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智物理】假如水的密度在0℃最大

2021-02-25 奇智物理

       

點擊標題下「奇智物理」可快速關注

我是胡志強,人稱大胡老師,初高中物理老師一枚。博銳奇智教育創始人,初高中物理骨灰級大咖,8年中高考花匠經歷。千餘次琢人經驗。有笑,有料,有效,這就是我的奇智物理!

人生理想:做一名有範兒的教書匠!

 

世界上絕大多數物質都遵循密度隨溫度降低而增大的規律,而水卻例外。

 

液態水在4℃時,密度最大。溫度高於4℃時,水的密度是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大,但是在0~4℃的溫度範圍內,水的密度卻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小,直至冰點。正是這個特性使得4℃的水下沉,隆冬時節水體從表面至底部形成由低到高的溫度梯度,抑制了水的對流,才有冰封湖泊鑿洞釣魚的景象。這表明湖面表層結冰,但冰層之下卻是液態的水,而且湖泊的底部的水溫還能穩定在4℃,致使魚類等水生生物得以生存,安度嚴寒。

 

假如水在0℃時密度才會最大,將會是怎樣一種情況呢?

 

水在0℃時密度最大,意味著水的密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大。秋冬季節,外界氣溫低於水溫,密度較小的上層水與低溫空氣接觸後變冷,密度增大而降到底部。不難想像,表層的冷水與下層的溫水持續發生對流後,表層的水總是水體中溫度最高的。這意味著表層水與空氣之間始終保持著最大的溫差,整個水體以最快的速度向外界釋放著能量,直到整個水體與外界溫度一致時,這種對流才會停止。當外界氣溫降到0℃以下時,不難想像,整個水體會形成0℃的冰。

 

再來看看水體變成冰後,在春夏季節熔化的情景。陽光的照射會使冰的表面迅速升溫,冰就開始熔化成水。剛熔化的水的溫度是0℃,而0℃的水密度最大,因此就停留在未熔化的冰的表面不會上升到水的表面來,冰塊的上表層形成一個不會進行對流的水層,水體以最慢的速度從外界吸收能量,這樣很有可能一個夏天過去了,湖泊上卻只有淺淺的水層,下面則是千年不化的冰層。與此相反,水在4℃密度最大則明顯地促進融冰。這表現在與冰層相鄰的為0℃的高溫水層,而與高溫空氣相鄰的為0℃的低溫水,持續的熱交換使水體以最大的速度從外界吸收熱量。可見,水在4℃時密度最大,可讓水放熱慢,吸熱快。

 

假如水在0℃密度最大,這種水放熱快,吸熱慢,水體在一年之內放出的熱量極有可能大於其吸收的熱量,表現為整個水體熱量的負積累。年復一年,水體的總溫度就越來越低,直至整體結冰,生態系統註定會面目全非,很多動植物將不復存在,或者可能從來就不會出現。但不可否認的是,物種的進化是「天擇」的過程,適者生存意味著在截然不同的物種存留下來。這很可能會出現一個與現今完全不同的生物圈,在那個生物圈中人處於什麼位置,甚至會不會有人都將是未知數。

我在個人朋友圈分享了好的學習方法、技巧;必考和常考的經典題型,請加我的個人微信號:BraveEdu。另外在【奇智物理】公眾微信號中上傳學習資料、課堂講義、課程信息、中高考資訊。如您需要長按下圖3秒就即可關注。長按

相關焦點

  • 水的密度 關於水的密度值(九年級物理)
    1.看一看下表中幾種物質的密度,是不是覺得水的密度有點特殊?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如果將單位更換一下的話,水的密度也可以表示為:1克/釐米31千克/分米31噸/米3水的密度確實有點特殊,在單位前面的數值正好是
  • 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水的密度
    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水的密度》,僅供參考!   水的密度     ρ水=1.0×103kg/m3其物理意義為:體積為1m3的水的質量為1.0×103kg     應用:(1)求物體的體積(v=m/ρ)或質量(m=ρv);(2)測出物體密度來鑑別物質。
  • 水的密度表示為「1.0」僅是因精確度的問題嗎
  • 3.98℃時水的密度最大
    幾乎所有的液體的密度都隨溫度的下降而增大,而水的密度最大值卻不出現在0℃。
  • 初中物理-密度基礎
    報了高思物理暑假班(新初二物理創新2班),但沒上春季班的同學看過來,閆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力學基礎的補課視頻。每立方米千克B.它表示每立方米酒精的質量是0.8×103千克C.0.8×103kg/m3大於0.8g/cm3D.一桶酒精的密度大於一杯酒精的密度4.一杯水倒掉一半後,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水為什麼在4攝氏度時密度最大?
    水為什麼在4攝氏度時密度最大絕大多數物質有熱脹冷縮的現象,溫度越低體積越小,密度越大,而水在4℃時體積最小,密度最大,為1kg·m
  • 為什麼水在4℃時密度最大
    原標題:為什麼水在4℃時密度最大 一般來說,大多數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溫度越高,物質的密度越小。但水卻是一個例外,熱脹冷也脹,只有在4℃時候,體積最小。高於4℃或低於4℃時,體積都會膨脹。這種現象被稱為「反常膨脹現象」。
  • 初中物理:輕鬆解答密度相關的題型,水的這個參數要靈活運用
    在初中的物理課程中,第八章的內容就是質量與密度。與密度有關題型是物理課題學習的重內容之一,幾乎每次考試都會出現相關內容。那麼,究竟什麼是密度呢?其中,水的密度是:1.0×10kg/m(3)。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參數,必須先牢記,考試中一定會用得到。密度的公式:ρ=m/v(m是質量,v是體積)。從密度的公式可以看出,同種材料、同種物質、相同條件下,其ρ(密度)是固定的。密度是物質的屬性。
  • 簡析:水在4℃時密度最大的原理與水產養殖的關係
    所以4℃時是水密度最大的時候。根據推算,在接近0℃的水中大約有0.6%的冰晶體。當溫度逐漸升高時,這些冰晶體逐漸被破壞,引起了體積的減小,致使密度增大,所以水在4℃密度最大。在4℃時水的密度最大,而不是在0℃?
  • 高三物理教學教案:密度
    從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種類的物質,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就等於單位體積的質量,可見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就是表示這種特性的物理量。   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   求:ρ   解:   答:鐵塊的密度是7.9×103kg/m3   2.密度物理意義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
  • 物理教育-密度(1)
    密度所屬類別 :物理量密度是單位體積的質量。
  • 初中物理《密度》說課稿
    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對於比值定義物理概念的科學思維方法,但在教學最大的不同就是密度概念較為抽象,學生需要在探究基礎上進行深化理解。三、教學目標(過渡句:新課標要求教學目標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學會、會學、樂學三個維度,所以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會用密度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與溫度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與溫度,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密度與溫度   規律:大多數物體在溫度升高時,體積膨脹,密度變小;溫度降低時,體積收縮,密度變大。
  • 初中物理《密度》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會用密度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實驗認識到同種物質的質量跟體積成正比,且單位體積的同種物質的質量是一個定值,不同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不同,密度是表徵物質特性的一個物理量。【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探究活動,培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 創新奇智攜手康耐視推出業內首款工業級OCR智能手持終端
    創新奇智攜手康耐視推出業內首款工業級OCR智能手持終端 8 月 7 日,創新奇智攜手康耐視發布業內首款基於深度學習算法的工業領域OCR智能手持終端。
  •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定義和應用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定義和應用   一密度的引入:   ⑴實驗操作及數據:用天平測量體積不同的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的質   量,把數據填入表格。   ⑵結論: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不同。
  • 水的密度為什麼在4攝氏度最大?
    知乎上有一位同學問我:您能給我解釋下水為什麼在4°C時密度最大嗎?我的回答:這其實是個非常困難的問題,現在都很難給出定量的回答。(這句話的意思是,為什麼水在某個溫度下密度出現最大值是可以定性解釋的,但具體是哪個溫度,很難用定量的計算模擬算準。
  • 成立2月融資過億,百度大牛加盟,解讀創新奇智AI變現心法
    具備先發優勢的谷歌、微軟、BAT等大公司都在積極布局平臺,而AI創企們則紛紛在細分行業領域深耕,賦能B端、服務C端等T2B2C的商業模式成為主流,創新奇智正是其中一員。創新奇智是李開復創辦的創新工場旗下面向企業服務的AI+B2B公司,脫胎於創新工場人工智慧研究院。其業務聚焦零售、製造、金融三大行業。
  • 初二物理下冊重難點專題複習:浮力與密度
    7.本題視頻解析見騰訊課堂免費課程《初二物理下冊力學經典400題》-30-漂浮與物質的密度(4)如圖所示,一個底面積為S的圓柱形容器直立漂浮於水中,這時它浸入水中部分的長度為h0.當往圓柱形容器內注入適量的水後,它仍能直立漂浮於水中,這時它浸入水中部分的長度變為h1.將圓柱形容器內的水換成同體積的某種液體後,它仍能直立漂浮於水中
  • 中子星密度是水的100萬億倍,地球若壓成中子星,體積會有多小
    假如一個天體的密度為核密度(約10千克/立方米,相當於中子星的密度)而其總質量在太陽質量的三倍左右則該天體會被壓縮到小於其史瓦西半徑,形成一個「恆星黑洞」。目前將中子當作元素單質探討其性質的研究相當的少,因此無法確定其相態變化等物理性質,多半是以研究單一中子動能之中子溫度為多,目前只知道中子在高壓下能以簡併態存在,即中子星,亦有理論指出該相態的結構可能是一種立方密堆積的結構,以獲得更高的堆積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