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奇葩說》的節目裡,有這樣一個辯題:
成年人的崩潰,要不要藏起來?
正方辯友的觀點是要藏:
將崩潰藏起來,是一個成年人在情緒的洪流中,應保有的理智和責任。
生而為人,沒有人不辛苦,不崩潰。
只是有人不喊疼,不喊累。
畢竟,在這萬千世界裡,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
反方辯友的觀點卻覺得:
一個人在崩潰的時候,其實也是在進行內心的重建和釋放。
崩潰過後,ta會以嶄新的面貌重新面對生活。
生活已經如此艱難,我們就別再雪上加霜了。
敢於直視自己,學會接納自己,也是人生的必修課。
如果是你,你會如何選擇呢?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而成年人面臨的崩潰瞬間,更是無處不在。
網友@陰天快樂說:
那天加班到凌晨一點,剛做好的資料忘記保存,電腦突然就黑屏了。
怕被領導罵,不敢回家,一邊重做,一邊哭。
網友@關耳爾說:
分手那天我表面雲淡風輕,還祝他以後幸福。
但回家的路上看到手牽手的情侶,突然就忍不住嚎啕大哭。
網友@小阿朵說:
一年沒回過家,前天爸媽打電話,說很想我,想看看我。
掛掉電話,看著工作群裡剛下發的過年輪班表,吃著外賣盒裡冷掉的飯菜,眼淚瞬間就砸下來。
成年人的崩潰是一瞬間的。
是經過很多次負面情緒,量變到質變的積累。
然後,通過一件小事的導引而潰不成軍。
就像辯手劉暘提到過的一個新聞:
一個姑娘已經持續加班半月無休,生日當天她準備早點下班,卻在回家的半路上被叫回公司繼續加班。
在車上,女孩瞬間情緒崩潰,傷心痛哭。
生活的壓力落在每個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
加班半個月,終於敲定了最後的方案。
卻換來甲方的一句:還不如第一稿好。
戀愛幾年,正準備結婚,卻在婚禮的前一周發現對方出了軌。
昨天還打過電話的親人,今天就被通知離開了這個世界。
今天早上才到帳的工資,中午還完花唄,剩下的錢連叫一份外賣都不夠。
……
生活的考驗就像一張網,困住了所有人。
但大多數的我們,都選擇不動聲色地將崩潰藏起來。
拼盡全力扮演一個情緒穩定的正常人。
明明指頭碰一碰就碎了。
卻還是要等回到家避開所有人,關上門的那一刻才化成灰。
畢竟我們身後空無一人,絕不敢輕易將真實的情緒暴露出來。
更要強裝鎮定,不敢輕易倒下。
每至年關,這種焦慮和崩潰就會愈加明顯。
可能是忙活了一年,對自己一事無成的無奈。
也可能是面對外界的各種壓力,自己依舊孑然一身。
就像期末考試,時間已到,自己卻交了白卷。
回家過年的人,要面對父母長輩的花式催婚。
相親對象,一天見三個都見不完。
仿佛將自己多年來對感情的堅守,被放在了廉價的批發市場販賣。
除了催婚,還有早已變味的同學聚會。
你盛裝出席,想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
席間卻發現,別人脫單的脫單,結婚的結婚,升職的升職,都過得很好。
更慘的是,當年你最瞧不起的那個人,如今也風光無限。
只有你自己,像個小丑一樣停滯不前。
不能回家的人,更容易情緒觸礁,一發不可收拾。
在外面演了一整年的大人,好不容易熬到年關,可以在爸媽的庇佑下當幾天孩子。
卻因為種種不可抗的因素,被迫留守在異鄉。
終於搶到了車票,疫情卻復發。
剛請好年假,卻被通知要站崗值班。
獨在異鄉,人已歸心似箭,家卻相隔千裡。
你的人生,是不是也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這些崩潰時刻呢?
你會選擇將崩潰藏起來,還是肆無忌憚發洩出來呢?
有人說藏住崩潰,是成熟的標誌。
畢竟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世上也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就像傅首爾所說:
成年人的崩潰,不需要觀眾。
藏不住的崩潰只是傷痕,藏起來的崩潰才是勳章。
有人說不要藏,因為發洩有助於重新成長。
勇於面對自己,是一種進步。
善待他人的崩潰,更是世界上最棒的溫暖。
就像熊浩說的:
永遠不要在別人生命的廢墟上冷漠地呼嘯而過。
每個人的情緒到極值的時候,都值得被理解,被體諒。
我們需要別人給我們取暖,在他們善意的身上,我們可以看見這個世界還有光
我認為,崩潰面前,無論藏與不藏,忠於自己就好。
非常贊同馬東在節目最後說的一段話:
你的崩潰藏不藏,取決於你。
這些都是你的選擇,所有的選擇也是你對自己的交代。
善待你的崩潰,也善待被藏起來的你自己。
所以,學會妥善安放崩潰,學會和負面情緒握手言合。
才是邁向成人世界的第一步。
明天依舊是嶄新的一天。
那些沒將我們打倒的,終將讓我們變得更強。
END
互動話題
成年人的崩潰,要不要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