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有疑似家長的網友在網絡中熱議9月22日常州市局前街小學三年級五班課堂上發生的意外。
有知情網友稱:「當時一位女老師在課堂上做實驗,酒精燈燒著,沒酒精了,老師就往裡倒酒精,酒精燈是熱的,酒精倒下去就發生爆炸,整個講臺都燒起來了……」
這位網友介紹,當時應該是做熱氣球實驗,事發突然,「老師沒有疏散孩子,而是出去找滅火器,就在這個期間,又二次發生了爆炸。」
網友介紹,坐在前排的4個學生燒傷,有兩個孩子是大面積燒傷。
官方回應燒傷學生情況穩定沒生命危險
9月25日,華商報記者多次聯繫局前街小學,但其總機撥0一直無人接聽。不知這名授課老師是否也被燒傷。
9月25日下午,華商報記者聯繫常州市教育局,工作人員證實教育局正在調查4名學生課堂上被燒傷事件,被燒傷的學生都已接受救治。
市教育局法規處工作人員表示,局前街小學按屬地管理,屬於地方管理,「是天寧區教育局在組織調查,現在孩子們情況比較穩定,都沒有生命危險。」
針對涉事老師是否已被停課處理,這名工作人員表示要以天寧區教育局的回覆為準。25日下午,華商報記者多次撥打天寧區教育局的值班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據了解,2012起,局前街小學和多所小學嘗試合作辦學,統一學區、統一招生,師資配備由局小統一負責、統一管理,是常州當地最好的學校。
怎樣防範課堂上做化學實驗經常出事嗎?
做實驗酒精燈爆炸,坐在前排的學生遭殃,誰應為爆炸負責呢?
有網友認為,上課老師應負完全的責任,因為事關學生安全,要有敬畏之心,安全無小事。也有網友表示:「課堂上一個老師管不過來,小孩兒多了總歸會有分神。」
華商報記者梳理發現,2020年7月11日,浙江紹興柯橋區的一所培訓機構也發生類似事故,課堂上老師用酒精做"法老王之蛇"科學實驗,突然酒精爆炸,燒傷6名小學生,其中一名學生全身18%被燒傷。
究竟是否是老師做實驗操作不當,還是另有原因,截至9月25日晚記者發稿時,涉事小學和教育主管部門未對這起課堂事故調查情況進行說明,暫未作出事故責任處理。
實驗操作都有相應的規範標準,只要按照規範標準去做,就能保證安全。不應在酒精燈燃燒時傾倒酒精,應是常識。老師進行這樣危險的操作,不知是不是專業老師。
初中化學實驗基本操作規範!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化學的重大發現或研究成果都是通過實驗得到的。所以實驗是學習化學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考試中頻繁考察的考點。今天小編就以圖片的形式將一些化學基礎實驗的操作呈現給大家。
1.聞藥品的氣味
注意事項:
不聞:不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
2. 粉末狀和顆粒狀固體藥品取用
注意事項:
粉末狀藥品應使用藥勺或者紙槽取用。
注意事項:
顆粒狀藥品應使用鑷子提取。
3. 液體藥品的取用
注意事項:
(1)瓶塞必須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藥品腐蝕實驗臺或汙染藥品。
(2)直接傾倒時瓶口必須緊挨試管口,試管45度,並且緩緩地倒,防止藥液損失。
(3)貼標籤的一面必須朝向手心處,防止藥液灑出腐蝕標籤。
(4)倒完液體後,要立即蓋緊瓶塞,並把瓶子放回原處,標籤朝向外面,防止藥品潮解、變質。
注意事項:
讀數時量筒必須放平穩,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注意事項:
(1)應在容器的正上方垂直滴入;膠頭滴管不要接觸容器壁,防止沾汙試管或汙染試劑。
(2)取液後的滴管,應保持橡膠膠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體倒流,沾汙試劑或腐蝕橡膠膠帽。
(3)用過的試管要立即用清水衝洗乾淨;但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用水衝洗,也不能交叉使用。
4.酒精燈的使用
注意事項:
(1)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裡添加酒精。
(2)禁止用酒精燈引燃另一隻酒精燈,以免失火。
(3)用完酒精燈後,應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滅。
5.液體的加熱
注意事項:
(1)試管內液體量不應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
(2)試管與桌面成約45度傾斜。
(3)用酒精燈的外焰給試管加熱。
(4)剛加熱時要注意預熱。
(5)試管口不要朝向自己也不要朝向有人的方向。
6. 固體的加熱
注意事項:
(1)用鐵架臺的夾子夾在距試管口 1/3處。
(2)給試管預熱,然後對藥品部位集中加熱。
(3)加熱時,試管要橫放,管口略向下傾斜。
7.儀器的洗滌
注意事項:
用力不能過猛,可以左右震蕩多次清洗。
8. 儀器的連接
注意事項:
在容器口塞橡皮塞:應把橡皮塞慢慢轉動塞進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勁塞進塞子,以免壓破容器。
免責申明:相關素材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者免費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