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媒體報導稱,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0歲。
這個消息播報出來之後,不少人強忍悲痛為她的離世沉痛哀悼。
不禁感慨一代科研巨星隕落,張俐娜的名字乃至全球在科研發展事業上都是享譽盛名的。
張俐娜在科研事業上貢獻了一輩子,去世之前的最後一次露面依舊情系身後的萬千學子,堅持為2020年青年高校科學營中的中學生們講授了關於"綠色化學"科普課。
鏡頭下的她身材瘦弱,但在為莘莘學子們綠色化學時,那份熱忱卻沒變。
但誰也沒想到這一課竟然會是她在鏡頭前的最後一面,巨星還是倒下了,給科研事業留下了諸多成就,直到去世都毫無保留的奉獻自己的心力。
她終將成為這個時代的偉人,畢生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工作,多年來一直在物理更高領域中潛心專研。
在她的畢生研究成果中,最讓國人驕傲的就是在2011年獲得國際上纖維素與可再生資源材料領域的最高獎——美國化學會安塞姆•佩恩獎,是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
然而張麗娜院士一輩子都在為國家前線事業做貢獻,卻難料也遇到痛疾的折磨,被病魔無情的摧殘。
一個七旬老人的年紀還能咬牙堅守自己的崗位,她生前的頑強毅力可想而知是許多年輕人都無法達到的高度。
從當年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到後來獲得兩次國家級項目研究的第一完成人,生前50多次被海內外邀請出國講學,並且在她教書育人的背後,從她手上出去的海內外博士達57名。
張俐娜生前榮譽傍身的這50多年來,耗盡了半生心力打開了纖維素科學基礎研究通往纖維素材料工業的大門。
絲毫不誇張的說,有她在就必定能創造出神話。
然而她卻真的累倒了,張俐娜院士在這80年的生命長河中用自己熱愛的事業把生命用到了極致。
雖然生老病死是時間常態,但張俐娜院士為新時代創造的價值卻讓我們羞愧於時光的無情,原本該被善待的她,沒能逃過命裡的變數。
她生前對事業的熱愛,讓我想到了前不久因病去世的圈內老藝術家任桂珍。
兩人同樣是80多歲的高齡,雖然兩人不在一個領域上奮鬥,但對待事業的敬業和專業卻是同樣痴迷。
任桂珍老藝術家是歌劇領域上的佼佼者,年輕時期就憑藉《江姐》《白毛女》等耳熟能詳的作品成了上海歌劇院的臺柱子。
一生痴迷於歌劇,誰也沒想到當年《江姐》一炮而紅的時候,她才剛生女還沒在產後恢復期就被任命扮演江姐。
這個角色成就了她的一生,半生都在歌劇領域上奉獻自己的心力,然而她也因病倒下了,令人惋惜。
最讓人欽佩的就是在她生前,寥寥數月中,即便疾病讓她口齒不清,她還堅持每天在病房中唱歌,因為她早已和歌劇融為了一體,這就是一個老藝術家一輩子的事業。
再看如今的張俐娜院士,早年蓄勢待發,其實自己在46歲那年才真正開始走上科研道路,為了走上這條自己夢寐以求的科學之路,她花費了20多年的時間做準備。
10年的漫長化學研究之路,10年的任教崗位經驗,2年多遠赴日本做研究員,這期間遠遠沒有想像中的美好順利。
喜憂參半,直到後來回國發展後,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張俐娜堅持20多年才有了第一隻研究團隊,第一項研究成果的成功,作為武大元老級人物,私下的她顯然要低調謙遜的多。
她生前總愛說:
"因為我喜歡科學,我對科研很有欲望和激情,在發現新東西的過程中我很有成就感和樂趣。 我不聰明,學歷也不高,但是我什麼都願意去學。"
感謝張俐娜院士的一生奉獻,一路走好!
——END——
作者:娛聊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