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吸粉」1700萬人圍觀科學,上海科技節的「雲端引力」從何而來

2020-12-08 騰訊網

7天7夜,1800餘場活動,2020年上海科技節將於今天(29日)落幕。這一周來,市民可以在街頭巷尾「偶遇」一場科普活動,也能在網際網路空間「雲遊」重點實驗室、暢遊上海電影博物館、夜遊上海科普公園——為在申城撒播更多科學的種子,線下雲端兩個空間,都在使出渾身解數吸引人們走近科學、愛上科學。 特殊的抗「疫」之年,上海科技節首次設立「雲端」主會場,其吸引力絲毫不遜於線下。據統計,僅上線48小時,雲端入口的點擊量就超過500萬,到昨天已達1200萬人次,預計一周的線上總流量將突破1700萬。

「量多、直接、技術酷炫,是『雲端』科技節的吸粉利器。」上海科技節組委會表示,有了今年的「初秀」,未來,「雲端」科技節不僅有望年年上線,而且將和線下科技節差異化發展,用最前沿的技術打造更強「雲吸引力」。

人氣空前,300萬人「雲圍觀」科學家走紅毯

1800餘項活動、十大科普主題板塊、300餘家科普基地……往年,這只是一組數字,因為即便是最熱心的科普愛好者也無法親臨科技節的每一項活動。今年,當這些科普活動同時出現在線下和「雲端」,更多公眾從上海科技節體驗到了科學的樂趣。在「雲端」主會場,你可以體驗上一秒在「上海之巔」聆聽科學大咖的成長經歷、下一秒「穿越」到科普場館觀看沉浸式科普劇的酣暢淋漓。

「雲端」科技節極大地提高了公眾的參與度。出於防疫的需要,今年「科學家紅毯秀」取消了觀眾,但有290萬人在線「雲圍觀」。在直播頻道下的互動區,觀眾有的和科學家打招呼,有的以「粉絲」身份為他們加油鼓勁,人氣遠超往屆的線下會場。

今年科技節重磅活動直播超過56場,數量比去年翻倍,其中不乏量子科學、腦科學、極地探險等神秘而前沿的科學話題。從公眾反應來看,他們對衛生、健康等話題特別感興趣。在「深腦的探索」TED演講中,六位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研究人員為公眾帶來了他們的最新研究,當得知有百萬餘人同時在線觀看時,演講人李晟豪不禁感嘆:「這是我做過觀眾人數最多的報告。」

直播帶貨,深挖科普需求直面科普「痛點」

科技節期間,在上海中心B2藝術長廊的直播間,每晚都有科普好物「花式推介」。「科普好物」是今年科技節新推出的板塊,並引入當紅的直播帶貨模式。不少科技工作者第一次走進直播間,為科普圖書或科普場館大聲「吆喝」。

《十萬個為什麼》大名鼎鼎,你可知道它有幾個版本,又該如何挑選?在「科普好物」直播間,少年兒童出版社編輯毛紅芳詳細講解了新版《十萬個為什麼》三個版本(普通版、青少年版和面向4-6歲兒童的繪本版)的特點與不同,這種直面消費者「痛點」的科普推介為直播帶來了17萬流量。

上海院士風採館科普講解員周璐帶來了一件汪品先院士下潛南海時穿的深海潛水服,這是該館重要的展品之一。目前,上海共有300多家科普場館和科學基地,如此「有說頭」的藏品並不少見,但或許平日裡缺少「聚光燈」,科普場館和科學基地冷熱不均的現象時有發生。科技節上的直播間為「冷門」場館對話公眾打開了一扇窗——或許一次直播,就能讓觀眾敲開一座科普場館的門。

錯位發展,「雲端」科技節走出自我風格

在充滿設計感的「雲端」主會場,線上科技節展示了不少原創內容:在致敬科學家板塊,你能看到于敏、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大家的故事紀錄片;在科技戰「疫」板塊,有大量科學防疫的動畫和知識問答;在國外科技節板塊,你能看到世界各國如何玩轉科學……

上海科技節組委會表示,隨著數位技術的發展,雲端與線下的內容區分度將越來越大,那些無法在現實中展示的內容,比如超大的宇宙、超小的粒子、無法觸摸的腦電波等,都可藉助前沿技術在虛擬空間呈現出來。今年,「雲端」會場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嘗試:在《中國深度·蛟龍號》科普紀錄片中,觀眾可以「搭乘」我國自主研發的「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下潛至水下3000米;也可在「極地科考的後浪」的TED演講中,跟隨極地科考隊員的鏡頭一探南極中山站內的衣食住行……

今天的科技節閉幕式上,商湯科技將發布其最新研發的「數字人」小糖,她在語言表達、嘴型、表情、眼神等方面都做到了高擬真度,且可在屏幕間任意「穿梭」。明年的上海科技節,公眾或許能在「數字人」的導覽下「雲遊」科普場館,「神遊」科學之巔。

作者:沈湫莎

圖片:科技節雲端主會場截圖

責任編輯:任荃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與AI共舞遇見未來 2020年上海科技節圓滿落幕
    今天下午,2020年上海科技節閉幕式在上海廣播電視臺東視演播劇場舉行。閉幕式上,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平臺公司商湯科技用AI+AR技術,描繪了一幅充滿未來感的交互圖景,讓大眾零距離體驗AI發展的「神奇魔法」。
  • 龍凡教授率核心團隊現身上海科技節「科學紅毯秀」
    人民網-科技頻道8月23日上午,上海科技節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應主辦方邀請,Conflux創始人龍凡教授、聯合創始人伍鳴博士、聯合創始人周冬博士、研究總監楊光博士和算法工程師李辰星博士作為科技創新企業代表,同其他20餘位著名科學家、科技戰疫代表和青少年科創代表一起,走上了科技節的「科學紅毯秀」。
  • 瀏陽市2020年中小學生科技節落幕,收集1700餘件科技作品
    以科技節為平臺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這艘潛水艇為什麼有兩個駕駛艙?在今年中小學生科技節的科幻繪畫比賽現場,一名二年級學生的作品讓評委百思不得其解。「因為我有個雙胞胎弟弟,我想和他一起去深海挖石油。」聽到回答的評委和其他觀眾頓時樂開了懷。
  • 帶孩子去上海之巔玩轉科學!為期7天的「科學之夜」正火熱進行
    8月23日至29日,在上海中心大廈B2層藝術長廊,上海科技節親子科技嘉年華活動 互動遊戲激發孩子好奇心 1888年巴塞隆納世博會上的手電筒、長徵四號運載火箭三級發動機、全球第一塊大田種植的首個商業化轉基因抗蟲玉米種子……在「科學之夜」的「一館一品」版塊,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等20多家科普場館,各拿出一件館藏珍品匯聚在上海中心,講述時代故事。
  • 上海科技節:「創客集市」精彩紛呈 重點實驗室「開門迎客」
    上海科技節:「創客集市」精彩紛呈 重點實驗室「開門迎客」 2017-05-21 20:27:1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長風海洋世界等科普館加入上海科技節活動
    吃過晚飯,趁著華燈初上與家人一起到科學場館參加一場「科學之夜」活動,這種感覺有點像一兩百年前的夏日花園裡,人們一邊觀星,一邊接受天文學家的知識普及。上海科技節重要品牌活動之一———「科學之夜」昨天如約而至。  這是一場炫酷好玩的親子科技嘉年華。
  • 帶孩子去上海之巔玩轉科學!
    8月23日至29日,在上海中心大廈B2層藝術長廊,上海科技節親子科技嘉年華活動「科學之夜」將連續與觀眾見面。8月23日晚,記者來到活動現場,體驗這場妙趣橫生的科學之旅。互動遊戲激發孩子好奇心1888年巴塞隆納世博會上的手電筒、長徵四號運載火箭三級發動機、全球第一塊大田種植的首個商業化轉基因抗蟲玉米種子……在「科學之夜」的「一館一品」版塊,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等20多家科普場館,各拿出一件館藏珍品匯聚在上海中心,講述時代故事。
  • 上海科技節帶你走近科學家
    本周,申城的科普氛圍格外濃鬱,2020上海科技節的各項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科技訪談節目《未來說:執牛耳者》、「科學之夜」親子嘉年華、今年新設的科技節雲端主會場……有的讓市民走近各個領域的科技大咖,感悟科學家精神;有的適合親子家庭參與,在遊戲和體驗中與科學親密接觸。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
  • 石春軒子獻唱上海科技節 3D全息演繹主題曲
    搜狐娛樂訊 5月20日上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7年上海科技節在上海科技館盛大啟動,本屆科技節主題為「萬眾創新——向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與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共同啟動2017年上海科技節。
  • 20多家科普場館館藏匯聚上海中心 在「上海之巔」領略科學魅力
    8月23日晚上,2020上海科技節「科學之夜上海中心」專場啟動,推出7天7夜系列特色科普活動,讓公眾在上海之巔領略科學的魅力。記者了解到,在本次「科學之夜」活動上,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等20多家科普場館館藏匯聚上海中心,在一處就可將古今中外天馬行空的藏品一網打盡。專場互動活動則分為地球寶藏、音樂療愈、大腦奧秘、氣象萬千四大展區。
  • 「雲遊」重點實驗室,直播「科普好物」,2020年上海科技節「雲端」主會場同步開啟
    在網上點播一部經工匠修復的經典科教片,「雲遊」上海移動式核酸檢測方艙實驗室,跟隨中國極地科考隊員的鏡頭一探南極中山站內的衣食住行,看全市300多家科普場館如何「直播帶貨」……想要參與為期一周的2020年上海科技節,今年有了一個新選擇——暢遊「雲端」。
  • 2019全國科技周——上海科技節轉基因科普活動(上海站)啟動儀式在...
    5月20日上午,以「明明白白轉基因」為主題的2019全國科技周—上海科技節轉基因科普活動(上海站)啟動儀式暨科普講壇「科普進校園」在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樹華多功能廳舉行。
  • 2020上海科學之夜迎年度收官 玩轉科學飛行夢
    上海科技節的人氣品牌科學之夜去年在此舉辦後,今年迎來第二季,是中心全新開館後首次集中迎客,期待沉浸式的體驗,原汁原味展示中國航空、航天事業、展現科技亮點和科普內容。科學之夜觀眾一次性體驗到全新的時光隧道、AR彩繪大飛機、操控月球車、模擬火箭發射裝置、風洞實驗等展項和互動實驗裝置,走進迷你「空間站」,參觀淋浴衛生間、健身間、食品飲料儲藏間、睡眠間等,了解太空人是如何在太空中生活的。場館《漫遊C919》3D影片,穿梭機、神州動感返回艙、塞斯納模擬器、C919模擬器等7個飛行體驗設備,也優惠開放。
  • 懂科學的孩子有多酷?7歲男孩直播近100個「科學實驗」,吸粉23萬
    一說到科學實驗,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實驗室中的精密儀器,以及高難度的操作。「科學」這兩個字對我們來說太遙遠,對於很多孩子來說 更是摸不著邊的事情,但是在網上就有一個7歲的小男孩「皮卡」從去年4月份開始直播,到現在已經直播了近100個科學實驗,吸粉23萬。水會自己跑到瓶子裡面,為什麼?為什麼加了水之後,18變成了81?
  • 星洲小學科技節:腦洞大開的遊戲好玩得停不下來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09月22日訊 (記者 陳麗麗 通訊員 丁吉蓉)每年九月,杭州市星洲小學有一個特別的節日——科技節,今年是第23屆科技節。在科技節上會安排各種腦洞大開的科技體驗項目,科技遊園會,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項目之一。
  • 《零一科技節揭開面紗:尋找下一個超級物種》
    2018年7月5日,全國首個黑科技博覽會——零一科技節亮相深圳,通過改造一幢老建築,徒手搭建了一座只存在四天的未來之城,完美展現了對未來的超前想像,驚豔眾人。從體驗角度上講,零一科技節不是一個普通的產品展,而是一個具備劃時代意義的全場景的前沿科技秀場。
  • 宇宙從何而來?人類又從何而來?佛教的看法大不同
    宇宙從何而來?我們人類又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實在是太大了,至今尚無絕對的定論。不同的人與團體,從不同的出發點,各自有自己的論述。佛教對此也有自己鮮明的觀點。佛教徒都是無神論者,所以佛教不相信有創世神,也不相信我們的世界與人類,我們的宇宙是由神創造的,而宇宙的存在,生命的存在,是確定無疑,不可否認的。佛教認為,空性才是眾生永恆不變的真理。
  • 魔都嗦粉指南,享受吸溜吸溜的快樂
    魔都嗦粉指南,享受吸溜吸溜的快樂 2021-01-07 16: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無人機、機器人、仿生鳥……這樣「玩轉」校園科技節
    本屆科技節,參加項目近100項。在體驗環節,各年級的科幻畫展和科技作品形成了一條科幻的走廊,自製水火箭神、神力空氣炮、炫酷機器人、大黃蜂、坦克……奇思妙想、令人腦洞大開的小發明、小製作布滿校園,充分展示了學生的科學智慧。
  • 幼兒園開展科技節活動 玩著遊戲探索科學
    掃碼看科技節活動相關視頻。 本報長沙訊 5月31日,長沙市開福區教育局北辰第一幼兒園開展首屆科技節活動,旋轉的燈光、美妙的音樂,一下子就將人帶入奇幻的科學世界。本次活動圍繞「愛科學,樂暢想,共成長」的主題展開,現場共有30多個遊戲點,包括桌面桌球、足球機器人、紐扣的沉浮、神奇的硬幣、廚藝坊等,每個小朋友持遊戲卡,需參與至少5個遊戲項目,才能兌換積分。此外,湖南省科學技術館的工作人員還帶來了精彩的科普表演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