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多邊形的滾動與旋輪線下方的面積

2021-02-26 算法與數學之美

來源:http://www.matrix67.com/blog/archives/4955

   想像一個圓盤在地面上滾動一周,那麼圓周上一點所形成的軌跡就叫做旋輪線(或者擺線)。旋輪線下方的面積是多少,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據說, Galileo 曾經用一種非常流氓的方法,推測出了旋輪線下方的面積。他在金屬板上切出一塊圓片,再在金屬板邊緣剪下這個圓形所對應的旋輪線,把它們拿到秤上一稱,發現後者的重量正好是前者的三倍。於是,他推測,半徑為 r 的滾輪所產生的旋輪線,其下方的面積就是 3πr2 。

    不過,今天我第一次知道,這個結論對於正多邊形是同樣成立的。

    考慮一個正三角形在平地上滾動一周,則原來的頂點 A1 將會先後轉到 A2 和 A3 的位置。容易看出, A1 、 A2 、 A3 的連線與地面構成的面積正好是正三角形的三倍。

      

    類似地,讓正方形在平地上滾動一周,則原來的頂點 A1 將會先後轉到 A2 、 A3 和 A4 ,這四個點的連線下方的面積也正好是這個正方形的三倍。

      

    另外兩個比較簡單的情形則是正六邊形和正八邊形,大家也可以自行驗證一下。看來,這裡面一定有一個深刻的原因,能夠解釋為何結論對於任意正 n 邊形都成立。

      

      

    讓我們先來看另一個看似無關,但仍然非常神奇的結論:假設正多邊形的外接圓半徑為 r ,從外接圓上任意一點出發,依次與該多邊形的 n 個頂點相連,則這 n 條連線的長度的平方和等於 2n · r^2 。我們來證明這個結論。

    把正多邊形的中心放在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原點處,把外接圓上的那個點記作 (u, v) ,再假設多邊形 n 個頂點的位置分別是 (a1, b1), (a2, b2), …, (an, bn) ,則這 n 條連線的平方和為

         Σ((u – ai)^2 + (v – bi)^2)
      = Σ(u – ai)^2 + Σ(v – bi)^2
      = n · u^2 – 2u · Σai + Σai^2 + n · v^2 – 2v · Σbi + Σbi^2
      = n · (u^2 + v^2) – 2u · Σai – 2v · Σbi + Σ(ai^2 + bi^2)

    顯然, u^2 + v^2 以及所有的 ai^2 + bi^2 都等於 r^2 ,因此上面的式子也就等於了 2n · r2 – 2u · Σai– 2v · Σbi 。接下來,我們只需要說明 Σai 和 Σbi 都為 0 即可。其實這是顯然的:因為正多邊形 n 個頂點的重心在中心 (0, 0) 處,說明這 n 個頂點的所有橫坐標之和就是 0 ,所有縱坐標之和也為 0 。

    特別地,把外接圓上的那個點取成正多邊形的頂點,於是我們得到,從正 n 邊形的某個頂點出發,連接其他 n – 1 個頂點,如果把這 n – 1 條連線分別記作 d1, d2, …, dn-1 ,則有:

       d1^2 + d2^2 + … + dn-1^2 = 2n · r^2

    我們利用這個結論來說明,連接正多邊形滾動一周後某個頂點依次所達的位置,所得折線段下方的面積恰為該正多邊形的三倍。

      

    現在,假設正多邊形的外接圓半徑為 r ,把這個正多邊形的面積記作 A 。如圖,折線段下方的面積可以被分成 n – 2 個藍色三角形和 n – 1 個紅色三角形(圖中所示的是 n = 9 的情況)。這 n – 2 個藍色三角形恰好能拼成一個原多邊形,它們的面積和為 A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剩下的 n – 1 個紅色三角形都是怎麼形成的。正多邊形一共轉動了 n – 1 次,每一次都是繞著一個新的頂點在轉動,這 n – 1 個紅色三角形就是在這 n – 1 次轉動中產生的。容易看出,每個紅色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它們的腰長分別為 d1, d2, …, dn-1。同時,由於 n 次轉動後正多邊形將回到原來的方向,因此每一次正多邊形都轉過了 (360/n)° 。因此,每個紅色等腰三角形的頂角也都是 (360/n)° 。於是你會發現,第 i 個紅色三角形的形狀與正多邊形的其中 1/n 塊完全一樣,只不過有一個 di : r 的相似比!注意到面積比是相似比的平方,於是所有紅色三角形的面積之和為:

         (A/n) · d1^2 / r^2 + (A/n) · d2^2 / r^2 + … + (A/n) · dn-1^2 / r^2
      = (A/n) · (d1^2 + d2^2 + … + dn-1^2) / r^2
      = (A/n) · 2n · r^2 / r^2
      = 2A

    因此,折線下方的面積是 3A ,即原正多邊形面積的三倍。當 n 趨於無窮的時候,我們便又回到了 Galileo 所發現的那個結論。

 

 如果您從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了,

請支持一下小編!歡迎分享或讚賞! 

熱經典文章推薦:

矩陣的秩與行列式的幾何意義

微信紅包實現原理猜想

相關焦點

  • 圖說正多邊形內接正多邊形
    圖說正多邊形的內接正多邊形(一)正十二邊形***** 12 *****(二)正十邊形***** 10 *****你可以試一試正五邊形、正六邊形,正七邊形,正八邊形,正九邊形,正十一邊形的情況,看看它們的內接正多邊形是怎樣的。建議您作圖的方法,可以從某個正多邊形的一個頂點處出發,引對角線。
  • 2019初三數學知識點:正多邊形與圓
    1、正多邊形與圓有著密切的關係: 1)把一個圓的圓周分成n等份,順次連接各分點所得圖形,即為圓的內接正n邊形,這個圓叫做這個正n邊形的外接圓。 2)正多邊形的相關概念:正多邊形的中心——是正多邊外接圓的圓心。正多邊形的半徑——是正多邊形內切圓半徑。(rn)正多邊形的中心角——是正多邊形的邊所對的外接圓的圓心角。
  • 多邊形的對角線與內角和,凹凸多邊形
    先看一下基本定義:由三條或三條以上的線段首尾順次連接所組成的平面圖形叫做多邊形。各邊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邊形叫正多邊形。連接多邊形任意兩個不相鄰頂點的線段叫做這個多邊形的對角線。下面看一下多邊形的對角線與內角和。
  • 正多邊形外接圓與內切圓形成的圓環,它的面積是多少,看下文
    初中數學,圓環是有兩個同心的圓所構成,那麼關於圓環的面積,相信大家都知道該如何求解,那麼關於正多邊形的外接圓與內切圓所形成的圓環,它的面積是多少呢,有什麼規律呢。今天為就大家講講。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正三角形的外接圓與內切圓所形成圓環的面積。
  • 五年級數學知識點總結-04多邊形面積
    撰文:喵喵君審校:叔宇#小學五年級數學#01多邊形定義由在同一平面且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或三條以上的線段首尾順次連接且不相交所組成的封閉圖形叫做多邊形常見的多邊形有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菱形,梯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等,其中,三角形是最簡單的多邊形。
  • 2020初三數學複習:正多邊形與圓位置關係,精選8年29道中考真題
    {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了概率的計算,正六邊形的性質,由正六邊形的性質知,白色區域的面積是整個正六邊形面積的1/2,∴飛鏢落在白色區域的概率為1/2. 因此本題選B.8.分析連接AC,根據正方形的性質得到∠B=90°,根據圓周角定理得到AC為圓的直徑,根據正方形面積公式、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即可.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正多邊形和圓,掌握圓周角定理、正方形的性質是解題的關鍵.10.
  • 從正多邊形到圓
    我說:「正四邊形,就是四條邊都相等的長方形,也就是正方形。」 「正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正方形內角和是360度,正五邊形,內角和是不是就是 360度 + 180度 呢?」 京京想了想說著。確實正五邊形內角和等於540度。雖然京京猜著,蒙對了。但是這個對京京來說,確實很有難度,這個要用到正多邊形的知識點。
  • 除了用「正多邊形逼近圓」的「割圓術」,還有哪些計算π的方法?
    割圓術割圓術的流程是通過作圓的內接或外切正多邊形,計算多邊形的周長或面積,再將正多邊形的邊數增加一倍,算出其周長或面積;再增加,再計算……;隨著邊數的增加,多邊形的周長和面積就越接近圓的周長和面積,由此求得的圓周率也更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