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望6號船首航大西洋 96天航行近三萬海裡

2020-10-18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17日電(高超 亓創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獲悉,10月17日,首航大西洋的我國第三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6號在圓滿完成兩次海上測控任務後,安全順利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母港。

此次出航,遠望6號船歷時96天,安全航行近三萬海裡,完成了天問一號等兩次海上測控任務,為航天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作出了應有貢獻。

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舉世矚目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我國文昌發射升空,在大洋待命的遠望6號在火箭起飛7分鐘後,及時捕獲跟蹤,並進行相關數據處理、狀態監視和信息交換,圓滿完成了海上測控任務。

據遠望6號船黨委書記尹學宏介紹:在天問一號海上測控任務中,作為海上測控弧段「第一棒」,該船與相關單位密切配合、精細操作,持續海上測控五百餘秒。在完成天問一號任務後,該船遭遇了多次惡劣海況考驗,在全船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有效規避了大風浪區域,按時按點抵達,為後續任務的圓滿成功作出了應有貢獻。

今年我國航天發射任務密集,相應地,作為我國航天測控網中的重要一環,海上測控的絕對主力——遠望6號船的任務也更加飽滿。在返航途中,船上的科技工作人員已經展開了後續任務的準備工作。據了解,回到母港後的遠望6號船,將迅速進行人員休整和物資補給,為下次任務出航做好準備。

「自今年春節以來,全船科技人員連續出航,目前為止已累計出海188天。受出海任務和常態化疫情防控影響,我們很多船員自去年底離家後,至今未能與家人團聚。在此次回到母港後,我們將結合現實情況,統籌開展人員休整工作和任務準備工作,確保人員思想絕對穩定,任務準備工作順利進行。」遠望6號船人力資源部主任羅海艇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遠望6號船首航大西洋完成測控任務返回母港
    10月17日,首航大西洋的我國第三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6號在圓滿完成兩次海上測控任務後,安全順利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母港。本次出航,遠望6號船歷時96天,安全航行近三萬海裡,期間完成了「天問一號」等兩次海上測控任務。
  • 遠望6號船首赴三大洋執行海上測控任務
    據環球網、中新網報導:7月13日上午,我國第三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6號」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首次奔赴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指定海域執行多次海上測控任務,這也是遠望號船歷史上首次單航程同時在三大洋執行任務。
  • 安全航行15000餘海裡!遠望5號船自太平洋凱旋
    遠望5號船凱旋  央廣網8月10日消息 (記者楊宸琇 高超 王煦之 王璐瑤 安善福)8月10日9時許,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海上測控以及亞太6D衛星任務的遠望5號船,平安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
  • 全年任務圓滿收官 遠望7號船凱旋
    記者 賈潔卿:從2020年6月28日出航以來,遠望7號船橫跨南北半球,克服湧高浪大等諸多風險此時遠望7號船正向碼頭緩緩靠攏,遠望親友們早已等候在此,熱切地盼望著遠望號和他的船員們凱旋。在海上工作生活近2個月的船員們,回到祖國,看到親人們,此時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 圓滿完成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測控任務 遠望7號船載譽歸來
    人們以激動的心情迎接圓滿完成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首次火星探測器任務的遠望7號船凱旋。從6月28日出航以來,遠望7號船橫跨南北半球,克服湧高浪大等諸多風險,勝利完成了首次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測控任務。
  • 遠望5號,凱旋
    8月10日9時許,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海上測控以及亞太6D衛星任務的遠望5號船,平安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累計海上作業58天,安全航行15000餘海裡。此次遠洋航行,遠望5號船相繼克服複雜海況、惡劣氣象、時差跨度等挑戰,針對任務特點難點和崗位人員設備實際
  • 累計作業58天 遠望5號船結束天問一號海上測控任務凱旋
    王煦之 攝8月10日9時許,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任務海上測控以及亞太6D衛星任務的遠望5號船,平安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王煦之 攝中新網北京8月10日電 (亓創 高超 郭超凱)8月10日9時許,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任務海上測控以及亞太6D衛星任務的遠望5號船,平安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累計海上作業58天,安全航行15000餘海裡。
  • 遠望人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中國航海日 跟隨遠望號船隊「蹈海探天...
    遠望6號船副船長徐正峰介紹說,「記憶最深刻的,就是2008年剛剛建成下水執行的第一次任務,那是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海上測控任務驚心動魄的三十秒。」  「遠6」進入程序三小時後,測控雷達天線突發故障、無法轉動,崗位人員檢查發現是雷達低頻滑環系統的一個滑環斷裂,卡在了天線轉動槽裡,割斷了多根信號電纜。
  • 遠望5號船高級工程師何謙:大洋「追星」20年,航行46萬海裡
    何謙20年來,遠望5號船高級工程師何謙一直在忙於「追星」。2001年,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後,何謙來到了遠望1號船上工作,也開始了對星辰大海的漫漫求索之路。2003年,遠望1號船奔赴太平洋某海域,執行神舟三號飛船海上測控任務。何謙懷揣著滿心的激動,踏上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遠航。一路上海況平靜。但快到任務海域時,卻突然起了風浪。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2012年8月11 遠望3號6號船完成首次載人對接返回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2年8月11 日16時許,隨著一聲汽笛長鳴,遠望三號、六號測量船,在圓滿完成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等4次海上測控任務後順利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港口。至此,執行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海上測控任務的3艘遠望號測量船全部凱旋。
  • 遠望5號船自太平洋凱旋
    解放軍報南京8月10日電( 高超、記者安普忠)今天上午9時許,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以及亞太6D衛星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5號船,平安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此次遠洋航行,遠望5號船累計海上作業58天,安全航行15000餘海裡。
  • 3艘遠望號測量船太平洋上聯手護送「天問」探火
    7月13日,遠望6號船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新華社發(倪棟梁 攝)  新華社遠望5號船7月23日電(高超、亓創)我國於23日成功開啟火星探測旅程,3艘遠望號測量船布陣太平洋不同海域圓滿完成火箭和環繞器海上測控任務。  長徵火箭起飛約6分鐘後,遠望6號船及時發現並捕獲目標,完成火箭一級工作段末段及二級一次工作段的火箭測量和環繞器測控任務。隨後,遠望5號、7號船依次完成測控任務。
  • 遠望5號船圓滿完成3次海上測控任務凱旋
    新華社南京12月14日電(亓創、高超)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3次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5號船,14日上午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據了解,因某型衛星發射任務時間調整,遠望5號船及時修改航行計劃、提前返航,本航次海上作業82天,安全航行1.8萬餘海裡。
  • 中國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開啟首輪科考之旅
    中新網上海11月8日電 (屈琳琳 蔡霞 許婧)中國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8日離開上海蘆潮港,開啟首輪科考之旅。  本次首航時間為11月8日至12月15日,行程將達數千海裡。首航的任務是開展漁業資源調查,並對「淞航」號的七大科考設備系統和三大漁撈系統進行試驗和驗收。
  • 遠望5號船完成嫦娥五號等3次任務後凱旋
    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嫦娥五號、高分十三號、天通一號02星等3次海上測控任務後,遠望5號船今天上午平安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據了解,因某型衛星發射計劃調整,遠望5號船及時修改航行安排、提前返航,本航次海上作業82天,安全航行1.8萬餘海裡。
  • 「遠望3號」,長徵五號海上測控的「火眼金睛」
    圖 遠望3號「遠望3號」是由中船集團公司第708號研究所研發設計,由出廠當然自從更名為「遠望3號」後它也就沒再恢復過原舷號。在正常情況下,它可以一次性連續出航100天,續航能力達到了18000海裡(約為33000公裡),可以遠赴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各種指定海域執行任務。自從投入使用以來,它先後13次遠徵除北冰洋外的三大洋,並先後14次圓滿地完成了國家級大型試驗項目的海上實時測控任務。它於1999年的11月首次經過「好望角」,總航程達到了16萬多海裡,當時它已累計海上工作675天。
  • 密西西比河航行介紹及注意事項
    航經密西西比河所需的資料如下:1、英版:海圖BA3382,3384,3851,3857;航路指南69A,燈標表VOL.82,潮汐表NP202;無線電信號表NP286(5),進港指南及NP100,NP136等。
  • 大海才是遠望的「母港」 ——紀念580任務40周年
    新生的遠望號測量船隊在大海「母親」17天的快速鍛鍊下,創造了中國航天的新紀元,實現了我國海上測量從無到有的歷史跨越。以此為標誌,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遠程運載火箭、第四個擁有航天遠洋跟蹤測量能力的國家。
  • 遠望五號船長陳進朝:為測控任務大海航行幾十天
    新華網遠望五號船10月1日電(記者孔祥龍)「長江五號跟蹤結束!」全船人員緊張已久的心情終於放鬆下來,熱烈的掌聲驟然在指揮控制大廳裡響起,一組組令人振奮的信息接連發出,隨著電波飛向遙遠的中國。陳進朝緊盯著眼前的大屏幕,疲憊的眼睛中充滿了激動的淚水。
  • 遠望號:40餘年萬裏海天牧星攬箭 刷新大洋上的「中國名片」
    得名於葉劍英所創、毛澤東手書的七律詩《遠望》,「遠望」由此誕生。1980年5月1日,一聲汽笛響徹江畔,遠望1號、2號和國家海洋局的16艘艦船、4架直升機組成海上測量船編隊,奔赴遠離本土8000多公裡的南太平洋預定試驗海域,圓滿完成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跟蹤測量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