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培育尾巴長短不同的老鼠—新聞—科學網

2020-12-08 科學網

 

圖片來源:《細胞》出版集團

本報訊 兩個研究老鼠發育的小組意外創造出尾巴特長和特短的老鼠。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發育細胞》上,為控制老鼠尾巴發育提供了新的見解,並對理解發育路徑出錯時會發生什麼帶來啟發。

其中一篇論文的資深作者、葡萄牙Gulbenkian de Ciencia研究所研究員Moises Mallo表示:「控制身體形成機制的監管網絡,往往被其他發育過程所利用。研究這些網絡可以為我們了解其他發育過程,甚至是病理過程提供相關信息。」

這兩組科學家的發現都與一種名為Lin28的基因有關,這種基因在調節體型和新陳代謝等方面已經被證實具有重要作用。

「我們試圖製作由Lin28驅動的癌症小鼠模型,但我們驚訝地發現這些小鼠有超長的尾巴。它們還有更多的椎骨。」另一篇論文的資深作者、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員兼院長George Daley說。

另一方面,Mallo正在研究一種名為Gdf11的基因,這種基因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已經被證實與尾巴發育有關。該團隊發現Gfd11突變小鼠的尾巴比正常小鼠的尾巴短而粗。「它們體內還含有一個完全發育成熟的神經管,而不是由椎骨構成的正常尾巴。」 Mallo說,「我們能夠確定Lin28和Hox13基因是Gdf11下遊尾部發育的關鍵調控因子。」

這兩種途徑都與體節的發育有關,這些細胞塊最終會分化成真皮、骨骼肌、軟骨、肌腱和椎骨。隨著哺乳動物的發育,體節沿著體軸依次排列。Lin28在這個過程中起著調節作用。

「這項研究對理解進化也有重要意義。」哈佛大學Daley實驗室研究員Daisy Robinton說,「前後軸伸長是雙側動物的一個重要特徵,自然選擇創造了不同的尾巴長度來適應不同的進化壓力。到目前為止,關於該長度是如何控制的,以及基因的操作是如何影響形態發生的,我們知之甚少。」

Daley實驗室的下一步工作是弄清Lin28/let-7是否在其他器官系統中起類似作用,以及更深入地探索這一途徑如何影響哺乳動物發育過程中的細胞命運。

對於Mallo來說,未來的工作將集中在揭示這些參與者如何調節尾芽祖細胞活動的細節,以及加深對這些分子相互作用是如何被調節的理解。(唐一塵

相關論文信息:DOI: http://dx.doi.org/10.1016/j.devcel.2018.12.016

《中國科學報》 (2019-01-18 第2版 國內)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破譯老鼠「語言」—新聞—科學網
    雄性老鼠在打架時會發出一種尖銳的叫聲,在逃跑和追逐其他雌性時也會發出不同的叫聲。
  • 老鼠的長尾巴有什麼用
    馬龍北京市海澱區永定路56號  郵編:100039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尾巴,那些需要高速奔跑的動物如老虎、獵豹、狐狸等動物的尾巴的主要功能是調整身體在高速運動中的平衡和控制轉向,在平時則可以用來揮打蚊蟲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一串網址,點擊,探索學術爭鳴,交匯知識之光,碰撞思想火花,分享全球華人科學家前進的點點滴滴。 讓科學家發聲,為科教事業服務,《中國科學報》憑著這份堅守走過了一甲子。回首來時路,我們奮力架起一座橋,讓不同學科、不同年齡、不同地區的科學家在這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展望夢歸處,我們願盡全力點亮一盞燈,為天南海北、世界各地關心中國科教事業發展的人們送去微光。
  • 日本科學家成功在老鼠身上培育出人類牙齒(圖)
    研究者已經將牙蕾植入到老鼠體內,做了觀察,並等待牙齒長出了牙齦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科學家近日成功的利用幹細胞培育技術,通過老鼠的身體培育出了真實的人牙齒,這些人工培育的牙齒同真的一樣會對疼痛敏感,能夠咀嚼食物。
  • 基因組時間旅行:培育高產高抗非洲牛—新聞—科學網
    基因組時間旅行 主持這項研究的國際家畜研究所首席科學家、英國諾丁漢大學教授Olivier Hanotte介紹,為了搞清楚非洲牛是如何在非洲不同地區數千年的跌蕩中,在約一千年時間裡迅速演化出獨特的性狀並使其成功地在整個非洲大陸繁衍生息,他們對172頭非洲牛的全基因組進行了測定,追溯過去1000年中非洲牧民牛育種的歷程。
  • 科學家成功用人類腦波遙控老鼠尾巴運動
    據新浪科技援引國外媒體的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完成一項非常古怪的試驗,人類參與者僅藉助腦波來遙控一隻老鼠的尾巴擺動。這項獨一無二的試驗為「精神控制」系統鋪平了道路。研究人員甚至希望有一天能用類似系統來「教授」癱瘓患者重新學會移動他們的四肢。
  • 科學家培育出高智商老鼠 或有助痴呆症治療研究
    參考消息網8月18日報導 外媒稱,科學家通過改造單個基因培育出超級聰明的老鼠。研究人員發現,這種老鼠不但更加聰明,而且不易感到焦慮或記住恐懼。報導稱,英國和加拿大研究人員改變了老鼠體內的一種基因,以抑制磷酸二酯酶-4B(PDE4B)。研究小組負責人、利茲大學藥理學講師史蒂夫·克拉普科特說:「我們利用老鼠進行的實驗已經將PDE4B確定為潛在新療法的研究對象。」他說,他的研究小組正在研製可以抑制PDE4B的藥物。報導稱,這些藥物將首先進行動物實驗,以觀察是否有一些可以用於人類臨床實驗。
  • 日科學家在老鼠背部培育出人耳 5年內可用於人體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24日報導,日本科學家近日成功在老鼠背部培育出人耳,他們認為5年內能讓這項研究成果用於人體。據了解,該項技術是日本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的科學家們完成的,其目的便是為了幫助天生面部畸形的孩子以及被狗咬傷的青少年。當然,成人也有望受益,包括在戰場上負傷的士兵和遭遇事故的人。
  • 科學家發現增加水稻分櫱數和產量的重要基因—新聞—科學網
    水稻所供圖 上世紀50-60年代,育種學家利用「矮化基因」改良水稻、小麥等作物株型,培育高產品種,被稱為「綠色革命」。雖然「綠色革命」帶來了高產的株型,但是這種複雜且決定產量的性狀究竟由什麼因素決定,科學家並不清楚。
  • 江蘇市民買冰棍吃出老鼠尾巴,廠家稱被索賠十萬
    澎湃新聞記者 李珣現代快報 圖近日,江蘇淮安市民楊女士在當地超市購買一根赤豆冰棍但吃出老鼠尾巴的消息引發關注,而當地監管部門調解稱超市「最多賠一千元」的新聞更引發熱議。4月27日下午,冰棍生產廠家山東滕州福康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應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其懷疑楊女士在敲詐勒索企業,現已通過淮安食藥監管部門請警方介入,鑑定楊女士冰棍中的老鼠尾巴是否為生產過程中混入的異物。消費者楊女士則表示從未和廠商有過接觸,只曾向超市索賠五萬元。
  • 農村集市上有人10塊錢1根收老鼠尾巴,他們收老鼠尾巴有什麼用?
    農村集市上面突然來了兩個陌生人,說著一口南方口音蹩腳的普通話,抽著中華煙,帶著大手錶,說要收活的老鼠尾巴,每一根尾巴十元錢,數量越多價格越高,每次最低不能少於20根,並且願意給大家籤訂收購合同。但是收貨人說了,只能要活的老鼠尾巴,死老鼠是不行的,他們兩個人說活的老鼠尾巴是一種珍貴的藥材,在南方很稀缺,他們去了那麼多個地方,就這裡的老鼠尾巴當藥材最合適,所以讓大家都去捕捉賣給他們。
  • 科學家研發新螢光顯微鏡—新聞—科學網
    新顯微鏡藝術圖  圖片來源:日本德島大學 在最近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開發了一種不需要機械掃描就能獲得螢光壽命圖像的新方法。 螢光顯微鏡廣泛用於生物化學和生命科學,因為它允許科學家直接觀察細胞及其內部和周圍的某些化合物。螢光分子能吸收特定波長範圍內的光,然後在較長的波長範圍內重新發射。然而,傳統螢光顯微技術的主要局限性是其結果難以定量評價,而且螢光強度受實驗條件和螢光物質濃度的顯著影響。現在,日本科學家的這項新研究將徹底改變螢光壽命顯微鏡領域。
  • 餘師夷寓言:《沒有尾巴的老鼠》(餘師夷)
    老鼠與貓貓逮老鼠餘師夷寓言(216)《沒有尾巴的老鼠》餘 師 夷一隻老鼠被貓咬掉了尾巴。沒有尾巴實在不好看,這在眾老鼠面前實在難堪。於是,它一有機會就對老鼠們大講有尾巴的壞處:這不,要不是這條尾巴的招惹,怎麼會被惡貓咬著了呢?接著它又講述了一大堆沒有尾巴的好處:比如靈活機動啦,輕裝出發啦等等。一個老鼠再也聽不下去了。
  • 一種新方法找到讓人類和猩猩不同的腦區—新聞—科學網
    為得出結論,研究人員將機器學習模型與實驗數據結合起來,研究不同組織中參與基因調控的蛋白質與它們的調控序列的結合程度,然後在人類、黑猩猩和大猩猩之間進行了進化比較。 「現在我們知道了哪些區域是控制人類大腦基因表達的正選擇區域。對其控制的基因了解得越多,我們對認知和進化的理解就越完整,根據這種理解採取行動的範圍也就越廣。」 Robinson-Rechavi總結道。
  • 聚焦中微子-新聞專題-科學網
    科學網作為以網絡社區為基礎構建起面向全球華人科學家的網絡新媒體,利用網絡平臺優勢,2012年3月8日第一時間網絡同步直播中微子實驗結果新聞發布會在上述關於中微子實驗相關新聞的科普傳播基礎上,科學網於2012年10月24日匯集並編輯整理了中微子相關的新聞事件、科學網上大批優秀的中微子科普博文,隆重推出專題《聚焦中微子》。
  • 以前農村有人來收老鼠尾巴,都是用來幹嘛的?
    聽說農村集市上有人收購老鼠尾巴,而且價格還不低,竟然聲稱可以賣到10塊錢1根。這是真的嗎?想想就有點小激動啊,但是現在已經極少看到有人來收了,畢竟老鼠是髒東西,要是在「高價收購」的刺激下農民大規模的接觸老鼠,導致被咬傷或者疾病傳播的話就得不償失了。現在的農村環境清潔都做了很大的整理整頓,再也很難看得到老鼠出沒了。
  • 農村集市上高價收老鼠尾巴的,他們玩的是什麼套路
    過去農村都習慣囤糧,於是每家每戶都會有大量的老鼠,那時候的老鼠有多大?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可以長到兩斤那麼大。 所以,人們就會想辦法來滅鼠。或是養貓,或者買老鼠夾子,又或者是買老鼠藥。人們跟老鼠的戰鬥是長久的,在農村一些集市上,我們會看到有人收老鼠尾巴。
  • 流行的小寵物:倉鼠,他們不同於老鼠,非常可愛
    對於這個品種的倉鼠來說是我們國家的一種,對於我們來說,倉鼠其實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家養寵物,雖然他們的外形與其他老鼠相似,也屬於齧齒動物科動物,但是對於他們小巧的身軀和毛茸茸的感覺,人們還是很喜歡的!事實上如果有人曾經養過倉鼠,大部分人都會裝飾一些精美的小房子和餵食的地方,這些地方被用作於養倉鼠,所以我們養倉鼠的時候需要注意很多地方!
  • 科學家「直搗黃龍」治褐飛蝨防水稻病—新聞—科學網
    南京農大在應用共生菌防控稻飛蝨機理上取得新突破科學家「直搗黃龍」治褐飛蝨防水稻病 這項研究的應用,一改傳統的噴灑殺蟲劑的方式,通過釋放褐飛蝨轉染品系致使後代不育,達到「種群壓制」或是「種群替換」的目的,為農業害蟲的防治找到一個新的方向。 洪曉月介紹,該褐飛蝨轉染品系同時表現出符合種群壓制和種群替換策略所需要的特性,具備了進一步在半現場和田間試驗的價值。
  • 科學家發現「新地球」—新聞—科學網
    「這顆非常有趣的行星將會是一個與地球非常不同的地方,因為它處在一個非常不同的環境中。但是由於TOI 700d處於宜居帶,它的表面或大氣中可能有液態水——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是外星生命存在的先決條件。維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市喬治梅森大學天文學家Peter Plavchan在會議上說,這使它成為一個科學家可以探索行星如何從這些圓盤中誕生的「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