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腦控」將車開走 2015長城科技節體驗

2020-11-23 網易汽車

9月1號,第五屆長城科技節在長城汽車徐水生產基地開幕,除了展示在傳統領域的研發成果以外,還展示了自動駕駛技術和腦電波控制車輛技術,新能源領域以及智能工廠領域的成果也讓人印象深刻。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網易汽車9月2日報導 一年一度的長城科技節今日開幕,作為長城向外界展示科技成果的窗口,除了展示了傳統發動機研發、新能源技術以外,還展示了自動駕駛技術以及讓人腦洞大開的「腦電波控制車輛」技術,在我們都在感嘆哈弗SUV銷量逆市上揚時,也來感受下長城科技上的努力。

在將近一天的行程中,我們參觀了哈弗技術中心的風洞等幾個實驗室、科技節成果展示、自動駕駛以及腦電波控制車輛以及長城董事長魏建軍的專訪。

鑑於當長城汽車和無人駕駛、「腦電波」聯繫起來時產生的遐想,我們先看看這兩項技術。

●長城自動駕駛,目前只能待在固定場地

我們需要再次說明下,「自動駕駛」並不等於「無人駕駛」,Google那種全程不需要人參與只依靠設備保證車輛自動行駛的才成為「無人駕駛」,我們通常所說的自動駕駛同樣需要駕駛員在駕駛位。

Google除了車輛上的各種傳感器還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採集資料庫信息、調取實時路況實現自動導航和駕駛。Google的無人駕駛技術可以實現沒有方向盤、油門、剎車燈傳統的結構

寶馬、奧迪和沃爾沃也都公布了自動駕駛技術的情況,三種技術路線大致相同,目前都能完成自動變道超車等實際操作,並且都在封閉場地上進行了高速測試,像沃爾沃在北京六環路上進行試驗一樣,這三家技術都可以實現在高速公路上的自動行駛。

相對於這些汽車大佬們在自動駕駛上的表現,長城的自動駕駛目前看起來還是比較稚嫩。



長城的自動駕駛技術原理也是利用GPS通過網際網路獲取指導行駛的信息,再利用外部傳感器識別道路信息,目前試驗車輛還沒有融入攝像頭、雷達、雷射傳感器等外部的傳感器。

長城自動駕駛技術還相對初級,因為沒有利用外部傳感器所以對道路上突然出現的動物、異物等還不能識別,目前還只能在特定的封閉場地運行,預計在2020年將會實現在高速公路上自動駕駛。

●腦電波控制車輛僅是個概念,看起來依舊diǎo炸天

用「意念」控制某項東西,向來是人類的一大願望,這在腦電波技術被研究後逐漸有了一些應用,比如一些智能穿戴設備公司可以利用腦電波控制音樂播放,有些遊戲中也會利用到該技術。

此次在長城科技節上展示的「腦控汽車」是天津南開大學的研究團隊與長城汽車共同合作研發,目前已經過了2年多的實驗。


這項技術對於操作者要求很高,在實際演示中成功率還不是很高,並且制動時的力度很大並不平穩,研究人員解釋說人與人之間身體差異以及對環境的不同適應能力對控制車輛影響很大。

演示時,因為研究人員的腦部信號不穩定所以讓車輛動起來的成功率不高,只拍攝到了發動機啟動和熄火。

如果把腦電波控制汽車比喻成成年人,目前長城和南開大學合作的項目還停留在小孩子咿呀學語的階段,想要基本完整的控制車輛還要經過漫長的研發過程,但即便是這樣腦子想一下車輛就會動起來,感覺還是diǎo炸天。如果能夠進入到實用階段對殘障人士開車來說,絕對是個福音。

本文來源:網易汽車 作者:杜俊博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長城展示「黑科技」 腦控汽車是個什麼鬼?
    在科技節現場,大到整車、小到齒輪的各類展品悉數亮相。在本屆長城科技節所羅列的展品中,帶有避讓功能的Matrix前大燈、雷射大燈以及熱感成像等「黑科技」給小記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這些較為先進的裝備在自主品牌中難得一見。
  • 開車就別亂想了:日產 「腦控」駕車很科幻
    其實自主品牌此前也有類似的技術嘗試,只是功能更簡單一些:用「腦控」將車開走2015長城科技節體驗■腦電波控制先前主要用於殘障人士康復人類對於腦電波的基礎研究實際上時間已經很長了**先得採集數據就和大家平時用的指紋、面部識別實現打卡、解鎖手機一樣,第一步就是採集基礎數據——比如指紋和面部。「腦控」開車也要事先採集數據,只是比較複雜一些,需要藉助駕駛模擬器,來分析每個駕駛者在轉向、制動、加速等各種操作環境下的腦電波。
  • 我開動了 獨家體驗長城腦電波控車技術
    在昨天之前,我跟你的態度一樣,但現在我認可這種技術的存在和可行性了,因為就在長城徐水工廠內,我切身的過了一把用腦電波控制車輛的癮!大家都閃開!相信你和我一樣,都想看看這究竟是一輛什麼樣的車。● 如何用腦電波控制車輛?
  • 別再期待腦控汽車了
    在社交網絡上,也有一批媒體開始渲染腦控開車等等的新聞,仿佛我們很快就可以通過意念開車,徹底解放手腳。但事實真的是這樣麼?腦機的歷史不算短腦機和車的故事早就開始了。而人類研究腦機設備,也已經有了幾十年的歷史。1973 年,第一臺非侵入式的腦機接口就已經被研發出來。在過去幾十年的研發中,非侵入式的腦機是主流的路線。
  • 意念控制機器實現「一心兩用」,腦控比Facebook入局早的布潤科技...
    2018年7月8日在深圳價值工廠舉辦的零一科技節上,布潤科技研發的腦機接口(BCI)"腦控"機器人與一位現場觀眾比賽打籃球的同時控制小賽車穿越障礙,最終"腦控"機器人憑藉零誤差將人的想法轉換成機器控制指令最終勝出。當然,「腦控」不僅能實現「一心兩用」,還能治療疾病,實現更高級別的AI,但這項「黑科技」何時能夠普及?
  • 撒貝寧「壯士斷指」 體驗腦控技術玩起機械手
    ,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高博與央視名嘴撒貝寧分別帶領兩支頂尖腦控技術團隊,通過神秘黑屋、腦控購物、家電改造三個環節全面破解「腦控」的秘密。    機械手雙雙故障 撒貝寧「壯士斷指」    用意念就能讓玩偶動起來,讓小球懸浮起來,這可不是武俠玄幻劇中擁有絕世武功的世外高人,而是目前全球最頂尖的「腦控技術」,簡單來說,就是通過電腦對人體腦電波的識別分析,實現大腦對電子產品的直接控制。想要親自體驗這麼神奇的高科技,就連兩位測試官高博和撒貝寧也必須先經過一番考驗。
  • 南大團隊實現意念操控車輛 「腦控汽車」想著開
    汽車起停、進退,不用手握方向盤,不用腳踩油門、剎車,只要用「腦」想一想。昨天上午,這一幕發生在南開大學操場上,該校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段峰副教授的研究團隊近期成功研發「腦控汽車」,在國內首次實現人腦驅車及腦電信號與汽車系統的「連結」,並有望在未來徹底改變「手」、「腳」並用的駕車模式。
  • 與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不謀而合 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腦控機器人將...
    據了解,在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將舉辦腦-機接口(BCI)機器人挑戰賽。作為本次挑戰賽的重要一環,大賽上將舉辦BCI腦控機器人挑戰打字世界紀錄等活動。其中,賽事中所獲得的官方比賽數據將作為我國腦-機接口領域現階段的重要研究成果全程保留記錄。本次大賽將集中展示腦-機接口技術在醫療康復領域的系列應用案例,讓人腦與人工智慧的結合在競技中成為現實。
  • 馬斯克腦控公司實現猴子大腦操控電腦
    腦控開車這架腦控駕駛汽車是南開大學腦控汽車的研發團隊在一輛長城汽車改裝而來,所謂的改造,主要是增加了腦波檢測器、據說南開大學這次的腦控開車實現了汽車的前進、後退、剎車、鎖車、解鎖等操作,不過測試過程對於信號的識別率還不算高,控制不穩定或者是誤判時有發生,估計後續還需要大量的測試及優化。
  • 「腦控+AI」讓人用「本能」駕駛
    試想一下:如果有一種系統,能在遭遇前方急剎車、行人突然過馬路等突發情況,或者是需要側位停車、倒車入庫等較為複雜的操作時,能將駕駛員腦中所想要達成的結果,準確識別並按照預設流程自主完成,這將是多麼令人舒心的事!
  • 「腦控+AI」,讓人類用「本能」駕駛
    試想一下:如果有一種系統,能在遭遇前方急剎車、行人突然過馬路等突發情況,或者是需要側位停車、倒車入庫等較為複雜的操作時,能將駕駛員腦中所想要達成的結果,準確識別並按照預設流程自主完成,這將是多麼令人舒心的事!
  • 體驗科學 體驗快樂——吉首谷韻民小第十二屆科技節速寫
    湘西網12月31日訊(陳紅豔)12月23日下午,吉首市谷韻民族小學舉行第十二屆科技節暨湖南省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啟動儀式。本屆科技節以「體驗科學,體驗快樂」為主題,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集科普性、趣味性、創新性與教育性於一體。
  • 腦機接口有大突破,未來用意念就能開車?
    「意念開車」早已成為現實早在2015年,南開大學和長城汽車合作設計了一臺「腦電控制汽車」,將科幻變為現實。結合腦電波傳來的數據,南開大學和長城合作的這臺「腦電控制汽車」完全可以實現車輛的解鎖、加速、制動,甚至左右轉向和倒車等一系列意念控制。
  • 體驗未來黑科技!BCI腦控機器人亮相2019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
    腦控機器人——從實驗室走進現實生活BCI腦控機器人,是一種讓腦機接口技術得以實現的物質載體;是一種融合腦科學和認知科學研究與應用的機器人。BCI腦控機器人的出現,讓人類通過意念操控物體成為可能。在腦機接口技術的加持下,動動腦筋操控電腦打字、用意念控制燈的開關,或眨一下眼睛就可拍照這些具備未來科技感的指令,都將成為可能。
  • 國內首輛「腦控汽車」南開大學「開跑」
    人民網天津7月15日電(朱虹、喬仁銘攝影報導)不用手握方向盤,不用腳踩油門、剎車,只要用「腦」想一想,就能開汽車?沒錯!近期,南開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段峰副教授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 「腦控汽車」,該成果在國內首次實現人腦驅車及腦電信號與汽車系統的「連結」,這有望徹底改變「手」「腳」並用的駕車模式,讓肢體殘疾人士的「驅車夢想」不再遙遠。
  • 解密「腦控信徒」
    各種腦控檢測秘籍、腦控防護頭盔、腦控信號屏蔽器,都在「腦控」這個聽起來荒謬並恐怖的關鍵詞背後隱隱現出「變現」的企圖。只要願意相信基本的常識理性,肯定會明白人類對大腦的研究才剛剛開始。隔著數千公裡監控一個人的思想,並且用「黑科技」來折磨這個人的大腦,在這個時代完全是無稽之談。
  • 廣東惠州德賽西威科技節開幕 推動科技創新
    廣東惠州德賽西威科技節開幕 推動科技創新   中新網惠州11月29日電(康孝娟 鄧瑜)29日,2012德賽西威科技節在廣東惠州開幕,該活動從今天開始持續一個月,以科技產品展示、專家論壇等形式,集中展示一批具備行業領先水平的科技研發成果。
  • 首屆科技節體驗現場在南外高級中學舉行
    這是南外高中首屆科技節中的體驗現場。  長達一個月的科技節,全校師生全員出動,紛紛投身四大類趣味科技活動,在思辨中,在閱讀中,在體驗挑戰中鍛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製作「黃金雨」飛行社✖「飛燕逐鯤」花飛穿越表演+體驗攝像頭將畫面實時傳輸到飛手所佩戴的眼鏡
  • 科學網—AI+腦控:萬物隨心所動
    實現多種腦特徵聯合的腦控技術 人腦神經元活動時會產生電信號,這些信號相疊加就形成了腦電波,人類很早就發現並獲取了腦電波。用腦控技術即腦電波來操縱機器設備的研究,正在全球如火如荼地開展。 然而,實現對腦電波高質量的控制並非易事。
  • 7天「吸粉」1700萬人圍觀科學,上海科技節的「雲端引力」從何而來
    特殊的抗「疫」之年,上海科技節首次設立「雲端」主會場,其吸引力絲毫不遜於線下。據統計,僅上線48小時,雲端入口的點擊量就超過500萬,到昨天已達1200萬人次,預計一周的線上總流量將突破1700萬。 「量多、直接、技術酷炫,是『雲端』科技節的吸粉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