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科學啊,不只是高深莫測的專業知識,它不分領域、不分年齡,只要耐心觀察,生活的一切皆是科學。對於孩子來說,科學啟蒙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成長環節,而實驗往往更容易受到孩子的青睞。光說不練假把式,3個兒童科學實驗,快陪孩子做起來,科學啟蒙玩兒出來!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的學科的基礎理論,並且學會了獨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會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種主要以獲得細節知識為其培訓內容的人來,他一定會更好地適應進步和變化。」
科學啟蒙對於孩子來說,就是為了培養他獨立的分析判斷與自主思考能力,這一方面能力強會更好適應未來就業形勢,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3個兒童科學實驗,父母陪孩子做,科學啟蒙就這樣玩出來的
一、三原色畫小彩虹實驗
1、實驗步驟
材料準備:水粉顏料、毛筆、紙張、調色盤
將準備好的紅色、藍色、黃色三種水粉顏料放在調色盤內,然後就以這三個顏色為基礎調色,各種顏色混合如下:
少許紅色+黃色=橙色
黃色+藍色=綠色
綠色+藍色=青色
紅色+藍色=紫色
再將調好的顏色,用毛筆在紙張上依次用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疊加畫弧,這樣小彩虹就製作成功了喲。
2、實驗原理
顏料三原色為紅、黃、藍。這三種原色機會可以混合出所有顏色的顏料,所以只要三個顏色,就能讓孩子畫出一道彩虹。父母要告訴孩子這是顏料三原色,與光學三原色不同,光學三原色是紅、綠、藍。
二、製作熔巖燈
1、實驗步驟
材料準備:食用色素(看個人喜好準備)、清水、食用油、泡騰片(泡騰片通常是有機酸和、碳酸氫鈉(小蘇打)的混合物)、2個燒杯、1根小棒
分別用燒杯取1杯清水,1杯食用油,在裝有清水的燒杯中滴加適量食用色素,用小棒攪勻,再倒入裝有食用油的燒杯中。在混合液體的燒杯下方用手電筒朝上照射,放入1片泡騰片就能翻滾的「熔巖」嘍。
2、實驗原理
在生活中大家可能已經發現,水和油是不能相溶的,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呀每一種液體都有自特別的屬性,就是密度,就好像我們的體重一樣呢,因為水油不相溶,因此把水放入油裡面以後,燒杯內的液體分為水和油2層。食用色素不溶於油但可溶於水。
加入泡騰片後,就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CO2小氣泡。然後小氣泡帶著附著在其上小水滴向上浮,當氣泡到液面破裂時,密度大的小液滴就回落到底部,又再次被新產生的氣泡帶上來。在泡騰片反應完之前,氣泡附著、上浮、炸裂、下沉就會以這樣的方式重複。
三、用酵母吹氣球
1、實驗步驟
材料準備;酵母、白糖、溫水、膠帶、窄口小玻璃瓶、截面比小玻璃瓶子大的碟子。
在窄口的小玻璃瓶中依次加入適量酵母和白糖,再加入溫水。把氣球口套在瓶口上,用膠帶裹緊氣球口,保證不漏氣。
再將小瓶子放到碟子中,在碟子裡加入溫水,水面莫過小瓶中的酵母溶液即可。靜待30分鐘再回來看。氣球居然神奇的變大了。
2、實驗原理
平時使用的酵母其實是酵母菌,當在適宜的溫度,適度以及「食物」的條件下,就會開始生長,小酵母菌在生長的過程中會不斷地「吃東西」吃飽了就放出氣體,這個食物就是白糖,放出的氣體是酵母菌分解白糖生成的CO2,原本小小的瓶子空間被CO2逐漸佔據,並越來越多,氣壓超過了大氣壓,就會逐漸使氣球膨脹喲。
除了實驗之外,科普書籍不能少,不同年齡段科普書籍如何選?
3-6歲的孩子
3-6歲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更是好奇心非常大的時候,但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對於圖形的認知更敏感,此時家長給孩子選擇科普書時,要以圖片為主,文字為輔。可以選擇AR科普書、或者立體翻翻書等比較有趣的科普書籍,更能激起這個年齡段孩子對科普知識的興趣!
6-12歲的孩子
6-12歲,是學習的黃金年齡,在這個年齡階段,家長應該選擇內容更深、帶有一定科學原理的科普書籍。科學實驗可以讓孩子更愛科學,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親子感情,贏得優秀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