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汽車的的飛速發展,汽車的導航技術將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自動駕駛技術剛剛出來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關心它安全嗎?會不會更加容易發生事故。很少有人關心自動駕駛系統所帶來大信息安全問題,有關隱私問題,會不會和之前的各種數據洩露一樣,我什麼的日常行駛軌跡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既然說到自動駕駛,我們先來了解自動駕駛的發展和原理。
簡單說說發展軌跡
根據維基百科信息,第一輛真正的自動化汽車是1977年由日本筑波機械工程實驗室開發的。車輛跟蹤白色街道標記,其由車輛上的兩個攝像機解釋,使用模擬計算機進行信號處理。在高架軌道的支撐下,車輛達到了每小時30公裡的速度。是不是覺得很驚訝,這麼早就有人開始做這方面的試驗了。
通用汽車20世紀50年自動化汽車
2009年,曝光了自動駕駛汽車的雛形圖片。
2010年10月9日,谷歌公司在官方博客中宣布,正在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目標是通過改變汽車的基本使用方式,協助預防交通事故,將人們從大量的駕車時間中解放出來,2009年曝光的自動駕駛汽車雛形並減少碳排放。
2011年10月,谷歌在內華達州和加州的莫哈維沙漠作為試驗場對汽車進行測試。同年,美國內華達立法機關允許自動駕駛車輛上路,這也是美國首個類似法律。該法律2012年3月1日正式生效。
2012年4月,谷歌宣布自動駕駛汽車已經開了20萬公裡(離強制報廢不遠了)並已經申請和獲得了多項相關專利。
2012年5月7日,內華達州機動車輛管理局(DMV)批准了美國首個自動駕駛車輛許可證。在頒發牌照前,有關官員此前曾在高速公路、卡森城街區和拉斯維加斯大道檢驗過這款汽車,並宣稱,先前在高速公路、市內街道和拉斯韋加斯鬧市區域的測試顯示,自動駕駛汽車可以安全行駛,甚至比人工駕駛更加安全。
2014年4月份,中國搜尋引擎、網際網路巨頭百度公司與寶馬宣布開始自動駕駛研究項目,並在北京和上海路況複雜的高速公路上進行測試。
2015年6月11日,百度公司表示,百度與德國寶馬汽車公司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計劃於2015年晚些時候在中國推出原型車進行路試。如果計劃實施順利,百度將在時間上遠遠領先於谷歌(微博),後者計劃於2017年正式推出自動駕駛汽車。
2017年12月2號上午,由海梁科技攜手深圳巴士集團、深圳福田區政府、安凱客車、東風襄旅、速騰聚創、中興通訊、南方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聯合大學聯合打造的自動駕駛客運巴士——阿爾法巴(Alphabus)正式在深圳福田保稅區的開放道路進行線路的信息採集和試運行。
自動駕駛汽車工作原理
自動駕駛汽車就是是一個車輛,其能夠感測其環境和具有很少或沒有人為幹預。自動駕駛汽車結合各種傳感器來感知路況和周圍環境,如雷達,雷射雷達,聲納,GPS,測距和慣性測量單元。根據傳感器感測到的數據信息,經過車載AI系統對路況、道路標識、障礙物等信息,進行精密的計算和分析,給車載系統以控制信號,對車輛進行自動控制,以實現自動駕駛的功能。
信息安全
隨著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他開始更加了解周圍的世界,他們通過收集大量數據信息,包括交通和擁堵情況,行人過馬路的行為,周圍無處不在的Wi-Fi,以及其他可以變成資源的數據信息。雖然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者,對這些數據擁有智慧財產權,但有關部門也需要對這些企業繼續很好的監管。
目前,自動駕駛汽車獲得的交通、環境、行人和車主行為習慣信息數據,存在於車輛黑匣子和企業雲端。我們不知道哪些人可以得到這些數據,並利用這些數據從中獲利。如果有關部門對自駕車數據的監管不力,會引起人們了對隱私,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大擔憂。
如果黑客攻擊車輛自動駕駛系統。會不會出現車主無法控制車輛的情況,導致無法控制的安全事故。有人知道你每天去了哪裡,甚至通過車載攝像機,知道你見了什麼人。通過車載收聲設備,知道你說了什麼話,是不是很可怕,約個會,親密下有可能被現場直播。
自動駕駛對解決未來城市交通擁堵和交通安全,有很大的作用,他們的程序設定都的一個規則範圍內,不會出現闖紅燈,突然變道,強行加塞,城市擁堵的大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這些不守規矩的行為。
技術很智能,也能幫助我們更加順利和輕鬆的到達目的地。但我們能不能管住控制這技術背後的人,讓我的隱私成為別人非法牟利的工具,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隱私洩露,數據安全儼然已經成為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問題。誰都不想成為那個別人眼中的透明人,我們的隱私需要被保護,而不是被肆意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