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洋教授」直播化學實驗走紅 展示多種神奇現象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最近,一位「洋教授」憑著直播化學實驗迅速走紅網絡,並吸引了超過200萬的粉絲觀看。視頻中,這位「洋教授」穿梭在瓶瓶罐罐的化學藥品和各式各樣的化學器材之間,製作出了「大象牙膏」「穿雲箭」「騰雲駕霧」等多種神奇現象,單條視頻最高點擊量超過1500萬。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這位走紅的「洋教授」是北京化工大學的特聘教授戴偉博士。畢業於牛津大學的他,22年前來中國任教,現在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但最讓戴偉驕傲的是,他通過直播化學科普實驗,「吸粉」超過200萬,並以化學科普專家的身份走紅網絡。

戴偉化學實驗走紅網絡

  在視頻直播平臺

  展示「騰雲駕霧」特效

  「洋教授」戴偉博士最早於八個月前通過視頻平臺直播了第一個化學實驗小視頻,他站在鏡頭前搖晃手裡盛有液體的杯子,液體瞬間由綠變紅,很快又由紅變綠。整段視頻時長不超過十秒,但這段視頻下出現了近千條評論,播放量超過兩百萬。

戴偉在教學生做化學實驗

  他在盛滿綠色液體的試管裡倒入另一種液體,迅速形成柱狀泡沫瞬間升空,隨後落下堆積,在桌面上形成大象形狀的牙膏狀泡沫,很多網友戲稱這個化學實驗形成的物質為「大象牙膏」。他把酒精、沙子和白砂糖放在碟子裡,點燃以後生成一個黑色的粗壯大蛇,被網友稱之為「法老之蛇」。《西遊記》裡孫悟空騰雲駕霧的特效也在戴偉博士的化學實驗裡得到展示。

  在很多中小學生眼裡,戴偉博士的化學實驗像一個個魔法。在他的課堂上,出現最多的聲音就是「哇噻」。各種顏色的「試劑」在加熱或置冷的處理下,完全變成另外一種物質,這個過程讓他們充滿好奇。

  在戴偉博士的百萬粉絲裡,更多的是成年人,他們看到火焰升空、液體變色,會在評論區寫下「驚嘆」「神奇」等類似的評價。在眾多網友評論裡,不少粉絲喊話戴偉博士,「好希望你是我曾經的化學老師,那樣我早考上清華北大了」。

  來華任教22年洋教授

  做小實驗成網絡紅人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洋教授」戴偉是牛津大學的博士,1996年正式受聘到中國任教。時過多年,戴偉沒想到的是竟然成了網絡紅人,還擁有超過兩百萬的粉絲。戴偉受到關注源於他的化學實驗,在此之前他教了近30年的化學,做過的實驗更是不計其數。戴偉說:「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戴偉說網友把他當作魔術師一樣的存在,他們說得最多的話就是「太有趣了」。這也啟發了戴偉,有趣的化學實驗會吸引很多人去關注學習化學。

  很多學生在初次見到戴偉的時候,都說化學真無聊,除了死記硬背的化學方程式和元素周期表,找不到半點樂趣。「但是,學生們跟著我上完一堂課很快就轉變了態度,他們說,沒想到化學這麼有趣。」

  為了讓化學變得有趣,戴偉想過很多辦法,精心設計的30多個實驗都能吸引孩子們的驚嘆。

  在一次課堂的準備階段,戴偉讓所有學生都戴上護目鏡,有位同學隨口問了一句「為什麼要戴護目鏡呢?」戴偉當下就做了一個小實驗,他把兩個雞蛋當作眼睛,向眼睛上滴了一點鹽酸,很快整個雞蛋萎縮變成了白色。「看到了嗎?化學藥品會傷害到我們的眼睛,並且這種傷害不可逆轉,所以要用護目鏡保護好它。」戴偉說,從那以後,孩子們都會主動戴上護目鏡,「我再問他們戴護目鏡的原因,大家都能記得那個實驗。」

  「中國孩子做實驗仍然太少」

  希望直播實驗讓孩子享受科學

  直播化學實驗走紅之前,戴偉已經從一名大學老師變成一位科普化學的中小學化學老師。

  戴偉說,他在跟學生們交流的過程中發現,跟英國孩子每個星期做幾次實驗相比,中國孩子做實驗仍然太少。很多孩子在好奇心最強的年齡錯過了接觸化學實驗的機會,他覺得非常可惜。結合他自己小時候的經歷,戴偉又回歸原點,他想通過為孩子們做場化學實驗的方式,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科學思維。

  於是,喜歡變化和新鮮的戴偉做了一個決定:從2011年起,戴偉開始減少科研和教學的工作,將他的實驗室搬進子弟學校、偏遠山區的中小學和高中。

  現在,抬著成堆的化學儀器和試劑到處演示實驗,已經成為戴偉工作的日常。現場做實驗跟傳統老師演示PPT的方式不同。一個半小時的課,戴偉需要提前一個半小時到現場,準備實驗設備和溶液;做完實驗後,還需要一小時清洗設備。有時候在外地,戴偉一天需要做好幾次實驗,要忙到半夜才結束。

  在他看來,科普的過程就是先讓孩子們「哇!很神奇」,然後讓他們發問「為什麼?」老師不急於給出「是」或「不是」的答案,而是通過親身實驗去做驗證。他們不一定人人成為科學家,但是會培養一種科學分析的思維。

  談到將化學實驗搬到直播平臺快手上的初衷,戴偉告訴北青報記者,做了多年科普以後他發現,北京、上海這些一線城市的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去科技館接觸化學實驗,但是三四線城市甚至偏遠山區的孩子很難有這種資源。「網絡是個公平的平臺,大家都可以在上面享受科學。」

  從大學老師到「孩子王」

  戴偉說沒覺得大材小用

  從一名大學老師到帶領孩子做化學實驗的科普工作者,戴偉的身份發生了轉變。有的人會覺得,牛津的博士卻跑去做科普,會不會大材小用了呢?在戴偉看來,科普和科研是科學創新的兩翼,同樣重要。他個人很享受這種變化,就如同他喜歡化學一樣,本質都是充滿了變化和挑戰。

  自從決定通過化學實驗做科普,戴偉開始到全國各地五六十所中小學去講課,有時候去到偏遠山區,需要自帶實驗器材和藥品。對此,戴偉所在的北京化工大學給予他充分的支持。該校黨委宣傳部魏老師介紹,戴偉自1996年作為學校的特聘教授來到中國教授本科生和研究生化學,後來機緣巧合熱衷於科普工作,甚至多次帶著設備到雲南、四川的山區給孩子們上課。「他是真的喜歡做這件事,整個人都充滿了激情。」

相關焦點

  • 牛津博士中國當老師 直播化學實驗成「網紅」
    回放 牛津博士中國當老師 直播化學實驗成「網紅」
  • 直播化學實驗吸粉300萬,「網紅」洋教授來寧「玩」科普
    直到煙霧散盡,他用流利的中文說:「神奇嗎?但我不是阿拉丁,我是化學家。」12月21日上午,牛津大學博士、「網紅」戴偉(David G.Evans)教授在江蘇科技館為南京的中小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化學實驗課。作為擁有幾百萬粉絲的科普大V,很多人是通過短視頻了解到「戴博士」,並因此打開了一扇化學的大門。
  • 面對面丨「化學魔法師」洋教授戴偉的中國科普之路
    我有兩個愛好 一個是化學 一個是中國戴偉本名大衛·埃文斯,1958年出生在英國伯明罕一個教師家庭,他第一次接觸化學實驗是在學校的化學課堂上,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促使他開始購買相關的儀器和化學藥品,在自家廚房裡做實驗。獲得牛津大學博士學位後,戴偉在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 六旬英國教授走紅!一則12秒化學實驗視頻,千萬次播放量
    這個名為「化學紅綠燈」的實驗,引發臺下孩子們陣陣驚呼。「如果你們想變成科學家,不能說完『哇,很神奇』就走了,科學家要提一個問題,就是why?為什麼會這樣?」David G. Evans,因科普為幾百萬中國人所熟知的英國人。做實驗的是60歲的英國皇家化學會北京分會主席David G.
  • 靠做「化學實驗」,洋教授成了中國「網紅」
    一個白鬍子外國老頭卻獨闢蹊徑,靠紮實的化學實驗直播異軍突起,短短數月就「吸粉」200多萬。他叫David Evans,中文名字戴偉,今年60歲,是一位來自英國的化學家。視頻裡他總是戴著一副護目鏡,穿一件白大褂,體態豐滿,面帶微笑,常被小朋友說成「肯德基爺爺」。
  • 「洋教授」戴偉博士:用好奇心激發人們的求知熱情
    在這場特殊的科學家座談會上,有一位特殊的外籍科學家——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戴偉博士。  戴偉博士本名David G. Evans,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1996年,他來到中國,在北京化工大學和段雪院士進行合作研究,2002年在北京化工大學擔任特聘教授至今,同時他也是化工資源有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與學術委員會會員。
  • 作業幫直播課|化學之殤,缺少的那堂實驗課
    直到有一天劉洪瑞上網查資料,誤打誤撞的聽了一節作業幫直播課的化學課,他就像是打開了一個開關,竟然聽懂了老師講的內容。02 一節有趣的化學實驗課化學這門學科和實驗操作是密不可分的,一節有趣的化學實驗課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還能激發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
  • 會變魔術的洋教授:我就倆愛好,一個是化學,一個是中國
    在洗潔精裡加入神秘液體,彩色泡泡便騰空而起,待緩緩落下就成了孩子們眼中「大象的牙膏」;將雙氧水倒入燒瓶,白色的煙霧團團冒出,像是讓人許願成真的阿拉丁神燈;白水中倒入顆粒,一場瓶內「流星雨」讓人過足眼癮……用手裡的瓶瓶罐罐給孩子們變出這些「魔術」,是「洋教授」戴偉最享受的事情。
  • 好奇科學實驗室首播:帶著你的好奇心走進科學家戴偉的神奇實驗
    北京化工大學特聘英籍教授戴偉,正是7位科學家代表之一,他本名David G. Evans,已經在中國工作了23年。除了科學家的身份,戴偉教授還是一個科普達人,他喜歡做科學實驗,用神奇的化學實驗展示科學的魅力和傳遞知識。2019年,戴偉教授入駐了百度百家號,通過一個個短視頻,把他的神奇實驗帶給了廣大網友。
  • 神奇大教授化身魔法師 為您展示絢麗的火焰彩虹實驗
    古老神秘的魔法,神奇可愛的魔法生物,我們都曾幻想這些能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今天就請做客《奇幻科學城》的神奇大教授們為你圓夢吧!酷炫的魔法背後,都有著趣味無窮的化學知識,一起來和下面這位「白鬍子魔法師」學習吧~
  •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為什麼會因默默無聞的洋仔而火爆?
    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一個流浪歌手洋仔。洋仔身材消瘦,拖著一套音響,在街頭賣唱,10元一首,每每把人唱得肝腸寸斷,欲罷不能。最關鍵的是,洋仔不僅聲音極富穿透力和感染力,他唱歌的時候還非常投入,一副充分融入的樣子,讓人感覺他好像在用歌聲講述自己的悲傷愛情故事。於是乎,洋仔在自己短視頻平臺短時間內收穫了數百萬粉絲,叫好聲接連不斷。
  • 神曲《可可託海的牧羊人》亞男 洋仔假唱背後,原唱王琪回應來了
    正當洋仔翻唱的《可可託海的牧羊人》火爆網絡之際,網紅歌手亞男直指洋仔盜用了自己的原唱,作為《可可託海的牧羊人》原唱歌手王琪,也在一次直播中非常含蓄地說:"如果我義正辭嚴站出來說誰誰是假唱,就沒勁了",實際上就等於默認了洋仔假唱盜用亞男原唱的說法,只是不想對這件事情深究而已。
  • 在中國「玩」科普的網紅洋教授:185個短視頻讓化學實驗秒變魔法
    做實驗、錄視頻、開直播……戴偉成了「網紅」教師,他正嘗試用最有趣的實驗、最流行的平臺科普化學。在他的「科學秀」上,化學實驗被冠以可愛的稱呼——「阿拉丁神燈」「大象的牙膏」「法老之蛇」。但好玩的背後,是科學的思維。2018年9月6日,福州,戴偉教授正在為學生進行化學反應實驗。
  • 五年級小學生愛做化學實驗,還開起了直播
    南京市拉薩路小學五年級學生蔣子祺是班上的「小化學家」,平時喜歡做各種化學實驗。這個假期,他還在兒童學習平臺上直播了一堂化學實驗課。這位能說會道的「小講師」,是南京市拉薩路小學五年級學生蔣子祺,這是他第一次通過兒童學習平臺,給同學們直播做實驗。蔣子祺最早喜歡上化學實驗,是三年級時在學校科學課上看了相關視頻,而真正沉迷其中,是從爸爸帶他去化玻儀器店買「瓶瓶罐罐」開始。
  • 神奇的螢光蛋白 諾貝爾化學獎成果展示
    【搜狐科學消息】 據每日科學網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把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生物化學及化學系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錢學森堂侄錢永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學教授馬丁·沙爾菲,日本有機化學家兼海洋生物學家下村修,以表彰三人作為綠色螢光蛋白的發現者和推廣者,所取得的科學成就。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讓化學與公眾生活「零距離」
    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基礎學科,化學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化學究竟給生活帶來了怎樣的影響?讓我們一起跟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的腳步,學習化學常識、發現身邊的化學、從生活中去了解化學給人類帶來的改變。專業團隊助力高質量科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成立於2000年。
  • 【安徽科技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讓化學與公眾...
    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基礎學科,化學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化學究竟給生活帶來了怎樣的影響?讓我們一起跟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的腳步,學習化學常識、發現身邊的化學、從生活中去了解化學給人類帶來的改變。專業團隊助力高質量科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成立於2000年。
  • 上海有機所舉辦第九屆「絢麗多彩的化學世界」科普公開日活動...
    在君謀樓,一系列精趣味實驗互動已布置就緒,志願者逐一講解小實驗的奧秘:在「溫室氣體的大用途」中,解釋了固態二氧化碳——「乾冰」可以滅火,還能造就出騰雲駕霧的景象;在「液氮玫瑰雨」中,展示了液氮可以將新鮮的紅色玫瑰花變化為的「玫瑰雨」;在「神奇的水精靈」中,將海藻酸鈉與乳酸鈣混合,二者的美麗相遇釋放出一顆顆多彩「水精靈」;在「滴水成冰」中,用一根神奇的魔法棒表演了將一瓶水瞬間
  • 他的抖音裡"化學即生活"
    抖音上有一位擁有7年教齡的化學老師@曼辰化學睿哥,他專注於一個個化學實驗,藉助短視頻,將神奇的化學現象呈現給大眾,把枯燥的化學方程式變得易懂、易記。@曼辰化學睿哥還針對初高中化學備考,為粉絲精心準備了各種巧妙的學習方法。
  • 長清區實驗中學舉辦科學大講堂之神奇的光學現象-新華網山東頻道
    12月4日下午,長清區實驗中學邀請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周靜來到科學大講堂,帶學生們一起探秘神奇的光學現象  在激發起學生們對物理學的興趣和好奇心後,周靜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出發,帶學生們一起感受生活中的光學這一物理現象。通過圖片和視頻,學生們更加直觀地了解了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物理小常識,深入淺出地引出一些基本的光學知識,例如海市蜃樓。通過演示光路圖,學生們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原來這就是海市蜃樓背後的「秘密」!  老式電影是怎麼來展示出動態的效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