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U精讀課程 | 楊冬梓教授團隊探討反覆妊娠丟失啟動篩查時機:兩次還是三次流產後進行評估?

2021-01-20 楊冬梓大夫

自然流產是婦產科最常見的妊娠併發症之一。反覆妊娠丟失是自然流產中困惑最多、爭議最大的內容,如何規範性診治是生殖健康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儘管關於自然流產的病因學已經有了深入的認識,臨床能夠進行篩查的項目也日新月異,新的治療方法也不斷被提出,然而循證醫學有效性證據的缺失使得該領域一直缺乏有說服力的規範性治療方案。同時關於反覆妊娠丟失的定義仍未統一,何時進行篩查進而開始幹預一直是臨床上爭論的焦點。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 近期發表了一篇題為「Recurrent pregnancy loss: diagnostic workup after two or three pregnancy loss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meta-analysis」的系統綜述,評估了基於不同流產次數對患者流產原因進行篩查的結果,為反覆妊娠丟失患者的臨床決策提供了依據。

本期我們邀請到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生殖中心的黃佳醫生,從反覆妊娠丟失的定義、流行病學、病因學方面進行深入解讀,同時邀請楊冬梓教授進行精彩點評。

2017年ESHRE推薦使用「2次或2次以上孕24周前的妊娠失敗」來定義反覆妊娠丟失,包含了生化妊娠和不明部位妊娠。2020年ASRM延續了2013年關於反覆妊娠丟失的定義,即2次或以上妊娠失敗。但在新的專家意見中刪除了關於「妊娠是指能夠通過超聲影像學或病理學證實的臨床妊娠」這一細節。RCOG 2011年認為同一配偶連續發生3次或3次以上妊娠24周前的胎兒丟失應確診為復發性流產,其中包括了生化妊娠。2016年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提出將3次或3次以上在妊娠 28周之前的胎兒丟失稱為復發性流產,並指出應重視連續2次發生的流產,其再次出現流產的風險與3次者相近。《自然流產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20年版)》建議將連續發生自然流產2次及以上28周前胎兒的丟失定義為復發性流產,並強調包含生化妊娠。因此各國的定義演變傾向於將反覆流產的次數定義為2次從而作為篩查、診治的開始。而目前仍然存在爭議的是是否包含生化妊娠、是否連續等細節。

圖2 PA與PCOS

回顧經典性文獻可以發現臨床可識別的自然流產率達到15%,前次妊娠流產產婦下次發生流產風險增加,且獨立於年齡產生不利影響。來自瑞典、以色列等國回顧性研究發現人群中發生2次以上流產的機率明顯高於理論隨機錯誤發生率。流產再發風險隨著流產次數增加而倍增。近年來關於反覆妊娠丟失發病率的報導提示其發生率不斷增高。流行病學研究提示2次以上流產患病率超過了偶發的機率,同時疾病發生率的增加提示我們既往診治存在不足。


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Myrthe等檢索了1958篇比較不同次數妊娠丟失婦女異常檢測結果患病率的研究報導,篩選出21篇文獻(包含8301對反覆妊娠丟失夫婦)進入最終的薈萃分析。

研究發現2次與3次及以上妊娠丟失夫婦中染色體異常率分別為5.3%和6.6%;子宮異常率分別為18%和17%;抗磷脂症候群患病率為16%和15%。遺傳性血栓性疾病中凝血因子Ⅴ Leiden突變、凝血酶原基因突變、蛋白C缺乏症、蛋白S缺乏症等在兩組之間比率無明顯差異。甲狀腺疾病中現有證據不足以表明兩組存在差異,但由於研究的異質性闡釋相關結論應謹慎。

新近的回顧性研究報導及既往我國學者的研究均佐證了這一薈萃分析的結論,即目前常見病因篩查中2次與3次及以上妊娠丟失女性異常率無明顯異常。


基於目前來源於流行病學研究、病因學研究的結論,我們在臨床診療中應著手對2次以上妊娠丟失患者開展相關病因學篩查。目前迫切需要開展對該部分人群進行篩查對後續治療影響的研究,同時我們也應充分認識到當前尚無針對異常檢測結果具有循證證據的治療方案。今後對動態預測模型的研究能夠在估計再次妊娠活產機會中發揮重要作用,還可用於向流產後焦慮和沮喪的夫婦傳遞積極信息。


自然流產是婦產科最常見的妊娠併發症之一,一直是研究的熱點。育齡期女性發生單次流產的風險為10%左右,多次流產發生率為1%~5%,然而隨著流產次數的增加,後續再發流產的機率明顯增加。自然流產不僅會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而且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影響。楊冬梓教授提出,該領域的醫療現況仍存在眾多爭議性問題,過度診斷與延遲診斷、過度治療與不治療、超適應證用藥與用藥不足等現象普遍存在。復發性流產病因複雜且異質性強,機制研究與轉化運用相對滯後,現有診療決策缺乏循證醫學證據等問題持續存在。規範性診治已成為生殖健康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楊冬梓

•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婦產科生殖專科一級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博導

• 澳門醫學科學院院士

• 中國醫師協會生殖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 《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中文版》編委



國際上不同國家和地區關於反覆妊娠丟失(或稱為復發性流產、習慣性流產等)的定義不同。差異主要表現在自然流產的次數、孕周、是否是連續發生流產、生化妊娠是否屬於流產等界定方面。現代醫學強調「知因而治」,只有當我們對疾病有了更深入研究後,才能從根本上規範診療,提升診療效果。發表於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 上關於反覆妊娠丟失啟動病因篩查時機的系統綜述,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臨床決策依據。二次流產和三次流產,何時作為病因篩查節點,不僅僅是一個疾病診治成本效益、患者心理支撐必要性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回答從疾病病理生理機制出發,兩次流產究竟是概率性的偶發,還是與三次流產存在病因上的相似點。提早的篩查和幹預能否為尋找病因、實施治療提供裨益。通過對超過千篇文獻的檢索,最終的系統分析結果顯示二次妊娠丟失後行子宮因素、抗磷脂抗體症候群、染色體、遺傳性血栓性疾病和甲狀腺因素等篩查,相關異常發生率與三次妊娠丟失類似,提示二次妊娠丟失後即可進行危險因素篩查,從而可能提早篩查出能從及時治療中獲益的人群。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系統評價中的相應證據,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很低。且在各項危險因素中單項異常率的絕對值未超過三成,提示更多的患者進行現有的篩查仍然無法查找到確切因素。更早的篩查可能帶來更多患者篩查陰性的結局。同時對於篩查陽性的患者,現有的幹預措施仍缺乏循證醫學有效性證據支撐。因此未來仍應通過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進一步明確二次妊娠丟失後相關危險因素篩查結果及其預後。並從患者接受度、心理支持、成本效益分析等多角度論證決策的利弊。同時應加強機制研究及轉化,為更多「陰性」患者找到確切可治療的危險因素。

我們應在臨床診療過程中充分知情告知患者,在現有證據水平下篩查的利弊及可能的後續治療措施,協助患者理解反覆妊娠丟失的原因、檢查的必要性及治療措施的選擇。同時要採用多種研究方法手段去挖掘該領域檢查、治療等相關數據,提出我們自己的高質量循證醫學證據,為該領域的規範診治貢獻力量。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生殖中心成立於2001年,是廣東省最早成立的生殖中心之一。具有正式運行PGT,AIH、IVF-ET、ICSI技術資質,是目前集醫、教、研綜合實力在省內領先、國內先進的學科,目前生殖中心在職醫護技工人員76人,醫研人員261名,正高職稱4名,副高職稱62名。在2005~2010年期間,共獲得各項科研基金36項,其中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持計劃重點項目子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基金2項,基金總額約1300萬元。有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7人。專業人員加入學術團體,任職共計70多個:包括國家級副主委、副主編、省級主委、副主委和常委等。

在生殖內分泌學的專業技術和專業內涵已有幾代人的建設和沉澱,所舉辦的生殖內分泌學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已經連續舉辦了16年。專科在多囊卵巢症候群的診治、輔助生殖技術中的反覆胚胎種植失敗和腫瘤患者的輔助生育等方面有多年的研究積累,研究成果多次被國際頂級學術團體的指南共識所引用;多次受邀在國際國內會議演講。主編六部專著;參編專著二十餘部。先後獲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獎、廣東省科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和華夏醫學二等獎,全國婦幼健康科學技術成果二等獎。參與或主持制定衛生部PCOS診療常規、全國多個診療常規和指南。




試管嬰兒五步曲

輔助生殖技術常識

相關焦點

  • 專家視角丨田瑛教授:反覆妊娠丟失的遺傳諮詢
    我國通常將妊娠28周之前發生3次或3次以上的胎兒丟失稱為復發性流產,但各國對此標準不一,美國生殖醫學學會的標準是2次或2次以上妊娠失敗;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師協會(RCOG)則定義為與同一性伴侶連續發生3次或3次以上並於妊娠24周前的胎兒丟失。但大多數專家認為,連續發生2次流產即應重視並評估,因其再次出現流產的風險與3次者相近。
  • 試管嬰兒如何解決反覆流產與染色體之間的關係
    雖然大多數女性朋友都能順利生下小寶寶,但也有一小部分女性會出現一而再、再而三的流產,即有所謂的「習慣性流產」或「反覆性流產」。 由於有過流產的經歷,有很多女性是一發現懷孕,就立馬請假回家,除了上廁所基本都是在床上度過的,但還是阻止不了流產的命運!而且由於反覆流產的病因多樣、複雜,很多時候醫生也說不上來流產的具體原因,就用一句「優勝劣汰,下一次就好了」來進行回復。
  • 孕期反覆流產、病態妊娠,要當心「抗磷脂症候群」!
    於女士婚後多次流產,這讓於女士身心疲憊,家人也非常擔心。3年前第一次懷孕,懷疑妊娠期高血壓、子癇、胎兒發育遲緩,考慮發病早、病情重,若繼續妊娠危及母親生命危險,胎兒也容易胎死宮內,不宜繼續妊娠,建議終止妊娠。
  • 反覆胚胎停育、流產,應該做哪些檢查?
    作者:寶寶知道 詩淼~媽媽終於住進了新房子,卻不得不搬出去,不管是由於房子的原因還是由於你的原因,這絕對不是一件高興的事!更別說這種事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了。復發性流產就是這樣。我國將3次或3次以上,妊娠28周之前的胎兒丟失稱為「復發性流產」;但國際標準是2次或者2次以上妊娠20周之前的胎兒丟失。
  • 多次胎停流產怎麼辦?可以做三代試管嬰兒
    三代試管是在常規試管嬰兒流程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步驟,就是在移植前對胚胎進行染色體篩查。如果發現胚胎的染色體有異常,比如21號染色體比正常多了一條,即為21三體唐氏兒,這個時候胚胎就不能被移植到母體。所以說三代試管技術對於有染色體問題的家庭有著深遠的意義。
  • 為何總是反覆流產?專家:警惕抗磷脂症候群
    在風溼免疫科門診,經常碰到一些愁眉不展的育齡期女性,她們因反覆流產或者多次人工輔助生殖失敗而不能實現媽媽夢。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醫師張建瑜提醒,當出現不明原因的血栓、習慣性流產、不孕不育、移植後反覆胎停、不著床、過敏等情況時,一定要警惕抗磷脂症候群,儘早到醫院進行免疫方面的篩查。
  • 流產的原因竟然是「它」 解讀抗磷脂症候群
    在風溼免疫科門診,我們經常碰到一些愁眉不展的育齡期女性,她們因反覆流產或者多次人工輔助生殖失敗而不能實現媽媽夢。那麼讓寶媽和寶寶失之交臂的罪魁禍首是什麼呢?一項大型回顧性研究表明,在發生妊娠丟失、但沒有自身免疫病史的患者中,抗磷脂抗體陽性率約為9%,抗磷脂症候群是導致妊娠失敗的重要禍端。
  • 兩次胎停後,她巧用三代成功當媽!
    2次胎停流產後,她感到深深的困惑和無力——為什麼已經成功懷孕,卻沒法留住寶寶? 兩次懷孕,L女士的寶寶都在8-10周的時候停止發育,最終流產。為什麼會這樣?是不是自己的身體有什麼問題?面對兩次胎停,L女士感到既困惑又自責。好在最終,她在三代試管的幫助下成功走出了陰影,下面就來看看她的試管故事吧!
  • 兩次生化妊娠、三次免疫治療,終於好孕來到
    表示抱歉第一次,我聽說了「生化妊娠」這個詞,你用簡潔明了的答案解釋給我聽:精子和卵子結合後形成受精卵,一定要在子宮裡著床後才算備孕成功。試紙顯示微弱應該就是沒有著床成功,一般情況下,受精卵如果著床成功,試紙就會顯示強陽。雖然聽著很簡單,可是我知道她在用疼痛說話就像來例假一樣,這個孩子自然流掉了。
  • 山東大學陳子江團隊在反覆流產的夫婦存在染色體異常的研究中再獲...
    首次發現:反覆流產的夫婦多存在染色體異常。陳子江教授團隊在本項研究中評估了GS在RM夫婦中的應用情況:招募了1090對受RM影響的受試者夫婦進行回顧性的低通量GS測序,並經特定的染色體序列分析流程,對染色體的重排、缺失和重複進行檢測。所有結果均經螢光原位雜交(FISH)、染色體微陣列分析(CMA)和PCR驗證。
  • 暨南大學周慶華研究員參與研究,揭示全外顯子組測序在妊娠流產中的...
    從自然流產到死胎的妊娠流失可能是由孟德爾遺傳的單基因原因引起的。找出潛在的遺傳原因可以減少那些失去懷孕的人的自責,並為將來的懷孕提供有效的臨床治療。眾所周知,基因異常會導致妊娠丟失。最近的WES研究在84例有超聲異常的胎兒死亡病例中分別檢測到陽性、可能和候選變異的20%、45%和9%,在19例錯失流產的POC病例中,有15例存在序列變異。
  • 不明原因復發性流產,有可能是這個小東西在作怪
    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婦科就診患者2 975 例,按本次生育意願及既往有無不明原因復發性流產史分為三組:其中門診行人工流產術、既往無稽留流產史的早孕患者為早孕組(NEP組,n=1 160);此次為宮內早孕、單活胎、既往有≥2次稽留流產的患者為復發性流產早孕組(AEP組,n=673);既往稽留流產史的早孕患者且此次未孕患者為復發性流產未孕組
  • 男子染色體「竄位」 妻子兩次懷孕均流產
    東快訊(記者黃淑平通訊員江沅林丁心栓)南平女子羅女士懷孕兩次,均在妊娠8周左右蹊蹺流產,直到進行了基因檢測後,才發現流產是由羅女士的老公餘先生兩條染色體發生「竄位」引起的。幸運的是,第三代試管嬰兒分子遺傳學檢查技術可以幫助餘先生夫婦。
  • 5年3次流產,女子和丈夫染色體都正常,元兇竟是這個...
    今年,楊女士收拾好心情,準備再次嘗試,圓自己的媽媽夢。最後,楊女士來到風溼免疫科門診,接診的方珣醫生綜合檢查結果診斷,導致她多次流產的元兇是抗磷脂症候群,同時她還患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目前,楊女士正在接受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待病情控制住後有望圓媽媽夢。  什麼是抗磷脂症候群?
  • 復發性妊娠丟失的內分泌基礎之黃體功能不全
    要點常見的內分泌疾病是自然流產和復發流產的常見原因。雖然黃體期缺陷的診斷標準仍有爭議,但在妊娠早期使用孕激素治療復發性妊娠損失和黃體期缺陷的患者似乎是有益的。隨著需求的增加,甲狀腺功能的增強對維持早孕至關重要。人類胚胎在排卵後4天進入宮腔。
  • 三次懷孕沒保住,40天是「鬼門關」!罪魁禍首竟是它
    我們的身邊,常常會有很多女性因為反覆流產或者胎停而沒法實現做媽媽的夢想。有些媽媽們總是會感嘆自己命運不濟,卻不在醫學上去探根究底。實際上,醫生提醒,當出現不明原因的血栓、習慣性流產、不孕不育、移植後反覆胎停、不著床等情況時,一定要警惕抗磷脂症候群,儘早到醫院進行免疫方面的篩查。
  • 胎停後不敢懷孕,再次備孕要做哪些檢查和準備?
    這是很多準媽媽的心願,可是註定有一部分女性懷孕後不能如期瓜熟蒂落而發生流產。但是我們婦產科醫生更關注反覆發作的「自然流產」,也就是「復發性流產」。 2012年美國生殖醫學分會定義:復發性流產為2次及2次以上失敗的臨床妊娠,明確排除生化妊娠,未強調連續流產;而我國2016年發布的《復發性流產診治的專家共識》定義為3次或3次以上妊娠28周之前的胎兒丟失,同時提出連續發生2次流產即應重視並予評估;2017年歐洲指南定義是連續3次及以上妊娠20周前的自然流產,強調了流產的連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