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一個專欄章節談了牛犢運輸之前需要做的準備工作,事前做好準備對於減少應激反應是很重要的,很多朋友都會忽視,但是為了能夠減少損失,前期的準備還是需要的。
除了運輸前的準備工作之後,牛犢運輸過程中的應急處置就更加重要了。長途運輸需要兩三天的時間,讓牛一直餓著也不太可能,在路途中必須要進行飼餵的,可如何飼餵也是有講究的。
要是牛犢已經出現了應激反應,現場處置就更加重要的,應該打針就得打針了,可不能夠拖下去了。今天老王專欄主來就來講解牛犢運輸過程中如何減緩應激反應,以及現場處置。
1、保證牛犢有舒服的環境
牛犢出現應激綜合症誘因包括運輸過程中天氣的冷熱風雨,食物方面的饑渴餵料,環境方面的驚嚇、擠壓、顛簸、群居、體力耗費、環境改變,以及原有的潛在疾病等。
所以在運輸過程中要儘量選擇比較好的天氣出門,夏季儘量晚上開車,冬季就白天開車,這樣都能夠避免溫度過高過低造成牛犢環境不適而發病。
在運輸過程中要對牛犢時時觀察,開車時通過後窗進行觀察,一旦發現有牛犢受擠壓或者後面牛犢打架就要及時停車進行處理,確保牛犢都有安全距離以及舒服的環境。下雨下雪也要查看帆布有沒有吹掉,不能夠讓牛犢淋溼或者受寒。遇到顛簸路段也要減速緩行,不至於讓牛群太顛簸。
一旦中途休息就要上車進行仔細觀察,對於咳嗽,拉稀的牛犢要及時處理。在飼餵的時候發現牛不吃草或者發燒更是要重視起來,及時治療。
2、途中飼餵管理
長途運輸跟短途運輸不一樣,短途運輸在開車前餵個7成飽就差不多了,當天就可以把牛運回去,所以車上不需要儲存飼料。但是長途運輸可能在經歷兩三天的時間,不餵肯定不行,這牛沒生病,也要被餓出病來了。
在運輸過程中飲水可以在途中進行補充,所以需要準備的東西就是塑料膠桶,根據牛的數量可以多準備幾個,反正重疊起來也不會太佔地方。最重要的是要準備十米長的自來水管,可以接自來水到貨車旁,減少來回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