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各地天氣持續多變,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頻繁。突如其來的強降雨、大風、雷電、冰雹等,都會讓人不寒而慄,給大家的出行和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對群眾的人身安全也構成了極大威脅。
8月1日下午,雲南丘北縣天星鄉扭倮村民委小坡村小組發生一起雷擊事件,造成4名兒童死亡,3名兒童受傷。事件起因是7名兒童到養殖場的後山上撿菌子,雷電暴雨來臨時,7名兒童一起到樹下避雨,因雷擊造成了4死3傷。
「不要在樹下躲雨」似乎是很多人從小聽到大的,有時候遇到暴雨,寧願淋雨跑回家也不會站在樹底下。那麼,打雷時站在樹下到底有多危險?
打雷時,雷雨雲中所帶的電荷經過對地面的「對地電阻相對較小的突出物」放電而形成了雷電流,當人體與大樹接觸,強大的雷電流流經樹幹時產生很高的電壓把人擊倒。這時是因為人體與這個高電壓直接接觸,通常稱為接觸電壓傷害。
其次是人雖沒有與大樹接觸,但雷電流流經大樹幹時產生很高的電壓足以通過空氣對人體進行放電而造成傷害,通常稱為反擊傷害。如果人既沒有與大樹直接接觸,也距大樹有一定距離就一定安全嗎?答案是否定的。
由於站在大樹底下,當強大的雷電流通過大樹流入地下向四周擴散時,會在不同的地方產生不同的電壓,而人體站立的兩腳之間存在著電位差,因而有電流流過人體會受到傷害。雷暴的放電對象具有選擇性,總是容易對發生區域內最高的物體放電,在一個空曠的地方,樹、人往往都是最高的,所以就很可能被雷電擊中。
也有網友也提出,像後山這樣的地方除了樹就是樹,小孩子不可避免的會站在樹下躲雨,在這樣的情況下該如何躲避雷電傷害?
在野外如果遇到強雷電天氣,而一時又無處可躲,那正確做法就是儘量降低高度,避免有「突出物」,就地選擇相對較低處躲避。正確的姿勢為:雙足併攏蹲下,頭部埋在兩膝間,雙手抱膝;但是不能為了一味的「降低高度」而直接躺下,因為此時如果有「落地雷」發生,同樣會使人受到傷害。
評論裡有人說在樹下躲雨沒被雷擊過,這種小概率事件只能看運氣吧,有這樣的想法是萬萬不可的。防護雷電切莫僥倖,生命安全不容忽視。雷電來襲,怎樣保證安全?
儘量留在室內並關好門窗,室外工作人員快速躲進建築物;不宜使用無防雷措施的電視、音響等,不宜使用水龍頭;遠離電線等帶電設備或其他金屬裝置;切勿站在山頂、樓頂或接觸其他較高的物體;不要遊泳或者從事水上運動,離開空曠場地;在曠野無法躲入建築物時,遠離樹木和桅杆,儘量降低自己的高度。
暑假過半,各種兒童溺水、燙傷、雷擊事件不斷。孩子都是懵懂無畏的,家長應該教會孩子應對各種情況的自我保護知識,普及防雷電、防溺水、防火災的知識,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