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小學生愛做化學實驗,還開起了直播

2020-11-22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南京市拉薩路小學五年級學生蔣子祺是班上的「小化學家」,平時喜歡做各種化學實驗。這個假期,他還在兒童學習平臺上直播了一堂化學實驗課。

   

  一堂化學實驗課,邊做邊講半個多小時,講到了小蘇打與醋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講到了過飽和溶液,驗證了二氧化碳比空氣重,還試驗了用二氧化碳滅火。這位能說會道的「小講師」,是南京市拉薩路小學五年級學生蔣子祺,這是他第一次通過兒童學習平臺,給同學們直播做實驗。蔣子祺最早喜歡上化學實驗,是三年級時在學校科學課上看了相關視頻,而真正沉迷其中,是從爸爸帶他去化玻儀器店買「瓶瓶罐罐」開始。

  「爸爸知道我很喜歡,給我多買了一些量杯、量筒、鐵架臺之類的,後來每次我表現好,他就獎勵我去化玻儀器店任選三件東西。」 蔣子祺向記者展示了他滿滿一架子的化學儀器及試劑,其中大部分都是爸爸給他的「獎勵」。

  蔣子祺的爸爸畢業於南京理工大學,是一位標準「理工男」,目前在一家研究所工作。他不僅支持兒子囤積「瓶瓶罐罐」,還給兒子買了許多科學實驗類書籍,和兒子一起做化學實驗,驗證書上的科學知識。他告訴記者,支持孩子動手做實驗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可以幫助孩子拓展在學校、在書本、在網上學習到的知識,「畢竟興趣是學習的第一驅動力。」

  「通過實驗探索驗證後的化學知識,不用背就能記住,還能舉一反三。」 蔣子祺告訴記者,有一次他把浸泡了硫酸銅的鑷子放在酒精燈上加熱,發現火焰變成了綠色,去查了化學書,才知道這叫「焰色反應」,「我想到生日蠟燭的火焰也有很多種顏色,會不會綠色火焰的蠟燭裡也有硫酸銅呢,我又去書上尋找答案,結果跟我想的是一樣的。」

  沉迷化學實驗近兩年時間,蔣子祺成了班上的「化學小達人」,還經常帶同學來家裡一起做實驗。不過,很多化學試劑都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要在爸爸的監督下才能使用。對於這個「超綱」學習初中甚至高中化學知識的小傢伙,學校老師沒有反對,而是鼓勵他去積極探索。

  南京市拉薩路小學「學程周研發中心」主任郭曉燕說,作為教育者,老師不僅要關注知識的傳遞,更主張兒童能夠在實踐活動中品嘗鮮活的知識帶來的樂趣,能夠在自主活動中實現創新,尋找自我的成長,「很高興看到在這個超長的假期裡,蔣子祺同學的自主學習能力又有了提高。」

  江蘇省化學奧林匹克競賽高級教練員、金陵中學河西分校化學高級教師張新橋,在肯定孩子動手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同時,也給家長提了幾條小建議:兒童在做化學實驗的時候,必需要有具備一定化學知識的成人在旁邊指導,做好安全防護工作。例如用酒精燈加熱物質的時候,要防止燙傷或酒精灑落引發著火的風險;有些化學反應很劇烈,孩子要佩戴護目鏡,防止液體濺入眼睛產生傷害;有些化學藥品具有腐蝕性或毒性,有些雖然本身沒有毒性,但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新物質可能有害身體健康,所以最好在通風良好的條件下進行。如果實驗用到的化學藥品屬於管制類危化品,要主動向主管部門報備,像是一些強酸、強鹼等,家長一定要嚴格保管好。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姚偉 吳紅鯨 編輯/趙夢琰)

相關焦點

  • 一份五年級小學生的科研報告,點開後,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這位五年級小學生,一談起科學創造,眼裡就儘是光彩。 撰寫《疫情期間家庭物資儲備情況報告》,是近日杭州市實驗外國語學校小學部五年級的一次家庭作業,老師們藉此機會想讓孩子們學習搜集資料的基本方法。
  • 校園| 五年級小學生跟復旦教授互加好友!看到他的朋友圈網友炸了…
    來源:新民晚報(xmwb1929)  綜合自復旦人周報(ID:fudanweekly)等  如果這樣一幕發生在你的大學裡  你還敢在宿舍賴床逃課嗎?  近日,一則「五年級小朋友在復旦聽課並跟教授互加朋友圈」的消息在復旦人的朋友圈刷了屏。  聽完《量子力學》聽《航空與航天》  聽完理工科課程後又出現在了《<世說新語>精讀》的課堂上。  好奇的「同學」問小朋友幾歲了?
  • 成都五年級小男孩 製作全息投影儀(圖)
    就像這位五年級的小同學,我們在他身上,或者可以看到,一顆顆未來的種子正在發芽。  不到11歲  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製作了全息投影儀、雷射雕刻機、四軸飛行器……  昨日,成都市實驗小學針對教師培訓每周一課的「雅園講壇」如期開講,而本周的主講嘉賓卻有些特別——他不是教育界的大咖,也不是高校的著名教授,而是來自該校五年級
  • 常州一教師做實驗發生事故4名學生受傷,牢記化學實驗操作規範!
    9月25日,有疑似家長的網友在網絡中熱議9月22日常州市局前街小學三年級五班課堂上發生的意外。 據了解,2012起,局前街小學和多所小學嘗試合作辦學,統一學區、統一招生,師資配備由局小統一負責、統一管理,是常州當地最好的學校。 怎樣防範課堂上做化學實驗經常出事嗎?
  • 五年級小學生補初一英語 專家建議給「家庭增負」降溫
    關注新華網微信微博Qzone評論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 題:五年級生補初一英語 專家建議給「家庭增負」降溫新華社記者王瑩「寒假撒花玩,開學兩眼蒙。」這個寒假,家住武漢市青山區的五年級學生小嚴已經在學校和補課機構之間實現了無縫對接。「每天早上8點半上課,下午3點45分下課後就回家寫寒假作業。」小嚴媽媽說,利用假期時間補一下短板學科太有必要了,節前抓緊時間學,春節期間才好放鬆,這樣啥也不耽誤。在上海,一些學校期末家長會還沒召開,學生們就走進了補習機構。
  • 六年級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治療新靶點獲獎引質疑:「先不談實驗難度...
    小學生研究基因抗癌獲獎據大賽官網顯示,該小學生來自雲南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發表實驗作品時,才小學六年級。研究的項目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在線展示欄目中,被定為2019年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 六年級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治療新靶點獲獎引質疑:先不談實驗難度...
    小學生研究基因抗癌獲獎 據大賽官網顯示,該小學生來自雲南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發表實驗作品時,才小學六年級。研究的項目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在線展示欄目中,被定為2019年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 70歲開慕課,80歲做直播!這位微積分爺爺,只為小學生也能懂
    但是老先生不僅如約來到課堂,還推開了講臺上為他準備好的座椅,執意站著講課,精神矍鑠的他在講起微積分時,快樂的樣子一如臺下的孩子。但如果細心觀察,還是能從他舉手投足中,感受到腰傷給他帶來的不便和疼痛。快樂得如孩子一樣的「微積分爺爺」林群在林院士的講臺對面,有三臺攝像機和一群忙碌的技術人員。
  • 小學生愛做的100個科學小實驗
  • 浙江小學五年級設中醫課 教材主編:這不是偽科學
    這個學期,浙江省五年級小學生,要開始學中醫課。11日,錢報記者從省科學技術出版社獲悉,60萬冊教材正加急刊印,出爐的首批10萬冊已在路上,不久將出現在課堂上。此前,還沒有任何省份把中醫藥知識列入中小學地方必修課程。也就是說,浙江的小學生,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這一全國「首創」,引發了熱議。
  • 六旬「洋教授」直播化學實驗走紅 展示多種神奇現象
    但最讓戴偉驕傲的是,他通過直播化學科普實驗,「吸粉」超過200萬,並以化學科普專家的身份走紅網絡。時過多年,戴偉沒想到的是竟然成了網絡紅人,還擁有超過兩百萬的粉絲。戴偉受到關注源於他的化學實驗,在此之前他教了近30年的化學,做過的實驗更是不計其數。戴偉說:「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戴偉說網友把他當作魔術師一樣的存在,他們說得最多的話就是「太有趣了」。這也啟發了戴偉,有趣的化學實驗會吸引很多人去關注學習化學。
  • 在家也能做實驗 浙大化學實驗中心開通虛擬仿真實驗平臺
    近年來,化學系陸續拍攝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視頻,為此次線上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大學化學實驗(O)課程組在2017年就拍攝了「有機實驗基礎操作」視頻,學生通過視頻可以完全看清楚操作的每個細節,準確掌握要點。化學系副主任王敏老師說:「虛擬實驗和網上的一些課程資源,對我們的線上教學都具有參考和借鑑作用。但如果沒有原始視頻資源,網絡連接在直播時可能不通暢,而且內容不一定非常契合。
  • 瀋陽培養學生創意思維 四年級小學生追問洋快餐
    瀋陽培養學生創意思維 四年級小學生追問洋快餐 各樓層走廊裡貼滿了學生DI美術作品,每幅畫上還註明了學生創作靈感。二樓科技活動室內,陳列著學生們的DI手工作品,紙盒被塗色後做成的火車頭、水晶珠穿成的玩偶等令人讚不絕口。  學校五樓科技館內,航天模型、航海模型、四驅車模型、機器人模型四大區域聚集了許多正在動手組裝模型的學生。
  • 二年級數學「燒腦題」,想出方法不容易,能做對的小學生很優秀
    不管題有多難,一般情況下,都不會超過當前小學生們的認知,只是有時候需要學生們轉換思路,用一種更好的更快的方法解出正確答案。看看這道題,在大家想來應該是幾年級的題呢?這種題四五年級的學生們會遇到,現如今,二年級的小學生們也得會做,對他們來說這可是「燒腦題」,想出方法不容易,能做對的小學生很優秀。首先小學生要知道線段的概念,其次,要把線段的條數數對。
  • 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差,靠提高閱讀量還不夠,而是題做得太少
    出現閱讀理解的問題,一般在四五年級階段,家長反饋的情況最多。孩子不愛看書,語文學習困難,學習習慣不佳,閱讀理解看不懂。基本上有這類問題的學生,數學也不太好。閱讀在小學整體學科中起到了串聯的作用,不光語文需要閱讀理解,數學也需要,讀不懂題目,就解不了方程式。英語同理,閱讀的方式技巧不對,英語更看不懂。
  • 小學生作文《起名字》走紅,中英文雙語還贈送小名,網友:有才華
    有的家長因為學生的作文成績差,還專門為學生找到補習班進行補課,不過也不能說學生補完課之後,不能夠沒有效果。學生要想長期語作文水平高,就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積累。但是家長們有時候真是低估了學生的想像力,這不就有一篇小學生作文《起名字》在網上走紅,中英文雙語還贈送小名,老師看見之後竟無言以對,網友:有才華。
  • 北京小學生用科學儀器實驗選擇防護PM2.5口罩
    從今年起,全市中小學正式實施「一十百千工程」。目前,西城已經開始為全區小學圖書室配備小人書,並嘗試將其推薦給小學生們作為必讀書目。  □反應  初一首開物理課  《意見》發布後,市教委已著手修訂各學科指導意見,其中,北京初中校的化學和物理變化最大,擬在中考中增加對物理化學實驗探究成績比重。
  • 小學生做的科技作品可不「小」!
    關仲林介紹自己的作品時,信心滿滿,思路清晰,絲毫不像是一名只有四年級的小學生。自動澆花 智能關窗「這是自動澆花器,它利用插在土壤裡的溼度傳感器感應土壤狀況,觸發電路開關,自動抽取旁邊瓶子裡的水,就可以隨時澆花了。」
  • 研究癌症獲獎小學生實驗記錄 超出小學生認知
    一位腫瘤專家向澎湃新聞表示,「明眼人一看,這種項目就不是小學生能完成的,高中生都不一定能做得出來。這個項目是怎麼評上獎的?太神奇了!」也有北京某高校教授認為,小學生經過訓練是可以按指導完成相關實驗操作的,應該鼓勵學生參與科研。但他提出,關鍵點在於「他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怎麼設計實驗?怎麼來分組、怎麼來體現研究目標?」這些恐怕是小學生無法解答的。
  • 作業幫直播課|化學之殤,缺少的那堂實驗課
    直到有一天劉洪瑞上網查資料,誤打誤撞的聽了一節作業幫直播課的化學課,他就像是打開了一個開關,竟然聽懂了老師講的內容。02 一節有趣的化學實驗課化學這門學科和實驗操作是密不可分的,一節有趣的化學實驗課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還能激發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