做法,毀無數好茶於無形。
長時間的悶泡,會導致茶味過多、過量浸出。
不僅是讓泡出來的茶湯,變濃變苦,還會讓茶味變得不耐泡。
品質優異的新白茶,在茶味沒有泡淡之前,都要用快出水泡茶。
注水後,快速出湯,整個泡茶時間不過短短7、8秒內結束。
好茶,唯有出湯速度要快,才能更好的掌握茶味釋放的節奏。
等到七衝八衝,或者更多次衝泡後,泡出來的滋味略有下降時,可以在後幾衝時適量增加坐杯時間。
從而,幫助好茶的風味釋放!
《5》
一朵雲能飄多久,大概風知道。
一陣雨能下多久,應該能從季節裡找到答案。
一束花能開多久,可以從嬌嫩的花瓣裡看到結果。
一款茶能泡幾次?清淺的茶味釋放歷程,能窺見一斑。
新白茶裡面,好茶最少能泡10衝。
特別是太姥山的茶,日光萎凋出來的白茶,如果泡茶次數達不到上面的數值。
那可得多留意泡茶的方法,看看中間是否出了錯?
而說到不好的茶,可衝泡次數這件事,並不好說。
有的勉勉強強,能泡五、六道滋味平平的茶湯,有的連悶上半天后,也泡不出一杯有味道的湯水。
新白茶的衝泡次數,上無止境,下無門檻!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