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作品《山》中的人類生活於巖石宇宙的空泡世界之中,那麼,我們的太陽系又何嘗不是處於處於一個宇宙中另外一個「空泡」內呢?現代天文觀測已經證明,宇宙在大尺度的物質分布是相當均勻的,在更大尺度上說,我們的銀河系是處於一個更大的宇宙「空泡」之內。
在太空中太空人會進入「失重」狀態,無法控制自己的行動,對生活會造成很多的困難,但是在地球上因為引力的束縛,促使了一切都十分的有規律,所以引力在日常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任何地方都要考慮引力造成的影響,通常大家都會認為,引力促使物體產生了重量的概念,其實並不是這樣,引力是因為重量才誕生的。
引力的本質並不是一種力,甚至引力本身就不存在,牛頓在提出萬有引力後,認為引力是一種力,但是引力的介質是什麼,他卻無法解釋,只能提出了萬能的「以太」來解釋引力的傳播,
而以太是科學家提出的一種假象物質,這種物質大量的充斥在宇宙中,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出現時,科學家就會把以太拿出來救場,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指出,引力並不是一種作用力,科學家也否認了「以太」的存在。
雖然以太並不存在,但是近代科學家發現宇宙中確實存在大量的不可見物質「暗物質」,和科學家設想的以太十分相似,只不過暗物質是有證據可以證明確實存在的,在未來針對暗物質深入研究後,或許可以發現一些新的觀點,改變我們對引力的認知也是很有可能的。
話題再次回到引力上,很多人都認為引力是一種自然作用力,這樣的觀點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在深入研究後,引力的本質是因為物體的質量產生的,一個物體只要是客觀存在的就會產生質量,並不是因為引力的牽引物體才產生了重量,只不過在不同的引力場中,質量會發生改變。
而物體存在於宇宙空間時就會對周圍的空間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就是我們常說的引力,只要有質量的物體就會產生引力,只不過大部分物體的質量不足,產生的引力可以忽略,所以人類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感受到地球的引力之外是感受不到其他引力的。
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家在一開始認為「引力」是存在於大型天體之間的力,其實只是因為這些天體十分巨大,質量很高足以製造出強大的引力場,雖然人類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同時也在太陽的引力場中,而太陽系在銀河系的引力場中,銀河系之上還有更加龐大的超星系團。
引力就是恆星和行星穩定的紐帶,如果沒有引力存在宇宙中可能會不斷發生碰撞導致無法誕生生命,所以不論是從地球還是從宇宙來看,引力的存在都十分的重要。
所以從現代的科學研究來看愛因斯坦的觀點是更正確的 ,引力並不存在,本質是時空彎曲,物體之間並不是相互吸引而是質量輕的物體滑落進入到了較大物體造成的時空塌陷裡。
這種塌陷和常識中的塌陷不同,而是三百六十度的作用,或許只有在四維中才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引力是如何運作的,在最前沿的物理學中,認為宇宙是「多維」的,而引力在任何的維度中都是廣泛存在的,引力這個現象對宇宙的影響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
引力的本質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我們,宇宙中的物質都是客觀存在的,並且時刻都在對周圍的空間產生影響,時空會因為物體的質量產生扭曲,所以宇宙中的尺度都需要在一定的合理範圍內才是正常的,我們的物理定律才能適用,進入過大或者過小的尺度之後一部分物理定律就會失效。
如果存在其他的維度引力產生的影響是否會改變?這個問題讓科學家也十分頭疼,我們只能確定不論在什麼維度中,物體的質量都會對周圍的時空產生影響。
目前科學家已經在中子星的周圍發現了引力對時空影響的一些證據,在未來人類探索黑洞時可能會發現更多相關的證明,在宇宙中的這些高能天體因為自身重量過高就會對周圍產生很大的影響,黑洞捕捉光線導致光線無法逃脫,就證明隨著質量的增加引力的強度也在越變越大。
看完這則西瓜視頻,你一定漲知識了吧!如果你想了解有更多有關內容,上西瓜視頻,搜索「眼見為識」,與西瓜視頻創作人一起交流互動,共同探索神奇的宇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