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塵說車│日產汽車通過仿生學 進行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研究

2020-12-04 宇塵說車

提到「自動駕駛」,你會想到什麼?你會否想到一臺無人駕駛的汽車、更安全的旅行、創新或數位化的未來?又或者,是一群遊來遊去的小魚?

在開發未來汽車的過程中,日產汽車的工程師們從多方汲取知識和靈感。大自然作為最重要的靈感來源,幫助工程師們掌握了如何讓自動駕駛車輛避免碰撞。受遊動的魚群啟發,日產汽車的工程師們開發了一款名為Eporo的機器人,展示汽車在單車或多車的行駛環境下,如何安全有效的行駛。

日產Eporo機器人

Eporo是EPisode O(Zero)RObot的縮寫,意為「零世代機器人」,代表著日產汽車實現「零排放」和「零事故」社會的美好願景。2009年,Eporo機器人在日本高新技術博覽會(CEATEC JAPAN)上首次亮相,是當時全球首款利用通信技術共享定位和信息進行群組移動的車輛機器人。Eporo機器人在移動時不需要地圖信息,而是通過識別周圍其他的機器人,自行思考並做出決定。當機器人按照隊列集體行動時,都能夠保持獨立移動、相互不發生碰撞。

日產Eporo機器人

雷射束機器人

那麼,機器人是如何向魚類「學習」的呢?日產汽車的工程師對密集遊動的魚群進行了研究,比如沙丁魚群遊動時密集性很高,但是魚群在快速移動和變向中,彼此卻不會相撞或碰到其它障礙物。通常,魚類利用視覺和側線感官識別周圍的環境,並通過身體上的毛孔測量周圍水體的運動、水波振動和壓力變化。Eporo機器人利用超寬頻段通信技術和雷射測距儀來模仿魚類的視覺和側線感官。當多個Eporo機器人一起行動時,通過超寬頻段通信技術相互發送和接收信號,交換位置、速度和方向等信息,並根據信號的往返時間計算距離。同時,機器人的雷射測距儀發射光束,測量與障礙物的距離。

搭載了這種技術後,機器人隊伍可以自由改變隊形,在多種環境下安全高效地移動。利用傳感器,機器人可以順利地在拐角處轉彎,在突然變窄的道路上有序行駛並避開障礙物。當遇到瓶頸型道路時,機器人可以在彼此保持適當距離的情況下繼續前進。

日產自動駕駛機器人Eporo設計靈感

日產自動駕駛機器人Eporo設計靈感

預防交通擁堵和交通事故

數十年來,日產汽車致力於新興技術的研究,使駕駛變得更安全、更智能,Eporo機器人正是這些努力的重要一部分。根據日產汽車「Nissan NEXT」企業轉型計劃,日產汽車將在全球市場增加搭載ProPILOT超智駕系統等先進駕駛輔助功能的車型數量。Eporo機器人技術未來在汽車上的應用,將有助於緩解交通擁堵,減少交通事故,使駕駛變得更輕鬆、更愉快。

Eporo機器人漫畫

Eporo家族共有7個機器人,它們就像駕駛員一樣,每個機器人都擁有獨特的駕駛風格。比如負責領導隊伍的Silver,或者出了名的急性子、喜歡加速的Choco。

日產Eporo機器人

自2009年問世以來,Eporo機器人已經在美國、中國、新加坡、西班牙、韓國、印度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市場中展示,受到了來自全球消費者的喜愛,是日產汽車旗下擁有超高人氣的代言人。

日產Eporo機器人

近日,日產汽車發布了Eporo機器人的漫畫,向更多的年輕消費者介紹這一技術的特點。

日產Eporo機器人漫畫

消費者可通過點擊連結「Eporo機器人的日常生活」觀看原創連載漫畫,或參與微博#日產Eporo#,#Eporo的日常#的話題討論。

相關焦點

  • 日產汽車通過仿生學,進行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研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2月4日訊 提到「自動駕駛」,你會想到什麼?你會否想到一臺無人駕駛的汽車、更安全的旅行、創新或數位化的未來?又或者,是一群遊來遊去的小魚?  在開發未來汽車的過程中,日產汽車的工程師們從多方汲取知識和靈感。
  • 日產自動駕駛汽車將部署NASA技術 讓人類遠程駕駛自動駕駛汽車
    核心提示:日本汽車製造商日產(Nissan)將部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發的技術,利用人類的幫助,遠程駕駛其自動駕駛汽車。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日本汽車製造商日產(Nissan)將部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發的技術,利用人類的幫助,遠程駕駛其自動駕駛汽車,該公司承認,真正的L5自動駕駛汽車可能是無法實現的
  • 自動支付?一鍵自動駕駛?腦控車?日產謀大局而後動
    在疫情尚未離去、智能時代來臨的大背景下,眾多汽車品牌不約而同地都拿出了手中的乾貨。其中,向來以頂尖技術享譽業內的東風日產更是用諸多新技術讓消費者看到了屬於未來的「出行生活」。一鍵啟動自動駕駛?超智聯、智駕系統完成搭載 2020年一整年各大汽車品牌過得都不容易,諸多品牌產銷量持續下滑的時候,東風日產卻逆勢增長。
  • 日產攜手NASA打造自動駕駛車 今年底首次測試
    日產與NASA的技術合作包括以下四個領域:自動駕駛系統,包括汽車的加速、制動及轉向系統等機械部分;人車互動解決方案;網絡應用程式,可使汽車獲取當前所在地理位置,並且與其它汽車保持安全距離;軟體分析以及驗證。
  • 我和一位前 NASA 航天專家,聊了聊日產自動駕駛技術
    SAM 技術的應用場景很簡單,舉例說明:當未來無人駕駛車輛在路上行駛,遇到正在指揮交通事故的警察,交警通過手勢指示,讓無人駕駛車輛穿過雙黃線暫時逆行通過,或者違反交通指示燈通過時,由於算法限制,無人駕駛汽車並不能準確地判斷情況並根據警察隨機的指示作出判斷。
  • 日產借鑑「蜜蜂」複眼原理 研發防撞技術
    近日網通社了解到日產正在借鑑「蜜蜂」等昆蟲的複眼原理,研發防撞技術,同時其將成為未來日產研發自動駕駛系統的重要組成之一。豐田最新研發的防撞技術,正是運用了這一原理,通過複眼多視角的變化,利用雷射檢測物體及障礙物位置。目前該項技術已在EPORO機器人上率先使用這一技術並進行測試,從而為未來搭載到自動駕駛車輛上提供經驗。
  • 自動駕駛越玩越強大 腦電波控車技術來了
    最近日產在今年的CES展上,日產展示了一項「腦控車(Brain-to-Vehicle,簡稱B2V)」技術,可以讓車輛能夠讀懂駕駛者的腦波意圖,相較與傳統的手動駕駛,腦電波駕駛能夠將駕駛者的反應更加快速地傳達給車輛,使車輛根據駕駛情況的變化不斷做出相應的調整。
  • 智能駕駛 改變未來 第二屆全球自動駕駛論壇圓滿落幕
    同濟大學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同濟大學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 汽車行業對汽車智能化的需求,第一需求是安全。立得空間移動測量事業部總經理黃維立得空間移動測量事業部總經理黃維:每一臺自動駕駛車都是一臺移動測量車,定位定姿系統在自動駕駛過程當中作用至關重要。
  • 日產汽車兩項黑科技體驗:把科幻變成了現實
    在CES Asia 2019上,日產汽車展示了現實與虛擬結合的無形可視化(Invisible-to-Visible)技術、解讀大腦信號的腦控車(Brain-to-Vehicle)技術,以及全新純電動全輪驅動車型——日產IMs概念車,將我們與未來汽車駕駛場景拉近了一步。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汽車|大數據|自動駕駛|智能網...
    本文從政策、標準、技術、產業等方面介紹國內自動駕駛發展情況,並與國外自動駕駛產業發展進行對比分析,指出我國在自動駕駛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挑戰,為未來我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提供參考意見。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現狀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技術在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開啟了全球汽車產業的第四次重大變革。
  • CES直擊|豐田秀「變形汽車」,日產推出汽車「腦控」技術
    伴隨自動駕駛成為未來技術發展方向,及各家製造商、供應商、技術提供商逐漸結成商業版圖,今年CES上,展示重點變了,談汽車新品的少了,論未來出行方式的多了。拉斯維加斯當地時間1月13日,在2018CES閉幕之際,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盤點了今年CES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汽車及出行展品。
  • 日產公司研製出地球首款自動駕駛椅子,懶人或殘障人士的代步神器
    在日產汽車Serena MPV閃耀2017年東京車展的同時,運用相同技術的地球上首款自動駕駛椅子Intelligent Parking Chair也被製造出來,只需拍一下,它就會自動回歸桌旁的指定位置。
  • 蘭博基尼黑科技:車身自動修復;日產腦波掃描技術預測駕駛者動作
    新車應用的另一創新科技就是「自動修復」功能。為防止大量空氣下壓力對碳纖維車體造成破壞,這款車有自行監控的功能,如果檢測到其中存在裂紋或破損,車子本身可通過微觀通道導入具有修復癒合功效的化學物質進行主動修復。
  • 東風日產品牌煥新,五大技術是根本
    尤其是東風日產在引進該技術時,根據中國道路交通環境,經過長達38萬公裡測試及技術驗證才正式搭載於第七代天籟上,可以說是非常小心謹慎的。而且,ProPILOT超智駕自從引進以來也得到了業內的一致好評。從技術層面來講,ProPILOT超智駕主要擁有0-144km/h範圍內全速段智能巡航系統、自動啟停以及轉向控制三大核心功能,已經達到了可行的L2級自動駕駛級別。
  • 「腦控車」!日產憑什麼在行業中率先開這麼大的腦洞?
    圖文 | CLS概念車通常代表了車企技術發展的方向,同時也是車企的技術實力的展示。本屆北京車展,日產展臺就有一款概念車吸引了筆者的注意。這款叫做IMx KURO的全電動跨界概念車比較全面地詮釋了日產未來在中國的發展方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一下這款概念車。
  • 地平線與清華大學-豐田自動駕駛汽車人工智慧研究中心開展合作
    近日,地平線與清華大學-豐田自動駕駛汽車人工智慧技術聯合研究中心開展合作,充分發揮地平線在自動駕駛晶片方面的領先優勢,賦能前瞻性產研項目,推動自動駕駛研發與成果轉化。該自動駕駛汽車人工智慧技術聯合研究中心於2018年4月由清華大學與豐田公司聯合成立。
  • 在腦控駕駛面前自動駕駛算什麼水平?這屆CES不簡單啊!
    除了這些,傳統車企豐田汽車在本屆CES上宣布轉型為移動出行公司,競爭對手鎖定蘋果和谷歌。這屆CES不簡單啊!自動駕駛唱主角雖然日產汽車的腦波控制很吸引人,但是也僅僅是駕駛輔助功能,是在傳統駕駛和自動駕駛汽車之間提供給駕駛者一個輔助功能,這有助於改善司機的駕駛體驗,比如在司機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剎車,或者輔助停車。
  • 現代汽車揭秘研發進展:ADAS、自動駕駛、V2X和未來出行的現狀和創新
    UM JAEYONG 就職於現代汽車集團南洋研究所,他從 ADAS、自動駕駛、智能網聯三方面對智能駕駛的未來以及現代正在進行的相關工作做了具體展望與介紹,雷鋒網·新智駕將其內容整理如下,並做了不改變原意的調整,以下為演講全文:汽車行業出現了很多變化,包括傳感器技術,行業間的併購、戰略聯盟,尤其是自動駕駛,相關新聞層出不窮。這些都將改變汽車的生態,值得我們期待。
  • 自動駕駛實現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 還需邁過哪些關?
    規劃提出,至2025年,乃至2035年,高度自動駕駛將實現在特定場景下的商業化應用,車用作業系統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未來的新能源汽車是什麼樣的?自動駕駛走向商業化還需要邁過哪些關?安全為錨 技術勾連場景創意迭出自動駕駛是未來改變人們出行方式的基礎方向。
  • 神奇的汽車仿生學!看的有些想笑
    同樣,也正得益於保時捷多採用中置及後置發動機,設計師能夠在前臉做更多的個性化設計,最終形成今天的品牌精髓,可以說這是仿生學上較為成功的一個案例。在我們看不見的車身骨架結構方面,工程師同樣通過放生原理借鑑了輕而結實的鳥類骨骼、承載力大的甲魚殼以及質輕而堅固的螃蟹殼體,並將其特點運用到車身的設計上。以甲魚殼仿生設計為例,工程師利用應用逆向工程技術重構甲魚殼原始曲面。並對其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擬合、力學分析等工作,在甲魚殼重構模型的基礎上二次研發出新型車身殼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