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上封面|北鬥三號衛星星上產品研製者唐仁傑:每天都在和「1毫米」較勁

2020-08-04 封面新聞

劉帥 封面新聞記者 楊晨

人物名片:唐仁傑,1986年,中共黨員,2009年參加航天工作,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無線電裝調骨幹人員。主要負責3D- PLUS、QFN、QFP等星上產品高難度元器件的裝焊及返修工作。身為單板調試專家、擁有10項國家專利的唐仁傑積極帶頭開展各種衛星產品硬體電路的調試和技術攻關創新。

新青年·上封面|北鬥三號衛星星上產品研製者唐仁傑:每天都在和「1毫米」較勁

近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開通全系統服務。

8月3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在相關發布會上表示,400多家單位、30餘萬科技人員集智攻關,攻剋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等160餘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500餘種器部件國產化研製,實現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

核心器部件達到國產化率100%,是中國航天幾代人接力、設計、打磨、創新的結果,星辰大海裡只爭朝夕。如今這根接力棒,傳到了唐仁傑手裡。

作為一名北鬥三號衛星星上產品研製者,唐仁傑需「十年磨一劍」的耐力,還要有「穿針引線」的精細,與每一毫米較勁。「產品打造的每一步,都是以毫米計量。可能只是一個器件引腳形成的焊點,也可能是一根電阻器折彎的幅度,移動的每一毫米都決定著衛星上天后的成敗。如果失之毫釐,定會差之千裡。」

為了提高效率,「走」穩每一毫米,喜歡手工的他還根據產品特徵搞小發明,設計出配套的精密工藝設備,提高航天產品製造和「自」造的技術水平。

新青年·上封面|北鬥三號衛星星上產品研製者唐仁傑:每天都在和「1毫米」較勁

唐仁傑所在的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下屬的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衛星產品事業部,在2010年至2019年之間,承擔了多個前方科研院所設計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衛星產品生產任務,先後生產星上機箱百餘臺,電路板五千餘塊,任務涉及電裝、固封以及調試等諸多工作。

平常生活有「巧思」

一把衣架傳動起女兒的電動搖籃

熱愛手工或者發明創造的人,童年都是相似的:對家裡的電器「下手」,拆了又裝,裝了又卸。

兒時的唐仁傑,也是在這樣看似「搗亂」,卻又充滿童真和想像力的時光裡度過。父母也並未對他的創意有所反對,甚至打罵,所以他還常常舊物利用,搗鼓出一些「作品」:小到一把用廢棄金屬片和木料打磨出的鋸子,大到一副可以來回拉動的電瓶門帘。

「從小好奇心就強,看著別人做了,總想去嘗試。」說話有條不紊,細聲細氣的他,評價自己還算是一個「內向」的人,喜歡沉醉於個人的手工世界裡。只是孩童時的唐仁傑並沒想到,未來自己還能為衝出雲霄的北鬥導航衛星,親手打造產品。

儘管大學主攻的是電子專業,但唐仁傑又自學了機械類書籍。「我們做電子產品,離不開機械類相關知識。像我們組裝和焊接需要用到的工裝件,就是與機械相關。」

社交平臺上,其他人都樂衷於瀏覽或收藏搞笑娛樂的內容,而唐仁傑的「猜你喜歡」中往往推薦的都是手工或者設計類短視頻。「有的設計很巧妙,挺有意思。多看看,對我工作解決一些技術問題,都有啟發。」

生活中出現的「小難題」,唐仁傑也善於「動手」解決。家中孩子幼時,每晚需要哄睡。夫妻倆工作都比較繁忙,怕照顧不過來,唐仁傑便「發明」了一架解放雙手的電動搖籃。

物料都來自家中現成和平日裡淘寶購買的元器件。他找來一個衣架捏出「幾」字狀,頂部系條細繩與搖籃相連。再做動力裝置,把電機連在衣架「幾」字兩端,通電後衣架成為了一個傳動節,圍繞中軸旋轉後,促使搖籃做往復運動,達到人工「搖」籃的效果。

焊接星上產品以毫米計

要用50倍放大鏡檢查是否有裂紋

生活中給孩子做電動搖籃,只需要唐仁傑動動巧思。而給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做星上產品,還必須拿出一個追求「百分百」的態度。「做航天產品,我們不會像平常的家電商家一樣,承諾售後保修。因為,我們必須保證出產產品的絕對品質,不能留一絲的問題。」

表面上看,做星上產品與做普通的電子產品無異。例如電路板的焊接都是採用錫鉛焊。但焊接時要求的環境、人員操作以及檢驗的標準,大不一樣。

工作時間,唐仁傑都需要穿好統一的工作服,並戴好頭套。焊接工作環境,必須保證一定的溼度和溫度。而在進入焊接車間之前,唐仁傑還得經過一條風淋通道,去除身上的靜電。

操作過程中,對唐仁傑等技術人員的要求更高。手握的電烙鐵下,所要焊接的焊盤寬度也許只有0.2mm。「產品內部,每一個器件上都會有多個引腳,焊接工作其實就是將每個引腳與底下的焊盤相連。越微小的器件,焊點就越小。」

新青年·上封面|北鬥三號衛星星上產品研製者唐仁傑:每天都在和「1毫米」較勁

每一套產品有成千上萬個焊點,而每一個毫米級別的焊點都需要達到特定的要求。焊接完成後,除了機檢外,有時還得依賴人工做可視化檢查,通常要藉助10倍-50倍的放大鏡,去查看每一個焊點是否有裂紋,或者覆蓋率是否達到質量要求。焊點所要達到的精度,可想而知。

「所以做好我們這個工作,需要時間的積累。焊點小,每次焊接的時間只有短短幾秒。老師傅練得久,就能很好感知力度,掌控時間,一焊一個準。」唐仁傑說,不熟悉的年輕人效率都低,半天也就只能焊一、兩個。「關鍵是質量有時還不達標。但產品特殊,往往只能依賴人工,在這毫釐之間較量。」

產品工藝設備自己造

器件組裝效率提升8倍且一次成形

衛星產品特殊,是因為其產量極少且質量要求高,不可能有大規模生產的流水線,市面上也不會流通配套生產的工具。

但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唐仁傑偶爾也會根據產品特殊性,研發製作工藝設備,滿足一些精細零件的焊接或組裝。

「以這個引線電阻器為例。」採訪中,唐仁傑用手指捏起了一根直徑只有0.54mm如針般的軸向通孔元器件。「在電裝過程中,我們需要把這個器件折彎成一個軸對稱的『門』字形狀,使其兩個末端可以各自垂直插入印製板焊盤上的兩個孔內。」

他表示,折彎後不僅孔距必須匹配,而且末端還得在0.8mm的小孔內,處於居中的位置,與孔壁保持至少0.1-0.2mm的間隙。「技能要求高,成形的間距要準確,而且用鉗子折彎時,力度還要到位不能有偏倚。」

隨即,唐仁傑向記者展示了一把特殊的鉗子。他先將手中的電阻器放入鉗子頭上的凹槽中。凹槽前方設有平行的兩個尖端,可伸入目標孔中,一旁的齒輪還可以調整尖端的間距。唐仁傑捏緊手柄快速按壓,帶動滾輪滑動,鉗子就可以根據尖端間確定的長度對電阻器進行折彎,並形成直角。

「如何快速準確成形,又減去手工勞作帶來的不確定性和誤差,只能自己研發工具。」13年左右的時候,唐仁傑的腦海中,就開始構畫一個通過按壓就能讓電阻器成形的鉗子模型。當時,風頭正勁「3D列印」又唐仁傑提供了思路。「可以先使用低成本3D列印,既保證仿真模型的現實成形,又不需要考慮具體的金屬加工原材料問題。」

經過五個版本的「升級」和改裝,這個軸距可調式軸向元器件雙邊無損成形鉗「面世」。其可通過調距組件完成不同器件的成形工作,固定模塊、成形滾輪的設置,可保證成形過程器件不受損等。

實際操作中,唐仁傑設計的特殊鉗子成形尺寸設置準確、一次成形使用方便、重複成形精度極高。同時,因可快速調節尺寸,成形鉗降低了對操作人員的技能要求,稍加培訓就可上崗操作,效率提升8倍,且一次成形合格率達100%。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相關焦點

  • 北鬥三號收官在即,帶您了解一下SKYLAB北鬥模塊產品線
    據悉,北鬥三號系統「收官之星」將於6月發射,全球組網工作也將隨之展開。日前,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完成了29顆已入網工作的北鬥三號衛星星間鏈路測試工作,確保全球組網如期完成。隨著全球組網完成,北鬥與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技術方向將加速融合。本篇北鬥定位模塊研發廠家SKYLAB為大家介紹幾款符合北鬥+新基建技術融合需求的北鬥定位模塊。
  • 北鬥三號30顆組網衛星太空「集結」完畢 陝西科技助力北鬥三號全球...
    在衛星上,西安分院聯合國內優勢單位為北鬥三號衛星裝上了每天計時精度十億分之一至百億分之一秒的銣鍾和氫鍾產品、精確傳遞時頻信號的基準頻率合成器和導航任務處理機等一系列「高科技」產品和系統,使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達2~4米,重點區域達1~2米,授時精度達20納秒,並建立了能夠實現衛星在軌自主運行的星間鏈路,面向全球提供穩定、精準的服務。
  • 點亮北鬥 導航世界 網友熱議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7月31日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宣告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這一消息,迅即傳遍網絡,引發網友熱議。截至8月5日,微博話題「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已有5.3億次閱讀、8萬次討論。另一話題「北鬥衛星是個什麼星」,閱讀量也高達8993.2萬次,討論量1.2萬次。
  • 工博會十項大獎出爐,「北鬥三號中科院導航衛星」摘特別大獎
    開幕式上,十項工博會大獎(CIIF)出爐,多個國際首創、全球第一的技術產品首次在工博會登臺亮相。大會會場。本文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10項CIIF獎包括1項CIIF特別大獎和9項CIIF大獎。其中1項特別大獎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所的「北鬥三號中科院導航衛星」獲得。
  • 北鬥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答疑:中國的北鬥,牛在哪兒?
    北鬥二號自2012年投入運行後,地面監測評估發現國產原子鐘的穩定性和漂移率均處於國際一流水平。 在北鬥三號衛星上,還搭載了國產星載氫鍾。氫鍾性能指標超越銣鍾,將對提升北鬥系統精度和服務質量提供有益助力。
  • 十項工博會獲獎產品出爐,北鬥三號衛星獲特別大獎|工博會③
    記者 | 徐寧編輯 | 今年工博會的十項獲獎產品出爐了。9月15日,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下稱工博會)獎項揭曉。其中,北鬥三號中科院導航衛星(下稱北鬥三號衛星)獲工博會特別大獎。另九項獲工博會大獎的產品,分別為自動化碼頭裝卸系統、「海鬥一號」、節卡共融系列協作機器人、新型顯示用含氟高分子材料(PT853)、人體肺部氣體磁共振成像系統、中性硼矽藥用玻璃管、上汽5G智能重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製品短流程高效製造技術,以及超高清超高解析度大尺寸LED顯示器。北鬥三號衛星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核心星座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產品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製。
  • 北鬥三號正式開通!在廈門的你,其實已經用上了
    今天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習近平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現場響起熱烈掌聲。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從北鬥一號到北鬥三號26年間,從無到有從追趕到並肩,從中國走向世界中國科學院院士、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表示: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意義重大,是中國定位導航設施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這意味著北鬥全球星座部署圓滿完成,全球用戶都可以享用中國提供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 作為北鬥導航衛星「心臟」,這台鐘數百萬年甚至1千萬年才有1秒誤差
    原子鐘是北鬥導航衛星的「心臟」,直接決定了導航定位精度。導航系統的本質是一個時間測量系統,若衛星存在十億分之一秒(1納秒)的時間誤差,則會產生0.3米的測距誤差。只有通過在衛星上配置高精度原子鐘,才能實現衛星直接播發出高精度導航定位信號。
  • 北鬥閃耀世界——寫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之際
    5年多時間,北鬥系統實現了從第一代到第二代的跨越,且繼承了北鬥一號系統的短報文通信功能「獨門絕技」。衛星密集發射、系統快速建成的背後,是相關技術上的密集自主創新和系統功能上的不斷迭代升級。每一個重大節點的跨越,中間都曾遇到難以想像的困難。北鬥系統啟動建設的那一天起,就不得不直面國外技術封鎖等嚴峻局面。
  • 北鬥閃耀世界—寫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之際
    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刻——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看著衛星搭乘長徵火箭呼嘯升空,觀禮臺上響起一片歡呼聲、喝彩聲。人們有充分的理由歡呼與高歌!為了這一刻,北鬥人付出了太多,中國付出了太多。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完成。中國北鬥開始以全新姿態閃耀世界。
  • 北鬥三號精度可提至實時釐米級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北鬥三號精度可提至實時釐米級8月3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表示,北鬥相關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向億級以上用戶提供服務。在今年中國洪澇災害中,北鬥導航也應用在了災害預警與救援中。北鬥系統28納米工藝晶片已經量產,用戶規模達億級,此外北鬥系統22納米工藝晶片即將量產。
  • 北鬥衛星是怎麼做出來的?實地探訪北鬥三號總裝大廳
    2020年第19期《中國經濟周刊》封面《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賈璇 |上海報導1994年,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啟動建設。20多年間,中國組織了44次北鬥發射任務,先後將4顆北鬥一號試驗衛星、55顆北鬥二號和北鬥三號組網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今年6月23日,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入網工作。北鬥衛星外表長什麼樣?「肚子」裡都裝了什麼?它們是如何被組裝起來的?
  • 中國北鬥,世界北鬥!北鬥相關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
    北鬥相關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中國6月23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圖為北京時間6月23日9時4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火箭發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
  • 高精度銣原子鐘亮相北鬥三號首發雙星
    原標題:亮相北鬥三號首發雙星   據新華社西昌11月6日電(李國利 王同心)北鬥三號全球組網首發雙星5日晚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作為衛星的重要載荷之一,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承擔研製的新一代高精度銣原子鐘也精彩亮相。
  • 圓夢國之利器:北鬥三號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最高領導人隆重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在廣大科研人員的艱苦奮鬥和集智攻關下,北鬥導航系統取得飛速發展:2000年建成北鬥一號試驗系統,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2012年建成北鬥二號區域系統,為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建設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正式開啟北鬥全球化時代。
  • 北鬥三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陳忠貴——北鬥「鑄星」璀璨背後是平凡
    important}9月15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開學典禮上,航天五院通信導航總體部、北鬥三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陳忠貴穿著雨衣,與學弟學妹分享新時代「北鬥精神「我們做航天的要求是,任何航天產品出問題都要進行問題歸零和全面質量複查,並在相關的產品和系統開展舉一反三,找出所有的隱患。」
  • 北鬥三號收官之星成功入軌,北鬥導航超越GPS了嗎
    2020年必將是中國航天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年份,長徵五號復飛成功,長徵五號B型火箭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且試驗圓滿完成,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將於7月份出徵火星,新一代空間站核心艙也將於今年發射,6月23日北鬥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成功發射,代表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完成部署,2020年的中國航天以及相關領域取得的成就,可謂喜事連連。
  • 北鬥系統發言人答封面新聞:北鬥定位精度最好可達1點幾米
    封面新聞記者提問北鬥系統新聞發言人。圖片來源:國新辦網站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8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新聞發布會,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在發布會上回答封面新聞記者時表示,北鬥系統的精度,現在對外發布的精度是10米,實際測試過程中,通常情況下是2-3米,其中有一個頻點的信號,在全世界定位精度最好可以達到1點幾米。
  • 北鬥三號正式開通!它的本領超乎你的想像
    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於賢成介紹,目前全國7萬餘艘漁船和執法船安裝了北鬥終端,累計救助1萬餘人。此外,北鬥還具有精確授時的特色功能。據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副主任盧曉春說,北鬥三號衛星上的星載銣原子鐘的精度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可以達到每天100億分之5秒。
  • 國務院新聞辦就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舉行新聞發布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8月3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北鬥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北鬥三號工程衛星系統總師謝軍,北鬥三號工程衛星系統總師林寶軍,北鬥三號工程運控系統總師陳金平介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