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巴馬長壽鄉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巴馬瑤族自治縣,與百色、田陽、田東、平果、大化、東蘭、鳳山、凌雲等市縣相毗鄰。全縣轄12個鄉鎮,總面積為1971平方公裡,2003年末全縣總人口24.02萬人。這裡是世界五大長壽之鄉中百歲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區,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巴馬是中國最適宜人居住的小城之一。
巴馬人的長壽現象源遠流長。清朝嘉慶皇帝聞知巴馬境內有一瑤族老人名叫藍祥,高壽142歲,特題詩贈巴馬長壽鄉。稱其為"煙霞養性同彭祖,花甲再周衍無極"。清光緒戊戌年,光緒皇帝欽命廣西提督馮子才為那桃鄉平林村鄧誠才題贈"惟仁者壽"的匾牌,現該匾為鄧家的第四代孫完好保存。
1960年秋,武漢醫學院長壽科學研究所專家根據廣西區衛生廳和公安廳提供的線索,首次到巴馬作長壽考察,巴馬的長壽現象引起了國內專家關注。
巴馬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這裡居住著壯族、瑤族、漢族等12個民族, 1964年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巴馬有百歲以上老人28人。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巴馬百歲以上老人有50人,佔當時總人口的2.06/萬。 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百歲以上老人有69名,佔當時總人口的3.08/萬。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巴馬有80歲到99歲老人3160位,百歲以上壽星74位,其中年齡最大的116歲。每萬人中有百歲老人達到3.1人。
巴馬長壽鄉1982年人民日報報導,新華社用各種語言向世界播發,美國之音、法國路透社、香港大公報、明報、文匯報同時轉載後,引起世界的廣泛關注與重視,先後有路透社、美聯社、英國、義大利、加拿大、日本、韓國、德國、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丹麥、西班牙、比利時及港、澳、臺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新聞媒體記者、醫學專家及大批遊客慕名到巴馬訪問、研究、觀光。
經過多次深入實地考察認證,1991年11月1日,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日本長壽專家森下敬一博士在東京召開的國際自然醫學會第13次年會宣布巴馬為世界第五個長壽之鄉(第五個被發現)。2000年,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聯合調查組實地調查證實,巴馬百歲壽星有81人,佔總人口的3.58/萬,遠遠高出世界其他四個長壽區百歲老人佔總人口比例。
巴馬屬於亞熱帶氣候,空氣清新,每立方米負氧離子含量高達2000-5000個,最高可達到20000個,被稱為"天然氧吧"。
巴馬物產資源豐富。盛產稻穀、珍珠黃玉米、木薯、茶油、火麻、黃豆、貓豆、竹筍、玉桂、西瓜、香豬、山羊、油魚、銀魚等。香豬是巴馬的名貴特產,古時曾是宮廷的貢品,1995年,巴馬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香豬之鄉"。
巴馬是桂西茶油主要產地之一,現有油茶林26萬多畝。現在已開發生產的長壽系列食品有蛤蚧大力神酒、三蛇蛤蚧酒、人參蛤蚧酒、壽鄉王酒、蛤蚧偉力神酒、巴馬春、巴馬玉液、茶籽火麻調合油、精煉茶油、玉米香酥、玉米糊、旱藕粉絲、香豬系列產品以及巴馬泉礦泉水、長綠山礦泉水等。礦產資源主要有鈦、矽、錳、銻、鐵、金、輝綠巖、滑石、大理石、方解石、石灰石等。
在這塊神秘的土地上,有豐富而獨特的旅遊資源,這裡我主要說一說桃花源般令人難以忘懷的盤陽河秀麗風光和被英國探險隊稱之為天下第一洞的百魔洞。
盤陽河是巴馬壽鄉的母親河、長壽河。由北向南悠然而下將巴馬一分為二,更是巴馬境內石山區和土山區的界河。由於在82公裡的流程中有四段是伏於地下的暗河,河水四進四出於地下溶洞,水清見底,色如綠玉。每當春、夏、秋三季,兩岸鳳尾竹的娑婆風姿更給沿岸帶來了盈盈綠意,兩岸群山如黛,翠竹倒映在河裡,如夢幻般美麗。
百魔洞是一個石灰巖溶洞,洞中形態各異的鐘乳石,精美別致。其中最為壯觀的是那個100多米高、幾百米寬、1000多米長的大殿堂內,幾十個70-80米高、3-5米直徑的鐘乳石柱,構成龐大的石塔群。
除了壯美的鐘乳石,洞中還有不少珍稀物種,最為珍貴的要數位於中段巨大天坑裡的——桫欏,這棵被譽為「植物界的恐龍化石」的遠古植物物種,在坑谷中長到將近二米高;最佳尤其當身後的陽光照射進來,真像一個百草園,這一幕已然成為百魔洞的標誌畫面。
也許最吸引你的不是風景,而是周邊的有趣現象:不少老人或靠樹鍛鍊,或打坐吸氧,甚至在百魔天洞的大廳中睡上一覺……只因洞內負氧離子更是高達每平方米50000個,是個養生好地。洞前的盤陽河,乘涼泡腳,可以體驗一番弱鹼性的六環水給身體的滋養。
巴馬的基礎設施建設迅速發展。城市服務功能日趨完善,水、電、路、通訊等均較便利,銀行、保險、商業、學校、醫院、廣播電視、電腦網路等也已配套。
自然環境和奇異的人文景觀孕育了極具神秘色彩的長壽現象,這裡每十萬人中就有百歲壽星30.98人,居世界五大長壽之鄉之首。研究表明,巴馬人長壽的主要原因是這裡自然環境好,水和空氣品質上乘,無汙染,長壽老人大多長期食用無任何激素的天然生態食品,素多葷少。
空氣:在巴馬,空氣的負氧離子很高,著名的水晶宮、百魔洞和百鳥巖等旅遊景點,每立方釐米的負氧離子竟高達2萬到5萬個。盤陽河兩岸達3000個以上,縣城城區的負氧離子也高達2000個以上。而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大城市,每立方釐米的負氧離子只有200-300個。
負氧離子被稱為"空氣中的維生素"和"長壽素"。
①它能改善肺的換氣功能,增加肺活量,起到止咳、平喘、袪痰的作用。
②它能夠改善和調節神經系統和大腦的功能狀態,調節抑制興奮過程,起鎮定安眠、穩定情緒的作用。
③它能夠促進人體的生物氧化和新陳代謝,改善心肌功能。
④適量的負離子對許多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具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水在五行中對應是水。巴馬的水,多是地下水和富含礦物質的山泉水,又稱小分子水。可以說,水是巴馬的最突出亮點。在巴馬,我們最感興趣的就是巴馬的山泉水。當地人告訴記者,巴馬的山泉水,你從山洞裡打出來,放上一年,水也不會變質。
巴馬的可滋泉水有以下四個顯著特點:
(1)天然弱鹼性水(酸鹼度)PH值一般在7.2-8.5之間。
(2)富含豐富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氧化還源電位低。
(3)很細,極易進入人體細胞膜被人體吸收。
科學家初步認為,巴馬的水之所以成為小分子團的六環水,可能與地磁的關係甚大。巴馬的地磁強度遠遠高於其他地區。一方面,一定的磁場強度能改變人體的血液循環,特別是微循環,改善人體的新陳代謝,調節人體的離子平衡和陰陽平衡。另一方面,通過磁力線的作用,水被磁化了,大分子團的水變成小分子團的六環水。科學認為,只有小分子團的水才能通過只有2納米的親水道進入細胞,發揮生命的活力。
地磁對應金,是五行之首,萬物之源。為什麼巴馬地磁比其他地方高呢?這是因為巴馬有一條斷裂帶,直接切過地球地慢層。這條斷裂帶就在盤陽河地下,斷裂帶把巴馬一分為二(即西山、鳳凰、東山三個鄉為石山地區,其餘七個鄉鎮是土坡丘陵地區)地球的一般地區地磁約在0.25高斯,而巴馬的地磁高達0.58高斯,是一般地區的一倍多。有科學考證:人們生活在恰當的地磁場環境中,身體發育好,血清清潔且循環好,心腦血管發病率低,身體免疫力高,能協調腦電磁波,提高人的睡眠質量。外地來巴馬旅居的朋友,會感覺到在巴馬睡眠很好,這就是高地磁作用的原因。
陽光在五行中對應是火。陽光就是太陽光線。到達地球表面的光線分為紫外線、可視光線、遠紅外線。紫外線對人體最有影響,最有害,它簡稱UV。在五行中,金與火相剋,在高磁場(金)的反作用下,把有害的紫外線(火)反射回去,保留了遠紅外線。巴馬在高磁場的作用下,不僅日照時間平均5小時,而且80%以上是被譽為"生命之光"的4至14微米波長的遠紅外線。在烈日下,也不會感覺毒辣。遠紅外線不僅能激活水,更能不斷地激活人體組織細胞,增強人體新陳代謝,改善微循環,提高人體免疫力。
巴馬人經常吃火麻、玉米、茶油、酸梅、南瓜、竹筍、白薯等天然食品。玉米、白薯等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火麻製成的油和湯含有大量的不飽和低脂肪酸。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森下敬一對巴馬進行調查後認為,不飽和低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的攝入正是巴馬人長壽的關鍵所在。
此外,巴馬的山水神奇靚麗,自然風光,美不勝收。巴馬人獨佔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客觀最佳要素,借用莊子之道來說,巴馬人佔據了"天、地、人合一,人渾於自然"的佳境。
其實,巴馬具有如此神奇的防癌抗癌、養生保健的功效,還得歸功於那片神奇的土地。中國科學院專家對巴馬的研究表明:巴馬土壤、穀物中的硒含量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0倍以上,百歲老人血液中的硒含量高出正常人的3-6倍。
由此可見,是微量元素硒,日夜幫助著老人和患者們,滋養了巴馬這一片神奇的土地。為何硒能防癌抗癌、延年益壽呢?據專家介紹,硒元素是抗氧化劑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人體補充了充足的硒元素,就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延緩衰老。硒如果配合維生素E、β-胡蘿蔔素進行適量補充,效果會更加出色。
常年在巴馬養生的人們其實一直通過飲用含硒量豐富的水、食用含硒的食物等來給身體補硒,並通過心態的放鬆和調整達到治病保健的作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可以通過食用一些含硒豐富的食品,如蛋類、海產品、小麥胚芽、大蒜、硒麥芽等來進行補硒。體恆健硒維康口嚼片,富含硒麥芽,補硒更安全和有效,沒有副作用也利於吸收,堪比巴馬!
裸浴是巴馬當地的風俗,每當天河暖和時,在盤陽河谷常可見村民裸浴其中,無論男女老少,悠然似神仙,長期裸浴,不僅可使肌膚滑嫩,而且可以驅疾健身。因此有人說,裸浴這一巴馬村民反樸歸真的古風,也是幾千年來這裡人們長壽的秘訣。
國際自然學會曾這樣評價巴馬:"巴馬是天上遺落在人間的一片淨土,就像中國龍嘴裡的含珠子",並稱巴馬的水為長壽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