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師夷寓言:《沒有尾巴的老鼠》(餘師夷)

2020-12-06 餘師夷童話詩歌
老鼠與貓
貓逮老鼠

餘師夷寓言(216)

《沒有尾巴的老鼠》

餘 師 夷

一隻老鼠被貓咬掉了尾巴。

沒有尾巴實在不好看,這在眾老鼠面前實在難堪。於是,它一有機會就對老鼠們大講有尾巴的壞處:這不,要不是這條尾巴的招惹,怎麼會被惡貓咬著了呢?

接著它又講述了一大堆沒有尾巴的好處:比如靈活機動啦,輕裝出發啦等等。

一個老鼠再也聽不下去了。它對這個老鼠反問道:你說了那麼多,我得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尾巴沒有被貓咬掉,那麼你還會積極勸說大家把尾巴去掉嗎?我看最好還是留下我們的尾巴好。這條尾巴是我們老祖宗賜給我們的,用處說不定大著哩!要不然,沒了尾巴,下次再被貓撞見,咬住的有可能是我們的腦袋哩!

沒尾巴的老鼠沉默了。

2020.7.21.

貓咬斷鼠尾
貓抓住了鼠尾

…………………………………………………………

註:本文所用圖片,源於網絡;如有權疑,請聯繫作者商處。

相關焦點

  • 餘師夷寓言:《螞蟻與螞蚱》(餘師夷)
    兩個螞蟻 《餘師夷寓言》(199):《螞蟻與螞蚱》餘 師 夷螞蟻和螞蚱是鄰居和朋友。螞蟻勤奮好學,經常預測風雨,是個氣象學家。螞蟻勸告鄰居
  • 餘師夷寓言149《螞蟻與螞蚱》
    《 螞 蟻 與 螞 蚱 》餘 師 夷如此這般上了幾次樹,它們並沒有發現暴漲的河水漫過堤岸和地面水漲的情況。於是,螞蚱不願再上樹了。螞蟻誠懇勸它堅持下去。螞蚱置之不理,它甚至懷疑螞蟻的氣象學天氣預報是騙人的,是偽科學。它還有自己的理由,螞蟻生活在蟻穴裡,身材又小,大多在地下,下一點雨,就把蟻穴灌滿了。而螞蚱在地面上,下點雨,大不了跳上到谷杆稍上。螞蚱的腿長,能跳高跳遠,它引為以自豪,即使漲水也不足為慮。
  • 餘師夷童話之十《牙籤鳥》
    牙籤鳥在百鳥會上餘師夷童話之十《牙籤鳥》《 牙 籤 鳥 》餘 師 夷鳥兒們在靜謐幽深、古木參天的森林裡召開了一年一度的文藝晚會吃慣鱷魚牙縫裡殘肉的牙籤鳥卻根本沒有胃口,也不知從何處下口,它尷尬地在宴會上應酬著鳥兒們的勸餐。突然,從不遠的湖裡,傳來了一聲鱷魚的呼叫,這呼聲在深夜裡是那樣的恐怖!牙籤肉一下子就明白了是怎麼回事:那是鱷魚呼喚它回去服務的;一定是它剛吃完了什麼動物,塞滿牙縫的殘肉急需它回去處理。
  • 餘師夷論壇:《電流是什麼?》(原永孝)
    閃電與電流餘師夷論壇(36):《電流是什麼?》原永孝課本裡說,電流是電子的定向移動,電子的定向移動,形成了電流。電線架設上千公裡,上萬公裡,電子能跑這麼遠嗎?
  • 餘途寓言《愚說》:寓言世界的創新之美
    餘途寓言《愚說》:寓言世界的創新之美 2018年07月25日 11:14 來源:文藝報 作者:張錦貽 字號 內容摘要:餘途寫寓言將近40年。他身殘,但志堅心實,堅持不懈,實實在在地「十年磨一劍」。
  • 從"師夷長技以制夷"談起:近代中國如何理解科學概念
    所以,從1861年開始,清政府中的開明勢力在全國掀起了「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社會改良運動,史稱「洋務運動」。林則徐在1842年的一封信中談到西人之所以戰勝的原因是兵器先進:「彼之大炮遠及十裡以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內地之放排炮,連聲不斷,我放一炮之後,須輾轉移時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魏源於1844年出版《海國圖志》,書中說:「是書何以作?
  • 伊索寓言雙語故事33:貓和年邁的老鼠—The Cat And The Old Rat
    The Cat And The Old Rat貓和年邁的老鼠by Aesop出自《伊索寓言》There was once a最後,老鼠們只好老老實實呆在它們的巢穴附近,而這隻貓也很明白自己必須要利用好機智,才能夠捕捉到一隻老鼠了。
  • 老鼠的長尾巴有什麼用
    老鼠長著一個矮墩墩的身材,奔跑的速度也不快,不存在奔跑時需要用尾巴平衡身體重心的問題,人們也從未看到過老鼠揮動尾巴來驅趕蚊蟲,但老鼠卻長著一條擺動自如的長尾巴。那麼,這條長長的尾巴對老鼠來講有什麼用呢?毋庸置疑,存在於動物身上的每個器官或多或少都應該是有些用途的,老鼠的尾巴也不會例外。
  • 賣老鼠藥的為啥要收購沒有半點藥用價值的老鼠尾巴?看老農怎麼說
    不過,當我向有關醫學專家諮詢後才得知:老鼠尾巴沒有半點藥用價值,大家的猜測都是錯誤的。那麼,既然老鼠尾巴沒有半點藥用價值,賣老鼠藥者還幹嘛要收購老鼠尾巴呢?關於這個疑問,醫學專家也沒有給出答案。幾十年過去了,現在的街頭上雖然也有售賣老鼠藥的攤販,但他們一般都不收購老鼠尾巴。如果問他們不收購的原因,他們會說:收購老鼠尾巴沒有半點用處。
  • 寓言故事:「老鼠家族的命運」,故事雖短,寓意卻深
    :說是老鼠部落最近會議頻繁,鼠王愈發為人類的歧視和「迫害」而苦惱。 「過街老鼠」、「鼠目寸光」、「膽小如鼠」等成語的流行讓他焦慮不已、苦惱不已,在王座面前,它踱來踱去、絞盡腦汁地想辦法,想要徹底改變老鼠家族的命運,可卻始終沒有什麼好主意。 這一天,鼠王在地下宮殿鄭重向群鼠發表演講:「可憐的鼠民們!我們的生存處境之悽慘,大家都是感同身受,可是這對我們實在太不公平了,還有比我們更願的嗎?
  • 寓言故事的另類演繹《老鼠和獅子》:讓孩子看到自己,看到未來
    而這個故事的原型是伊索寓言的一則故事《獅子和老鼠》,所以當女兒讀到南希 埃克霍爾姆 伯克特和蘭德 伯克特這對母子重新演繹的《老鼠和獅子》時,她特別興奮,於是我陪她又反覆再三讀了無數遍。《老鼠和獅子》的文字作者和圖畫作者是一對母子。文字作者是蘭德 伯克特,這是他的第一本書。在這本書中,蘭德 伯克特用溫暖的語言演繹了《伊索寓言》中這個非常著名的故事。
  • 少兒英語寓言故事:獅子和老鼠(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英語故事>正文少兒英語寓言故事:獅子和老鼠(雙語) 2012-04-23 17:29 來源:網絡 作者:
  • 農村集市上有人10塊錢1根收老鼠尾巴,他們收老鼠尾巴有什麼用?
    但是收貨人說了,只能要活的老鼠尾巴,死老鼠是不行的,他們兩個人說活的老鼠尾巴是一種珍貴的藥材,在南方很稀缺,他們去了那麼多個地方,就這裡的老鼠尾巴當藥材最合適,所以讓大家都去捕捉賣給他們。大家可以想一下,一根老鼠尾巴就能賣10元,農民心裏面肯定高興啊,但是突然之間有為怎麼能捉到活的老鼠而發愁,這個時候說來也巧合,集市上面有來了一個賣老鼠藥的,說是最新的老鼠藥,人畜無害,老鼠吃了只是會昏迷,不會死亡,農民們一聽這不是正好該著我們發財嗎?
  • 以前農村有人來收老鼠尾巴,都是用來幹嘛的?
    聽說農村集市上有人收購老鼠尾巴,而且價格還不低,竟然聲稱可以賣到10塊錢1根。這是真的嗎?想想就有點小激動啊,但是現在已經極少看到有人來收了,畢竟老鼠是髒東西,要是在「高價收購」的刺激下農民大規模的接觸老鼠,導致被咬傷或者疾病傳播的話就得不償失了。現在的農村環境清潔都做了很大的整理整頓,再也很難看得到老鼠出沒了。
  • 農村集市上高價收老鼠尾巴的,他們玩的是什麼套路
    過去農村都習慣囤糧,於是每家每戶都會有大量的老鼠,那時候的老鼠有多大?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可以長到兩斤那麼大。 所以,人們就會想辦法來滅鼠。或是養貓,或者買老鼠夾子,又或者是買老鼠藥。人們跟老鼠的戰鬥是長久的,在農村一些集市上,我們會看到有人收老鼠尾巴。
  • 科學家成功用人類腦波遙控老鼠尾巴運動
    據新浪科技援引國外媒體的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完成一項非常古怪的試驗,人類參與者僅藉助腦波來遙控一隻老鼠的尾巴擺動。這項獨一無二的試驗為「精神控制」系統鋪平了道路。研究人員甚至希望有一天能用類似系統來「教授」癱瘓患者重新學會移動他們的四肢。
  • 長得像老鼠的尾巴,卻和老鼠沒有關係的鼠尾掌,你養過嗎?
    這個世界上總是會有很多奇特的植物,比如長的像老鼠尾巴的鼠尾掌。但是其實,它和老鼠一點關係都沒有。這種植物,你見過嗎?鼠尾掌是仙人掌科類,鼠尾掌屬類的植物,原產地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它的生長方式十分的奇特,一般是在巖石或者是樹上面懸掛生長。
  • 科學家培育尾巴長短不同的老鼠—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細胞》出版集團 本報訊 兩個研究老鼠發育的小組意外創造出尾巴特長和特短的老鼠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發育細胞》上,為控制老鼠尾巴發育提供了新的見解,並對理解發育路徑出錯時會發生什麼帶來啟發。 其中一篇論文的資深作者、葡萄牙Gulbenkian de Ciencia研究所研究員Moises Mallo表示:「控制身體形成機制的監管網絡,往往被其他發育過程所利用。研究這些網絡可以為我們了解其他發育過程,甚至是病理過程提供相關信息。」
  • 英國爆發2億老鼠 巨型老鼠加上尾巴長有1米
    英國爆發2億老鼠  老鼠的繁育能力不容小覷。臺灣媒體報導稱,英國的老鼠們近來越來越猖狂。有一家人的房子日前遭大批老鼠入侵,有嬰兒甚至被巨鼠咬傷!  被老鼠咬傷的嬰兒一家,跟家人住在漢茨郡(Hants)的奧爾德蕭特鎮(Aldershot)。他被一隻闖入屋內、長著鋒利牙齒的毛茸茸巨鼠咬傷,當場痛得譁譁大叫。  父母見狀急忙把嬰兒送院救治,以確保孩子沒有感染致命病毒。
  • 為什麼在農村市場,總有人收購老鼠尾巴?流傳了上千年的套路
    「收老鼠尾巴,一條10元,有多少收多少……」喇叭裡的聲音不是本地人,聽著像南方口音,老王循聲走去,看到已經圍了很多人。他推著自行車擠進人群,發現說話的人正坐在三輪車上,手邊立著一個牌子,上寫:收老鼠尾巴,10元一條。老王覺得很新鮮,這天底下的怪事真多,還有人買老鼠尾巴呢,以前家裡打了老鼠,要麼讓貓吃了,要麼直接扔了,誰會攢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