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男孩直播100個科學實驗上熱搜:從小懂科學的孩子,未來有多賺

2021-01-08 開心爸爸育兒筆記

導語

說起別人家的孩子來,開心爸爸首先想到的就是霍思燕的兒子嗯哼。

這個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大放異彩的,別人家的孩子,不僅僅情商過人,就連知識的儲備量也是遠超同齡的孩子。

比如杜江問到「為什麼會有白天和黑夜」,嗯哼直接就回答「我們天黑以後,它會給美國人帶來溫暖,這邊亮了,他們那邊就黑了。」短短幾句話,顯示出了嗯哼強大的知識儲備,他知道星球的自轉以及公轉,他知道我們對面是美國,他知道太陽一直存在只是有時候沒照在我們這邊而已。

要知道,當時的嗯哼只有四歲啊,有這種表現實在是讓人讚嘆不已。

黃聖依的兒子安迪,也是一個有著過人的知識量的別人家的孩子。

之前在《媽媽是超人》中,工作人員調皮的問安迪「如果只能帶一樣東西去太空,那麼你會選擇帶什麼呢?」,按照常理,一個男孩子可能會選擇什麼玩具啊,小汽車啊,變形金剛啊什麼的,但安迪卻毫不猶豫的回答「我要帶氧氣罐」。接著工作人員又問「月亮上面都有些什麼」,一旁的安迪不假思索的回答「有隕石、行星,還有太空站」。

說實話,很多孩子到了初中上了科學課之後,才開始慢慢接觸上面那些科學知識,而這些明星家的孩子,則是早早地就有了足夠的知識儲備。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有個7歲的男孩,因為直播做科學實驗而爆紅了。

這個男孩是從去年4月份左右開始直播的,陸陸續續的做了100多個試驗,吸引了很多爸爸媽媽以及孩子們的關注。

而他所做的實驗,大都取材於我們身邊常見的事物,原材料簡單做起來很容易,跟著視頻我們都能做起來。比如水為什麼會跑到瓶子裡面的實驗,為什麼加水後玻璃瓶上寫的18就變成了81的實驗,等等等等。

每個實驗都很有趣,而且實驗的視頻後,小男孩還會把相關的科學原理,以及應用到的一些範圍都做了清晰明了的講解。看過的爸爸媽媽們都忍不住高呼,這是誰家的神仙孩子啊,這也太讓人羨慕了吧!

實際上這些讓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知識儲備非常豐富,或者說早早的就接受了科學的啟蒙。

懂科學的孩子未來有多賺

為什麼我們會說,科學啟蒙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呢?

首先,科學的啟蒙是滿足孩子好奇心的最佳方式。

可能很多爸爸媽媽們都有這樣的感受,那就是孩子從3歲左右就開始了「問癆」模式。

看到什麼都想要問個為什麼,一方面呢,這是因為3歲的孩子,剛剛能夠自己行走,能夠接觸到更多的事物,見的多了好奇心自然也就多了;另外一方面,3歲左右也是孩子的好奇心敏感期,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在這個年齡段直接爆發了。

所以才會出現什麼都想問個為什麼的情況出現,而且孩子的問題幾乎可以用千奇百怪匪夷所思來形容,很多時候都超出了爸爸媽媽們的認識邊界,讓爸爸媽媽們無從招架。

在《科學的故事》這本書中,作者就例舉了很多不常見的冷知識,有些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比如「為什麼一跪坐,腳就會發麻」,很多爸爸媽媽以及孩子都會有類似的經歷;有些是一些很「奇怪的」現象,比如「變色龍的身體,為什麼會變色」,這個很多孩子都會好奇的問題;還有些則是關於我們身體的,比如「為什麼我們剪指甲,以及剪頭髮的時候不會痛」......

諸如此類的問題包羅萬象,幾乎涉及到了孩子好奇心的方方面面,從正面以及科學的角度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同時給孩子未來的成長留下了一顆研究探索的種子。

其次,科學的啟蒙是鍛鍊孩子邏輯思維的最佳方式。

很多爸爸媽媽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的話不光是在學習上能夠受益良多,在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的時候也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

但邏輯思維的培養,是一個比較複雜,耗時長而且見效慢的工作,很多時候爸爸媽媽都會因為沒什麼太明顯的效果而放棄了。

實際上邏輯思維的培養有很多方式,可以是通過遊戲的方式加深孩子對每一步驟的印象,從而慢慢的從習慣順序到思考順序,這其實就是邏輯思維的體現;也可以是爸爸媽媽們幫助孩子分析問題,拆解方法,手把手教給孩子怎麼做更有條理;當然,還有更為簡便快捷效果出眾的方式,那就是給孩子最基本的科學啟蒙了。

在《科學的故事》這本書中,作者用一個個問題的解決給孩子傳遞著科學的研究方式,這個研究的過程本身,就是邏輯思維的具體體現。

比如在「蒸汽機是什麼」這個問題下,作者先講述了蒸汽機之所以稱作是蒸汽機的原因,以及蒸汽能夠作為動力的原因,然後用瓦特發明蒸汽機的過程,潛移默化的教給孩子,如何敏銳的發現生活中的科學,以及如何把這些科學知識,轉變成能夠有利於我們生活的器械等等。

解答孩子為什麼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讓他們養成縝密的思維習慣,以及嚴密的探索嘗試的過程。

最後,科學的啟蒙是幫孩子樹立正確世界觀價值觀的最佳方式。

其實我們教育孩子,雖然說看上去是想讓孩子有一個豐富的知識儲備,當他們上學之後就能夠更容易接受。但實際上卻是在教給孩子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以及了解世界的態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了。

雖然說世界觀價值觀說起來比較虛無縹緲,但卻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決定了孩子如何處理問題,如何對待別人,如何看待困難等等,可以說從方方面面影響孩子的一生。

而科學啟蒙,就是一種給孩子正確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

在《科學的故事》這本書中,作者也用了一個個問題,來帶著孩子去思考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有的時候是一些生活中小事的選擇,有的時候則是用一些科學知識來嚴肅的教給孩子該怎麼做才正確。

比如在「過度砍伐森林會怎樣」這個問題中,作者除了給孩子科普了森林的重要性,以及森林在我們地球循環中起到的作用外,還帶領著孩子探討了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沒有了森林我們人類,以及我們生活的環境會變成什麼樣。

掏心置腹的幫助孩子樹立起來一個正確的世界觀,以及價值觀。

而一個對未知事物充滿了好奇,願意去探索其中奧秘;有著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按照科學的方式來學習,以及研究問題;有著正確的世界觀以及價值觀,能夠堅持自己不被別人所影響的孩子,日後的成就肯定不會差。

如何滿足孩子對科學的好奇心

上面說了那麼多科學啟蒙對孩子的幫助,那麼作為爸爸媽媽們來說,有的時候並不是說自己不想給孩子進行科學啟蒙,而是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入手。

其實想想也是這樣,孩子接觸到的事物是千奇百怪無所不有,好奇的點也是天上地下無所不包,作為爸爸媽媽呢,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式,來給孩子進行科普。

關於爸爸媽媽的這些疑惑,開心爸爸建議從3個方面入手,來給孩子進行科普教育。

從孩子問出的每一個為什麼入手

其實給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的時機,就是他們問出每一個為什麼的時候。

原因其實很簡單,為什麼的背後是孩子好奇心的開始,很多科學家之所以能夠數十年如一日的,紮根於某個領域,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對其有著很深的好奇心,願意為了尋找答案而付出不懈的努力。著名天文物理學家Tyson曾經說過「孩子們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理解客觀世界的內在欲望驅動著他們去探究世界。」

所以,請爸爸媽媽們抓住孩子問出的每一個為什麼,幫助他們找到最科學的答案,讓這個好奇的種子深埋他們的內心,成為長大後不斷努力不斷為之奮鬥的目標吧!

從給孩子買的第一本科普書籍出發

當然,爸爸媽媽還可以從給孩子買的第一本科普書籍出發。

就像上面開心爸爸說的一樣,實際上爸爸媽媽的知識儲備也很有限,不可能覆蓋到孩子好奇的所有方面,而要幫助孩子尋找答案的話,最好的方式就是求助於科普書籍了。

現在市面上好的科普書籍很多,有側重於趣味性的,把一個個科普知識點用有趣的故事講述出來;有側重於探索性的,把科學結論的推導過程教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當然也有側重於全面性的,把生活中出現的一些知識用科學的方式講述出來,上面開心爸爸說的《科學的故事》就是這樣的一本書,每天一個知識點,穩步幫助孩子提升知識量,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世界觀價值觀。

從每一次的親子互動出發

最後,還需要爸爸媽媽們重視起來每一次的親子互動。有的時候比較難理解一些的知識點可以通過書籍來直接獲取知識,而那些簡單一些的,可以在家裡面順手做出實驗的知識點,完全可以爸爸媽媽與孩子一起來嘗試,既鍛鍊了動手能力,又更好的培養了孩子的邏輯思維以及步驟安排能力。

而抓住了上述三個方面,就能很好的抓住孩子好奇的關鍵,給與他們正確的指導,讓科學啟蒙知識真正深入到他們的內心,深入到他們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瞬間。

開心爸爸碎碎念

如果您也想讓自己的孩子有著豐富的知識儲備,想讓自己的孩子能有這豐富的好奇心,想讓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未來,不妨從現在就開始,給他們一個正確的科普啟蒙教育,給他們的未來一顆科學的種子!

文:開心爸爸的日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懂科學的孩子有多酷?7歲男孩直播近100個「科學實驗」,吸粉23萬
    一說到科學實驗,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實驗室中的精密儀器,以及高難度的操作。「科學」這兩個字對我們來說太遙遠,對於很多孩子來說 更是摸不著邊的事情,但是在網上就有一個7歲的小男孩「皮卡」從去年4月份開始直播,到現在已經直播了近100個科學實驗,吸粉23萬。水會自己跑到瓶子裡面,為什麼?為什麼加了水之後,18變成了81?
  • 黃聖依5歲的兒子就懂天文知識,科學啟蒙早的孩子不得了
    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觀察和探索,這是人類自帶的「本能」。  去年,廣州一位年僅7歲的小男孩皮卡因直播近100個科學實驗火了,3個月吸粉23萬,被網友親切的稱為「小謝耳朵」!  這部科學啟蒙動畫,包羅了藝術、自然、生物、物理、前沿科技、生理、安全、歷史、人文多學科內容,給孩子跨領域的知識學習。  每一集都由卡通動畫和實景動畫兩部分組成,從兒童身邊熟悉場景開始,由想像力環節慢慢引導到科學辨析環節,每集結尾都設有魔法時刻,是溫暖的兒童視角或未來科技暢想,引導小朋友感受科學之美。
  • 今日熱搜:2020未來科學大獎
    2.白巖松問上課不用戴口罩能否達成共識3.美國曾向數十個國家提出拘押孟晚舟4.川普支持者舉辦大規模船隊遊行多艘船沉沒還有船起火5.未來新冠疫苗應優先為特定人群接種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4日表示6.天降鐵球砸死女嬰家屬回應4年前,四川遂寧,周先生的妻子推著不滿一歲的女兒散步時,一個健身鐵球從天而降,砸中了孩子,導致搶救無效死亡。後經警方調查和多方尋找肇事者未果,周先生將整棟樓的住戶起訴至法院。近日,法院判決整棟樓(除了家中確實無人居住)每戶補償3000元。
  • 7歲萌娃做100多個科學實驗走紅,媽媽的教育方式很簡單,值得借鑑
    一個擁有科學素養的孩子能有多麼厲害?來自廣州的7歲小男孩皮卡,因為在網站上傳了100多個做科學實驗的短視頻,帳號漲粉20多萬,瞬間在網絡上走紅,甚至還火到了海外。每一個實驗很簡單有趣,而且和生活息息相關。「瓶子上的氣球自己鼓起來了」▼「瓶子裡的水一秒就能結冰」▼「盤子裡的小人遇水後居然漂浮了起來」。
  • 2個家庭小實驗,激發4-8歲孩子的科學探索求知慾!
    文章來源於@愛兒時間 4~8歲是孩子思維由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如果父母能帶孩子接觸一些簡單的科學實驗,對於發展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鍛鍊孩子動手能力都很有幫助。 更重要的是,通過科學實驗,激發孩子對科學知識的渴望,從小建立起科學思維和創造思維。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2個在家就能做的趣味小實驗,和孩子一起動起手來,感受科學的魅力吧!
  • 智慧喵:讓孩子從小與科學為伴,主打STEAM教育的科學活動中心
    智慧喵科學活動中心則致力於青少年科學教育,通過樂高、機器人、科學實驗等課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以及幫助孩子成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未來型人才。在大環境的改變下,智慧喵希望能夠幫助孩子更早地接觸到科學,然後可以實現自己的科學夢。
  • 金星:上熱搜,對我而言簡直就是諷刺
    粉絲文化、流量操縱、資本綁架三個捆綁在一起,哪有什麼真正健康的影視環境、藝術環境。曾幾何時,演員不看演技了,就看長相。曾幾何時,唱歌的不好好唱歌,先看你有沒有什麼新聞、熱搜,太悲哀了。現在的演員真不容易,但也挺可憐的,劉敏濤那麼好的女演員,翻個白眼火了,她自己都覺得鬱悶,演戲沒人看,大家記不住,太不正常了。
  • ...頂尖科學家論壇頒獎 從小把袁隆平當偶像 志在從事生命科學工作
    17歲的李依庭研究如何讓大閘蟹的膏更厚,獲得了「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優秀小科學家」稱號,相關話題迅速衝上熱搜。  到底怎麼回事呢?  前兩天,記者趕到杭州二中濱江校區,剛一走進會議室,就看到十多位記者拿著「長槍短炮」對著一個正侃侃而談的女孩子。  定睛一看,是她,高二學生李依庭。她的左邊和右邊,分別坐著她的媽媽應女士和校長尚可。
  • 鄭爽登上熱搜後趁機宣傳直播,曾稱上熱搜會漲片酬
    【鄭爽向金晨道歉登熱搜榜首,而她曾表示:上熱搜可以漲片酬】 1月13日中午,鄭爽在自己的社交帳號上發文向金晨道歉,希望金晨可以原諒她,並表示不能再錄節目
  • 9歲成都女孩聯合國演講上熱搜:父母是英語老師,透露其成長曆程
    ▲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現場,黎子琳進行演講 圖片來源見水印「我是黎子琳,今年9歲,我來自中國西南部的四川省省會成都。」12月8日,9歲中國女孩聯合國演講迅速衝上微博熱搜,視頻中,女孩黎子琳正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以大熊貓保護為切入點,介紹了中國青少年在氣候變化中所做的努力和貢獻。
  • 3個兒童科學實驗,父母快陪孩子做,科學啟蒙就是這樣簡單
    說到科學啊,不只是高深莫測的專業知識,它不分領域、不分年齡,只要耐心觀察,生活的一切皆是科學。對於孩子來說,科學啟蒙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成長環節,而實驗往往更容易受到孩子的青睞。光說不練假把式,3個兒童科學實驗,快陪孩子做起來,科學啟蒙玩兒出來!
  • 吳京兒子吳所謂曬英文上熱搜,網友:其實我們連個孩子都不如?
    吳京曬兒子影評上了熱搜之後,跟更是有網友感嘆說「我們的英文水平連個孩子都不如。」 讓孩子學英語這件事,早就成為家長越來越重視的一個話題了,畢竟英語是孩子的必考科目,英語學的好壞和孩子的成績有直接關係。
  • 給孩子一臺看到科學的「望遠鏡」
    戴偉相信,對國家來說,應該看重未來、看重未來科技,「中國的未來不屬於白頭髮的我們,將來肯定會由黑頭髮的你們來建設。」而孩子的興趣需要從小培養。戴偉發現,現在像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經非常發達了,但是一些偏遠地區的教學條件還遠遠落後。在英國,中學生每周都能做多次試驗,而中國很多地區的學生沒有條件操作或見到真正的化學實驗。
  • 科學不等於數理化——如何讓孩子感受到科學之美
    例如手機,很少有人懂它的硬體軟體的原理,會用即可,我認為未來的知識也是這個樣子。具體的知識已經沒有那麼重要,唯有思維才有價值,思維能力可以保證當孩子們需要去了解某個原理,以及需要去擴展人類知識的疆界的時候,他們有相應的能力去做。 第三,科學思維方式是人類文化的精華。科技發展本質上來源於科學思維,這種目前來看也許是人類最為成功的認知世界的方法,我們有責任讓我們的孩子繼承下去。
  • 17個趣味小實驗,帶給孩子不一樣的科學啟蒙
    不難看出,在3-8歲這個既有一定操作能力又有強烈好奇心的年紀,家長們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讓他們大膽地去探索、觀察和思考。這種鼓勵探索的家庭教育可以幫助孩子學會獨立思考,讓孩子感受不一樣的東西,給孩子進行意識層面的啟迪。
  • 金星:上熱搜,對我而言簡直就是諷刺丨2020娛樂年度人物
    粉絲文化、流量操縱、資本綁架三個捆綁在一起,哪有什麼真正健康的影視環境、藝術環境。曾幾何時,演員不看演技了,就看長相。曾幾何時,唱歌的不好好唱歌,先看你有沒有什麼新聞、熱搜,太悲哀了。現在的演員真不容易,但也挺可憐的,劉敏濤那麼好的女演員,翻個白眼火了,她自己都覺得鬱悶,演戲沒人看,大家記不住,太不正常了。
  • 15歲最年輕科學家上熱搜!網友:別讓我媽看到!
    最近,一位年僅15歲的上海科學家登上了微博熱搜:看的我們一眾吃瓜網友不知所以,15歲?科學家?不管咋樣千萬別讓我媽看到. 孩子能否成功,真的與家境、與父母的職業無關。但與我們家長們是否用心真的有關!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2-6歲啟蒙階段,家長們千萬別「放過」孩子對科學的興趣,而要像談爸爸一樣加以引導!
  • 兒童心理學家告訴你:男孩最佳入幼兒園年齡,不是3歲
    「哪怕大幾個月都不一樣,孩子大些,理解能力強點,也更讓老師放心。」我詢問linda,她也有相同的看法。她說,相較於男孩,小女孩更容易得到老師褒獎。女兒linda經常會得到小紅花,男孩就很難了。科學發現,男女智力發育方面有很大差距。5歲男孩的大腦發育水平,只相當於女孩3歲半左右的智力發育。這樣的差異,不是每個老師都能認識得到的。
  • 10個超酷實驗,讓孩子愛上科學探索,感受電的神奇魅力
    …… 這些司空見慣的生活現象,在孩子眼裡有著不同尋常的神秘感。但是,家長們很難就說清楚它們的科學原理。 推薦這套《創意電路遊戲》科學實驗玩具套裝!
  • 免費報名| 4位科學博士16節直播課,陪伴全國鄉村孩子探秘科學
    這一次我們選擇貼近孩子們生活的自然、地理、化學主題,同時注重動手實驗,提倡親近自然,愛護生命的現代化生活理念,注重打開孩子們的科學視野,傳遞科學研究者的精神,引導孩子們做一個有溫度的科學愛好者!即將開學之際,在孩子們和老師們的共同期待下,橡果科學直播課第二期就要和大家見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