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科學的孩子有多酷?7歲男孩直播近100個「科學實驗」,吸粉23萬

2021-01-11 莉莉的育兒日記

一說到科學實驗,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實驗室中的精密儀器,以及高難度的操作。

「科學」這兩個字對我們來說太遙遠,對於很多孩子來說 更是摸不著邊的事情,但是在網上就有一個7歲的小男孩「皮卡」從去年4月份開始直播,到現在已經直播了近100個科學實驗,吸粉23萬。

水會自己跑到瓶子裡面,為什麼?

為什麼加了水之後,18變成了81?

視頻中科學實驗大概在半個小時左右,時間不是很長,但是在實驗做完之後,「皮卡」都會將相關的科學原理講清楚。

儼然一個「科學小學霸」的樣子。

皮卡媽媽說之所以會想到要做「科學實驗」的視頻,是因為有一次皮卡從學校回來,說參加了一個學校的活動,學了一個小實驗,然後就向爸爸媽媽展示。

皮卡媽媽發現孩子對這類知識感興趣,於是就開始鼓勵孩子多嘗試。

皮卡的是視頻不僅在國內走紅,很多海外網友也被這個7歲的小男孩給圈粉了,有評論說:很喜歡看這些視頻,他看起來很享受這些實驗的樂趣。

為這個有勇氣的孩子鼓掌,未來希望他成為一個了不起的科學家。

其實很多同齡的孩子其實都和皮卡一樣,喜歡動手,喜歡去探索未知的事物,而且皮卡做的實驗其實沒有特別複雜的,用到的工具、原理都很簡單,我們的孩子一樣可以做。

但是卻被我們用「不務正業」、「淘氣」等想法把孩子的想法阻斷了。而家長阻斷的其實不僅僅是孩子的一個行為,而是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

好奇心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呢?

有好奇心,孩子才會主動學習

有個小男孩,和媽媽一起去火山的模擬室,看到火山噴發的景象,最開始很害怕,但是後來 就開始好奇,為什麼大山會噴火苗,於是接下來的好多天就對這個火山問題開始不停地問媽媽。最後媽媽僅有的地理知識也不夠招架孩子了,於是就給他買了美國發現頻道拍攝的火山紀錄片光碟。

但是買回來發現光碟都是英文原聲,沒有中文翻譯,但是不懂英文的孩子依然能津津有味地看50分鐘,沒過多久,火山、火山灰之類的英文單詞他就能隨口而出。有時候還能在世界地圖面前站好久。

到現在七八年過去了,這個小男孩已經對火山可以說是如數家珍,「火山碎屑流、火山巖、火山氣體」等火山術語更是能夠脫口而出。

不去打壓孩子的好奇心,去尊重孩子的想法

著名天文物理學家Neil deGrasse Tyson曾經說過一句話:「孩子們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理解客觀世界的內在欲望驅動著他們去探究世界。」

不去打壓孩子的好奇心,在這一點上,皮卡的媽媽就做得很好。

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去玩兒水、氣球都會很生氣,覺得孩子又在調皮,但是皮卡的媽媽卻能正視孩子的行為,甚至鼓勵他去做實驗,還為了他的實驗做記錄。剪輯視頻。

而且在皮卡想要半途而廢,不想做實驗的時候,皮卡媽媽還會鼓勵他:「如果還有興趣,就不要半途而廢。」

帶著孩子一起做「科學小實驗」

皮卡做的小實驗很簡單,家長們完全也可以效仿,在孩子做小實驗的時候,其實就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的時候。

這些實驗中蘊含的原理,其實就是化學、物理知識,這些都是在孩子上初中之後要接觸的,但是現在孩子用小實驗提前掌握了,在將來學習物理課、化學課更高階知識的時候就會覺得更容易理解,以及更能夠從中獲得樂趣,成績自然也會更高。

同時在做小實驗的時候也能培養孩子思維能力,在動手操作的時候,孩子不斷地思索操作步驟,這次為什麼會失敗?這個實驗換個方法去做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效果?這個道具可以不可以換成另外一個?敢想、敢做,這正是孩子在學習中需要的品質。

最重要的是,可以讓孩子童年更有意義,同樣是玩,與其讓孩子打遊戲,看動畫片荒廢時間,不如在孩子學習能力最強的這個年齡段內玩兒更有知識含量、有技術含量的遊戲。

孩子在玩兒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樂趣,同時還能獲得知識和成就感,以及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這不僅對孩子以後的學習有好處,對孩子的以後都是大有好處的。

相關焦點

  • 7歲男孩直播100個科學實驗上熱搜:從小懂科學的孩子,未來有多賺
    接著工作人員又問「月亮上面都有些什麼」,一旁的安迪不假思索的回答「有隕石、行星,還有太空站」。說實話,很多孩子到了初中上了科學課之後,才開始慢慢接觸上面那些科學知識,而這些明星家的孩子,則是早早地就有了足夠的知識儲備。無獨有偶,前段時間有個7歲的男孩,因為直播做科學實驗而爆紅了。
  • 黃聖依5歲的兒子就懂天文知識,科學啟蒙早的孩子不得了
    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觀察和探索,這是人類自帶的「本能」。  去年,廣州一位年僅7歲的小男孩皮卡因直播近100個科學實驗火了,3個月吸粉23萬,被網友親切的稱為「小謝耳朵」!    今天就來給大家推薦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科普動畫——阿嘟白澤·兒童科學啟蒙動畫《這是什麼》,由100+來自各個領域的科學家或行業專家把關,畫面精緻、富含創意、情節貼近生活、語言可愛易懂、而且內容極其專業,非常適合3-8歲的小朋友。
  • 7歲萌娃做100多個科學實驗走紅,媽媽的教育方式很簡單,值得借鑑
    一個擁有科學素養的孩子能有多麼厲害?來自廣州的7歲小男孩皮卡,因為在網站上傳了100多個做科學實驗的短視頻,帳號漲粉20多萬,瞬間在網絡上走紅,甚至還火到了海外。每一個實驗很簡單有趣,而且和生活息息相關。「瓶子上的氣球自己鼓起來了」▼「瓶子裡的水一秒就能結冰」▼「盤子裡的小人遇水後居然漂浮了起來」。
  • 7天「吸粉」1700萬人圍觀科學,上海科技節的「雲端引力」從何而來
    「量多、直接、技術酷炫,是『雲端』科技節的吸粉利器。」上海科技節組委會表示,有了今年的「初秀」,未來,「雲端」科技節不僅有望年年上線,而且將和線下科技節差異化發展,用最前沿的技術打造更強「雲吸引力」。
  • 簡單有趣:14個讓孩子驚喜到爆的科學小實驗
    本平臺的大部分文章均為作者麥格編輯而成,歡迎個人轉發,有公眾號需要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謝謝:)關於我們 創意盒子Touchbox,不只分享精彩的創意內容,還出產原創的兒童創意手工產品,每月定期發布新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頁底的「閱讀原文」到微店來看看:)本篇文章來自微信號「牛媽養牛」,生活中的牛媽是個非常用心的媽媽,她在工作之餘常常陪伴5
  • 直播化學實驗吸粉300萬,「網紅」洋教授來寧「玩」科普
    在實驗臺上,各種顏色的試劑在加熱或置冷的處理下,完全變成另外一種物質,這個過程讓孩子們充滿好奇,現場聽到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哇噻」。 這些年來,戴偉教授一直帶著幾個箱子,裝著各類器材和試劑,奔波於中國各地的城市和鄉村,向那裡的孩子們演示各種有意思的化學實驗,他也非常在意貧困山區和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們,經常跑去為孩子們做實驗。一年中,他能跑遍二十多省份,五六十所學校。戴偉教授告訴紫牛新聞記者,每年他要做100多場科普,對象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的學生都有。
  • 科學小實驗|4個色彩系實驗,我已聽到孩子的尖叫
    原標題:科學小實驗|4個色彩系實驗,我已聽到孩子的尖叫 今天,給小朋友帶來了4個超好玩的,超有趣的色彩小實驗。做的時候要仔細觀察思考哦,看看有什麼神奇的發現!
  • 科學小實驗|檸檬引發的火山爆發,快帶孩子來玩!
    原標題:科學小實驗|檸檬引發的火山爆發,快帶孩子來玩! 每天一個科學小實驗,激發孩子的科學興趣。 今天,請給孩子1個檸檬,我們一起玩一次小小「火山爆發」科學遊戲怎麼樣?
  • 10個超酷實驗,讓孩子愛上科學探索,感受電的神奇魅力
    …… 這些司空見慣的生活現象,在孩子眼裡有著不同尋常的神秘感。但是,家長們很難就說清楚它們的科學原理。 推薦這套《創意電路遊戲》科學實驗玩具套裝!
  • 17個趣味小實驗,帶給孩子不一樣的科學啟蒙
    不難看出,在3-8歲這個既有一定操作能力又有強烈好奇心的年紀,家長們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讓他們大膽地去探索、觀察和思考。這種鼓勵探索的家庭教育可以幫助孩子學會獨立思考,讓孩子感受不一樣的東西,給孩子進行意識層面的啟迪。
  • 6個在家就能做的科學小實驗,簡單又好玩,輕鬆培養孩子創造力
    你有沒有發現,你家孩子總是會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好奇心也要比其他孩子更重,有時還會有將很多不尋常的想法聯繫在一起?這個時候無需大驚小怪,很有可能是孩子的「創造力」正在開發。很多教育學家針對這一問題給出了合理的建議:處於3-7歲的孩子,動手能力和思維活躍度都很高,家長不要去制止孩子的一些行為舉動,儘量給孩子創造可以自由發揮的空間,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興趣和堅持性,多幫助孩子去探索問題的答案,側重孩子的發散思維培養。
  • 2個家庭小實驗,激發4-8歲孩子的科學探索求知慾!
    文章來源於@愛兒時間 4~8歲是孩子思維由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如果父母能帶孩子接觸一些簡單的科學實驗,對於發展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鍛鍊孩子動手能力都很有幫助。 更重要的是,通過科學實驗,激發孩子對科學知識的渴望,從小建立起科學思維和創造思維。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2個在家就能做的趣味小實驗,和孩子一起動起手來,感受科學的魅力吧!
  • 5個和水有關的趣味科學實驗,邊玩邊學,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
    孩子總是會對很常見的現象提出奇怪的問題,比如我家孩子以前就問過我:「為什麼我看不到空氣?」幾乎每個孩子都有「十萬個為什麼」的時期,總是能想到很多有意思的問題,而在這個時候,也是家長培養孩子科學思維的最佳時期。
  • 3個兒童科學實驗,父母快陪孩子做,科學啟蒙就是這樣簡單
    說到科學啊,不只是高深莫測的專業知識,它不分領域、不分年齡,只要耐心觀察,生活的一切皆是科學。對於孩子來說,科學啟蒙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成長環節,而實驗往往更容易受到孩子的青睞。光說不練假把式,3個兒童科學實驗,快陪孩子做起來,科學啟蒙玩兒出來!
  • 男孩腦袋卡進鍋蓋取不下來,只能找119來幫忙,有好奇心錯了嗎?
    前段時間,徐州一個小男孩就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做出了「么蛾子」。事情是這樣的,孩子由於貪玩,把頭卡進了鍋蓋裡面取不出來了,家長想盡了各種辦法,非但沒有取下來,反而讓孩子變得大哭大鬧,情緒不受控制,心裏面十分著急和害怕。無奈之下,家人只好報警求助,不一會消防員來到家中,看到這樣的情形也是忍俊不禁,考慮到孩子的情緒不穩定,不停地哭泣和掙扎。
  • 成為網紅的科學辦法:科學家在B站開直播
    3個月前,他們在B站開起了直播。在這個以二次元文化著稱、75%的用戶低於24歲的平臺上,他們做實驗、講段子,和彈幕互動、在線答題。直播人氣最高的一次,有144萬人同時在線觀看。因為「中科院物理所」的名字被搶註了,他們給自己的帳號取了個有B站特色的名字「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網友戲稱他們為「中二所」。
  • 【科學小實驗】No. 50 隔空吸盤
    每 晚 5 分 鍾 ,用 1 個 小 實 驗學 1 個 小 知 識,帶 著 孩 子 探 索 新 世 界!
  • 六旬「洋教授」直播化學實驗走紅 展示多種神奇現象
    但最讓戴偉驕傲的是,他通過直播化學科普實驗,「吸粉」超過200萬,並以化學科普專家的身份走紅網絡。戴偉化學實驗走紅網絡  在視頻直播平臺  展示「騰雲駕霧」特效  「洋教授」戴偉博士最早於八個月前通過視頻平臺直播了第一個化學實驗小視頻,他站在鏡頭前搖晃手裡盛有液體的杯子,液體瞬間由綠變紅,很快又由紅變綠。
  • 科普「網紅」,科學養成
    在以娛樂為主要內容的視頻網站裡,科普類帳號的「吸粉」能力正在逐步顯現  科普「網紅」,科學養成  本報記者 曹玥  「話筒沒聲音,是不是還在調麥?」「時間到了,怎麼還沒開始?」  因為科普,這群平均年齡25歲、生活大多三點一線的博士生成了「網紅」。  人氣旺了再做實驗  面對鏡頭,王夢凡顯得有些緊張,這是她第一次參與每周三晚上的直播。  「我們該做什麼?」她問夏一鳴。  「一般來說,先『尬聊』一通,等直播間人氣夠旺,再開始做實驗。」夏一鳴的回答,已很有網絡主播的「範兒」。
  • 4個家庭科學小實驗,帶孩子親自動手做,培養科學思維和創造力
    而今天就要給大家分享4個科學小實驗,帶孩子親自動手做,培養科學思維和創造力。一、4-8歲是孩子思維由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關鍵期科學家經過多年的多年的研究發現4-8歲是孩子思維由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關鍵期。這也就是指在這個年齡階段,孩子可以慢慢脫離對具象思維的依賴,能夠運用抽象思維做出直接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