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小孩都會有這樣一個階段,喋喋不休的追著你問各種問題,提問的角度也千奇百怪,有些問題甚至連老父親、老母親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除了詢問度娘,還有別的更好的辦法嗎?
孩子天性好奇,他們會關注到很多日常生活中成人所忽略的細節,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搪塞或敷衍,不能給與很好的解答,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失去問問題的興趣,其實任何一個問題,都是引導孩子進行獨立思考和學習的好機會!
孩子的教育就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生活中各種新奇的事就可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讓他們主動去發現和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應對孩子問十萬個為什麼,激發好奇心,培養孩子科學思維及動手能力的神器,來啦!
兒童科學思維活動書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哦
合適年齡:3-12歲孩子
原價198元
包郵團價:108元/套
每一個孩子在小時候都是喋喋不休的提問機器,但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有,為啥大部分的孩子長大後就變得無趣了呢?可能在尋找答案的路上,我們拽著孩子拼命跑,沒過多久,孩子就跑不動了,也就不想因為好奇而「受累」了。
那麼,是時候給孩子們充分的機會和時間去慢慢找尋答案了,這或許就是讓孩子們開始愛上學習,最好的起點。
這套《兒童科學思維訓練活動書》營造了很多我們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從最基本的日常活動入手,用深入淺出的語言,點亮孩子心中的科學之光。
科學嘛,首先要好玩兒,才能激發孩子更多的興趣。
在這套書裡,每一本都會有一個小主題,進行循序漸進的探討,內容由淺入深,孩子能看懂,很感興趣。
12本書12個主題:
書中有四個小夥伴:艾米、扎克、史蒂夫、喬。他們和他們的家人彼此認識,可以想像,他們就是同住一個小區或者同上一所幼兒園的小朋友。
在這些孩子總是問「為什麼」的年紀,書裡的活動進行了非常棒的引導:
活動中發現科學,遊戲裡藏著智慧
「學習」的第一步不是了解知識,而是產生好奇,產生問題。
而學習的目標,也從來不是答案,而是尋找答案的能力、方式和熱情。
每本書的開頭,就提出了孩子們經常會問到的「為什麼」?
看看這些場景,是不是很熟悉,孩子好像都問過我?
可是到了老母親老父親這裡,你明明知道答案,卻不知道怎麼給孩子講清楚,怎麼講才能保留孩子濃鬱的興趣。
這些故事場景全都是源於日常生活,平時就要多帶孩子去觀察,做一名生活小偵探,對這個萬千世界,有著多少好奇都不為過。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首先要觀察,然後進行推論,這種實驗精神正是所有科學領域研究的前提。
其實實驗並不是大人們的特權,2歲開始孩子們就可以體驗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在美國幼兒園,老師們就開始讓小朋友們準備參與科學小實驗了。
來看看小朋友們動手的幾個小實驗吧,冰是怎麼融化的?
天是怎麼變黑的?
講起來很複雜,那動下手就知道了~
每天看到汽車在路上跑,那麼輪子的作用是什麼?
一本書加幾根鉛筆就可以說的明明白白的:
平時多帶著孩子們做一些小實驗,探索事件背後的「科學道理」,逐漸在活動中培養科學思維。
比如在這個單元裡,讓孩子們想想家裡的小東西哪些可以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
先猜測結果,然後親自嘗試一下。這看起來很簡單對吧?別急,先猜一猜,蘋果、橡皮、蠟燭和別針放到水裡,哪個會沉下去哪個是浮起來?
有些小孩子會想:蘋果可是很沉的哦!而且看起來很結實,它會沉下去吧?
那這裡公布下答案吧:
那麼在堆雪人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怎麼能讓我們的雪人保持的更久呢?
為什麼滑滑梯我們總是從上向下滑呢?好問題。
所以說,科學啟蒙並不是看幾本科普書、學習其中的知識就好了,而是要培養孩子的思維方式,因為它會貫穿我們一生的學習,無論以後如何快速變化、知識如何更新迭代,它是我們的一種「能力」。
同時在每本書的最後一頁,都有對這些謎題的答案,還非常貼心的提醒了具體實驗的頁數。
這些科學實驗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
書中主要是通過下面幾種方法來進行科學小實驗的。看完書熟悉之後,在平時的生活中,也可以運用這些方法進行其他研究。
觀察和表述:可以從不同角度去發現和觀察。鼓勵孩子通過不同的感官(視覺\嗅覺\觸覺\聽覺)去觀察和體驗;
歸類和比較:不同事物間既有不同又有聯繫。家長可以鼓勵小朋友比較植物的高矮,花的顏色,花盆體積的大小,糖的重量。
預測和提出假設:預測是一種運用已有知識的能力。根據已知的人重心不穩會摔倒,推測出雜技演員拿著一根杆子可以保持平衡。
採集數據:有些結論需要通過數據得出。這些記錄還方便孩子們與其他人交流實驗結果。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哦
合適年齡:3-12歲孩子
原價198元
包郵團價:108元/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