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i和Alexa背後的女科學家逝世,是她讓AI有了女聲

2020-09-03 量子位

蕭簫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嘿Siri,你能幫我做點什麼?」

「……」

Siri的「甜美女聲」,現在已經司空見慣了。

但如果沒有女科學家Ann Syrdal的努力,這種「合成女聲」可能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遺憾的是,7月24日,74歲的Ann Syrdal去世了。

這位被網友諧音為「Answer doll」(問答娃娃)的語音合成專家,曾經是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擁有貝爾實驗室)的首席技術研究員。

在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研究期間,她開發出了「第一個真正高質量的女性合成聲音」,這才有了後來的Siri和Alexa(亞馬遜的語音助手)。

於是《紐約時報》評價說:她是Siri和Alexa背後的那個人。

事實上,雖然語音合成技術早已有之,1939年,AT&T的貝爾實驗室就已經開發出了首批合成語音。

但,這些語音合成技術(TTS)基本只能合成男性的聲音

往後的40年間,計算機技術突飛猛進,合成女性語音的技術卻一直停滯不前。

Siri的開發者Tom Gruber曾經表示:「那些聲音聽起來就像機器人說話一樣。」

而Ann Syrdal的到來,才讓合成女性聲音有了質地的飛躍。

讓機器發出「自然的」女聲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Syrdal開始研發女性語音合成系統。

Syrdal的同事、語言研究員h.s.Gopal曾表示:「那時候,所有人都認為女聲只是男聲的高頻版本,但這種想法根本不起作用。」

事實上,由於女性聲音的特點,例如更高的音調和更多的氣音,會導致在電話和計算機裡,女性的聲音比男聲更加難聽懂

據研究發現,即使是真人對講,女性聲音被聽錯的概率要比男性平均高出33%。

舉個例子,當你在做英語聽力時,有沒有感覺到,男聲聽力題往往會比女聲更容易聽懂?

這也是為什麼,電話行業中大多數計算機合成的聲音聽起來像男性。

然而,語音合成領域不可能只有男聲。

事實上,部分有發聲障礙的女性,一直更希望能以女性的合成聲音與外界溝通;此外,也有人對女聲更加敏感。

就在1990年,Syrdal開發了一種可以合成女聲的系統,通過優化資料庫中的聲音,將女性合成聲音聽錯的機率從67%降到了40%。

這其中,一個名為Julia的女性合成聲音,就是Syrdal開發出來的。

Julia合成女聲.wav來自量子位00:0000:27

可以聽見,無論是發音還是流暢程度,都已經達到了非常不錯的水平,當然,語調還有一點奇怪,不過已經非常逼真了。

與直接創作語音相比,Syrdal選擇將真人女性的語音片段組成一個大型資料庫,在準確標記、確保語音質量的前提下,將它們拼湊起來,找到組合的規律,便於組成新詞和新的句子。

此外,她還建立並測試了人類計算機模型,試圖理解人類是如何識別各種語音的。

而她一直以來研究的目標,是將這個錯誤率降到33%以下,甚至比真人女性聲音被聽錯的概率還要低。

1998年,Syrdal研發出的「自然之聲」系統(Natural Voices),在國際語音合成器競賽中獲得了第一名,這是這項競賽的一個拐點——因為它使用了女性的聲音。

現如今,採用這項技術的Siri和Alexa,已經同時提供了女性和男性的聲音。

而在美國與日本,Siri的女性聲音已經成為了「標配」,幾乎所有iPhone手機採用的都是Siri的女聲。

2008年,Syrdal被任命為美國聲學學會的研究員,以表彰她對女性語音合成領域所做出的貢獻。

「自然之聲」項目的負責人Juergen Schoeter表示:「就像是有什麼力量一直驅動著她,促使她去優化女性聲音的質量。」

合成女性語音之母

Ann Syrdal於1945年12月13日生於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她的父母於霍尼韋爾認識,這是一家二戰前就存在的科技巨頭公司。

她的父親是一名開發真空管與電子技術的物理學家與工程師,在她2歲的時候就離世了,母親將她撫養長大。

事實上,Ann Syrdal考上明尼蘇達大學時,並沒有考慮過從事科學工作,直到一位心理學教授請她幫忙做一個有老鼠參與的實驗,她才意識到自己熱愛實驗室工作。

隨後,她在明尼蘇達大學獲得本科與博士學位,此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的研究。

也是在麻省理工學院和皇家理工學院,她開始研究人類語言的機制,此後一鑽研就是大半輩子,一直到2015年,仍然在堅持不懈地發表論文。

事實上,Ann Syrdal發表的論文數量不多,在Researchgate上顯示的一共有55篇,這些論文一共被引用了1100餘次。

然而,她在語音合成領域上做出的貢獻卻有目共睹。

對於Ann Syrdal本人來說,選擇科研的動力,來自於她在MIT工作的那段時間。

「無論在哪個領域,似乎都能在這裡找到那個領域的世界專家,這種激勵的感覺幾乎讓人難以夜寐。」

Ann Syrdal的女兒表示,因為癌症的原因,她於7月24日在加利福尼亞聖何塞的家中離世。

參考連結:

https://www.nytimes.com/2020/08/20/technology/ann-syrdal-who-helped-give-computers-a-female-voice-dies-at-74.html

https://www.researchgate.net/scientific-contributions/7938035_Ann_K_Syrdal

https://www.reddit.com/r/technology/comments/idjjvc/ann_syrdal_who_helped_give_computers_a_femal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n_Syrdal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籤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

相關焦點

  • Siri和Alexa背後的女科學家逝世,是她讓AI有了女聲
    在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研究期間,她開發出了「第一個真正高質量的女性合成聲音」,這才有了後來的Siri和Alexa(亞馬遜的語音助手)。於是《紐約時報》評價說:她是Siri和Alexa背後的那個人。事實上,部分有發聲障礙的女性,一直更希望能以女性的合成聲音與外界溝通;此外,也有人對女聲更加敏感。就在1990年,Syrdal開發了一種可以合成女聲的系統,通過優化資料庫中的聲音,將女性合成聲音聽錯的機率從67%降到了40%。
  • 推薦5款瀏覽器的PR和Alexa查詢插件
    最重要的是,它查詢PR和Alexa信息非常方便,直接出現在瀏覽器中,並且能查詢每個頁面的PR值,這樣省去了用滑鼠多點一次的麻煩。像這樣設置,就能顯示在火狐瀏覽器收藏夾的旁邊,也就是右上角。如果你也喜歡,可以點擊這裡下載安裝SearchStatus。
  • 武大首位女院士張俐娜逝世
    她個子嬌小,但身姿優雅,體態端莊,總是挺直脊背;她說話不緊不慢,節奏恰到好處,嘴角總帶著淡淡的笑;她在意形象,短捲髮利落又不失溫柔,衣著永遠優雅得體。她是張俐娜,武漢大學首位、也是唯一女院士。10月17日晚8時,她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她離開後,湖北目前沒有了女院士。
  • 變聲器男變女怎麼弄?用MorphVOX變甜美女聲的方法
    最近看到很多小夥伴留言:變聲器男變女怎麼弄的呀?遊戲語音的時候通過MorphVOX變音大師你可以男聲變萌妹子、御姐甚至是蘿莉音,也可以女聲變大叔、暖男甚至男神音,可是我們拿到了變聲器後卻呆住了。變聲器男變女究竟怎麼弄的?下面就來說一說用MorphVOX變甜美女聲的方法。
  • .| 「天籟女聲」阿木古楞攜手「音樂外交官」帥德共唱《敖包相會》
    溫柔美麗的蒙古族姑娘「天籟女聲」阿木古楞攜手熱愛中國文化的「音樂外交官」美國小夥帥德,用蒙漢雙語共同演繹《敖包相會》MV, 音樂背後的動人故事,只覺紙短情長,讓我們一同欣賞!    天籟女聲——阿木古楞,來自內蒙古科爾沁草原的蒙古族著名的青年歌手,科爾沁姐妹組合的成員。是蒙古族長調和科爾沁文化傳播者。
  • 這位福建籍女院士逝世,她的成果被喻為"神話般故事"
    大器晚成,46歲踏入科研領域,成為武大第一位女院士據武大官網介紹,張俐娜院士1940年8月生於福建光澤,1963 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85年赴大阪大學研究一年多。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她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涉及高分子物化、農業化學、環境材料和生物學交叉學科,其成果的原始創新性以及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已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
  • 海豚音公主張靚穎的成功,和她背後那個「飽藏心機」 的男人
    ,由此有了海豚公主的稱號。 在《超級女聲》一戰成名後,張靚穎快馬加鞭地製作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歌曲,至今都廣為流傳,也因此將音樂界的獎項拿了個大滿貫。 華誼對張靚穎更是視若珍寶,甚至一度把張靚穎捧上了華誼一姐的神壇,好資源更是爆棚,她的音樂之路也走得更加順暢。
  • 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著名化學家張俐娜逝世
    原標題: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著名化學家張俐娜逝世張俐娜是一名大器晚成的科學家,46歲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研究,60歲開啟纖維素新溶劑和材料的全新領域研究,71歲成為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她是一位心懷國家、心懷天下的開創者,為推動中國和全球的綠色發展嘔心瀝血,憑藉全球首創水溶劑低溫溶解高分子技術,成為獲得國際可再生資源領域最高獎的中國第一人;她也是一位溫文爾雅的教書先生,是武漢大學師生眼中真正的「女星」。
  • 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逝世
    大器晚成,46歲踏入科研領域,成為武大第一位女院士據武大官網介紹,張俐娜院士1940年8月生於福建光澤,1963 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85年赴大阪大學研究一年多。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她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涉及高分子物化、農業化學、環境材料和生物學交叉學科,其成果的原始創新性以及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已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
  • 關於她的走紅外界有各種不同的猜測,趙露思是名副其實的白富美?
    是否與她的家庭背景有關?新星趙露思近兩年來一直活躍在大眾的視野中,為此很多人都在猜測這是演員什麼時候出道啊,為什麼突然火起來,《三千鴉殺》這部劇趙露思竟然也是女主,感興趣的去看看吧。身為新星,趙露思的資源一直都很好,出道以來扮演的角色多為女性,這對許多年輕演員來說是非常罕見的,所以外界有人猜測這是趙露思背後有人在捧她。
  • 根據Alexa信譽值預測PR值大小
    在揉合了諸如Title標識和 Keywords標識等所有其它因素之後,Google通過PageRank來調整結果,使那些更具「等級/重要性」的網頁在搜索結果中令網站排名獲得提升,從而提高搜索結果的相關性和質量。 PR是谷歌推出的一款網站等級評測系統,數值從0-10。
  • 又一80歲巨星隕落,武大首位女院士張俐娜,因病救治無效逝世
    從當年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到後來獲得兩次國家級項目研究的第一完成人,生前50多次被海內外邀請出國講學,並且在她教書育人的背後,從她手上出去的海內外博士達57名。張俐娜生前榮譽傍身的這50多年來,耗盡了半生心力打開了纖維素科學基礎研究通往纖維素材料工業的大門。
  • 「男神背後的她」之金敏智——她是「樸三肺」情定的女主播
    在足球場上,「男神們」奮力拼搏的背後,都有一個「她」在背後默默地付出。為此我們在韓國的足球圈中,精選了一些關於「男神背後的她」的故事,將作為一個系列播出。每周一、五播出,今天播出第三期——金敏智:她是「樸三肺」情定的女主播。孫興慜之前,誰是「亞洲足球」的旗幟,答案無疑是效力於曼聯隊的「樸三肺」樸智星。
  • 通俗解釋地圓說和日月食 她是清朝安徽女科學家
    她很神秘,留下了很多傳說性的研究,卻都幾無可考;她是天生的學霸,能夠留存後世的著作涉及天文、地理、數學,而且都是在她18~24歲完成;她是一位可以頂尖全球的科學家,她提出的《地圓說》和「日月食」的解釋比西方更有說服力;……但就是這麼一個人物,在國內卻鮮為人知。
  • 微軟小冰第八代正式推出 沈向洋:未來人與AI交互將達到萬億級別
    「1975年,微軟預測,地球上不會一共只有5臺計算機,而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PC。」小冰公司董事長、原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表示,未來不會只有幾個人工智慧助理,也不是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的助理,AIbeings的數量將超過人口。沈向洋透露,儘管蘋果的siri產品化最早,亞馬遜的alexa設備數量最多,但交互量最大的是小冰,佔據了全球交互量的60%。
  • 快樂女聲六強,還曾在《流星雨》中「搶戲」鄭爽,現卻靠商演為生
    《快樂女聲》和《快樂男聲》曾經都是很火的綜藝節目,從該節目中走出來的歌手基本上在那一時都很出名,也都擁有自己的粉絲,近些年來隨著綜藝節目的不斷升級,開啟了女團,男團模式,其實基本上都是一樣的,也是從《快男》和《快女》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罷了,這些節目中走出來的唱跳歌手有的從此在娛樂圈裡大展宏圖,有的卻是僅有幾年的熱度,要知道如果只是有幾年的熱度那在娛樂圈裡面註定是走不長遠的
  • 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昨晚逝世
    >18日凌晨,武漢大學發布訃告,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她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涉及高分子物化、農業化學、環境材料和生物學交叉學科,其成果的原始創新性以及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已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張俐娜46歲開始踏入科研領域。
  • 超級女聲:客戶價值的和諧共振
    《第一財經日報》曾作過統計,"超女"僅10強賽一場的簡訊收入就超過1500萬元人民幣(10場大約有3000萬),加上"蒙牛"1400萬冠名廣告和其他廣告收入,"超級女聲"節目總收入當數以億計。至於該臺播出"超女"所贏得的品牌效應更多,高收視率提升了包括整個湖南衛視白天時段的廣告報價收益。
  • 你聽過 Siri 的笑聲嗎?詭異之中竟然還帶著一絲俏皮……
    如何逗笑 Siri  他他他他用英語怎麼說  cr:@ 尬劇鑑賞中心,侵刪  冷哥看完這個視頻  特意拿手機試了一下  事實證明,別人家的 siri是 siri  而我的 siri 只是個憨憨
  • 又一位院士逝世!她的科研成果曾被喻為「神話般故事」
    18日凌晨,武漢大學發布訃告,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大器晚成,46歲踏入科研領域,成為武大第一位女院士據武大官網介紹,張俐娜院士1940年8月生於福建光澤,1963 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85年赴大阪大學研究一年多。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