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動駕駛汽車愈加普及的時代裡,你是不是覺得聲控、手勢控,都已經很牛逼了。如果今天告訴你還有一種控叫「腦電波控」你會不會吃驚得暈菜?
最近日產在今年的CES展上,日產展示了一項「腦控車(Brain-to-Vehicle,簡稱B2V)」技術,可以讓車輛能夠讀懂駕駛者的腦波意圖,相較與傳統的手動駕駛,腦電波駕駛能夠將駕駛者的反應更加快速地傳達給車輛,使車輛根據駕駛情況的變化不斷做出相應的調整。
據說,這個B2V技術的原理跟我們人腦控制小型無人機的原理是一樣的。無人機?。。。。。
但從網上曝光實車測試來看,司機還是需要在頭上戴上特殊儀器,儀器會分析和計算駕駛者的腦電波活動,從而了解他們是否要進行下一步操作。此番場景看來,不論是腦控車,還是頭上戴著一堆傳感器的自動駕駛,都離商用化還要一段距離。
據日產日本研究中心高級創新研究員LucianGheorghe表示,目前發現有部分腦電波信號收集難度會低一些,無需大量的傳感器,正著手對頭盔進行簡化。新型頭盔不僅更輕便,精準度上也有醫用級腦電波探測器的95%,還可以通過藍牙和汽車聯繫。
日產的腦波傳感器主要關注兩種腦波信息,一種為與運動有關的皮層電位,也就是控制人體肌肉運動的那部分命令信息。根據日產的做法,將腦波探測系統獲知的腦波信息直接導入方向盤或油門等部件,這些部件都是腦控車系統的一部分,使腦波命令到手腳肌肉的同時讓車輛坐車加速或轉彎的反應。而另一種信息為與錯誤相關的腦波,主要指人們在正常駕駛中會發生的一些事物,或一些突發事件。
根據日產指出,通過腦控車可比人類肌肉提前200-500毫秒執行大腦意圖;技術成熟後,不僅能控制車輛行駛狀態,還能通過腦電波控制車內各種電子功能。
其實日產這個技術並不算太高端的技術,因為早在2015年的時候,我們中國南開大學的研究團隊就已經開始在研究這個東西了。
南開大學研究人員張昭(音譯)向路透社介紹稱,這種感應設備由16個傳感器組成,可捕捉駕駛者大腦的腦電波信號。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可選中相關腦電波信號並對其進行翻譯的電腦程式,使得這種腦控汽車成為可能。與其它腦-機接口系統的工作原理一樣,駕駛者需要佩戴特殊設備捕捉腦信號,從而調整汽車的前進方向,以及後退、停車、鎖車和開鎖等操作。
南開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副教授段峰表示,「無人駕駛汽車的進一步開發將給我們帶來更多好處,原因是在無人駕駛汽車平臺的幫助下,我們將可更好地實現與大腦控制有關的功能。說到底,無論是無人駕駛技術還是有人駕駛技術,機器都是為人類服務的。」
不過,也有很多網友紛紛表示這個技術到底靠譜不靠譜?
因為人的大腦有時候會開小差,舉個列子:
1.比如當你開車 到時候,看到前面出現了一個漂亮妹子,這個時候,腦波出現的反應會不會讓汽車直接撞過去?畫面感是不是好強?
2.再比如萬一開車時腦子不經意想出撞車飆車畫面怎麼辦?會不會汽車直接就上演速度與激情了?簡直不要太刺激。
小編語:看來這個腦波控制汽車拼的是注意力集中啊,如果讓你選擇你是願意頭戴這個高科技來開車,還是按傳統來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