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科學實驗,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實驗室中的精密儀器,以及高難度的操作。
「科學」這兩個字對我們來說太遙遠,對於很多孩子來說 更是摸不著邊的事情,但是在網上就有一個7歲的小男孩「皮卡」從去年4月份開始直播,到現在已經直播了近100個科學實驗,吸粉23萬。
水會自己跑到瓶子裡面,為什麼?
為什麼加了水之後,18變成了81?
視頻中科學實驗大概在半個小時左右,時間不是很長,但是在實驗做完之後,「皮卡」都會將相關的科學原理講清楚。
儼然一個「科學小學霸」的樣子。
皮卡媽媽說之所以會想到要做「科學實驗」的視頻,是因為有一次皮卡從學校回來,說參加了一個學校的活動,學了一個小實驗,然後就向爸爸媽媽展示。
皮卡媽媽發現孩子對這類知識感興趣,於是就開始鼓勵孩子多嘗試。
皮卡的是視頻不僅在國內走紅,很多海外網友也被這個7歲的小男孩給圈粉了,有評論說:很喜歡看這些視頻,他看起來很享受這些實驗的樂趣。
為這個有勇氣的孩子鼓掌,未來希望他成為一個了不起的科學家。
其實很多同齡的孩子其實都和皮卡一樣,喜歡動手,喜歡去探索未知的事物,而且皮卡做的實驗其實沒有特別複雜的,用到的工具、原理都很簡單,我們的孩子一樣可以做。
但是卻被我們用「不務正業」、「淘氣」等想法把孩子的想法阻斷了。而家長阻斷的其實不僅僅是孩子的一個行為,而是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
好奇心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呢?
有好奇心,孩子才會主動學習
有個小男孩,和媽媽一起去火山的模擬室,看到火山噴發的景象,最開始很害怕,但是後來 就開始好奇,為什麼大山會噴火苗,於是接下來的好多天就對這個火山問題開始不停地問媽媽。最後媽媽僅有的地理知識也不夠招架孩子了,於是就給他買了美國發現頻道拍攝的火山紀錄片光碟。
但是買回來發現光碟都是英文原聲,沒有中文翻譯,但是不懂英文的孩子依然能津津有味地看50分鐘,沒過多久,火山、火山灰之類的英文單詞他就能隨口而出。有時候還能在世界地圖面前站好久。
到現在七八年過去了,這個小男孩已經對火山可以說是如數家珍,「火山碎屑流、火山巖、火山氣體」等火山術語更是能夠脫口而出。
不去打壓孩子的好奇心,去尊重孩子的想法
著名天文物理學家Neil deGrasse Tyson曾經說過一句話:「孩子們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理解客觀世界的內在欲望驅動著他們去探究世界。」
不去打壓孩子的好奇心,在這一點上,皮卡的媽媽就做得很好。
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去玩兒水、氣球都會很生氣,覺得孩子又在調皮,但是皮卡的媽媽卻能正視孩子的行為,甚至鼓勵他去做實驗,還為了他的實驗做記錄。剪輯視頻。
而且在皮卡想要半途而廢,不想做實驗的時候,皮卡媽媽還會鼓勵他:「如果還有興趣,就不要半途而廢。」
帶著孩子一起做「科學小實驗」
皮卡做的小實驗很簡單,家長們完全也可以效仿,在孩子做小實驗的時候,其實就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的時候。
這些實驗中蘊含的原理,其實就是化學、物理知識,這些都是在孩子上初中之後要接觸的,但是現在孩子用小實驗提前掌握了,在將來學習物理課、化學課更高階知識的時候就會覺得更容易理解,以及更能夠從中獲得樂趣,成績自然也會更高。
同時在做小實驗的時候也能培養孩子思維能力,在動手操作的時候,孩子不斷地思索操作步驟,這次為什麼會失敗?這個實驗換個方法去做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效果?這個道具可以不可以換成另外一個?敢想、敢做,這正是孩子在學習中需要的品質。
最重要的是,可以讓孩子童年更有意義,同樣是玩,與其讓孩子打遊戲,看動畫片荒廢時間,不如在孩子學習能力最強的這個年齡段內玩兒更有知識含量、有技術含量的遊戲。
孩子在玩兒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樂趣,同時還能獲得知識和成就感,以及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這不僅對孩子以後的學習有好處,對孩子的以後都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