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兒童科學實驗,父母快陪孩子做,科學啟蒙就是這樣簡單

2020-12-10 騰訊網

說到科學啊,不只是高深莫測的專業知識,它不分領域、不分年齡,只要耐心觀察,生活的一切皆是科學。對於孩子來說,科學啟蒙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成長環節,而實驗往往更容易受到孩子的青睞。光說不練假把式,3個兒童科學實驗,快陪孩子做起來,科學啟蒙玩兒出來!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的學科的基礎理論,並且學會了獨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會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種主要以獲得細節知識為其培訓內容的人來,他一定會更好地適應進步和變化。」

科學啟蒙對於孩子來說,就是為了培養他獨立的分析判斷與自主思考能力,這一方面能力強會更好適應未來就業形勢,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3個兒童科學實驗,父母陪孩子做,科學啟蒙就這樣玩出來的

一、三原色畫小彩虹實驗

1、實驗步驟

材料準備:水粉顏料、毛筆、紙張、調色盤

將準備好的紅色、藍色、黃色三種水粉顏料放在調色盤內,然後就以這三個顏色為基礎調色,各種顏色混合如下:

少許紅色+黃色=橙色

黃色+藍色=綠色

綠色+藍色=青色

紅色+藍色=紫色

再將調好的顏色,用毛筆在紙張上依次用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疊加畫弧,這樣小彩虹就製作成功了喲。

2、實驗原理

顏料三原色為紅、黃、藍。這三種原色機會可以混合出所有顏色的顏料,所以只要三個顏色,就能讓孩子畫出一道彩虹。父母要告訴孩子這是顏料三原色,與光學三原色不同,光學三原色是紅、綠、藍。

二、製作熔巖燈

1、實驗步驟

材料準備:食用色素(看個人喜好準備)、清水、食用油、泡騰片(泡騰片通常是有機酸和、碳酸氫鈉(小蘇打)的混合物)、2個燒杯、1根小棒

分別用燒杯取1杯清水,1杯食用油,在裝有清水的燒杯中滴加適量食用色素,用小棒攪勻,再倒入裝有食用油的燒杯中。在混合液體的燒杯下方用手電筒朝上照射,放入1片泡騰片就能翻滾的「熔巖」嘍。

2、實驗原理

在生活中大家可能已經發現,水和油是不能相溶的,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呀每一種液體都有自特別的屬性,就是密度,就好像我們的體重一樣呢,因為水油不相溶,因此把水放入油裡面以後,燒杯內的液體分為水和油2層。食用色素不溶於油但可溶於水。

加入泡騰片後,就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CO2小氣泡。然後小氣泡帶著附著在其上小水滴向上浮,當氣泡到液面破裂時,密度大的小液滴就回落到底部,又再次被新產生的氣泡帶上來。在泡騰片反應完之前,氣泡附著、上浮、炸裂、下沉就會以這樣的方式重複。

三、用酵母吹氣球

1、實驗步驟

材料準備;酵母、白糖、溫水、膠帶、窄口小玻璃瓶、截面比小玻璃瓶子大的碟子。

在窄口的小玻璃瓶中依次加入適量酵母和白糖,再加入溫水。把氣球口套在瓶口上,用膠帶裹緊氣球口,保證不漏氣。

再將小瓶子放到碟子中,在碟子裡加入溫水,水面莫過小瓶中的酵母溶液即可。靜待30分鐘再回來看。氣球居然神奇的變大了。

2、實驗原理

平時使用的酵母其實是酵母菌,當在適宜的溫度,適度以及「食物」的條件下,就會開始生長,小酵母菌在生長的過程中會不斷地「吃東西」吃飽了就放出氣體,這個食物就是白糖,放出的氣體是酵母菌分解白糖生成的CO2,原本小小的瓶子空間被CO2逐漸佔據,並越來越多,氣壓超過了大氣壓,就會逐漸使氣球膨脹喲。

除了實驗之外,科普書籍不能少,不同年齡段科普書籍如何選?

3-6歲的孩子

3-6歲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更是好奇心非常大的時候,但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對於圖形的認知更敏感,此時家長給孩子選擇科普書時,要以圖片為主,文字為輔。可以選擇AR科普書、或者立體翻翻書等比較有趣的科普書籍,更能激起這個年齡段孩子對科普知識的興趣!

6-12歲的孩子

6-12歲,是學習的黃金年齡,在這個年齡階段,家長應該選擇內容更深、帶有一定科學原理的科普書籍。科學實驗可以讓孩子更愛科學,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親子感情,贏得優秀未來!

相關焦點

  • 小學生的實驗研究獲獎,科學啟蒙並不難,3個步驟激發創造力
    ● 鼓勵孩子提問。家長要注重培養兒童的好奇心。如果孩子認為一件事情的理由沒有意義,我們應該鼓勵他表達自己的反對意見。●引導孩子考慮多種解決方案。父母都希望從孩子口中聽到正確答案。但是不要局限在此,可以跟孩子討論思想道德、公共事務等問題。3步驟開啟家庭科學啟蒙儘早開始,最早在孩子三歲的時候,父母就可以進行科學啟蒙了。家庭科學啟蒙有3個簡單的步驟:閱讀,做實驗,問問題。
  • 簡單有趣:14個讓孩子驚喜到爆的科學小實驗
    本平臺的大部分文章均為作者麥格編輯而成,歡迎個人轉發,有公眾號需要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謝謝:)關於我們 創意盒子Touchbox,不只分享精彩的創意內容,還出產原創的兒童創意手工產品,每月定期發布新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頁底的「閱讀原文」到微店來看看:)本篇文章來自微信號「牛媽養牛」,生活中的牛媽是個非常用心的媽媽,她在工作之餘常常陪伴5
  • 17個趣味小實驗,帶給孩子不一樣的科學啟蒙
    不難看出,在3-8歲這個既有一定操作能力又有強烈好奇心的年紀,家長們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讓他們大膽地去探索、觀察和思考。這種鼓勵探索的家庭教育可以幫助孩子學會獨立思考,讓孩子感受不一樣的東西,給孩子進行意識層面的啟迪。
  • 教娃念「123」不科學?陪孩子「玩」數字,才是真正的數學啟蒙
    也就是說,教孩子數123的數學啟蒙方法,並不科學。為什麼教孩子數「123」不科學?提到數學啟蒙,不得不提「數感」一詞。數感指的是,孩子能理解數字是一種計數工具,並用多種方式來表示數字。曾有研究人員為了測試孩子的數感,做了這樣一個實驗:研究人員先是將6個瓶子和6個罐子擺在一起,然後問孩子哪個多?孩子回答「一樣多」。緊接著,研究人員將罐子之間的距離拉大,而數量並未改變,再問同樣的問題,大多數孩子則回答「罐子多」。
  • 暑假又到了:小學生趣味科學小實驗,陪孩子做一下,好玩益智
    是不是有很多父母感慨:暑假怎麼這麼快又到了!孩子們嗨了,家長們愁了。教各位家長一招,父母可以在下班之後或是周末休息的時間裡,陪孩子做做科學小實驗,既能夠讓孩子有事做,加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還能夠激發孩子們的科學思維,是不是個好主意!以下這3個科學小實驗,就很不錯哦!
  • 適合與孩子一起做的食品科學實驗
    食材所具有的多種營養素、豐富的色彩與形狀,也是自然重要饋贈的一部分,所以食育與科學啟蒙、藝術啟蒙也有著重合的部分。之前關於「食育」的文章寫了不少,其實食育的核心是增加孩子接觸食物的機會,認識食物營養、食品安全,傳承食文化、與環境的調和,培養對食物的感恩之心等,從而達到培養健康的身心和豐富的人性"目的。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和三歲孩子一起做的食品科學實驗。
  • 4個兒童科學小實驗,簡單又有趣,讓孩子在遊戲中探索科學大世界
    通過NASA的回應和我們與孩子的親身嘗試。我們和孩子們了解到:原來因為地球萬有引力,其實掃把在一定條件下,每天都可以立起來!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科學小實驗、小挑戰,充滿了樂趣。不僅能夠引導孩子們探索科學事物,還能讓孩子們了解到不少知識。幼兒在上幼兒園期間,很多幼兒家長開始苦口婆心地勸孩子學習了。
  • 7歲萌娃做100多個科學實驗走紅,媽媽的教育方式很簡單,值得借鑑
    一個擁有科學素養的孩子能有多麼厲害?來自廣州的7歲小男孩皮卡,因為在網站上傳了100多個做科學實驗的短視頻,帳號漲粉20多萬,瞬間在網絡上走紅,甚至還火到了海外。每一個實驗很簡單有趣,而且和生活息息相關。「瓶子上的氣球自己鼓起來了」▼「瓶子裡的水一秒就能結冰」▼「盤子裡的小人遇水後居然漂浮了起來」。
  • 跟孩子一起做科學實驗受到家長追捧
    如何在紙上寫一封別人看不到的密碼信……隨著一個叫做 「和孩子在家裡做科學實驗」網上專欄受到眾多家長關注,這些問題的答案,正在不少滬上家庭一一被揭曉。在家裡跟孩子一起做科學實驗正成為一種新的寓教於樂的方式。 在白紙上用白醋寫字繪畫,原本並看不出寫了些什麼,但只要用火苗在紙下一烘烤,白醋寫過的痕跡立即變成了咖啡色,顯現出來……這就是家庭小實驗——密碼信。
  • 科學實驗讓兒童愛上科學聯動志願者把兒童科學實驗室搬到「家門口」
    大小新聞3月3日訊 (今日招遠記者 劉騰飛 通訊員 叢睿)「電動車要充電才能跑,汽車的動力來自汽油,自行車需要人給它力量才會動起來,今天,我們一起製作一個沒有任何能源卻能跑起來的車,看看它的原理是什麼。」
  • 團購|60個簡單有趣的小實驗,讓孩子動手又動腦
    在日常生活中,應對孩子問十萬個為什麼,激發好奇心,培養孩子科學思維及動手能力的神器,來啦!兒童科學思維活動書這套《兒童科學思維訓練活動書》營造了很多我們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從最基本的日常活動入手,用深入淺出的語言,點亮孩子心中的科學之光。科學嘛,首先要好玩兒,才能激發孩子更多的興趣。
  • 沒時間陪孩子學習?派牛聽聽讀書牛3.0來解放父母吧!
    因為聽說它能帶著娃讀繪本、能英語啟蒙、還能跟娃玩遊戲,而我陪孩子的時間著實有限,也無法像艾賓浩斯曲線那樣精準地陪孩子一次又一次地重複記憶,和遺忘做鬥爭。再加上剛入了小區的英語群,滿屏都是分級閱讀和自然拼讀,搞得我也很緊張,在網上研究了一陣子以後,入個牛聽聽緩解一下焦慮。
  • 【分享說】爸爸陪娃時間到!這10個科學小實驗,最適合你陪孩子一起玩
    原標題:【分享說】爸爸陪娃時間到!這10個科學小實驗,最適合你陪孩子一起玩 很多爸爸吧,其實真心是不太知道該怎麼和孩子一起玩! 他們最多的藉口就是:孩子玩的東西太幼稚,沒意思。
  • 智慧喵:讓孩子從小與科學為伴,主打STEAM教育的科學活動中心
    智慧喵科學活動中心則致力於青少年科學教育,通過樂高、機器人、科學實驗等課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以及幫助孩子成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未來型人才。在大環境的改變下,智慧喵希望能夠幫助孩子更早地接觸到科學,然後可以實現自己的科學夢。
  • 黃聖依5歲的兒子就懂天文知識,科學啟蒙早的孩子不得了
    瑞士著名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兒童是天生的科學家,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觀察和探索,這是人類自帶的「本能」。  去年,廣州一位年僅7歲的小男孩皮卡因直播近100個科學實驗火了,3個月吸粉23萬,被網友親切的稱為「小謝耳朵」!
  • 7歲男孩直播100個科學實驗上熱搜:從小懂科學的孩子,未來有多賺
    說實話,很多孩子到了初中上了科學課之後,才開始慢慢接觸上面那些科學知識,而這些明星家的孩子,則是早早地就有了足夠的知識儲備。無獨有偶,前段時間有個7歲的男孩,因為直播做科學實驗而爆紅了。這個男孩是從去年4月份左右開始直播的,陸陸續續的做了100多個試驗,吸引了很多爸爸媽媽以及孩子們的關注。
  • 蒙特梭利:兒童9個「敏感期」,家長這樣做,讓孩子「脫胎換骨」
    所以,要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第一步就是抓住孩子的「感官敏感期」。蒙特梭利博士說過這樣一句話:「人類的打鬧無一不是首先來自於感官。」處於「感官敏感期」的兒童都特別注意周圍的環境,對自己喜歡的東西表現出特有的興趣。一旦父母能利用這個時期,順勢誘導寶寶做各種活動、玩各種遊戲,來幫助寶寶建立和完善感官的功能,就能使他們感覺更敏銳、更精準。
  • 這3個科學小實驗在家就能玩,用來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再好不過了
    雖說科學小實驗也很不錯,可以激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但我以為,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做實驗,給孩子充分的探索時間和動手機會,要比去培訓班每次連上2節課的效果更好。你可能會說,「我不知道怎麼陪孩子做小實驗,只能送去讓老師教。」其實很多小實驗操作起來都非常簡單,材料也很容易準備,只要知道了方法,就能經常陪孩子玩。今天,小樣媽就給大家準備了3個科學小實驗,和孩子一起動手試試看吧。
  • 兒童片單|英語啟蒙不可錯過的6部動畫片
    如果孩子增加了「說英語」的欲望,喜歡模仿動畫片中主人公的語氣,那基本已經成功一半了。雖說孩子看英文動畫片的確是一個接觸英語的很好的途徑,但是靠動畫片做英語啟蒙,則需要家長的「深度陪伴」——陪看、陪著複述解釋動畫片中的臺詞,看完以後還要找機會角色扮演動畫片中的情節。
  • 哈佛大學:孩子分心是本能,培養專注力的3個技巧,建議父母收藏
    當然專注力同樣也是一切學習的基礎能力,若是孩子沒有專注力,那麼上課溜號、寫作業三心二意等等都會經常發生。而專注力並非天生的,而是和3-6歲大腦發育高峰期時的培養有著密切的關係,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科學實驗發現:孩子分心是本能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