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來無事,突然翻到一篇文章上面提及到「海貓」一詞。不過海貓是什麼貓?於是上網搜索了一下,原來是一種海鷗,因為叫聲像貓而得名。中國威海榮城海驢島就是它的家鄉。以前我幹導遊時還曾經去過這個小島,不過之前一直知道它的學名叫「黑尾鷗」還不知道它原來還有這樣的一個別名。
黑尾鷗是一種中型海鷗,身長大概45釐米,雙翼展開大概126至128釐米。這種鳥主要聚居於東亞地區,包括中國、日本和韓國,也會到阿拉斯加至北美洲東北部分一帶漂泊。黑尾鷗長有黃色的腳,鳥喙末端上有紅色的斑點,腰尾白,冬季頭頂及頸背具深色斑。幼鳥多是褐色羽毛,臉部色淺,嘴粉嘟嘟的而末端黑,尾黑,需要四年時間才能羽翼豐盛至成長期。啊!這對於黑尾鷗來說也是一個漫長的歲月。正如名字所說,它們擁有黑色的尾巴,並會發出像貓叫的哀怨叫聲,所以在日本被稱作「海貓」,在韓國則為「貓鷗」。黑尾鷗的主要食糧為細小的魚類、軟體動物、甲殼類海產和其內臟。它們經常跟著船隻與漁艇覓食,也會從其它海鳥偷取食物。每年四月中旬,黑尾鷗會連群結隊地築巢,在六月上旬會生兩至三隻蛋,孵卵期為二十四天。如此特別的叫聲,在海驢島課時隨處都能聽到。
提到黑尾鷗首先就會想到「海驢島」這裡真的是一座鳥島王國,是黑尾鷗的天堂。它位於山東榮成市成山鎮,距陸地最近距離為4海裡,面積大約0.11平方千米。相傳,當年二郎神奉玉皇大帝的旨意,擔山填海,修建城市,百鳥歡躍,噙石幫助。一天,二郎神挑著兩座大山走到成山頭附近的時候,忽然聽到東海之中有驢嚎、西海之岸有雞鳴,兩座大山一不小心就墜入海中,化為兩座海島,東邊就成為海驢島,西邊成為雞鳴島。而折斷的兩截扁擔化為兩根數十丈高的石柱,一截豎於雞鳴島後,一截栽於海驢島後,兩柱對接正是一條扁擔的模樣。那些跟隨二郎神噙石填海的鳥兒也就成了海島仙山的主人,它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生息繁衍,便有了如今幾十萬隻鷗鷺遮天蔽日的盛景,海驢島也因此被稱為「鷗鷺王國」。傳說終究是傳說,主要還是這個地方的天然環境適宜。
乘船登島,在海驢島上尋找悠久的神話傳說,遊覽情趣盎然的海島風光,和鳥兒對唱。2016年,被國家海洋局宣傳教育中心評選為國家「十大美麗海島」特別提名,成為山東唯一獲選的無人島。每年春夏,數以萬計的黑尾鷗和黃嘴白鷺登島繁衍。
海驢島雖然不大,但是沿著海驢島走一圈,奇石怪崖,風景別有一番風味風味,隨處可見的黑尾鷗,可能是對遊客們也見怪不怪了,所以即使走到它們跟前也不會害怕。除了隨處可見的黑尾鷗,還有隨處可見的鳥粑粑,嘻嘻,所以友情提示,上島請戴上帽子喲。在海驢島的海邊是沒有沙子的,都是一個個的小石頭,經過大海的洗禮,都變得圓潤了。
這兩隻好像在談情說愛,雖然它們不是比翼鳥,但比翼鳥大概也就是這樣吧,形影不離的。
島很美,鳥兒很好客,愛護它的的家鄉,也深愛我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