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五年級小學生的科研報告,點開後,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2021-01-10 騰訊網

老師,我覺得可以設計一款基於物聯網的應用,通過冰箱和手機實時反饋物資儲存數據,城市管理者能利用這些數據更科學合理地安排物資儲備……

初次見到王文澤時,他正在為他的《疫情期間家庭物資儲備情況報告》提出新設想。這位五年級小學生,一談起科學創造,眼裡就儘是光彩。

撰寫《疫情期間家庭物資儲備情況報告》,是近日杭州市實驗外國語學校小學部五年級的一次家庭作業,老師們藉此機會想讓孩子們學習搜集資料的基本方法。

王文澤想到此次疫情來得突然,部分民眾沒來得及儲備足夠的物資,才有了搶購大米、口罩等生活物資的新聞。於是,他決定做一個家庭物資儲備情況的調查,並最終形成了完整的報告。

▲物資調查PBL

王文澤用了兩種方法進行調查:調查問卷和網絡視頻採訪。主要目的是想調研疫情期間民眾的物資儲備情況,其中,他最關心的是儲存物資的數量;購買物資的方式和購買頻次;是否存在食物浪費;會不會及時盤點物資;疫情時期和平時的物質儲備區別;以及農村家庭和城市在物資儲備這件事上的差異。

通過視頻通話,他採訪到9個同學家庭的物資儲備情況。調查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A.家裡的物資有沒有緊缺的時候。

B.會不會盤點家裡的物資以及購買物資的頻次。

C.平時有沒有儲備物資的計劃,是怎麼計劃的。

D.通過什麼方式購買物資。

E.如果要做一份家庭物資儲備計劃,你會怎麼做?

根據數據分析,他得出的結論是:

大部分民眾都有儲備物資的習慣,數量基本上能滿足一周的需求,但缺少盤點和管理物資的習慣。如果養成這個習慣,將可以減少物資浪費的現象發生,同時也可以應對特殊情況,不會因為缺乏物資而焦慮。我呼籲,不僅僅只有女性關注家庭生活物資問題,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要關注和參與。

▲王文澤獲得2019年杭州市錢塘新區

第一屆少年科學院小院士勳章

一份日常的回家作業,居然被這位五年級小學生整出了科研成果的感覺,鹿姐姐都有點不淡定了。

去學校一打聽,原來王文澤就是個科學迷,一些奇思妙想常常在他小小的腦袋瓜裡天馬行空。雖然才五年級,但發明創造已經成為了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將發明創造和所學知識巧妙結合,互相融合與借鑑,在科技創新等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果,經常被同學和老師手動點讚。

是誰,在守護孩子的「天馬行空」?

「兒子從小就喜歡自己動手『搞創作』。在杭實外的這5年,在學校的科技氛圍薰陶中,在STEAM課程的培養下,他接觸到了科學創作。」談到杭實外在科技方面對兒子的培養,王文澤爸爸的話語中充滿了認可,「學校濃厚的科技氛圍和美麗的蝴蝶園,在他小小的心裡種下了熱愛科學、熱愛探索的種子。」

▲製作蝴蝶標本

▲豆芽實驗

杭實外全面推進STEAM教育,讓孩子們從生活中學會發現、學會思考、學會創造,去詢問、去探求、去追索。通過研發36個指向單元拓展和工程技術為核心的STEAM活動,融合了科學探究、項目學習、問題解決的面向一至六年級全體學生的跨學科學習,彌補國家課程實施過程中科學核心素養中相關元素的缺失,更好的提升教學整體質量。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孩子參與、經歷、體驗拓展性課程後,帶上杭實外科學教育的獨特烙印與痕跡,能夠成為杭實外學子未來學習與生活中獨特的優勢。

學校擁有浙江省最大的校內溫室蝴蝶園,是集「觀(觀賞、觀察)」、「聽(音樂、意境)」、「探(實踐、動手、創新)」、「悟(啟蒙、拓展)」於一體的「Floating Garden(浮動花園)」

學校結合蝴蝶園建設,開展「自然之蝶」課程實踐,六年時間裡每一個孩子每一年會圍繞蝴蝶園做一個PBL項目,涉及植物、動物、生態系統、空氣、溫室、環境與生存等方方面面的研究。如今蝴蝶園不僅成為孩子們探究自然奧秘的場所,也成為生態教育與生命教育的重要平臺。

▲杭實外校內溫室蝴蝶園

值得一提的是,杭實外擁有一支年輕充滿活力、敢於探索變革的科學教研組團隊,該教研組被評為錢塘新區優秀教研組。教研組以新課程改革為背景,以「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核心,以先進理念為指導,在名師及團隊的協作下,在課題研究、教育教學、校本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建樹頗豐。

▲胡健副校長和蝴蝶社團的孩子們

杭實外蝴蝶園建設創新項目《 「自然之蝶」課程的實踐與研究》被評為2018學年開發區優秀創新項目,連續兩年獲邀參加浙江省暨杭州市科技(科普)活動周開幕儀式。

近兩年,科學教研組人才輩出——

胡健老師主持的《蝴蝶園:小學跨學科學習空間的開發與實施》立項課題正在積極研究和開展之中;

饒正輝老師被聘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科學教育研究中心教材審讀組和培訓專家組成員,他研發的《用於演示水蒸氣凝結現象的教具》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顏珠娣老師獲杭州市一年級科學教學設計二等獎、開發區一年級教學設計二等獎,開發區課堂節的課堂教學評比第三名,錢塘新區線上教學優秀案例評比三等獎等;

陳琳勇老師獲杭州市小學科學論文評比二等獎;

楊迪娜老師主持開發的STEAM項目《嘰嘰喳喳》研究成果在2019年上海國際STEAM課程開發者大會中獲獎並榮獲錢塘新區中小學優秀STEM教育案例評比C類一等獎;

吳程麗老師獲開發區一年級教學設計三等獎、開發區《讓學習可見》教學設計評比三等獎;何佳晶老師獲錢塘新區線上教學優秀案例評比三等獎。

▲《嘰嘰喳喳》課題在2019上海國際STEAM課程開發者大會上獲獎

2019年,五年級一班任懌、王文澤、王星然、賀徐攀、張曉集、方成浩等6位同學的主題為《蝴蝶鱗粉的研究及仿生學應用》的研究課題榮獲由浙江省科技館科技學院(AST SPACE)和浙江省生物信息學學會(BSZP)舉辦的第三屆「AST杯」生物科學競賽的金獎和最佳創意獎。

▲《蝴蝶鱗粉的研究及仿生學應用》研究課題路演展示

科技社團打造孩子的科學「夢工廠」

機器人社團和編程社團是杭實外STEAM教育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能培養空間認知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三維空間想像能力、創造性思維拓展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

2019年11月7日,杭實外機器人社團成員陳博然、方宏濤、餘冉旭、周瑾瑜四位隊員組成的「徵戰FLL太空之旅」代表隊在杭州市中小學生科技節智慧機器人大賽中榮獲二等獎。

▲杭實外小將在杭州市中小學生科技節智慧機器人競賽中獲獎

杭實外小學部開設的機器人社團和編程社團,深受孩子們的歡迎。在日常學習中,老師們除了教授相關領域知識外,更多的是注重實踐、注重過程,讓孩子們享受知識積累的過程,以整合的方式認識世界的不同側面,從而培養他們技術實踐與創新能力。

2019年錢塘新區小學生科技節中,學校多名學生獲得Scratch趣味編程挑戰賽等比賽項目一、二、三等獎。

▲杭實外編程社團

杭實外的「模型社團」活動也有眾多粉絲:海模、車模、空模、建模等等,使學生在活動中動手又動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2017年開發區科技節比賽中,杭實外在多個項目中均有獲獎,並代表開發區參加杭州市科技節比賽。

其中3人獲杭州市科技節航海模型比賽一等獎,4人獲杭州市科技節航海模型比賽二等獎;3人榮獲杭州市陽光體育航海模型錦標賽遙控快艇接力賽第6名,1人獲杭州市科技節空模四旋翼無人機比賽二等獎,並考取無人機駕駛執照;1人獲杭州市科技節科普徵文比賽三等獎。在2019年開發區科技節比賽中,杭實外的電動紙飛機、橡筋動力直升機和風動力直線小車、「頭腦大爆炸」趣味科學實驗創新等比賽項目獲得一二三等獎。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小創客」王文澤說的,「我希望能成為一個追求真理的人。」

杭實外細心呵護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在探索和實踐中學習科學知識,在親身體驗和經歷中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樂於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後繼的科學學習與其他學科的學習,為個性培養和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編輯/製作:沈蒙和 戴欣怡

監製:王慧華

相關焦點

  • 校園| 五年級小學生跟復旦教授互加好友!看到他的朋友圈網友炸了…
    近日,一則「五年級小朋友在復旦聽課並跟教授互加朋友圈」的消息在復旦人的朋友圈刷了屏。  聽完《量子力學》聽《航空與航天》  聽完理工科課程後又出現在了《<世說新語>精讀》的課堂上。  好奇的「同學」問小朋友幾歲了?
  • 班主任力薦:1-6年級重難點公式大全,家有小學生,建議存一份!
    班主任力薦:1-6年級重難點公式大全,家有小學生,建議存一份!數學作為三大主科之一,一直以來都比較注重考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當然,對於小學數學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公式。因為數學的邏輯非常嚴謹,小學所學的題目幾乎都是以公式為基礎的,在公式的基礎上出題,那麼我們的孩子就要在公式的基礎上去答題。小學6年學習下來,需要掌握的公式定理並不少,所以就有很多同學記不住公式定理,概念都搞不清楚,自然也就不知道怎麼去答題了。
  • 小學生腦洞大開的作文,「以下內容僅回復後可見」排在第五
    現在的小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要學習看圖寫話,從一年級第一學期的「不會的字用拼音代替」到第二學期「看圖寫話中拼音不得超過5個」再到二年級看圖寫話,學習寫日記。小學生寫作的能力在逐步提高,每年都會有無數腦洞大開的小學生寫出來神作文,一起看看。
  • 一篇橋東小學生的疫情研究報告 還真是寫出了深度
    疫情停課期間橋東區衛華小學引導學生們做了一份疫情研究報告小學生寫的疫情研究報告是什麼樣呢?高年級學生在特定挑戰項目「一次研究」中,完成以下要求:學生們的研究報告多角度、有思考,下面是六年級學生賈婕、孫翊軒合作完成的研究報告——《關於張家口市橋東區疫情零報告的研究》一、問題的提出2020年初,新型冠狀肺炎從武漢爆發,全國的感染者從最初的幾個人到現在八萬多人,只用了僅僅兩個月的時間。
  • 五年級小學生補初一英語 專家建議給「家庭增負」降溫
    關注新華網微信微博Qzone評論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 題:五年級生補初一英語 專家建議給「家庭增負」降溫新華社記者王瑩「寒假撒花玩,開學兩眼蒙。」這個寒假,家住武漢市青山區的五年級學生小嚴已經在學校和補課機構之間實現了無縫對接。「每天早上8點半上課,下午3點45分下課後就回家寫寒假作業。」小嚴媽媽說,利用假期時間補一下短板學科太有必要了,節前抓緊時間學,春節期間才好放鬆,這樣啥也不耽誤。在上海,一些學校期末家長會還沒召開,學生們就走進了補習機構。
  • 小學數學:部編版三年級數學公式大全,孩子做題都要用,備一份!
    我們常會看到,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批學生數學成績一直在往下降;再往後,到了小學五、六年級,又有一批學生的數學成績落後了。很多家長估計很不解,這種現象如何預防?別慌,待大熊一一講!很多人將「掉隊」這一現象歸根於,「孩子不聽話了」、「孩子性子野了」、「小時候沒有報培訓班」。其實這些原因都有一定道理,不過在大熊老師看來,是孩子學習數學興趣不大了,找不到學習源泉了。
  • 2名武漢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其父為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
    事情的經過是武漢市三年級和五年級的兩個小學生,提取綠茶中的茶多酚,而後再分離其中的主要成分EGCG,之後,將其應用到實驗鼠的肝臟腫瘤,進而研究EGCG的抗癌效果。 小學生研究抗腫瘤,並且還能獲獎,這簡直讓人無法想像。先不說小學生如何處理和分析一系列的數據,但就各種專業的詞彙,他們能理解嗎?
  • 馬上就評|認可倆小學生獲獎研究成果,武漢科協聲明未必「科學」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評論員 馬純瀟似乎到了出神童的季節。近日,繼昆明六年級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全國獎項,武漢又有兩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據媒體報導,兩人為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三年級和五年級的學生,她們主要探索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抗腫瘤效果。什麼是茶多酚?
  • 小學生社會實踐寫萬字調查報告引網友膜拜
    新學期第一天,蘇州市姑蘇區平直實驗小學五、六年級社會實踐小組的學生們向學校老師交上了一份近萬字的「水文化社會實踐報告」。  有網友把這事發到網上,立刻引來一片膜拜之聲。  見到這份圖文並茂、繪聲繪色、耗費整整一個假期心血努力完成的報告,當地某高校城市規劃學院大三學生小張慚愧地說,作為專業的「敲章一族」,他們假期從未真正做過社會實踐,「自己真的比不上這些優秀的小學生。」
  • 雲南小學生研究基因,武漢小學生研究抗癌,評委研究什麼?
    雲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級小學生以「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參加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並獲獎,引發社會關注。15日晚間,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就「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事發布調查和處理結果情況通報,專家組認定: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大賽組委會根據評委會建議,決定撤銷該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
  • 六年級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治療新靶點獲獎引質疑:「先不談實驗難度...
    知名醫療媒體帳號「丁香園」評論稱,「縱觀整個獲獎項目,不論是項目的立意,還是後期具體的實驗設計,都和一個碩士、甚至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一般無二。」然而,正是由於這些「含金量」十足的研究,卻引來了網友們的質疑。
  • 六年級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治療新靶點獲獎引質疑:先不談實驗難度...
    小學生研究基因抗癌獲獎 據大賽官網顯示,該小學生來自雲南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發表實驗作品時,才小學六年級。研究的項目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在線展示欄目中,被定為2019年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 不好好學習情書都看不懂了!00後的表白腦洞大開
    所以,女孩的心是水做的,我的愛是橫波,我怎麼努力都傳不到女孩的心裡啊!寫的很美不過……愛情詩?真相讓人大吃一驚:原來這都是「地理作業」! 記者了解到,以上作品均出自杭二中高一學生之手,其實是學生們的一份地理作業:根據一學期的地理知識所學,撰寫地理三行情書。布置這份作業的是該校地理老師程鋒。
  • 浙江小學五年級設中醫課 教材主編:這不是偽科學
    這個學期,浙江省五年級小學生,要開始學中醫課。11日,錢報記者從省科學技術出版社獲悉,60萬冊教材正加急刊印,出爐的首批10萬冊已在路上,不久將出現在課堂上。此前,還沒有任何省份把中醫藥知識列入中小學地方必修課程。也就是說,浙江的小學生,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這一全國「首創」,引發了熱議。
  • 二年級數學「燒腦題」,想出方法不容易,能做對的小學生很優秀
    特別是數學題,只要一天不練題,老師家長就會有著急上火的感覺,不練題怎麼能行呢?不練題怎麼會做題,不練題怎麼能考好?現在的數學題確實難度加大了不少,別說孩子們了,甚至有時候家長都反應不過來,鬧出不少笑話。不管題有多難,一般情況下,都不會超過當前小學生們的認知,只是有時候需要學生們轉換思路,用一種更好的更快的方法解出正確答案。看看這道題,在大家想來應該是幾年級的題呢?
  • 一份特殊新春禮:新四軍老戰士給小學生講故事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春節到來前夕,上海新四軍「沙家浜」部隊歷史研究會會長劉石安,應長寧區華陽街道建寧居委地區部分小學生家長的要求,給當地部分二年級小學生講述解放時解放軍「瓷器店裡打老鼠」的故事,小學生們高興地翹起大拇指說:「解放軍真神,解放軍真勇敢!」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一個造假者升天,無數個科學家墜落
    然而這樣一份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研究,居然只有唯一的一個研究者六年級小學生陳某某。一位腫瘤專家表示,「明眼人一看,這種項目就不是小學生能完成的,高中生都不一定做得出來。」也有北京某高校教授認為,小學生經過訓練是可以按指導完成相關實驗操作的,應該鼓勵學生參與科研,但問題的關鍵在於「他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實驗室如何設計的?
  • 五年級語文期末考試卷,全班平均分只有78分,閱讀理解難哭小學生
    五年級語文期末考試卷,全班平均分只有78分,閱讀理解難哭小學生又到一年期末考試季,各地中小學都在陸續舉行期末考試。期末考試是對學生一個學期學習情況的總結,因此備受學生和家長重視。下面是一份五年級的語文期末考試卷,相對來說題量較大,難度也不小,這導致學生考的成績普遍較低,全班50人平均分只有78分左右。學生將試卷帶回家之後,很多本來對學生抱有重望的家長都笑不出來了。第一題、第二題和第三題都是考察的學生拼音與寫字,這種基礎知識都是送分的題,不應該失分。
  • 惹不起的小學生,拼不起的爹!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突變獲獎引質疑
    細心的網友們發現,該基因研究項目完成人是雲南昆明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陳某石。有的人驚呼:莫非這就是百年一遇的醫學研究奇才?在水木社區論壇裡,網友跟帖評論說:「牛,直接進中科院讀博士吧。這得從小在實驗室做實驗,聽報告長大的。關鍵是要有狂熱的興趣才能實現。」「這一看就是父母研究這一塊的啊,這篇大概是個醫學碩士生的水平了。」
  • 和平精英裡令人緊張的音效,只有老玩家才淡定,萌新聽後瑟瑟發抖
    大家好這裡是小番茄遊戲,每天給大家帶來最新的吃雞資訊和最新的吃雞套路,今天我們聊的是和平精英裡令人緊張的音效,只有老玩家才淡定,萌新聽後瑟瑟發抖!首先要說的吃雞裡令人緊張的音效是心跳聲和腳步聲,大家都知道遊戲裡聲音是非常關鍵的因素,需要玩家專注傾聽,而如果敵人和你在同樣的房區內,如果他不走動,你們還相隔比較近的話,可能就能聽見敵人的心跳聲,這種聲音讓你自己的心跳想必也會加快,不敢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